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 1. 考查内容均出自考纲所规定篇目,且考查篇目基本不重复, 备考时近几年未考查的篇目应作为复习重点,但考查年份较远 的篇目也应重视,有可能会考查到。 2. 近三年的命题形式趋于一致,题型主要为:字词解释题,句 子翻译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备考时要注意熟悉课文,全面掌 握好这三类知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 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 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 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 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 加强训练,以练习巩固记忆。长时间的“背记”容易疲劳 分神,效率逐步会降低,“背记”的过程要结合做题,这样记 忆才能加深。 4. 多轮记忆,避免“忘记”。 知识储备: 1. 一词多义。古代的词语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 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掌握了最基 本的义项后,就能很容易找到其引申义。 【例】间:①中间。《送东阳பைடு நூலகம்生序(节选)》:“余则缊袍 敝衣处其间。” ②介入其间,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 ③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二、(2015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例】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应读xiàn,是“表现” 的意思。其中的“见”是假借的字,“现”是被代替的字。 4. 词类活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语言习惯灵活运 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A活用为B。 名词活用为动词。【例】“任意东西”中“东西”本为方位名 词“东方西方”,活用为动词“往东往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固”形 容词活用为动词“巩固”。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清荣峻茂”中“清”原是形容词 “清澈的”,活用为名词“清澈的水”。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2)以其境过清( 凄清、冷清 ) (3)不可久居( 留、停留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_听__到_水__声__,__像__玉_佩__、__玉__环__相_碰__发__出__的__清_脆__声__音__,__(__我_的__)___ __心__情_(__因__此__)__高_兴__起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溪_水__)__像__北__斗_星__那__样__曲__折__,_像__蛇__那__样__蜿_蜒__前__行__,__时_隐__时__现__。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 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仔细) (2)臣之妻私臣( 偏爱) (3)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真题再现
一、(2016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考点A2 一词多义选择题。 复习策略:逐篇积累,累篇整理,强化记忆,灵活判断。从第 一篇开始梳理,后面复习的篇目,遇到同样的词语要整理出句 子,判断是同义还是异义,这样延续下来,累篇整理。最后要 常常记忆,将熟练的记忆变成能力,灵活判断。 解题技巧:①代入法,将已知该词在一个句子中的意思放在另 外一个句子中,看能否解释得通,以判断意思异同;②词性法, 根据词语在两个句子中的词性判断异同;③排除法,根据记忆 排除异类项。 二、考纲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考点B 句子翻译题。 复习策略:全篇通译,重点句子5~10句。翻译句子是学生最 头疼的任务,复习时要有耐心,先做到全篇每个句子能借助注 释翻译,然后画出5~10个句子重点突破。翻译每个句子时, 要注意得分点字词,一定要解释正确。
确定多义词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来考虑。 2. 古今异义。从古至今,很多词义都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 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例】“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 河”,而现在已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例】“妻子”古代一般指“妻子”和“孩 子”,现只指“妻子”。 (3)词义转移。【例】“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 等,是名词;今义转移为“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多用作 动词。 3. 通假字。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那个字的意 思。通假字不能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理解和读音,而要按 被代替的那个正字的含义去理解、去读音。
(2)A作状语。 形容词作状语。【例】“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空”,用作 状语,意思是“在空中”。 名词用作状语。【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箕畚”是名 词,用作状语,“用箕畚”的意思。 (3)使动用法。 【例】“行拂乱其所为”中的“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 思是“使……扰乱”。 (4)意动用法。 【例1】“稍稍宾客其父”中“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意 思是“以宾客身份对待”。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第一个“乐”,动词 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快乐”。
2. 补:即补充。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译成现代汉语 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 的情况。 【例1】(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省主语) 【例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 战》)(省谓语) 【例3】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省宾 语) 3. 删:即删减,删掉不译。 (1)有些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表示它,或虽 然有与它相当的词,但如果译出来反而会不好,句子会不通顺, 这时就可以不译。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 (3)欣然规往( 计划)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祖__先_)__带__领__妻__子_儿__女__及__乡__邻__们_来__到__这__个__与_世__隔__绝__的__地_方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渔__人__把__自__己_听__到__的__事__一_一__详__细__地__告__诉_了__他__们__,__他_们__(__听__罢__) _都__感__叹__、__惋_惜__起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考策略
考纲分解 一、考纲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考点A1 字词解释题。 复习策略: 1. 有的放矢,抓重点词,分类记忆:文言文字词解释量比较 大,复习的时候要标记重点词语,对文言文基础知识(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和课文下面的注释要重 点复习。 2. 整理归纳文言词汇,形成知识链:复习的篇目有所增加后, 要将零碎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知识链。这样记忆深刻,知 识才能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同时有助于提高课外文言文字词 句理解翻译能力。
解题技巧: 翻译的原则是准确、通畅和有文采(生动、优美)。要字字落 实,以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即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 中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无法直译时,才在相关部分辅以意译。 直译时,应采用下列方法: 1. 留:即保留。包括人名、地名、国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及 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 记》)“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这些表时间、人名、 地名的词可直接保留。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 巴陵做太守。 【例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晋太 元”“武陵人”可保留。翻译: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 捕鱼作为职业。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 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 “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 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 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 应,结构紧凑。 D.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 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 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_命__令_刚__下__达__,__群_臣__都__来__进__谏_,__门__前__、__院__内_像__集__市__一__样_(__热__闹__)。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 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 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 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 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 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 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 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作充分 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