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对外友好往来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对外友好往来试题
1.玄奘编写的《大唐西游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答案】错误:《大唐西游记》改正:《大唐西域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唐代高僧玄奘于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
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2.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
题的是
①郑和下西洋
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清朝设驻藏大臣,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题文提供的四个史实中,郑和下西洋和鉴真东渡日
本是我国古代外交的史实,不属于民族团结、民族友好的史实。
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
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下列哪一国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A.大秦B.新罗C.波斯D.天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时,许
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唐与新罗的关系
4.作为小历史学家的你,想要了解唐朝时印度和中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是
A.《史记》B.《资治通鉴》
C.《西游记》D.《大唐西域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
国同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来往密切,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回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唐朝时印度和中亚的历史的最好的参考书,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玄奘西游
5.《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形是( )
A.鉴真B.玄奘C.僧一行D.怀素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
国同天竺交往密切,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求取真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玄奘西游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
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
……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及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
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
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
定。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4)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政策产生的不同作用。
【答案】(1)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新罗(朝鲜)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
(答出两例即可)(4分)
(2)目的:宣扬中国皇帝的德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分)
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2分)
(3)政策:闭关政策。
(2分)表现: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2分)
(4)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促进了盛唐局面的形成,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3分)清朝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更加落后世界发展的潮流。
(3分)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时期对外友好往来的具体表现,唐朝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有效的政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异常活跃,具体表现是:唐政府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学习唐朝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新罗(朝鲜)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玄奘西游(天竺)并取回大量佛经潜心研究。
(2)本题考查的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知识,1405-1433年,郑和共七下西洋,其目的是:宣扬中国皇帝的德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是: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3)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期我国的对外交往的知识,通过对材料中的关键句: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我们可判断出清政府在对外交往方面采取的重大措施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表现是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
(4)材料一反映的是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促进了盛唐局面的形成,使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更加落后世界发展的潮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7.观察下列图片
(1)图一、图二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6分)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请写出其目的和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
(4分)(3)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4分)
【答案】(1)图一鉴真,图二玄奘;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
(2)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
世纪。
(3)相同作用:加强了与海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局面:闭关锁国。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关系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图一、二分别为鉴真与玄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为古
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两人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为了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
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的对外政策,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题干中三
幅图片的行为都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在郑和下西洋后,由于清朝统治者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对外交往逐渐减少。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鉴真的东渡与玄奘的西行;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
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共14分)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也有过与世
隔绝的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图片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联系的概貌。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
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
——韦尔斯《世界史纲》 (英国)
请回答:
①与图一、图二对应相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分别是什么?(2分)
②图三反映了明成祖对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2分)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
③材料二中的“帝国”指中国的什么朝代?这个帝国是怎样“人为隔绝于世界”的?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④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它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这种历史的
经济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启示?(2分)
【答案】①鉴真东渡、玄奘西游;②郑和下西洋;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③清朝;闭关锁国;
积极影响,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为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加强国与国之
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发展自己。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①本小题考查的是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
通过图片,对比课本可得知: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唐
朝时,中国与天竺、日本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和鉴真。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辛,前往天竺,访遍名寺,游历讲学,成为得道高僧,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以
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玄宗时,高僧鉴真应邀赴日本讲学,东渡六次,多次犯险,方才
成功。
在日本十年,坚持不懈地传播唐文化,为中日间的友好往来做出了贡献。
他在日本设计的
唐招提寺就是见证。
②本小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从1405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
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
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③本小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实行带来很大的影响。
积极方面: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
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方面: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慢慢的落后于世界,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④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与它所采取的对外政策有很大关系,反过来,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又决定
于国家的实力。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是自身实力的不济,可那时毕竟还能做到。
到了近代,想关门都关不住,落后被打,被迫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也曾经关起门来搞建设,结果也吃了
很多的亏。
后来意识到我们只有打开国门,多与别国交流与沟通,多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为我
所用,我们自己也才会进步。
我们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百年不动摇,才能真正建设好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
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交往与冲突;【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9.下面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和刻苦精神的是
A.李春建赵州桥B.遣隋使来华C.文成公主人吐蕃D.玄奘西行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主动向外国人学习的史实。
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玄奘西行符合题意,其余选项所反映与史实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无关系,唐朝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这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人学习外国
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A.波斯B.大食C.大秦D.天竺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期的名称。
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被称为天竺,
波斯、大食和大秦分别是中国人对今天的伊朗、阿拉伯半岛和古代罗马帝国的称呼。
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
文化
A.对天竺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西域的影响D.对日本的影响
【答案】D
【解析】“鉴真盲目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可以看出是唐代鉴真东渡日本的诗歌,故选D,是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2.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是
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B.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和苦难
C.求取佛经精义D.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
玄奘与鉴真都是唐朝著名的高僧,都为完成自己
的使命历尽艰辛和苦难,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玄奘是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鉴真是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放与交流·玄奘西行;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放与交流·鉴真东渡
13.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大食金币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代的中外贸易。
唐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十分繁盛,以上货币主要就是在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放与交流·唐代的对外贸易
14.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史记》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D.《资治通鉴》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7世纪时中印交往的史实。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不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5.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鉴真生活在唐玄宗时期、玄奘生活在唐太宗时期,都是唐朝的僧人,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放与交流。
16.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A.文明初露曙光B.繁荣与开放
C.分裂奔向统一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解析】依据所学,隋唐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繁荣,同时唐代也是一个比较开明开放的朝代,实行相对开明的外交政策,对外交往比较发达。
所以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17.“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学的执著追求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著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相关史实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是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人物,他们历尽艰险,到达日本(或印度),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颂,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鉴真、玄奘
18.“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唐·李白《哭晁卿衡》)李白在诗中所哭的“晁卿衡”指的是
A.空海B.阿倍仲麻吕C.吉备真备D.玄奘
【答案】B
【解析】题干选自《哭晁卿衡》,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曰:“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是李白得闻友人晁卿衡回日本途中沉船,误传晁衡已溺死后,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晁卿衡:即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
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关键是对诗句的理解。
本题还可以以鉴真东渡为例,考查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
19.初一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
“东瀛(日本)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鉴真B.玄奘C.岳飞D.马可·波罗
【解析】本题考察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分析题目中的信息“东瀛(日本)有
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是鉴真和尚,鉴真是唐朝的和尚,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
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日本也曾排除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
的文化,至今日本的某些建筑还有唐朝的风格,日语也是根据中国文字的偏旁创造的,B项是到
印度求取佛经,C项是南宋抗金英雄,D项是意大利商人,元朝时来到中国,本题选A。
【考点】唐朝时期的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是唐朝繁荣的重要
的一个方面,也是命题的重点,那个时候,唐朝和日本,新罗,印度都有友好往来,对于和这些
国家友好往来的史实,同学们注意识记。
20.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遗址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D.敦煌莫高窟
【答案】B
【解析】大昭寺会盟碑反映的是唐朝时期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故选B。
秦兵马俑遗址反映
的是秦朝雕塑水平的高超;唐招提寺鉴真坐像反映的是唐朝中日友好交往;敦煌莫高窟是唐朝艺
术的艺术的缩影,是一座艺术宝库,里面有着大量的塑像和壁画,与民族友好无关,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民族团结友好的史实
点评:关于古代民族团结友好的史实,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唐太宗时期,西北各部对君主
称为“天可汗”;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两族密切交往的基础;唐中宗时,金城
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又相约盟誓,互不侵犯等。
21.唐朝时,到中国学习的日本学者中,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是( )
A.阿倍仲麻吕B.吉备真备
C.空海D.鉴真
【答案】A
【解析】阿倍仲麻吕,是中日文化交流先驱者之一,公元717年,他作为遣唐留学生来到长安。
他非常仰慕唐朝文化的昌盛,并进入“太学”(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开始了学习生活。
先识字,继而学诗作文,并通读儒学经典,研习各种专门知识。
五六年的苦学,阿倍仲麻吕完成了全部学业,参加了唐朝的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
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日本的遣唐使。
点评:本题还可以改为:“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这是李白的诗句,写作此诗的目
的是悼念一位海外友人。
根据“晁卿”二字判断,这位友人是:()
A.空海B.阿倍仲麻吕C.僧一行D.先备真备
22.隋唐时期,中印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B.戒贤C.鉴真D.戒日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隋唐时期对外友好交往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中国和天竺交往密切,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他在天竺遍访有名
的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后来从天竺带回大量的佛经,为中印友好交往做出了贡献,本题
选A。
【考点】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玄奘西游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
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学生要对中国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进行掌握,尤其是对中日交往做
出贡献的高僧鉴真东渡要和玄奘西游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他们的异同。
23.玄奘与鉴真的不同之处是
A.是唐朝著名的高僧
B.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和苦难
C.求取佛经精义
D.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C
【解析】玄奘与鉴真都是唐朝的高僧,选项A没有异议,玄奘与鉴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都历尽艰辛和苦难,选项B没有问题;玄奘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唐代高僧。
东渡日本,将包括中医药学等中国文化科技传给日本,明显选项D没有问题,选项C是错误的,求取佛经精义只是玄奘,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玄奘与鉴真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课本基础知识,注意题目问的是不同之处。
24.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的是( )
A.《马可·波罗行纪》B.《西游记》
C.《徐霞客游记》D.《大唐西域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大唐西域记》。
《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中国写的游记,《西游记》是吴承恩著的小说,《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地理学家徐霞客写的游记,故ABC与题意不符。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D。
25.“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
历史上,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A.天竺B.新罗C.日本D.波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行的史实。
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源于历史上的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的史实,故选A。
26.如图,(11分)
(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这首诗中的“东海”指哪个国家?试举出两种“道艺”。
(2)郑和下西洋目的为何?最远到达什么地区?
(3)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执政时?去哪个国家?后来这个事件成为哪个文学名著的蓝本?【答案】(1)日本(1分)。
佛学、医学、建筑、雕塑(回答2点即给2分)。
(2) 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2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1分)
(3)唐太宗(李世民)(1分)。
天竺(古印度)(1分)《西游记》(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中外交流的史实。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这首诗中的“东海”指日本,“道艺”包括佛学、医学、建筑、雕塑等。
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他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唐太宗执政时期,他是到天竺求取佛教,后来这个事件成为文学名著《西游记》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