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南宁市华侨实验高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南宁市华侨实验高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张照片
李全
三合村的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李老头死活都不肯出售。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再也坐不住了。

因为那一张照片是我拍的,而且差点因为它连工作都没有了。

三年前,三合村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洪水。

我是市里某报的名记者,第一现场当然离不开我的身影。

那天,又一次洪峰即将到来,抗洪子弟兵刚把村里的老百姓转移走,正准备撤离时,就见洪水里有一个人影,我和几个子弟兵什么都没有说,就跳下水去救那个人。

等子弟兵把那个人救起来一看,大家都吃了一惊,这人却是本县的县委刘书记。

刘书记指了指远处说:“里面还有一个老人,赶紧营救他。

”几个子弟兵一听村里还有人,马上让另外两个子弟兵把刘书记送走,他们去救人,可刘书记死活不肯走,说:“我也去。

”几个子弟兵有些为难了,怎么能让刘书记再次冒险呢?刘书记有些不快,又说:“快,不能再等了,如果洪峰到来之前,我们不能把他救出来,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农民兄弟?再说,我对那里的路熟悉,我带路,会事半功倍。

”刘书记这样一说,大家再没办法阻止他,只好让他随着大家的船开往村里。

我凭着职业的敏感,知道这才是新闻,赶紧把相机紧紧拿在手里,随时把最好的镜头拍下来。

被困在村里的人就是李老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

见我们来让他撤走,他就破口大骂起来:“你们这些混蛋,大水快来了,还回来干什么?”
李老头的这句话,让我非常地反感。

我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他却这样对待我们。

刘书记没理睬李老头的骂声,跳下水一把抓住李老头,几个子弟兵见状也跟着跳下水,一起把李老头拉上了船,我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个镜头。

等船只到安全地方,李老头居然问我刚才的照片拍得怎么样。

我正在气头,淡淡地告诉他要相信我的技艺,可李老头不相信,非要看看照片。

我只好把相机取下来,把刚刚拍的那些一张张地给他看了。

他似乎还有些不满意,问道:“这是什么照片?我要的是纸质照片。

”我解释说:“这是数码相机,根本用不着去洗。

”李老头还是不相信,问道:“这么宝贵的照片怎么不洗出来?”
傍晚,我要回城里把照片和稿子交给报社,刚上车,李老头跑了过来,非要缠着我一起进城,我有些不情愿,可他说:“李记者,如果你不让我跟着你去,那说明你拍的照片是假的。


这个李老头真难缠,我哭笑不得,就随他吧。

一到城里,李老头非要我带他去洗照片的地方把那张照片洗出来,给他一张。

我想,反正顺路,又花不了几块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洗好照片后,李老头拿着照片看得跳了起来,说了谢谢,转身便不见了踪影。

我正想如何摆脱他,这正是一个机会。

待我回到报社里发照片时,才发现那张照片找不到了,便回到洗照片的地方,那个洗照片的小伙红着脸告诉我,李老头叫他把这张照片从我的相机里删除,我才想起,在我把相机给那个洗照片的小伙子时,报社领导打电话来,我到外面接电话去了。

结果,县委书记勇救农民的事,只是文字报道,不见照片。

报社领导很是生气,不相信一个名记者会做出这样的事,马上把我调到校对室做校对工到现在。

因此,我对李老头也耿耿于怀。

如今,刘书记刚调到省里任职,他却趁机把这张照片炒高价出售。

第二天,我就驱车来到了三合村,在村长的带领下,好不容易在村东头找到李老头。

他老多了,却一眼就认出了我,大声喊道:“哎呀,李记者,多年不见了,你是越来越年轻了。

”李老头的话,让我非常生气,马上质问他:“你为什么让洗照片的小伙子把我照片删了?现在又要炒这张照片?”
李老头叹了一口气,说:“李记者,其实……其实,你在报纸上把照片登出来,大家看后都会忘掉,时间一久,大家都会忘记那件事,我把照片保存到现在炒作,只是让大家都记住他们,因为……因为他们都是我的恩人。


我想说点儿什么,可感觉到语言竟是那么苍白无力。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他死活都不肯出售,这样写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使小说更有吸引力。

B. 文中写到在又一次洪峰来临之际,李老头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突出李老头的自私自利。

C. 县委刘书记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小说通过他的言行,将一个心系百姓、不顾个人安危的基层干部形象表现得非常到位。

D. “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线索人物,小说的所有情节都和“我”有关,“我”是主要事件的亲历者。

2. 小说中的李老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小说以“一张照片”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毛
汪曾棋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

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

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

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

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是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

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

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

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

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

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

下江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

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

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

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

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的东西的下面。

学生离不开纸。

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

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

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

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

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他每晚都开夜车。

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

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

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

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

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

早上开鸡窝放鸣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

她又不能像王婆骂街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

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的一头重孝。

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

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
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

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

有的先生要走了。

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

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

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

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

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扫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

“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呀!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母鸡,我的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

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出来。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反衬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以点代面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 文嫂生活艰辛,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昌焕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5.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雪峰之树
田瑛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

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

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

唯这次与往常不同,湖南雷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

我不再是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

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

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

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

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

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

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

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

雪峰山却是个例外。

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

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

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天立地了。

捍卫山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

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

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

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保存究好。

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争得了举世荣光。

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纪念坊就在不远处的芷江城。

当时战事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断,但它们像顽强的雪峰山人一样没有倒下,残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还原为一片新的密林。

沅水滔滔。

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

无论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2000多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

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

又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一马前镇诞生。

还有一位从雪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影响深远。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世界各地。

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

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雪峰山添一抹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为了一棵树。

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

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

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到一眼能认出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

马尾松又叫枞树,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

每次钻进枞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桠作柴火;在枞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

枞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

枞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的某种缘分,最早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枞树青脂。

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到松涛合鸣。

对于山民来说,枞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燃烧照明。

将溢满松脂的树蔸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枞膏油。

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

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

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

曾经长满马尾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

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

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
(选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

B. 认领雪峰山之树后,作者说自己也成为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

C. 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

D. 在惨烈的湘西会战中,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象征了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

”文章起笔巧妙,既点明文章的题目,又形成一定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然切换,体现了作者展望未来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

C. “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比喻,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

D. “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中的“版本”本是图书出版专用词,作者将其用于人和树的故事,非常新奇也非常贴切。

9. 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
10. 分析概括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林锦,字彦章,连江人。

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

瑶寇充斥,内外无备。

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

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

城毁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

满秩去官,民曰:“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入山。

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

驰驿之官,民复来归。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

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平,乃去栅,筑土城。

盛及监司屡荐其才。

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

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

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

境内悉平。

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

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

十年赐敕旌异。

久之,进副使。

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

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

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

灵山尚鬼,则禁淫祀,修学校,劝农桑。

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

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蛮莫不爱信。

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祠祀。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三》)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B.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C.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D. 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贡: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常科的考生一般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另一个是乡贡。

不由学馆而
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B. 满秩:指的是官员按照任期、年龄领满俸禄。

古代官员的俸禄根据年终考评确定。

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

C.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与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D. 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锦才华卓著,深受赏识。

瑶寇泛滥,林锦洞悉形势,分条陈述方略,分析到位。

受到巡抚叶盛的重视。

B. 林锦防守有功。

暂代灵山县事时,林锦根据地形,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战争用具,对贼寇形成威慑,保得一方太平。

C. 林锦作战能力很强。

天顺六年,他与贼寇在多地交战,屡战屡胜,斩首千余,被贼人掠走的百姓,也得以生还。

D. 林锦政绩显著,受人敬重。

他政勤勉,重视教化,在管辖区移风易俗,兴学重农,为人坦诚,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和信赖。

14. 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子,名况,战国中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32篇。

B. 跬步,半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 “驽马十驾”的“驾”是一天的行程,“十驾”在文中比喻很远的路程。

D.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

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

境内悉平。

(2)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景极富特色,前两联一句一景,富于变化,远、近、高、低,布置非常巧妙。

B.从时间节点来看,第一联为白昼,第二联为暮夜,表明小舟昼夜兼行,奔波劳顿。

C.三、四联,“一刀田”即田形如刀,极言田面之小;“鸟”道即小道,言山高而险。

D.全诗用字极为传神,如“荒”“瘦”二字极写数缕荒烟、瘦野薄田的荒凉贫瘠之态。

17.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名篇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说即使“黄鹤”“猿猴”也难以越过蜀道崇山峻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2)《登高》中诗人描写树叶飘落,长江东流的秋季景色的两句诗是:____,____。

(3)《劝学》一文中,荀子用“只要坚持,金石都可以雕刻”来要强调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取得大捷的句子是:“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使用因想念家乡美食而思乡的典故的一句词是___________。

(6)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梧桐”意象营造秋天意境的一句词是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语言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找出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光阴荏苒,转眼间犬子即将参加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期末迎考复习阶段,他更希望得到您的鼓励。

为了指导您有效地激励孩子学习,贵校决定于本月12日上午9时在学校会议室举行家长会,邀请市内知名的高中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

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奋斗中学高一年级组
2020年6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