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反思(本站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教案反思(本站推荐)
第一篇:国学教案反思(本站推荐)
二年级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
刘惠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难点:采用“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1.激趣设疑
(1)、利用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
(这一环节意在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后面分析作者爱莲原因作铺垫。
)(2)走进作者:周敦颐和“说”这种文体。
2.自学质疑(1)朗读课文
这其中包括学生自读与朗读。
朗读指导:描写莲的语句读时要悠扬中透着赞美,第二段多议论注意读出作者赞美或讽刺的感情。
(2)视频朗读,注意朗读节奏和情感。
(3)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集体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4)利用多媒体展示重点词句意思①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陶后鲜有闻()
不可亵玩焉()不蔓不枝()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3、探究释疑
(1)在反复读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交班上集体解决,老师做适当点拨。
(2)多媒体展示教师预设的问题:①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
②文章仅仅是写花吗?花与人有什么关系?采用了什么写法?③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④作者为什么把菊称为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⑤牡丹为何是富贵者的像征?世人盛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人生态度?4.整合提高
指名学生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拓展训练
让学生就是否欣赏周敦颐的人生态度?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与莲有关的诗词,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我校“新课程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国学反思
诵读经典,明理导行
礼贤镇第二中心小学张雅娈
8月22—25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兴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
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指明了一个
全新的探索方向。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国学的深邃,同时更让我看到了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
为期四天的培训让我感触颇深。
一、对国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听几位教授分析了《论语》、《孟子》、《声律启蒙》后,我对国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经过祖祖辈辈国人的创造、提炼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人类的财富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们各个生活领域中起着启发作用,仍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国学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学科,是让我们在研学中国古文化中领悟万物运行的玄妙,感悟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学习国学,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今后生活和工作有着良好的帮助。
二、对国学的授课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听了张国敏老师《孟子》的说课,确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老师采用多种学习形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明理,使学生轻松地明白了诗句的意思。
首先,张老师在课堂上,让孩子自己动手查找难读字的字音和不理解字的字义。
鼓励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起到了教法无痕的教育指导效果。
在学习“挟太山,以超北海”,老师抓住重点字“挟”让孩子理解后,做一做动作,加深印象,使生硬的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动作。
让小学生用肢体语言感悟诗句的意思,这也是明理导行课型的一大亮点,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理解古诗文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学效果非常好。
张老师教学生诵读诗文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通过变化拍手的频率,来指导学生不同的诵读形式,进而使学生感悟出不同的诵读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老师又将两句话的意思进行对比,使孩子们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又提升到一个高度。
此时,张老师将所学知识巧妙地引导到学生实际生活中,使
孩子们去想象什么事是自己所能做的,我们就要去做。
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从而指导了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极为深远。
这些都值得我学习!
诵读圣贤经典,可以让我们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迈向圣贤之道。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母语,而且要将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渗透到的生活点点滴滴之中,让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
第三篇:国学教案
国学教案
教学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教学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教学难点
1、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教学方法:讲授
一、导入揭题:
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你的爸妈
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二、学文晓理:
提问: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
然后请大家来分享。
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三、熟读背诵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三、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
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课题】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诵“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求知欲望。
2、了解“小学”、“四书”的大概内容,熟诵新学语句。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1、复习:齐背学过的三字经的句子。
2、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小朋友是怎样读书的吗?这节课我们就和《三字经》一起回到古代的学堂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
二、新授
1、出示新授语句: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为(二声),至(四声)”
3、说说你的理解。
师引导学生想像古代学生读书的情景:透过学堂的窗户,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你对他们读的书有哪些了解?
生根据查找资料交流自己对“四书”的了解。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句意: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请学生试着说说新学语句所含着的意思
5、学生自由诵读。
指名读。
6、小组齐诵,比赛。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板书设计】
三字经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教学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解、读、讨论教学准备《弟子规》音频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
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三、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
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作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弟子规》教案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一、教学内容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领展示(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2.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
(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
3、师: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北
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相机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默读故事)
5、“特级拓展”(1)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我们齐背这两句!
六.总结延伸(1)到这里,这一章就完全读完了。
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
(分男女生比赛
七.作业:背诵本章节。
字文教案第1课《天地玄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识记《天地玄黄》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天地玄黄》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îu hï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ǔ liè zhāng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昃:读音zè,意为太阳偏西。
4、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拓展活动:神奇汉字
五、课外延伸:二十四节气歌。
课下搜集古时描写四时更替、宇宙变化的语句,并交流。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并尝试背诵教学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áo yáng)。
二、解释句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四、小组交流。
1、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2、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分组比赛诵读。
第四篇:国学教案
弟子规——谨
一、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朗读文本,并能流利的诵读成韵。
2.认识文本中的多音字,能结合故事和释文初步理解文本内容。
3.能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明白文本中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并能自觉的将所学运用的实际中约束自己。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相关视频
3.与文本相关国学经典小故事
三、重难点
1.重点:能准确,流畅的诵读文本内容。
2.难点:初步理解文本内容,并反思自身行为,将学到的道理付诸于实际行动。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出主题
1.学生大声诵读并复习《弟子规》已学内容。
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弟子规》让我们懂得了不少礼仪之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2.教师有感情的讲诉国学经典小故事两则。
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刚刚两个小故事分别讲的是关于什么的呢?那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选择食物的呢?那你怎样看待小朋友喝酒这件事情的呢?饮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要,今天我们就要从弟子规里面学习关于饮食和饮酒方面的道理。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播放课件出示文本内容,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再指名分句读,请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地方。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2.教师领读(先慢后快、大小声)。
3.每位学生用手拍打节奏朗读增加朗读趣味性。
4.同桌互相拍手击打节奏朗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趣味性。
(三)观看视频,延伸拓展,引发学生思考
1.播放课件动画,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动画,并思考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2.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观看完这个动画,你懂得了什么呢?平时你是怎样做的呢?
教师进行小结:是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该挑食,也不应该暴饮暴食。
因为不同的食物会给我们补充不同的营养。
那挑食、暴饮暴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如果饮酒过度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呢? 3.知识拓展挑食、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带来的危害。
(四)学生讨论,联系实际说一说今后应怎样做
那挑食、暴饮暴食还有过度饮酒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这么多危害。
今后你应该怎样去做呢?谁来说一说?
第五篇:国学教案
第9课
燕王复仇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燕昭王求贤的故事。
3.初步了解乐毅指挥作战的才能。
课时: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有关燕昭王的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三、理解字词句、文章大意。
1.出示原文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
宫而师事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
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齐兵败,闵王出亡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属燕。
、2.找生读 3.自由读
4.找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四、你觉得乐毅是个怎样的人?
五、作业:把这段话写在“采蜜集”中。
第10课
张良受书
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课文大意。
3.学生能够总结体会出张良的优秀品质。
课时: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有关张良的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三、理解字词句、文章大意。
1.出示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良尝从容步游于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欧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2.找生读 3.自由读
4.找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留侯张良最开始是韩国人。
张良曾经一个悠闲自在的在下邳圯上步行游赏,有一个老人,穿着破烂的衣服,到了张良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径直的往邳圯下丢去,回过头对张良说:“年轻人,你下去帮我取回鞋子!”张良感到非常惊讶,想骂他,但因为他是老人,就强忍了下来,下去帮老父取回鞋子。
老人说:“帮我穿鞋!”张良已
经为他取回鞋子,就跪着很尊敬的帮老人穿鞋。
老人把脚伸出去接受他的侍奉,穿好鞋后笑着离开了。
四、你能谈一谈张良和老人给你的印象吗?
五、背诵这段话。
六、作业:把这段话写在“采蜜集”中。
第11课
马陵之战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断句,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和韵味。
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课文大意。
3.初步了解孙子高超的用兵才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孙膑、庞涓的有关资料吗?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三、理解字词句、文章大意。
1.出示原文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2.找生读 3.自由读
4.找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四、你能谈一谈孙子给你的印象吗?
五、把这段话写在“采蜜集”中。
第13课《张骞通西域》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断句,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感和韵味。
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复述课文大意。
3.在朗读中体会张骞坚强的意志和爱国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听说过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三、理解字词句、文章大意。
1.出示原文
上募能通使月氏者。
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
…… 2.找生读 3.自由读
4.找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意思。
四、你能谈一谈张骞给你的印象吗?
五、把这段话写在“采蜜集”中。
第14课《杨震却金》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课文,背诵经典名句。
2.能依据课文注释和译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文中杨震却金的廉洁公正的美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听说过杨震却金的故事吗?。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三、理解字词句、文章大意。
1.出示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