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社会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4)
第一章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生平和著述
一、生平(life)
孔德(1798——1857),法国社会学家。

他的父亲是一个政府官员,也是一个热心的天主教徒和保皇分子,极力鄙视革命。

像所有人一样,孔德在青年时代是激情而狂热的,他放弃了家庭的保守信念,树立了自由、共和的信念。

1817年,孔德认识了圣西门(60岁),并作为他的秘书和朋友工作了七年之久。

在合作的这段时间里,他受到了圣西门的巨大影响。

正是在圣西门的影响下,他开始由自由共和思想转向精英主义,而且把社会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来看待,并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因名义之争和政见不合,1824年孔德与他的导师分道扬镳,开始了孤独的研究生涯。

由于自己的成就,他又和密尔等人成了朋友。

孔德晚年沉迷于“人道教”(the Religion of Humanity)的建立,他再次陷入学术的孤独之中,但是他却开始和许多政界要人联系,来推销自己的人道教思想。

二、著述(works)
1830至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
1844,《论实证哲学的精神》;
1851至1854年,《实证政治体系》;
1848,《实证哲学概观》;等等
三、社会背景(social context)
1.孔德生活的法国处于社会和政治秩序紊乱的年代。

The belated coming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导致了法国社会的急速变迁,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迅速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为了取得政治地位,
也促使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运动。

孔德一生便经历了七种政治体制和无数次的群众运动。

孔德出生于罗伯斯庇尔极端统治之后相对温和的热月政府时期;两年后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又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拿破仑莱比锡战败,路易十八又统治了法国;虽然拿破仑曾经历过100天的复辟,但路易十八和查尔斯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30年的七月革命。

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后路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政治运动背后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工业革命之前法国的主要阶层有封建主、手工业者、工艺制作者和农民;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法国出现了资本家和工厂工人。

各个阶层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也谋求获得政治地位;1789年法国大革命其实是资本家领导的推翻封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但1820年后的革命,主要是传统阶层和工厂工人不堪经济衰退带来的生活困境,起来反对现存的资产阶级封建主统治。

2.孔德一代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尴尬地位。

经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大量的年轻人占据了统治和管理地位,出生于1798年的孔德成年以后面临着就业机会的减少。

再加上当时的经济萧条的影响下出现的doctor without patient, lawyer without client状况,年轻一代更是对前途一片茫然。

于是他们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和政府统治产生了不满。

社会状况和个人状况都促使孔德谋求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四、思想渊源(the intellectual context)
1.进步传统(the tradition of progress)
2.秩序传统(the tradition of order)
3.自由传统(the tradition of liberalism)
4.圣西门的影响(the influence of Saint-Simon)
第二节孔德的社会学方法论
一、人类发展三阶段说(the law of human progress or the law of three stages)
1.早在1822年,孔德便决心找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从而说明人类社会如何从类人猿一步一步发展到了当时的文明社会。

2.三阶段的内容。

他认为,人类智力的发展和个人智力的发展是一致的,他说:“我们每一个重要观点,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会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状态:
神学的或者虚构的阶段(theological or fictitious);
形而上学的或者抽象的阶段(metaphysical or abstract);
科学的或者实证的阶段(scientific or positive)。

在神学阶段,人类试图寻找事物的本质属性、各种现象的最终和直接原因……假设所有的现象都是有超验存在决定的……在形而上学阶段,人类假设抽象力量和不同实体决定了所有社会现象……而在科学阶段,人类放弃了对终极信条的追求,而是寻找宇宙和世界的因果规律。


3.三个阶段在进化过程当中的关系。

新的阶段只有在上一阶段衰败后才会取而代之,因此就的阶段无法预测新阶段的特征。

在某一个阶段处于统治地位的稳定时期,社会处于平衡状态,而在新旧阶段的转型时期会出现紧张紊乱态势。

4.三阶段说的影响范围。

三阶段说不仅可以用来说明个人智力和人类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社会秩序(social order)、人类生活物质条件(material conditions of human life)的发展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孔德虽然强调人类智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从未承认人类智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的发展。

二、科学分类和层级体系
1.科学分类体系(classification of the science)
整个宇宙现象是一个整体,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五类:天体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和社会现象。

与此相应,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astronomy),物理学(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物学(biology),社会学(sociology)。

2.科学等级体系(the hierarchy of the science)
整个宇宙现象是相互联系的,那么研究这些现象的各门科学也是相互联结的。

他们既不是平行的,也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顺序有先
后、位置有高低的次第结构,这个结构就是科学等级体系。

科学等级体系和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说是一致的。

任何一种达到实证阶段的知识和他的一般性(generality)、简明性(simplicity)和独立于其他知识(independence of other department)是相一致的。

所以天文学由于其一般性、简明性和不依赖于其他知识的特点,首先达到了实证阶段,取得了科学等级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然后是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sociology。

从逻辑的角度看,随着科学阶梯的升高,知识内容的复杂性程度和依赖性在增加。

三、社会学方法论
1.知识论。

孔德则认为社会有客观的发展规律而且我们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这种规律。

2.方法论。

在孔德看来,自然科学已经建立了关于自然现象的规律体系,下一个阶段就是在社会学研究中作这项工作。

3.本体论。

在论述社会学与科学体系中其他学科的关系时,孔德强调了社会学对相邻学科——生物学的依赖及其相似之处,阐发了关于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的基本思想。

4.学科功能。

社会科学也要像自然科学一样为人类服务,社会学的研究最终要给人类带来福利,用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他认为,一旦发现了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有益于人类的行动也可能性。

四、社会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observation)
孔德断言,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很早就采用了观察的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也要建立在对社会事实(social fact)进行观察的基础上。

形而上学的理论家认为观察是没有理论指导的纯经验活动,因此反对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对社会现象的研究
中去,这是由他们反实证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

孔德非常重视观察中理论指导(the guidance of a preparatory theory)的作用,并把实证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认为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得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

孔德把复杂的社会现象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种,观察也相应地分为静态观察和静态观察,前者在社会静力学的指导下进行,后者在社会动力学的指导下进行。

孔德又根据观察的对象把观察划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前者直接观察所要研究的社会事实,后者通过历史和文化遗迹来观察社会事实。

2.实验法
孔德把实验法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两种,他说:“如果说直接试验用于复杂的生物现象就已很困难,那么这一方法用于社会科学则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根据共存和演替的规律,对于社会任何一部分的任何人为的干预都会影响到其它部分。

所以这一方法如果全部实行,将由于不可能将现象的条件或结果单独分离出来,而失去其全部的科学价值”。

所以,孔德主张在社会学研究中采用间接试验的方法,所以间接试验,是指实验者——社会研究人员,不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而是利用社会本身的特殊情况向人们提供的机会开展的社会研究。

孔德认为,当社会现象的正常进程(the regular routine of social phenomenon)受到某种确定方式的干扰时,试验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了,病态现象(pathological cases)是真正具有科学意义的纯实验的同义语,即通过对社会病态现象的分析,比较革命时期和和平时期的不同,从而找出影响社会和谐和演替的原因,进而发现社会现象正常进程的规律。

3.比较法
(1)孔德认为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

这种方法在其他方法中都有体现。

(2)通过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澄清人类社会的本质。

(3)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可以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其各个部分分别低、但以一致的方式在进化,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进化速度不同,于是造成了在同一历史时期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由于西方文明在
过去的发展阶段上没有留下明显的历史痕迹,研究它的过去就有很大困难,所有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推论出西方文明的过去发展历史。

4.历史法
孔德认为,历史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专门方法,最适合于是社会现象的考察。

历史法是从事物的先后顺序和连续性上考察社会学现象的一种方法。

孔德也指出,历史法本质上是一种比较的方法,只不过他们比较的时空纬度不同。

如果说一般的比较方法是相对于现有事物的一种横向的和共时性的比较,那么历史的方法则是相对于过去事物的一种纵向的和历时性的比。

五、评价
关于社会学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论述是孔德社会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替充分体现了孔德要把社会学建设成为一门实证科学的思想和努力,为进一步发展和最终形成一门具体学科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社会静力学(socials statics)
一、社会静力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学科。

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研究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平衡和和谐被打破,就会出现社会病态,社会革命和动荡就是社会病态的具体表现。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孔德强力反对把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元素(emphatically refuses to see individuals as elementary parts),而是把家庭看作基本的社会单位(social unit)。

这充分体现了他方法论中的整体性观点,
认为社会具有个人所不具有的性质,而且社会会影响个人的情感和行为。

(二)人性假设。

人性具有三重品质,由情感、活动和才智构成。

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决定着人的行为,具有利己主义和为他主义两个纬度。

活动是人们生活的主题,包括军事阶段和工业阶段两个纬度,分别处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才智是人们的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身的认识。

孔德尤其强调了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用利他心来抑制利己心,达到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和谐。

二、家庭
1.家庭和个人: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具有整体性的性
质,在家庭中,个人的利己主义(egotistical propensity)受到了控制,达到了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和和谐。

2.家庭和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形成部落,部落形成民族,是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学研究的起点。

三、社会共同体
1.概念。

在孔德看来,社会有机体是由作为他真正成分的家庭、形成他真正组织的阶级和种姓,以及最有油作为他的真正器官的城市和乡镇组成的一个整体。

2.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

孔德经常通过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类比说明社会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具有个人所不具有的品质,但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个体的范围局限在个体的皮肉之躯,由物质的界限和纽带;而社会有机体没有这种物质意义上的界限,只能靠精神因素实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3.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制度(1)所有制
(2)劳动分工和经济合作
(3)语言
(4)宗教
第四节社会动力学
一、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
1.社会动力学,是孔德运用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说解释社会历史进步的学科。

孔德认为,动力学从属于静力学,提出“进步就是秩序
的发展”。

2.之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三个历史时期: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

二、军事阶段(神学阶段):
远古至中世纪早期,孔德又把这一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他们的知识和统治特征主要是:拜物教时期或万物有灵论时期以家庭或氏族公社为特征;多神教时期以城邦国家为特征;一教独尊的基督教时期教会大量出现,宗教具有普遍的性质,而政治具有地区性的特点,宗教和政治的分离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三、过渡阶段(形而上学阶段)
大于相当于1300年至1800年期间。

由对神灵的崇拜转向对人类智力和知识的崇拜,由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军事阶段转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业阶段,学者和实业家组成的共和政府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四、工业阶段(实证阶段)
大约1800之后的发展阶段。

在知识方面,以科学的普及、实证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及科学社会作用的增长为标志,在科学影响下,工业发展是人类资源获得大量的开发和利用,社会由牧师、银行家和工业家共同管理。

五、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
1.智力发展
2.人口
3.种族
4.气候与地理环境
5.政治活动
第五节孔德的社会改革思想
一、理论基础
在人性三分法的基础上,孔德认为社会也有三种力量:一是建立在行动基础上的表现为财富的物质力量;二是建立在思考基础上的表
现为观念的智力力量;三是建立在博爱基础上的表现为命令与服从的道义力量。

社会组织和改建的最高任务和最大的困难是将这三种力量合理地结合起来,不是任何一种获得必要的特权。

国家的社会阶级同样也体现了以上三种力量:牧师,指引我们思考;妇女,激发我们的仁爱;实际首领指导我们的战争和平日的生产活动。

二、实行普遍的道德教育
1.社会的改组不是建立在政治或经济的基础上,而是依靠新的工业社会的道德,仅靠政治手段,不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并且会破坏工业活动。

(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国家的权力“体制内”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他的意识形态和他的实际相符合还可以,但是现在的宣传和实际又不大相同,因此造成了社会的不满)
2.通过普遍的道德教育,纠正社会的弊端,依赖于精神权力的建立,而实证主义的科学恰恰具备这种能力。

在精神权力的指导下,普遍的道德教育将不惧怕资产阶级的专职行为,使富人把自己看作社会的道义保护者,从而维持社会的道德和秩序。

三、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
1.社会舆论是社会控制的有效手段和形成社会道德的重要保证。

2.合理组织社会舆论需要有以下三个先决条件:第一,确定社会行动的现有原则;第二,公众接受这些原则,并同意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些原则;第三,设立工人的机构,负责制订这类原则并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

3.狂傲的孔德认为,自己的学说里包含了公众行为的准则,无产阶级提供行动的力量,实证哲学家是正确表现民意不可取代的机构。

四、人道教思想
1.孔德非常强调宗教在维持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并且在《实证政治体系》第四卷中提出了他关于人道教的思想。

2.背景:孔德生活在一个动乱不安的年代,孔德认为工业革命虽然使法国社会脱离了神学和形而上学阶段,但是也破坏了法国原来的社会秩序,天主教的信仰被破坏,而且也没有提供社会重组(reorganization of society)的方案。

鉴于宗教在维持社会秩序中的
重要作用,孔德主张建立一个“人道教”(the religion of humanity)或者“实证宗教”(positivistic church),来解决旧秩序衰弱和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3.主要内容。

(1)教义:人道教强调崇拜人的人性,而人的本性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人类一切行动的永恒动力和主题,支配着人的理性、知识和行动,因此要以人类之爱代替上帝之爱。

(2)组织:人道教的牧师不再是天主教的牧师,而是实证科学家;人道教的中心在法国的巴黎;孔德本人是“大教主”,指导着世界上所有的牧师;孔德认为他的人道教能够吸引妇女和工人的加入,成为他们的教众,因为他为他们设立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4.评价:人道教,是孔德在实证社会学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社会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利用科学知识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心,但是他的这套理论过于软弱无力,既得不到当时资产阶级的赞赏,也不能为工人阶级所接受。

第二章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
第一节生平和著述
一、生平
二、著述
1842年《政府的作用范围》和1851年《社会静力学》阐述了他关于国家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的理论。

1873年发表《社会学研究》,1897年中国社会学第一人严复把此书翻译为中文,名叫《群学肄言》,这是中国引入社会学思想的开始。

1890年代发表《社会学原理》系统阐释了他的社会学思想。

第二节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一、思想渊源
虽然斯宾塞是个有心人,但也不是个严谨的人,他在作文献综述的时候从很多人那里汲取了营养,但并没有认真地读书,而是道听途说,或者偶然机遇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东西。

1.首先我们学习斯宾塞做个有心人,要把别人的观点融入到自己
的知识框架中,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2.我们还要学习斯宾塞的作文献综述的时候,要广播地吸取不同领域思想家的影响,注意收集资料的完备性。

我们从下面的名单当中,可以看到它受到影响的广泛性:George Lewes, a biographical history of philosophy; Malthus(马尔萨斯),essay on population; Adam Smith, the wealth of nation; Lyell(莱伊尔), principles of geology; Harvey, embryological inquiry; Coleridge(柯尔雷基), the idea of life; Comte; George Eliot(艾略特,诗人);Huxley; Darwin; 等等
3.我们要避免的是,不要像他那样通过道听途说来作文献综述,而是要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读书、做笔记来吸取营养。

第三节社会学方法论
一、个人主义和社会有机体
1.斯宾塞总是宣传自己是个自由主义者,但是他是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存在疑问;他在论述国家的作用范围的时候,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但是他的研究方法中还是把社会比拟为有机体,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因此在唯实论和唯名论的争论中,斯宾塞主要是站在唯实论的立场上的。

2.个人通过相互依赖组成一个整体,在这个社会整体中,任何一个人的死亡不会导致社会整体的解体,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找到他们的本质属性。

二、社会学方法论
1.学科论:知识的各个部门是一个整体;
2.知识论:社会具有普遍客观的规律,人类可以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
3.方法论:社会学研究中要用实证的或者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4.研究的价值问题:
(1)价值问题的由来。

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价值问题起源于它成立之初,来源于如何研
究社会现象这个问题。

我们曾经讲过社会学理论和其他社会思想的区别,它们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一个要进行价值相关的研究,讨论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一个要进行价值中立的研究揭示社会事实上是什么样子,那么价值和事实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话题。

(2)斯宾塞明确提出,社会学研究者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时,必须脱离自己的偏见和情感,保持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

(3)斯宾塞还说明了影响研究客观性的因素:爱国主义的偏见(the Bias of patriotism);阶级偏见,(the class-bias);政治偏见(the political bias);理论偏见(the theological bias)。

第四节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是贯穿斯宾塞社会学的两条主线,使他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我们本节主要介绍他的这两种思想。

一、社会有机体论
1.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类比。

在斯宾塞看来,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长过程,指社会规模由大到小。

(2)结构进化,指社会组织形式由简单到复杂。

(3)功能分化,指随着社会结构的进化,社会的各个部分分别发挥不同的功能,共同维护整体的存在;(4)相互依赖,是指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社会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

斯宾塞认为,社会结构越复杂,功能越分化,各部分之间的功能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就越高,社会也变得更加脆弱。

而且随着社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导致了社会控制系统的出现,用以调节各部分之间的活动,保证整体活动的正常进行。

2.生物有机体和社会有机体的对比
3.结论:社会有机体如同单个的生物有机体一样,机能的均衡引起了结构的均衡,从而使社会得以生存、进化。

二、社会进化论
(一)斯宾塞早期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1.社会进化的方式:单线进化
2.社会进化的动力:外力作用
(二)斯宾塞成熟期的社会进化思想
1.社会进化的方式:平面进化
2.社会进化的动力:优胜劣汰,物竞天择
第五节发展社会学——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斯宾塞从他的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出发,试图对社会进行分类。

一、关于社会分类的标准
1.按照社会进化的程度或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的进化,把社会划分为简单社会、复合社会、二次复合社会和三次复合社会。

2.按照社会内部管理形式作为标准,可以把社会划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这种分类方法只着眼于一个社会同作为其主要环境的其他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由此对社会内部管理方式的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同期周围的社会是和平的关系,那么社会内部的管理就会呈现出相对松散和衰弱的情况;如果处于交战状态,那么就会导致强制性的和中央集权的社会控制。

3.循环和进化。

斯宾塞的两种划分标准没有直接联系,如果说按照社会复杂程度的划分体现了他的进化论思想和乐观精神的话,那么按照内部管理形式划分则体现了他的循环论思想和悲观情绪。

第六节政治社会学——关于国家的政治理论
在论述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不同的时候,斯宾塞认为在生物有机体中,部分为整体而存在,而在社会有机体中,则是社会为成员的幸福服务。

这与孔的截然相反,孔德认为个人要坚决服从社会整体,而斯宾塞认为社会只是个人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需要理解的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和意识形态上的个人主义是不同的。

前者指在研究过程当中的研究层次;后者是实践过程中的政治立场。

一、国家和政府的概念及其权力基础
1.国家的概念。

社会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合作,一种是自发的私人合作,一种是有意设计的合作。

国家是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