2021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甲骨刻字
B. 粮食酿酒
C. 胆矾炼铜
D. 燃放烟火
2.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 馒头
B. 苹果
C. 黄瓜
D. 鲜奶
3.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下列物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
A. 塑料薄膜
B. 纯羊毛衫
C. 碳纳米管
D. 司母戊鼎
4.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 氢气
B. 氨气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5.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是()
A. 硫
B. 镁
C. 红磷
D. 铁丝
6.已知室温下NaCl的溶解度约为36g。
现称取3.6g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
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
下列操作正确且合理的是()
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
D. 转移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
B. 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 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昧
8.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模拟炼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B. 应先加热Fe2O3,再通入CO
C. 红棕色的Fe2O3逐渐变黑
D. 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可直接排放
9.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
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铈属于金属元素
B.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C.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D. 铈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是58
10.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
象叫价类图,如图所示为碳的价类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A物质中碳元素是+4价
B. B物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 D物质能够反应生成E物质
D. C和D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相同
1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Cu(CuO):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
B. NaCl(KNO3):加水溶解,降温结晶
C. H2SO4(HCl):加入适量AgNO3溶液
D. CO2(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NaOH、KNO3、MgCl2
B. Na2CO3、NaCl、H2SO4
C. NaCl、AgNO3、HNO3
D. FeSO4、KCl、HCl
13.下列与选项操作对应的图像中合理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B. 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
C.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D.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
14.将12g的铝、铁混合物加入到100g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111g,则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11.1%
B. 12%
C. 33.1%
D. 36.5%
15.下列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氧气、氮气、碳酸氢钠、氢氧化钠。
其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 ;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的是
______ 。
16.洗洁精能除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 作用;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
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
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氢气作
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18.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则a、c两种物
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_ ℃;t1℃时,将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所得三种溶液溶质的
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t2℃时,若将75g a物
质的饱和溶液与50g水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 g。
19.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C是通
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E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
和洗涤剂的生产。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
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则E的化学式是
______ ;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C→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B和D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
20.过氧化钠(Na2O2)可用作防毒面具等的供氧剂,其原理是Na2O2与CO2反应生成碳酸
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将CO2和O2的混合气体34.4g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质量增加了5.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______ 。
21.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
图如图:
(1)写出处的微粒的化学式。
(2)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22.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2)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最终量筒中的液
面约降至______ mL刻度线处。
23.实验室中可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用甲可制取多种气体,选择其中一种,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2)用排空气法收集(1)中所制气体,在丁处方框中画出装置图。
(只画集气瓶和导
管)
(3)制取CO2时,选用的盐酸浓度较大,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导管接口从左
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 、______ 接______ 、______ 接收集装置。
24.向一定质量的Mg(NO3)2、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g锌,充分反应
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为mg。
(1)过滤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
(2)得到固体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相等,其原因是什么?
(3)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5.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为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提出问题】实验中无明显现象,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①只有Na2SO4
②Na2SO4和H2SO4
③Na2SO4和NaOH
【实验探究】Ⅰ.取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是______ 。
Ⅱ.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标准比色卡,
pH<7
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猜想②正确溶液中有H2SO4
猜想②正确
溶液中有H2SO4
猜想②正确
【实验反思】探究Ⅱ中存在两处错误,请分别说明:______ ,______ 。
(2)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探究CO2的性质。
①滴入NaOH浓溶液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锥形瓶中溶质的成分______ 。
(3)某NaCl样品中只含杂质CaCl2,为测定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取样品20g完全溶解于水中,并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是2g。
计算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甲骨刻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胆矾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燃放烟火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粮食酿酒、胆矾炼铜、燃放烟火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黄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鲜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A.塑料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B.纯羊毛衫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碳纳米管是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D.司母戊鼎是用青铜制成的,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答案】D
【解析】解: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选项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燃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答案】B
【解析】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但室温下NaCl的溶解度约为36g。
现称取3.6g粗盐,所需水的质量最多为
3.6g
×100g=10g(合10mL),选用10mL的量筒即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36g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操作,应使用蒸发皿,不能使用烧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转移操作,应使用玻璃棒进行转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错误,海水中的氯化钠等可溶性杂质还在海水中,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昧正确,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正确;
B、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C、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D、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些染料、色素、异味等。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
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
本考点
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8.【答案】C
【解析】解:A、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不能直接排放,可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表示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8,表示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铈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是5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
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A、A物质中碳元素是−4价,说法错误;
B、B物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说法错误;
C、D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即E物质,说法正确;
D、C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选:C。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种类与元素的化合物确定物质的名称,再根据物质间的关系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单质化合价是零,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熟悉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1.【答案】D
【解析】解:A、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加水溶解,降温结晶得到硝酸钾,不能得到氯化钠,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除去盐酸带入硝酸,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D。
A、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B、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C、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
D、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B
【解析】解:A、NaOH能与MgCl2反应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不透明,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Na2CO3能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三者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都是无色透明溶液,故选项符合题意。
C、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透明,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SO4溶于水呈浅绿色,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3.【答案】C
【解析】解:A、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pH应该是从小于7逐渐升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因此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后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即开始一段时间不产生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A、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pH应该是从小于7逐渐升高;
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
D、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后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D
【解析】解: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氯化氢,则氯化氢中氢元素质量:12g+100g−111g=
1g,氯化氢质量:1g÷1
36.5=36.5g,则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g
100g
×100%=36.5%。
故选:D。
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5.【答案】碳酸氢钠(或NaHCO3)氮气(或N2)
【解析】解: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所以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故答案为:碳酸氢钠(或NaHCO3);氮气(或N2)。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
16.【答案】乳化隔绝氧气(或空气)4Al+3O2− △
2Al2O3
【解析】解:洗洁精能除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制品易形成氧化膜,即铝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配平即可;故答案为:乳化;隔绝
氧气(或空气);4Al+3O2− △
2Al2O3。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
化现象;灭火的原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制品易形成氧化膜。
本考点考查了乳化现象、灭火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17.【答案】CH 4+2O 2
− 点燃 CO 2+2H 2O 热值大(或不污染空气)
【解析】解:甲烷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
2O 2−
点燃 CO 2+2H 2O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热值大,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空气。
故填:CH 4+2O 2−
点燃 CO 2+2H 2O ;热值大(或不污染空气)。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氢气燃烧的产物和热值来分析;
本题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氢能源的认知,难度较小。
18.【答案】t 1 b >a >c 50
【解析】解: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就是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 、c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t 1℃;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取决于溶解度的大小,所以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b >a =c ,t 1℃时,将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2℃,a 和b 的溶解度变大,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还是:b >a ;c 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c 物质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所得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a >c ;设t 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x 则:75g×x 100g+x
×100%75g+50g ×100%=20%,解得x =50g .
故答案为:t 1;b >a >c ;50。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Na 2CO 3 改良酸性土壤 2H 2+O 2
− 点燃 2H 2O 或H 2+CuO − △ Cu +H 2O 复分
解反应
【解析】解:E 是碳酸钠,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 2CO 3;
B 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一种用途是 改良酸性土壤;
氢气燃烧生成水,加热时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 2+O 2−
点燃 2H 2O 、H 2+CuO −
△ Cu +H 2O ;
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故填:Na 2CO 3;改良酸性土壤;2H 2+O 2
− 点燃 2H 2O 或H 2+CuO − △ Cu +H 2O ;复分解
反应。
氢气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加热时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A −E 分别是水、氢氧化钙、氢气、酸、碳酸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11:32
【解析】解: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设二氧化碳质量为x ,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固体质量增大
156 88 212 212−156=56
x 5.6g
15656=x 5.6g
x =8.8g
原混合气体中CO 2和O 2的质量比为:8.8g :(34.4g −8.8g)=11:32。
故答案为: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11:3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
21.【答案】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
处的微粒是水分子,化学式是:H 2O ;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O 2+3H 2−
催化剂 CH 3OH +H 2O ;由
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是:44:(2×3)=22:3. 故答案为:(1)H 2O ;
(2)22:3。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虚框内物质的化学式;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出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之比。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对分子、原子及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用微粒的变化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4P +5O 2
− 点燃 2P 2O 5 24
【解析】解:(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故答案为:4P +
5O 2−
点燃 2P 2O 5;
(2)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最终量筒中的液面约降至24mL 刻度线处,进入试管中的水大约是26mL ;故答案为:24。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本考点是用白磷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设计的步骤中不同的现象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