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CT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见左颞枕叶边缘不规整的均匀低密度区,范围较广 B.增强扫描后无强化,仅见轻微占位效应
神经胶质瘤
囊性星形细胞瘤 A.CT平扫右额顶叶边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其内见高密度点状钙化(T),肿瘤且累及对侧,占位效应较显著; B.增强扫描近中线处见肿瘤实性部分呈不规则强化
神经胶质瘤
【CT表现】 1)CT平扫多见位于第四脑室内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 2)瘤内常见散在分布之小斑点状钙化和低密度囊变区。 3)位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的肿瘤均可引起脑积水。 4)位于脑实质内瘤体多见于顶枕叶,较大的实性肿瘤常伴一较大的囊变区。 5)增强扫描肿瘤多呈不均匀性中度强化。 6)鉴别诊断: (1)脉络丛乳头状瘤:轮廓多不规则,可产生过多脑脊液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2)髓母细胞瘤:囊变和钙化较室管膜瘤少见,第四脑室多呈“一”字形前移。
神经胶质瘤
3)胶质母细胞瘤: (1)多位于幕上,最多见于额叶和颞叶,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数个脑叶并可累及对侧大脑半球。 (2)好发年龄40~65岁,男女之比为2:1~3:1。 (3)肿瘤为高度恶性生长快,易发生颅内种植转移,多数患者自出现症状后3个月之内就诊。 (4)发病急,脑水肿广泛,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5)因肿瘤出血而出现脑膜刺激症状,约33%有癫痫发作。术后极易复发,预后差。 4)其他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对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腰椎穿刺应视为禁忌。 (2)脑电图检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低幅慢波,部分表现为广泛的中度或重度异常。 (3)X线平片:仅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和钙化灶。长期颅内压增高可见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 (4)MRI检查:良性胶质瘤表现为T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明显。恶性胶质瘤TWI和T2WI信号不均匀或呈混杂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肿瘤 强化越明显表示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内可有坏死、出血和囊变。
神经胶质瘤
【CT表现】 1)CT平扫多为混杂密度灶,边缘不甚清楚。 2)特征性表现为瘤内有弯曲条带状、斑块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钙化斑。 3)瘤内有时可见低密度影为囊变区,发现稍高密度影为出血。 4)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强化。无或轻度瘤周水肿,占位效应轻。 5)恶性者强化和瘤周水肿均明显,而钙化少。 6)鉴别诊断:①脑膜瘤:典型者钙化为沙粒样,且具有广基征和骨质改变等征象。②单发结 核瘤钙化特征是较局限和孤立。
颅内肿瘤的基本CT直接征象
(5)囊液:囊性肿瘤因其囊液成分的不同而致密度不同,一般CT值0~10HU,与脑脊液密 度相仿。常见的有蛛网膜囊肿和血管母细胞瘤等。 (6)胆固醇物质:CT值可在-40~10HU,多见于颅咽管瘤和表皮样囊肿,增强时无强化。 (7)脂肪:CT值一般在-40~-100HU,常见于畸胎瘤、皮样囊肿和脂肪瘤。 2)部位:不同部位所发生肿瘤的类型有所不同。 (1)鞍区肿瘤最常见为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其次为脑膜瘤和动脉瘤。 (2)松果体区则以生殖细胞瘤多见,其次为胶质瘤、脑膜瘤和松果体细胞瘤。 (3)桥小脑角区肿瘤依次为听神经瘤、表皮样囊肿和脑膜瘤。 (4)脑室内肿瘤最常见为室管膜瘤,其次为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 (5)血管母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则位于小脑。
颅内肿瘤的基本CT直接征象
3)肿瘤的数目、形态和边缘: (1)一般认为原发性肿瘤多为单发,多发肿瘤多为经血循环转移而来,多分布在大脑皮质髓 质交处,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2)良性肿瘤因膨胀性生长常呈类圆形,境界清晰,边缘光滑。 (3)恶性肿瘤因浸润性生长形态多不规则,边缘模糊。 4)增强扫描: (1)均匀强化多见于脑外肿瘤,如脑膜瘤。 (2)不规则强化最常见于胶质瘤。 (3)环形强化常见于转移瘤和胶质瘤。 (4)少数肿瘤可无强化,如I级星形细胞瘤。
神经胶质瘤
【CT表现】 1)星形细胞瘤: (1)CT平扫为边缘不规整的均匀低密度区。 (2)约1/4的病例可见钙化,肿瘤与周围水肿不易区分。占位效应与病变范围的大小 有关。 (3)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 (4)囊性星形细胞瘤平扫为境界清楚的囊性低密度区伴等密度的实性部分或壁结节, 瘤周常见水肿,占位效应较明显,肿瘤实性部分中度强化。 (5)鉴别诊断:①脑梗死:多为楔形,位于脑动脉分布区内,一般不会跨越颈内动脉 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布区,并有突然发病的病史以资鉴别。②血管母细胞瘤:瘤 结节强化十分明显。
增强扫描见左额顶叶类圆形环形强化病灶, 壁较薄略不均匀
神经胶质瘤
【CT表现】 3)胶质母细胞瘤: (1)CT平扫肿瘤因囊变、坏死和出血多呈边缘模糊的混杂密度肿块。 (2)瘤周水肿明显,占位效应较显著,钙化少见。 (3)增强时肿瘤多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环壁厚薄不均,或呈外形不规则不均匀强 化肿块。 (4)肿瘤可沿胼胝体浸润至对侧大脑半球。 (5)鉴别诊断:转移瘤常为多发,单发巨大转移瘤CT表现与胶质母细胞瘤相似, 但位置多较表浅。
神经胶质瘤
CT平扫见小脑中线部位类圆形稍高密度 分叶状肿块,其内见多发小斑点状钙化(↑)
增强扫描见第三脑室内中度强化边缘不光 整占位病变伴脑室扩张积水
神经胶质瘤
4.脉络丛乳头状瘤: 【诊断要点】 1)脑积水与颅内压增高: (1)大部分患者伴有脑积水,包括梗阻性脑积水和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紊乱造成的交通性脑 积水。 (2)婴幼儿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颅增大和前囟张力增高,表情淡漠,嗜睡或易激惹。 (3)较大儿童和成人颅内压增高则可为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甚至昏迷。 2)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 (1)肿瘤生长在侧脑室者半数有对侧轻度锥体束征。 (2)位于第三脑室后部者出现双眼上视困难。 (3)位于后颅窝者表现为走路不稳、眼球震颤及共济运动障碍等。 (4)部分位于脑室内的肿瘤移动时,出现头痛加剧或缓解。
Medical Imaging Diagnostics
颅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1.定位诊断:因肿瘤发生的部位常与肿瘤的类型有较密切的关系,而发生在临界部位的肿瘤 的定位都十分重要。
1)区分脑内、脑外:病灶位于脑实质内者称为脑内病变,反之称为脑外病变。脑外肿瘤一般 起源于硬脑膜、脑神经、颅骨、胚胎残留组织和血管。 2)区分幕上和幕下:天幕(小脑幕)在不同横断面上呈现不同的形态,尤其在增强扫描时显 示得更加清晰。 (1)天幕切迹呈“V”形——高于窦汇层面。 (2)“Y”形——天幕与大脑镰相连。 (3)“M”形——窦汇层面。 (4)“八”字形——低于窦汇层面。位于“V”“Y”“M”两侧外方的病灶为天幕上病变; 其内侧的病灶为天幕下病变。需注意有时天幕双侧强化不对称和病变恰与天幕切迹重叠的情况。
神经胶质瘤
增强扫描见右侧颞顶枕叶三角区不均匀强化 病灶,边缘不清,其内见大量弯曲条带状钙 化,病变累及大脑大静脉池。
增强扫描见左顶叶低密度区内散在分布条带 状、斑块及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
神经胶质瘤
A.增强扫描见左枕叶瘤内有较大范围低密度囊变区和高密度钙化灶; B.骨窗像观察钙化区
神经胶质瘤
3.室管膜瘤: 【诊断要点】 1)第四脑室室管膜瘤: (1)颅内压增高症:其特点是间歇性、与头位变化有关,晚期常呈强迫头位,头多前屈或前侧屈。 (2)脑干与脑神经损害症状:后者包括第V、Ⅶ、Ⅶ、Ⅷ、X、X、XI和XI脑神经。 (3)小脑症状:走路不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及肌张力减低。 2)侧脑室室管膜瘤: (1)颅内压增高症:肿瘤较小时可随体位变化产生发作性头痛伴呕吐,时轻时重,患者常有强迫头 位,肿瘤较大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时,才出现持续性颅内压增高症状。 (2)肿瘤的局部症状:可表现为对侧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中枢性面瘫。 3)第三脑室室管膜瘤:发生于此部位少见,但肿瘤易阻塞脑脊液循环故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 并呈进行性加重。
神经胶质瘤
1.星形细胞瘤: 【诊断要点】 1)星形细胞瘤: (1)主要症状为癫痫,位于大脑半球者有60%发生癫痫,接近脑表面者约1/3发生癫痫。 (2)若干年后出现颅内压增高及局灶症状,如位于大脑半球出现精神改变、感觉障碍、对侧 肢体偏瘫和同向偏盲。 (3)位于小脑半球者多表现为单侧肢体共济失调,肿瘤位于蚓部或中线出现静止性共济失调、 小脑步态和平衡失调。 2)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 (1)肿瘤各部位分化程度不同的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类型。 (2)主要症状为癫痫和局部神经损害和功能丧失,依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症状。 (3)肿瘤生长快,可沿脑脊液、室管膜种植转移。
颅内肿瘤的基本CT间接征象
1)瘤周水肿:肿瘤旁水肿CT表现为肿瘤周围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区,多位于白质内。脑水肿 的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生长速度呈正相关;另外肿瘤压迫静脉窦时脑水肿也较明显。生 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水肿多不明显。现多将瘤周水肿分为Ⅲ级:Ⅱ级:瘤周水肿宽度等于或小 于2cm;Ⅲ级:瘤周水肿大于2cm但小于一侧大脑半球宽径;Ⅲ级:瘤周水肿大于一侧半球 宽径。 2)占位效应:是指肿瘤本身和/或瘤周水肿造成邻近解剖结构受压变形、闭塞或移位等,在 CT图像上观察脑室系统的变化,可客观地反映占位效应的程度。此外,蛛网膜下隙、脑池和 血管结构等,亦可作为占位效应的观察对象。 3)颅骨改变:邻近颅骨的肿瘤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骨质发生改变,特别在脑外肿瘤时 尤为明显。脑膜瘤常伴附着处的骨质增生;垂体腺瘤可引起蝶鞍扩大、鞍底下陷和鞍背骨质 破坏;听神经瘤常造成内听道扩大或骨质破坏;脊索瘤表现为斜坡骨质破坏。
发病年龄等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颅内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的 准确率一般在85%~90%。
颅内肿瘤的基本CT直接征象
1)密度: (1)钙化:CT值多大于100HU,密度极高,边缘锐利。不同类型的肿瘤其钙化各异,如颅 咽管瘤囊壁的钙化呈“蛋壳”样,少突胶质瘤的钙化多为弯曲条带状或斑块状。 (2)新鲜出血:CT值多在60~80HU,呈高密度,边缘稍模糊,肿瘤出血最常见于胶质母细 胞瘤,其次为转移瘤和垂体腺瘤。 (3)富血管组织:富血管肿瘤CT平扫多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后多明显强化。常见的有脑 膜瘤、海绵状血管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4)液化坏死:CT值多在0~20HU,肿瘤生长速度越快,体积越大越易发生液化坏死,表 现为肿瘤内部出现不规则低密度区。
颅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颅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3)区分脑室内、外: (1)脑室外肿瘤多压迫脑室使之变小常向对侧移位。 (2)脑室内肿瘤所在脑室扩大,无明显侧移位。 (3)当肿瘤骑跨脑室内外时,肿瘤邻近脑室呈“杯口”状扩张,多提示为脑 室内病变。 (4)脑室内肿瘤大多密度较均匀、边缘清楚、强化较明显。 2.定性诊断:颅内肿瘤的CT定性诊断主要根据CT表现和特征、好发部位、
神经胶质瘤
4.脉络丛乳头状瘤: 【诊断要点】 2)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 (1)肿瘤生长在侧脑室者半数有对侧轻度锥体束征。 (2)位于第三脑室后部者出现双眼上视困难。 (3)位于后颅窝者表现为走路不稳、眼球震颤及共济运动障碍等。 (4)部分位于脑室内的肿瘤移动时,出现头痛加剧或缓解。 3)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含量很明显增高,外观可为黄色,所有梗阻性脑积水均有颅内压增 高。 4)X线平片:可表现颅内压增高征,成人为指压痕增多,儿童为颅缝分离,15%~20%可见 病理性钙化,侧脑室肿瘤钙化较正常脉络丛钙化增大且多为单侧。
神经胶质瘤
A.B.增强扫描见左颞叶类圆形不规则花环样强化灶,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显著
神经胶质瘤
A.B.增强扫描见右颞叶后部外形不规则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其周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显著
神经胶质瘤
2.少突胶质瘤: 【诊断要点】 1)肿瘤生长缓慢,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2~3年。 2)癫痫为最常见的症状,占52%~79%,并常以癫痫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因此而被误诊, 待出现高颅压时才发现肿瘤,出现较晚的颅内压增高见于约50%患者。 3)精神症状常见于额叶肿瘤,尤其是广泛浸润者,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 4)肿瘤侵犯大脑皮质运动和感觉区可出现相应的表现。 5)X线平片:肿瘤钙化斑多呈条带状或斑点状,占34%~70%。
神经胶质瘤
【CT表现】 2)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1)CT平扫为边缘欠清晰的不规则形混杂密度区。 (2)可见占位效应、脑水肿和钙化。 (3)增强扫描可见环形或非完整的环形增强灶, 壁较薄而尚均匀 (4)鉴别诊断:脑脓肿的壁更显薄而均匀。
增强扫描见右顶后有两个环形强化灶(↑) 位置偏前者并见高密度壁结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