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业分层测评3高二3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第4章种群和群落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解析】“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

【答案】B

2.如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几乎为0

【解析】ab段显示兔群逐步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而非性别比例失调,性别比例失调的结果是种群数量减少;de段显示兔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此时期兔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几乎为零。

【答案】A

3.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食物充足

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的变化

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

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解析】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食物充足,空间和气候条件等适宜;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变化的结果;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因为超过a点后就快速增长;在草场中,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会破坏草场资源。

【答案】C

4.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0.2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A.1.2N0B.1.44N0

C.2.2N0D.3.6N0

【解析】由于是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为N t=N0λt,由于λ=1+0.2=1.2,t=2,所以第三年的种群数量为1.44N0。

【答案】B

5.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是不变的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假设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降低K值,来减少鼠害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解析】种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是不同的。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为零。对有害生物种群防治,可通过降低K值来减少危害。对鱼的种群,捕捞后的数量保持在K/2,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答案】C

6.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解析】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按样方法计数几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求平均值,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的操作方法错误。

【答案】D

7.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接近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必须在c点进行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交叉阴影部分是环境阻力的影响,因此环境阻力应该出现在c点之后。防治害虫越早越好,当到c点时,是蝗虫繁殖速率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防治效果甚微,应该在b点之前防治。K值是

环境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改变而改变。

【答案】A

8.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解析】由题意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本实验在不同时间的取样起到相互对照的作用;为了实验的准确性,在每次取样前都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答案】C

9.图示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B.200只

C.300只D.400只

【解析】第3年种群的数量是(80×50)/20=200(只)。由种群增长速率的特点可知,第3年的数量等于K/2,故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为400只。

【答案】D

10.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地区种群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了下面有关信息资料。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_______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环境条件有限,曲线呈现出_______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_______。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 ________。

(3)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应如何捕捞才能使效益最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一地区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比增长1%。请预测按照此增长速率,该地区的人口将有多少?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 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