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百八课》选文编排特点及启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2-2021年
第35期(总第287期
)
位举足轻重,是现代语文教材的典范,其教学思想、编排体系和选文安排对当今的语文教材编写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书的选文编排贴近生活、读写结合、范围广泛,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材编写理念,对当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国文百八课》;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选文编排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在任何时代,语文都不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教材
中的选文无不体现着编写者的教学理念。
作为语文教材
范本的《国文百八课》是一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语文教科书,其编者之一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他参与编写了多部语文教材,对语文教材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体现时代特点的语文教材思想的形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是以教材中的文本为基础,因此,教材中选文的编排和处理,将决定教科书的质量。
从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材编写方面的现代化思想出发,研究《国文百八课》的选文编排特
点及其对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对语文学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叶圣陶先生的教材编写理念
(一)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认识源于叶圣
陶先生自身对语文教材性质与功能的认识,他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
书中举出来的例子。
”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对于此,关于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叶圣陶先生在介绍《国文百八课》时说:“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
置全由形式上着眼”[1]。
因此,他围绕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不仅要重文章的语言形式,还要重思想内容,力求做到文质兼美,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为了追求选文的文质兼美,叶圣陶先生还亲自创作了大量文章,并对选文进行了加工改写,即使是自
己的作品,也会逐字逐句地推敲。
(二)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叶圣陶先生认为最佳的方法就是从青年的实际需
求出发,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取题材,分门别类地写出
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的文章来,以代替之前教科书中编排的选文
[2]。
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在语文教材的选文上
就表现为文章的选编应适应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
来源于学生生活的选文,使学生倍感亲切,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除此以外,叶
圣陶先生还注重站在儿童的角度,揣摩儿童的心理,用儿童耳熟能详的语言教材。
例如,在教材中编入童话、童谣等充满童趣的文学作品,所编内容的字、词、句、语调均与儿童的生活贴近,这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也
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采用单元编排方式
根据当前语文教材单元编排的特点,不难看出叶圣
陶先生采用了以单元为单位的教材编撰体例,这种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可以更加清晰地体现出语文教材的科学性
与整体性。
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将读的、讲的、练的相关的语文知识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使它们“分之则眉目清楚,合之则相互为用”。
叶圣陶先生将这种单元教学中的思想在其编写的《国文百八课》中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国文百八课》采用单元编排的方式,将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课时,同时对每一单元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包括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
部分内容有机结合,体现出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
学性。
二、《国文百八课》选文特点
(一)贴近生活,体现选文的实用性《国文百八课》中的选文注重实际应用性,主要体现
在两方面,第一是编选一定数量的应用文和说明文,并且在选文的过程中,进行广泛的归纳收集,不局限于小范围的课文;第二是不再对课本中的文言文进行文下的批注、注释,而是让学生利用教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点以及学生长期的文言文知识积累进行自我理解,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百八课》的编辑大意中指出:“应
用文为中国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纲目,坊间现行国文课本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5-0002-0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003-2021
年
第35期(总第287期)
大都不曾列入。
本书从第一册起即分别编入此项材料,和
普通文同样处置。
”[3]
《国文百八课》中的应用文内容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写乡村生活的《农家生活的一节》,也有物理化学类的科普说明文《物理学和人生》;有抽象哲学概念的说明文《何谓自由》;也有《北伐宣言》
这样的宣言类文章。
语文的学习必定是要与实际生活挂钩的,《国文百八课》的选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
密相连,选取如书信、游记等实用文体,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
语文是一门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叶圣陶先生早在民国时期便开始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叶圣陶先生在其主编的《国文百八课》教材中便不再对其中所选取的文言文一一进行注释,这种编排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斟酌义项、分析语言和辨别语义这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文言文选文中不加注释,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进行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练习形式来学习文言文知识,以此促进自身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也可以学会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
通过没有注释的文言文,学生可以学会自省,并且考查自己在学习文言文期间的学习效率高低以及受益所在。
这种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掌握文言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点较为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的文言文阅读过程中,以
此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二)读写结合,选文编排的系统性
《国文百八课》中文章的选取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根
据一个完整的文章学系统,以“文章理法”为脉络,以
课为单位进行编写的。
每课中包括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部分,文话介绍某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式;文选作为文话的例证出现,提供两篇选文以供学生参考;文法或修辞是在教材提供的文章中挑选出部分文法或修
辞方面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习问则是提供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前三部分所学的知识。
同时,《国文百八课》中的选文共属文章学系统,每课之间都有相似或对比的联系,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洪宗礼先生认为,阅读与写作“就好像鸟的两个翅
膀,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飞向高空;哪怕是其中的一
个翅膀受了稍稍的损害,想要高飞也绝无可能”[4]。
阅读
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重要板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教材中的选文,对选文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国文百八课》中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该教材
中的选文内容服从编撰形式,传授具体的写作方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
如在第二册中讲述景物描写
时,编者首先介绍了如何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又介绍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最后介绍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写作知识深入浅出,具体明确,所以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在探讨选文内容经典性的基础上,可以深入理解文话部分介绍的写作方法,融会贯通,从而学会经典文章中的写作方法。
这样不仅可
以帮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全面的方法指导。
这一特点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实现
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统一。
(三)范围广泛,选文具有时代性
叶圣陶曾在《关于〈国文百八课〉》一文中说道:“我
们主张把学习国文的目标侧重在形式的探究,同时主张把材料的范围放宽,洋洋洒洒的富有情趣的材料固然选取,零星的便笺、一条一条的章则、朴实干燥的科学的
记述等也选取。
”[5]
《国文百八课》每一册有十八课,每课有文选部分的两篇选文,还有文话和文法部分由编者编写的文章学理论性文章和类似文法说明文的两篇理论性文章,共四篇文章,每一册的选文数量非常多。
除此
以外,选文的范围涉及古今中外的各个领域,有《非攻》《不为与不能》等古代作品,也有《项链》《春天与其力量》等外国名家作品,也有《背影》《孔乙己》等经典作品。
这样的选文特点有利于从多个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顾黄初说道:“教科书的选文必须有鲜明的时代性。
具有时代性的范文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正确回答现实生
活提出的问题,足以使学生在思想上多有受益。
”[6]
《国文百八课》的选文就体现了这种鲜明的时代性,编者叶圣陶先生和夏丏尊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实用、具有时
代特点的选文体系。
如第一册中的《五四事件》真实地记述了五四事件的发生和展开;《广州脱险记》真实地记述了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军事叛变时,叛军的残忍和革命士兵为保卫总统府、保卫孙中山和宋庆龄英勇作战、冒死抗战的革命精神。
这些具有时代性的选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国文百八课》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一)整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
《国文百八课》这一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中的每
一篇选文都体现了该阶段语文教学的相关重点与难点,这是教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国文百八课》中选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最大限度地保障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完成每一单元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同时使学生能够以最高的学习效率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运
用。
《国文百八课》这一教材开创了以单元为编排方式的教材编写体例,编者在选取文章时,不仅考虑了单篇文章的内容,还考虑了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教学内容。
因此,如何把握单元教学重点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
元的主旨是“小人物”的故事,单元内的选文与单元主题完全契合,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小人物”虽然平凡,但他们的身上也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
在本单元
中,《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用平实的语言描写了长妈妈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真诚;《老王》通过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刻画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台阶》通过描写老实厚道的农民父亲形象,体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004-2021年
第35期(总第287期
)
有教学实践表明,无论偏重工具性还是偏重人文性,都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获得交际能力;人文性则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特点。
”[7]
这要求我们既要重视选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选文的人文性。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选文既包含了语文知识点的传授任务,又承担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相关教材编排人员在选文时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
人文性以工具性为基础,工具性因人文性而焕发生机,只有二者结合,才能使选文发挥最大效用,真正为提高学生
的语文能力而服务。
(三)选文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语言实践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也必须
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才能实现。
叶圣陶先生
曾认为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正如源和流的关系,语文教育应以生活为源头,语文的外延就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二者是紧密相关的两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
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
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贴近生活,这体现为选文
不仅要适应现实生活,顺应时代的发展,还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语文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通过学习教材选文掌握生活必备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语文教材的编排人员要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面向时代,面向未来,在选文安排上应注意多样化,要涉及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贴近学生
生活,顺应时代发展,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姿态走上未来的发展之路。
(四)扩大阅读范围,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语文教学重
要载体的语文教材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而这些阅读材料应以螺旋上升的方式体现在语文教材中,并且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从而扩大学
生的阅读范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现行的部编
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共有选文三十二篇,其数量是远远少于《国文百八课》中的选文数量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补充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与思考。
教师补充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某一知识点的扩充,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是与课文题材类似的文章,也可以是与课文文体相同的文章。
阅读是吸收,也是对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而写作是
倾吐,是对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我们可以将前者理解为进,后者理解为出,在一进一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摄取其中的养分和利于自身认知发展的信息。
在生活与学习中,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使自己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其提供适当的写作理论知识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而忽视其工具性特征。
例如,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会记事”,教师可以从叙事写作的理论知识出发,让学生掌握叙事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厘清事件的基本脉络之后加上适当的情感描写,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满足了其人文性。
通过这样的写作教学,学生
既可以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
写作实践中,写作能力也能随之提高。
结 语
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载体,而语文知识是
溶解在语文教材的选文中的,它需要学习者利用阅读的经验去揣摩、去发现,因此,选文的质量对教材编写是至关重要的。
《国文百八课》作为我国语文教材的一座里程碑,时至今日,其选编原则、取材特点和教学观念等呈现的价值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随着现代语文教材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材编写者及语文教师也应批判地认识《国文百八课》这套教材,借鉴过去,展望将来,相信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语文教科书的选编一定会实现更大
的进步,语文教育的发展也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15.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4.
[3]夏丏尊,叶绍钧.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2008.
[4]严华银.试析洪宗礼先生的写作教育思想[J].江苏教
育研究,2008(11):34-37.
[6]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作者简介:王梦頔(1997— ),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