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苏菲的世界》个人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苏菲的世界》个人读书笔记
名著《苏菲的世界》个人读书笔记(5篇)
《苏菲的世界》把哲学趣味化、生动化,但它同时是一部成功的元小说,用元小说
的形式来表达哲学思考。
如果让你写一篇《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吗?今天的小编给大家分享了名著《苏菲的世界》个人读书笔记(5篇),希望能帮到你。
名著《苏菲的世界》个人读书笔记精选篇1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叫我打开门拿包裹。
”索菲关上门打开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一个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没有想得
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我们这个叫庄子婷的人来说又是谁?
是我。
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可以不知道他们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行
为了吗?我甚至导致无法去决定学生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进行选择通
过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中国太不应该合理发展了吗?但这些问题却是我不
得存在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
老实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真正知道,对吧?
哲学问题是不可改变的吗?是也不是。
关于宇宙这样的事物的起源,以及各种类似
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数千年,我想不出有谁能够解答这些问题,人类也
永远不会停止思考和探索。
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变化,每天
都会出现新的问题,机器人会有洞察力吗?人脑是怎么工作的?人和机器的本质区别
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很头疼的燃烧,和我们说可以实时得到解决。
要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维,生活模式的方式,我们生活在作为生活的中心,地球
的宇宙一样可笑中心的时代。
对我们来说,那一刻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显著,但这并
不意味着未来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现在应该尊重未来的同样的尊重。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社会则是一个地球的主角。
名著《苏菲的世界》个人读书笔记精选篇2
窗外,雨淅沥沥,正是读书的意境。
我坐在窗前,细细琢磨着乔斯坦·贾德的《苏
菲的世界》,感受着苏菲的神奇经历,品味其中一些深刻的哲理。
书中语言幽默,却
将深奥的哲理阐述得淋漓尽致。
认真品读,只觉收益颇深。
“你是谁?”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苏菲迷惑了,我也不禁哑然失笑。
苏菲就是苏菲,我就是我,我就是孔韫秋呀!一页页往下翻阅,跟随着苏菲哲学性的思考,我也渐渐开始思考:那个叫孔韫秋的人又是谁呢?如果我换了一个名字,那么我是否变成另一个人了呢?
就在我为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世界从何而来”?不用说,没有人真正知道。
不过我也觉得这个问题的确是应该问的。
在我的认识里,世界只不过是太空中一个小小的星球,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儿来的呢?我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地踱着步,望着屋外细密的雨雾,在脑海里搜寻着。
也许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可现存的每一件事物都有个开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个时刻由另外一个物质造成的。
那另一种物质又是什么呢?
望着窗外的雨,心久久沉浸在书中,我琢磨着好奇心、生命的意义等哲学话题,和
笛卡尔、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对话,感觉自己和先前的自己好像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的
我关心的只是吃饭睡觉、考试分数等等,就如同寄生在魔术师帽子里变出来的兔子毛
上的小小生物,坠落到了兔毛的最低端,习惯了便无心再往上爬,它自然到不了顶尖,看不见另一片更为广阔的世界。
这是何其的悲哀!更悲哀的是,习惯了这一切的我们并未察觉这份悲哀。
哲学也就这样远离着我们。
阅读良久,轻轻将书合上,思绪万千。
此刻,我坐在书桌前,竟然会时不时地回头
看自己的身后,试图搜寻苏菲的身影。
苏菲会不会正站在我的身旁,手举扳钳,准备
敲我的头,以便显示她的存在?但即使她确实存在,真的从少校的故事中逃脱了出来,我却无论如何看不到她。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静静地站在窗前,琢磨《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是一部
哲学启蒙书,但并不仅仅是哲学而已,除此之外,还有思考。
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
名著《苏菲的世界》个人读书笔记精选篇3
这个暑假,老师让读三本书。
前两本是统一规定的,而最后一本是我需要在给的几
本书中选一本的。
在此,我毫不犹豫的拿起了来自挪威的乔斯坦·贾德的作品《苏菲
的世界》。
这本书我很久之前就读过了。
这个暑假,我重新翻开了这本书,这使我不禁回忆起
了故事里许多情节。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名为苏菲的14岁少女在一次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离奇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开始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迷团一样在她眼底展开。
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
康德,从祈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
后天的知识去企图解开这些谜团。
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诡异、更离奇。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哲学书,我也从未思考过哲学是什么。
但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像苏菲一样,去思考书中的哲学问题,有的时候我
还会因为去思考一个问题而躺在床上久久睡不着觉。
其实从表面来看,这是一本哲学知识的书。
但实际上,它也算得上是一本历史书,
甚至是一本悬疑小说。
看到后面,我越来越觉得后面的这些哲学知识枯燥乏味,但一
直支撑我看完的是什么呢?是故事情节。
带着这份好奇,我选择读完了它。
书中介绍哲学家时,也同时介绍了许多欧洲古代的历史文明。
中世纪,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等内容,似乎与哲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书中也做了一定的介绍。
而席德是谁,席德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这两个人疑虑又将整个书变得有一点悬疑色彩。
当我
看到狗开口说人话,香蕉皮内写着字,苏菲的哲学老师把她叫成席德时,我不禁打了
个冷颤。
这本书最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一段就是苏菲和她的好朋友乔安出去露营,然后偷偷潜
入哲学老师的小木屋发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的那件事情。
如今我想起那段情节我
仍然有些紧张、激动、害怕。
在书的结尾,席德与她的父亲和苏菲与她的老师的位置关系完全颠倒了,原来苏菲
对于席德的疑惑变成了席德对于苏菲是否存在的猜想。
似乎将他们换个角度,故事又
会产生新的趣味。
无论是上一次读这本书或是这一次读这本书,我都感觉我已经神魂颠倒。
这么快就
到了这篇读书笔记的结尾,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像别的读书笔记一样发出多么大的感慨,但我先说一句:多思考,多观察,多问一个为什么,你就会与苏菲一样优秀!
《苏菲的世界》,是精彩的世界!再读一次,也仍然精彩!
名著《苏菲的世界》个人读书笔记精选篇4
很不容易读完了。
确切地说应该是啃完了。
这么长时间以来,歇一段读一段,因为
如果一口气读完的话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子的后果。
也会像席德一样好奇,忍不住翻
讲义夹的最后几页一样,我也在看的受不了的时候翻了最后一页,没看明白,也庆幸
还好没有失掉好奇心。
其实我就是凭着强烈的好奇心啃下去的,对世界,对人生,对本质,对哲学,对故
事的好奇心,也算是小孩子的一种天性吧。
小孩子。
14岁也是小孩子哈,不想长大,
长大了就不会有童话。
觉得在这么一段时间读一本这样的书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世界史了解个大概,物理,生物什么的简单的该学的也都学完了,所以对书中涉及的一些貌似不是哲学范畴的知
识不会感到迷惑。
反而会有一种更清楚的认识,明白了它们和我们存在的意义。
啃到一半,到休姆的时候是最难受的,看不下去。
读柏拉图那段的时候刚刚开始享
受的一点点幸福感马上就没了,还好到后来的浪漫主义也重拾那种阅读的快感。
说实话,到浪漫主义我就顿悟了,原来我是个享乐主义者啊。
之后也意识到自己活在美感
阶段。
也就对自己的好吃懒做混吃等死游手好闲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以及再往后就
是这两天看的达尔文的这章提到《浮士德》里的一句话“一世人劳苦奔忙有何益,到
头终究须把眼儿闭。
”虽说也对前面浮士德的那一段总结有着和苏菲同样赞同欣赏的
感受,但基于一个享乐主义者深层的悲观态度,对魔鬼的这句不无认同。
也许,每个
人心里,潜意识里有太多我们未知的东西,这些可能蕴藏着一个魔鬼,悄悄地,消失
在梦中。
而书中说,席德,是个天使。
关于席德佳和苏菲亚之间的那段我还记得,虽然没有苏菲那样好的记忆,包括上面那一段也是重新翻书才打出来(我怎么可能那么清楚地记得魔鬼说的话!),也许是作者反讽的技巧太娴熟了吧。
也许这也是我可以尝试的东西。
而这两天的阅读最大的收获与达尔文,马克思,宇宙什么的无关,惊奇地为自己大晚上突如其来源源不断的灵感找到了答案。
就是为什么会以非常快的速度在群里发疯说的那些话,那些疯话,包括前天晚上对某孩子发疯的话,原来都是在做自然联想。
做自己潜意识的灵媒,貌似有一点成效了啊。
虽说总发疯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与自己的潜意识沟通的确是一种非常特殊奇妙的感觉,淋漓尽致,仿佛就找到了本质。
无奈的是灵光总是乍现......
这种特殊奇妙的感觉用语言无法形容,这也是读完整本书的感觉。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因为在读书的时候很自然地联想到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找到了解释就会很兴奋,很惊喜。
明白了很多生活中细微之处见真理。
原来我们所要的,都可以在哲学中找到答案。
很早以前心里就有类似的冲动,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才明白,那是潜意识中哲学的力量。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存在类似的感受,就像当初JEFF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我说一定要看啊。
事实证明,太值了。
哲学家所做的,和教师不同的就是教师是通过传授知识来获得报酬,而哲学家是基于一种类似天赋使命的职责,要给一个答案。
我猜这也是作者写书的初衷吧。
作为高中哲学教师,致力于人的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JosteinGarrder他老人家就是艾伯特。
教年轻的苏菲们在15岁之际一些赋予人生以意义的哲学知识。
我们,就是苏菲。
这世界,是我们永远要探索下去,每代人都要重新问一遍的未知题。
仅仅看一遍是不够的,Jostein已经用反讽明确地告诉读者们要重新读几遍,然后才会获得更多乐趣。
这是一部哲学史,每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束指引方向的光。
看到最后一章的时候,食指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没有几页了,就要结束了。
就有一种失落的感觉。
很奇怪,怅然若失。
苏菲和艾伯特最终成功了,逃出了少校的意念,但是,他们之后的生活又该怎样继续?那一场荒谬的花园宴会,唯一理性的哲学演讲,少校给席德讲述宇宙的奥秘,在少校丰富的想象力中不断出现的童话故事主人公,用尽毕生心血写的一部送给女儿作为生日礼物的一本哲学启蒙书。
这些,就在苏菲和艾伯特弄断了锁住船的绳子,使席德意识到了空气中他们的存在,和爸爸要一起划船的对话中,结束了。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很强烈的失落感,就好像走一路风光无限的旅行,沿途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甚至不惜停歇,停在半路,却又被好奇和其它神秘力量拽着,奔赴下一个目的地,直到终点才明白旅行的意义,直到结局才意识到那样脆弱,最不愿面对的,最不可避免的,结束。
那轰然的一响,我们也是星尘。
名著《苏菲的世界》个人读书笔记精选篇5
对于任何一名哲学初学者而言,我们时常会困惑于哲学的深奥,痛恨于哲学将事物的辩证性地反复赘述,冗长的文段,晦涩的理解,种种因素,往往会让我们对哲学望而却步,站在哲学的大门前,犹豫徘徊。
我们究竟是要带着目的性地完成对哲学的探讨,还是依靠主观能动性去探寻事物因果?你真正爱上过哲学吗?我们常常难于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这又是为什么?
乔斯坦·贾德所写的《苏菲的世界》一书中说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总的来说,人们不太注意哲学家,他们太懒了,他们不知道哲学家开始了危险的旅程”。
事实真的如此吗?然而我想说的是:“并不是!”虽然人们公认真理只存在于少部分人的手上,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对真理的发问,童年时期,简单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都是哲学性问题。
对于曾经同真理擦肩的人们而言,他们或许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这是关乎哲学的东西。
由于生活中缺乏启迪,探索真理成为了少数人的信仰,因此真理成为了一种高深的事物。
对于《苏菲的世界》这一本哲学性著作,《新闻周刊》(国际版)评价到“这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对于未曾修习哲学概论者而言,本书是最佳的入门读物”。
的确,当我带着一种对哲学崇高的敬意首次翻开这本著作时,我惊叹于乔斯坦·贾德的天才化写法使得哲学通俗化。
他仿佛是在召唤哲学初学者们游览于哲学的沃土之上,不用担心严寒冰霜将真理冻结,因为哲学的大门永远会在你伸出双手时自觉开启。
在近乎一个月的自律阅读后,长达45万字的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在物质化层面上可以说是圆满完结,但在思维化层面上,它却是不朽的,仍在延续。
关上读物,我在知乎上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通俗化”是《苏菲的世界》成功的主要原因吗?一名“沙发”(即由于被点赞较多而居于首位的言论)网友的回答,吸引了我的眼球。
他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写给15岁青少年关于哲学启蒙的图书,世界文坛对《苏菲的世界》的介绍和评论主要围绕于该书将哲学的通俗化。
它能作为一部优秀的
哲学入门读物而广为人知,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是,转念一想,世界上那么
多的哲学家,他们在出版读物时,肯定也尝试过“通俗化”这一行文技巧。
为证实这
一猜想,我在百度上搜索了近四十年来的哲学性著作,惊讶地发现,在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里,曾有一大批同《苏菲的世界》一样将哲学通俗化的作品。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像《苏菲的世界》那样取得成功?所以,在这里,我想就小说
“《苏菲的世界》究竟采用了何种方法,在玩转通俗化这一概念时,能够甩尾其余人,成为哲学小说史上的泥石流”这一问题来表达我的看法。
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先允许我对这部小说的概要进行梳理。
故事发生在挪威的一
座小城,14岁的少女苏菲同其母亲居住,苏菲的父亲是一艘大油轮的船长,常年出海,仅凭书信与其妻女联系。
在苏菲15岁生日临近时,她在家里收到两封神秘信件,里面写有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好奇这些问题,但更好奇来信者,她期
待来信。
最后,在会说话的汉密士的牵引下,自称哲学家的艾伯特(AlbertoKnox)终于出现在她的面前,并开始教她哲学史。
有趣的是,授课方式全凭信函!一封信一般
讲解一个时期的哲学,或是介绍一个西方代表性的哲学家。
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带领下,苏菲走进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十月革命等影响人类命运的各
个时期,思索哲学和艺术的真谛。
穿插在其中的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笛卡尔、史宾诺莎、休姆、康德、黑格尔、祁克果、马克思、达尔文和弗洛伊德等伟
大哲学家。
在苏菲与艾伯特的故事里,明信片里写着的“转交席德”以及艾伯特常常
误称苏菲为席德……让苏菲无时无刻不想探查所谓“席德”的真实身份。
在小说进行
到一半的时候,场景突然切换为席德的卧室,席德竟与苏菲如复制般的相像!在描写
有关席德的生活情节时,透过席德同父亲的电话交流,故事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所谓
席德的父亲,其实是挪威联合国部队驻扎在黎巴嫩的上校,他热爱哲学和写作,而
《苏菲的世界》一书正是他为女儿席德准备的15岁生日礼物,他希望借此激发女儿对哲学的兴趣。
在苏菲的世界中,苏菲、她的妈妈、她的朋友和哲学家都是上校笔下的
小说人物。
当然,小说中的一些背景,包括故事地点、事件等实际上都来自于席德的
现实世界。
席德阅读一章又一章的关于苏菲与哲学的故事,,而苏菲的世界又与席德
的世界产生交叉重叠。
读到这里,以上的问题似乎也有了答案。
乔斯坦·贾德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取材,
借少女苏菲学习哲学的多样方式带读者进入“通俗化”的哲学世界。
但它也并是一本
单纯的哲学小说,在我的认知程度上,它类似于一种魔幻型小说,将虚假的事物进行
近一步地虚无,从而让人剥离现实层面,投入极大的脑力来辩证自己所处世界的真实性。
所谓“小说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讲义”大抵上便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
当你读到
一半时,你会发现《苏菲的世界》是少校送给自己女儿席德的礼物,即苏菲是虚幻的
人物,元小说概念由此证实,也正因此,现实世界开始神秘化,书本上的内容吊足了
他们的胃口。
当童话、历史、宇宙……一切人类思维所能想象到的问题像雨珠一样倾
泄而下时,讲义的枯燥乏味被人们忘却,因为它以讲故事为主体,忽略了所谓的形式,也由此套住了读者寓学于乐的“味口”。
此外,文章内容的丰富也不可小觑,可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西方哲学家的荟萃馆,在这里,留于史册上的哲学家们都会出来发表他对于哲学的观点。
柏拉图的理型论、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虚空论、笛卡尔的方法论、康德的因果率、黑格尔的辩证观、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些不仅仅是哲学的世界,更是人类进化的象征。
当我们
沉下心来静静阅读时,作为一个当代人,你一定会对历史产生一种敬畏感。
前人的智
慧原本是不可“窃取的”,但是文明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学习与继承。
所谓“历史的
过客”总要留下些什么来证明他们的存在,而我们也是如此。
因此,当哲学上的饕餮
盛宴赤裸裸地公之于众时,读者们定然会如饥似渴般地汲取。
抛去小说哲学上的内容丰盈这一特点,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巧妙的叙事手法也十分
另人赞服。
关于哲学的问题,乔斯坦·贾德总是在故事前让读者思考“为什么”,然
后再通过故事解答“为什么”。
比如,小说开篇苏菲在毫无目的的前提下思考两个问题,这样也可以带动读者同其一起思考,更好地发散思维,自由畅想。
他的这种写作
手法,有利于打开我们闭塞的思想之窗,让我们原本的思维天性得到复苏,通过“哲学”的大门,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
在苏菲与神秘哲学老师艾伯特之间的交流互动和上校与女儿席德间的对白的相互切
换中,我们不难发现小说情节的进展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性质。
这也是它在“通俗化”
的同时表现出哲学无处不在的一个典例。
《苏菲的世界》属于一种“嵌套式”的结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类似于“庄周梦蝶”般扑朔迷离。
虽然我们都知道苏菲
和艾伯特只是上校创造的“人物”,他们只是活在上校写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但是当上校的女儿席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却真切感受到了苏菲的存在,甚至相信
是一种真的存在。
那么,所谓“影子”的苏菲到底存不存在呢?席德的世界就一定是
真实的吗?是否所谓的席德也是某一个“上校”创造的呢?就像苏菲说的:“假如上
帝创造了人类,那么上帝肯定也由另一种东西创造……到底什么才是世界的本源?”
上帝可以设定人的命运,但却无法时时刻刻掌握人的思想和行动,尤其是思想。
很多
情节对应了弗洛伊德关于梦境和潜意识的理论。
但实际上,不管是苏菲和艾伯特,还
是上校与席德,都只不过是《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贾德笔下的虚构人物而已。
那么,面对这种类似“生命的虚无”时,我们作为其中的芸芸众生,又该如何自处呢?在《苏菲的世界》一书结尾部分,苏菲和艾伯特的“逃离”为我们解答了这一问题。
认真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我对自身学习哲学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从前,
我仅仅只是针对一些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来进行哲学方面的学习,想着凭“最优思想”
而少走弯路,可是到最后,我发现自己在哲学学习的道路上逐渐脱轨,仿佛成为一个
机器,只会去记录思想的机器,这不仅使我对哲学发展缺乏整体上的感知,更让我对
哲学有了一种“生疏感”。
或许是一种所谓的“能量守恒”让我在历经失败之后寻得
希望,《苏菲的世界》展现给世人的“通俗化”不仅勾起了我对哲学的兴致,同时也
助力我在学习哲学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在此,以笔墨的形式,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个爱
好哲学的初学者们都能够利用自身的空余时间,好好地读读这一本优秀读物——《苏
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