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对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摘要:纵览全球,公债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合分析了公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肯定了公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亦大致指出了公债对经济发展可能导致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公债重负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建议。

关键词:公债;经济运行;影响;
一、公债综述
公债是指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

广义的公债是指公共部门债务,狭义的公债是指政府部门债务。

在现实生活中,所指的公债大多是狭义的,即政府举借的债,本文所讨论的公债即为狭义公债。

公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着重要作用。

公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社会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其中有不同的经济主体,有不同的经济内容,有不同的经济现象。

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二、公债对经济运行的积极影响
(一)公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政府行使其职能,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支出。

一般来说,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税收,当政府税收刚好等于或者大于其财政支出时,政府无赤字或有盈余;当税收小于支出时,政府赤字就产生。

在依靠其它手段,比如动用财政结余、向中央银行借款、增收节支无法解决财政收支缺口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公债弥补赤字便是最佳的决策。

因此,政
府便以公债的方式筹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将其使用权转移到国家手中。

根据乘数效应,政府增加的支出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

如此循环,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在今后年度,将引至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政府发行公债,会直接地增加政府的存款。

这部分存款用于政府各项支出,拨给社会上的部门企业和个人时,其账户所在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相应增加,其结果就是货币供给量大大地增加。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扩张社会货币供给量。

如果社会正好处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状况,那么很容易造成很严重的通货膨胀。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这是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

而商业银行又具备扩张信用和创造派生存款的机制,它表明商业银行虽然不能创造货币,却能够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信用规模。

于是中央银行在承购公债时,扩大的货币供给不仅仅是公债本身,而可能是扩大的许多倍。

按照存款准备金制度,当财政向社会有关方面进行拨款后,商业银行的社会存款将会增加。

于是,其中一部分作为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另一部分可用来发放存款。

存款的结果又使得社会存款增加,此乃派生存款。

如此循环进行,使得信用扩张。

当商业银行动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公债,没有减少社会存款,货币供给没有减少,而银行购买公债,政府运用资金,会扩张货币供给。

公债的流通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企业或者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把公债转让给
商业银行,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就会增加,即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投放出来,货币供给量增加。

当商业银行将手中的公债转让给中央银行时,商业银行在中央的超额准备金将增加,这笔资金随时可以投放出去,扩大货币供给量。

因此,中央银行买卖公债可以控制货币供给。

(三)公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首先政府发行公债以后,如果将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性支出,就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投资规模。

实践中,很多国家的债务收入都是用来作为扩大政府投资的;在另一方面,政府债券能影响资金市场的利率,而当利率升高时会引起投资支出的减少。

因为人们的成本提高了。

相反,当利率降低的时候,投资就会增加。

公债同时对消费产生影响,政府举借公债增加了政府现实可用的资源,如果这些扩大的收入来源被用于各种消费开支,那么公债的直接效应就是增加了政府消费。

(四)公债对总需求的影响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把市场经济国家发生经济衰退和严重失业的原因,归根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足。

他认为,消费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并且由于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因此随着产出增长,收入与消费的缺口必然会越来越大;由于投资支出受商业预期的影响很不稳定,因此就会出现投资需求的不足,同时又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从而无法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最终促进投资的增加。

总之,一部分国民收入将从社会再生产中“漏出”,从而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而市场是无法依靠自身作用自动调整、解决总需
求不足的问题。

因此,要使经济经常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就必须由政府通过有补充作用的财政活动来扩大有效需求,也就是政府要增加支出、削减税收,即实行赤字财政政策。

而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再用扩大财政支出的形式用以增加社会消费和投资。

这样,就恰好实现了储蓄与投资平衡,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最终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均衡。

在凯恩斯之后,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这一思想,他认为,公债完全可能是一种“经济的福利”,“可提供一定的保证来防止严重的萧条”。

他分析,当政府发行新公债卖给公众时,公众把存款交给政府,交换了政府债券,政府把这些存款花掉后,这笔钱又会回到公众手中。

所以,政府发行新公债,就意味着个人和企业的财产增加。

(五)公债对经济运行的其他作用
一是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这主要是通过发挥公债利率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首先,将公债分别规定不同期限、不同的利率,以满足社会不同资金持有者的要求,吸收处于不同闲置状态的资金。

当国家期望利率上升时,可以举措长期公债。

如期望利率下降,则宜选择短期公债。

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长期公债的利率要高于短期公债。

公债利率的变化通过证券市场影响整个利率市场。

随着公债规模的增大,公债越来越成为金融资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债利率也越来越成为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是作为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

公债的信用风险极低,机构投资者之间可以利用公债这种信誉度最高的标准化证券进行回购交易来达到调节短期资金的余
缺、套期保值和加强资产管理的目的。

三、公债对经济运行的消极影响
( 一) 公债会侵蚀生产资本,可能损害经济的长期增长。

当政府支出由举债来支付时,就是把一部分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本抽出来转用于非生产性的财政支出,这样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

亚当·斯密认为,“当政府费用由举债支出时,该国既有资本的一部分,必逐年受到破坏;从而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若干部分年生产物,必会被转用来维持非生产性劳动。

”“最初债权者贷与政府的资本,在贷与的那一瞬间,已经由资本的机能,转化为收入的机能了,换言之,已经不是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者,而是用以维持非生产性劳动者了。

就一般而论,政府在借入那资本的当年,就把它消耗了、浪费了,无望其将来能再生产什么。


在论述这一问题时,萨伊首先区别了私人借债和政府借债的区别,他指出“个人借贷者与政府借贷者有这个大区别,即一般地说,前者为着有利用途而借资本,后者为着非生产性消费或开支而借资本”。

他批判了那种公债不过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把国家搞贫困的观点。

虽然他也认为债息不过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里,社会价值总量并不会由于付息而减少,但他指出公债的本金已经化为乌有了,随借债而来的消费已经把该资本消灭掉了,已永远不能再用来产生收入了。

(二)公债可能会产生挤出效应,排挤非政府性投资。

在货币市场上,如果私人储蓄量不变,则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等有
价证券将共同竞争市场上有限的资金。

当公众出于对国家债券的高度信任而争购公债,政府在总储蓄的占有上便处于绝对优势。

政府发债占总储蓄的比重越大,就会有越多的非政府借款者因筹不到资金被挤出货币市场,加上赤字支出促使利率上升,必然会排挤出一部分非政府投资,从而抵消政府赤字支出的部分扩张性作用。

当然,这种结果并不是绝对的,一方面政府赤字的排挤效应会被政府扩大投资支出所产生的”乘数作用”所抵消;另一方面,“挤出效应”如果与政府有意进行的经济结构合理化调整结合起来,则可以改善资源配置,对国民经济产生有益的影响。

(三)公债规模如果超过未来清偿能力,会阻碍经济的稳定发展。

公债的发行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从实物形态上看,公债是对国民收入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使用的再分配,它能够改变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引起供需结构的变化。

过量的公债,由于缺乏相应的实物作保证,没有稳定的经济担保基础、结构调整,一是造成社会有效资金在部门之间的无序流动,冲击银行储蓄存款,造成储蓄存款“搬家”频繁,严重影响国家货币、信贷计划的执行。

二是经受不住经济结构调整的冲击,阻碍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过度的公债不利于银行信贷计划的协调。

公债也是信用形式的一种,是以国家为主的信用活动,应该纳入银行综合信贷收支计划,控制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过度公债,超过银行信贷计划的吞吐能力,会造成国家信用规模的膨胀,引发市场物价上涨,扰乱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四、解决公债重负和经济发展矛盾的思路
公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经济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在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把公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到最优,同时又把公债消极影响控制在最小,是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提出几点建议:
(一)从公债的借用方面来看,要不断优化公债结构。

合理的债务结构既有利于充分挖掘社会资金潜力,满足不同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有利于国家降低筹资成本,减轻财政未来负担。

1调整公债的期限结构,适当增加长期公债的比重。

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因为现在宏观经济形势日渐好转,金融市场体系正日趋完善,而且未来几年内反弹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居民持有长期公债收益较高而风险又不大,不失为理性的选择。

2 公债品种结构应进一步多样化,如财政债券、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和储蓄债券等。

这既可以满足财政的不同的需要,又扩大了投资者的选择余地,适应了不同的收入水平和不同投资偏好的购买者的需求,并使国民应债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对于减轻巨额公债发行的压力,充分挖掘公债的经济功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3 调整公债持有者结构,增加各经济主体对公债的需求。

公债的持有者包括中央银行、专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和国外持有者等。

(二)从公债的偿还的角度来看,要扩大公债规模必须提高财政的质量,保证财政收入的增长。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不必只拘泥于通过税收来取得收入,还应通过公债集中相当一部分资
金。

问题是,公债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因此,公债的发行规模要充分考虑到财政的承受能力。

既要降低债务依存度,又要继续扩大公债的发行规模,两全其美的办法首先就是通过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整顿各种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渠道,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和税务稽查等等,其次是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在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总量增长的同时,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支出重点,加强成本—效益考核,缓解支出压力。

参考文献:
〔1〕龚仰树:公债学〔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2〕李晓西:宏观经济学:转轨的中国经济〔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ﻫ〔3〕冯宗容:当前我国公债市场运行状况投资机会及走势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第3期〔4〕王光宇:公债隐性风险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1期
〔5〕[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重译本)[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