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任务-精品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任务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先回顾一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然后读一读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感受?鉴赏……提高道德修养。思考?领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应用?拓展……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发现?创新……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不难看出,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任务其实是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境界。
那么,高中语文教学的境界究竟是怎样的呢?
以亚里斯多德和康德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划分为依据,我尝试着把划它分成三个层次――感性教学、知性教学、理性教学。
一、感性教学
感性教学就是基于对教学的感性认识的教学。
何谓感性认识?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片面的、现象
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是直观的、形象的认识。
感性教学只是教师顺着他们的社会本能或社会习惯去教学,而对于教学规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能真正了解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的崇高意义,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于是,教师凭着直觉的经验下意识地去教书。虽然感性教学有时也能带给教师灵感,但显然更多的时候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境界中的教师,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回顾和反思,更少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就像耕田的牛、拉磨的驴。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事:一位很“称职”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面粉能做什么?给出的答案是“包子”,其它诸如“馒头”之类的答案均为错。二十年后,他学生的孩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质疑老师,老师又拿出二十年前的“标准答案”……
二、知性教学
经验的认识跟感性的表象并不是同一回事,而人在形成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时,也还未能马上就从事物的全体上和从事物的内部矛盾上来把握事物的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个螺旋式由低向高的不同发展阶段,其间就是知性认识。
当教师了解到语文教学的崇高目的,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
行为进行反思、加以规范,使之成为经验的系统并用之于今后的教学活动时,这位教师就达到了知性教学的境界。
知性教学,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初步觉解。这种觉解表现为对教学模式的建构。
例如:中学语文“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结合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根据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语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采取合作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主要是让学生在师生的共同合作过程中,来感知和探究语言材料,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陈昌蓉、刘旭东:《“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再如: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三主四式”导读训练教学模式:第一节,指导思想:①以学生为主体;②以教师为主导;
③以训练为主线。第二节,基本课型:①自读式;②教读式;③练习式;④复读式。
从以上模式中,我们可以触摸到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探索、整理、研究、规范和尝试,这也是一种教学个性的觉醒。
三、理性教学
叔本华指出:“在我们所有一切表象中的主要区别即直观表象和抽象表象的区别。后者只构成表象的一个类,即概念。而概念在地球上只为人类所专有。这使人异于动物的能力,达到概念
的能力,自来就被称为理性。”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理性] 1、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2、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是由被动觉解走向主动觉解,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教师对教学规律有了高度的觉解,了解语文教学的意义之所在,从而自觉自愿地从事语文教学,到达教学自由的境界,这就是理性教学。这一境界,说玄一点,是庄子的话语――“以无间入有隙”;说实在一点,是孔子的感悟――“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它摆脱了感性教学的盲动,突破了知性教学的束缚,融合了教学规律,走向教学自由。行走在这一境界的教师,必能为学生建立起一个诗意的课堂: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任务就是把语文教学的境界提升到知性教学和理性教学的境界,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享受到觉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