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单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蛋白和球蛋白
• 白球比 指的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白蛋白和 球蛋白的总和叫做总蛋白;如果总蛋白基本正常, 白蛋白明显降低,说明是球蛋白明显升高了,这 样也就导致了白球比倒置。白球比倒置常见于严 重肝脏损害和M蛋白血症。
• 在慢性肝病,A/G比值降低是诊断肝硬化的良好 指标,但在早期病例检出不够灵敏。作为病程中 的观察指标,则比值的降低与病变的发展相当符 合。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Rotor综合征 由于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和排泄 结合胆红素均有先天性缺陷,致血中结合胆红素 增高为主,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有减低。胆囊 造影多显影良好,少数不显影。肝活组织检查正 常,肝细胞内无色素颗粒。
• Crigler-Najjar综合征 系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 酸转移酶,致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因而血中非 结合胆红素浓度很高,可并发核黄疸;预后很差。
感谢您的关注Biblioteka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分类
• 病因发病学分类: (1)溶血性黄疸;(2)肝细 胞性黄疸;(3)胆汁郁积性黄疸;(4)先天性 非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
• 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时,生成过量非结合胆红 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能力,致使非 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 特征:(1)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 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3)有脾肿大;(3)有骨髓增生旺 盛的表现,如周围血网织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 细胞、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5)血清总胆红 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 红素增高;(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 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 素增加;
• 总胆红素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 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 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
胆红素的来源
• 胆红素来源 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 天,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为胆红 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约10%~ 15%胆红素来自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 红蛋白,另1%~5%来自肝的游离血红素及 含血红素的蛋白质。血红素经微粒体血红 素加氧酶催化变为胆绿素,胆绿素由胆绿 素还原酶还原为胆红素。
胆汁郁积性黄疸
• 肝内胆汁郁积从分子细胞学上是指胆汁的 生成和分泌减少,以及胆汁流淤滞和浓缩。 肝内胆汁郁积或单独出现,或与肝实质损 害同时存在,其产生机制颇为复杂。
• 特征:(1)肤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2) 皮肤瘙痒显著,常发生于黄疸出现前;(3)
血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胆 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4)尿胆红素阳 性,但尿胆原减少或缺如;(5)粪中尿胆原 减少或缺如,粪便显浅灰色或陶土色;(6) 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 肽酶增高、脂蛋白-X阳性。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Gilbert综合征: 系因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障碍及微
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所致。血清内非结合胆红素 增高,肝功能试验正常,红细胞脆性正常,胆囊显形良好, 肝活组织检查无异常。
• Dubin-Johnson综合征: 系因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及
其他有机阴离子(吲哚菁绿、X线造影剂)向毛细胆管排泄 障碍,致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但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正 常。口服胆囊造影剂胆囊常不显影。肝外观呈绿黑色(黑 色肝),肝活组织检查见肝细胞内有弥漫的棕褐色色素颗 粒(黑色素或肾上腺素代谢物多聚体)。
胆酶分离
•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 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 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 肝坏死的前兆。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 出现ALT正常而胆红素持续升高,常常提示 肝炎慢性化。患慢性肝炎时如果胆红素持 续超过正常参考值,提示慢性肝炎处于活 动期。
肝脏损伤
血小板压积
• 血小板压积(PCT)=MPV/PLT。应该你的 血小板总数(PLT)或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增加所致。MPV升高,表示巨核 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
生化系列
•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 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 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 低于3.4μmol/L
•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 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害程度。各种急性病 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 伤时,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 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同时AST也升高, 但是AST升高程度不如ALT。而在慢 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 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肝细胞性黄疸
• 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 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 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 致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 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特征:(1)皮 肤和巩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 (2)血中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3)尿中胆红 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时,因肝 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4)血清转氨酶明显 增高;(5)血中肝炎病毒标记物常阳性;(6)肝活组 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结合胆红素进入肠腔后,由肠道细菌脱氢 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每日总量约 68~473μmol)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 小部分(10%~20%)经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 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转变为胆红素,
或未经转变再随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
称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肠道重吸 收的尿胆原,有很少部分(每日不超过 6.8μmol)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