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终点与起点——评《浮出历史地表》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20世纪50年代初,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____的《-架弹花机》等短篇小说,大多通过农村家庭和婚姻的矛盾,反映农民新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
2.在赵树理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____派”或“山西派”。
3.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时期就曾师从4.芭蕾舞《红色l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 L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5.“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诗派”。
6.“朦胧诗派”的得名,最初来自于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7.《》是一篇极美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8._ ___早期创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形象曾被看作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9.王朔的小说大多随意而放纵,但也有严肃之作,他自己认为,他写得“最深沉”的一篇作品是《一____》。
10.____的作品里包含了通俗文学的诸多因素,成功地将消费和娱乐统一在他的写作行为中,因而被称为“中国当代商业写作第一人”。
11.____的儿子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峰,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仇杀故事出自小说《现实一种》。
中国现当代女性的三次解放
第 一 次 解 放
1918年罗家伦和胡适将易卜生的名剧 1918年罗家伦和胡适将易卜生的名剧 玩偶之家》译介到中国, 《玩偶之家》译介到中国,剧中的娜拉认 清了自己在家中并无任何独立地位, 清了自己在家中并无任何独立地位,不 过充当了丈夫的玩物后,毅然弃家出走。 过充当了丈夫的玩物后,毅然弃家出走。 对此胡适评价说: 对此胡适评价说:“娜拉抛弃了家庭丈 夫儿女,飘然而去, 夫儿女,飘然而去,只因为她觉悟了她 自己也是一个人, 自己也是一个人,只因为感觉到她无论 如何,务必努力做一个人” 如何,务必努力做一个人”。此剧产生 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指导了一代女青年 选择自己的人生。 选择自己的人生。
第 一 次 解 放
“五四”后,除了直接汲取马克思主义女性观 五四” 外,中国的先进分子更多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 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来思考中 国的女性问题。 国的女性问题。 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 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认 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随着经济状况变动” 为“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随着经济状况变动”: 在女子耕作、男子狩猎时代, 在女子耕作、男子狩猎时代,因耕作的收入稳 定而狩猎不可靠, 当时妇女的地位比男子高, 定而狩猎不可靠,“当时妇女的地位比男子高, 势力比男子大”;在畜牧与耕作均归男子去作, 势力比男子大” 在畜牧与耕作均归男子去作, 女子专事家务的时代, 女子专事家务的时代,“妇女的地位就渐渐低 到工业时代,男子无力养恤女子, 下”;到工业时代,男子无力养恤女子,生产 技术的进步添出了适于女子的职业, 技术的进步添出了适于女子的职业,女性参加 了社会生产, 妇女的地位又渐渐地提高了” 了社会生产,“妇女的地位又渐渐地提高了”。 在这里,他揭示了两点:(1)女性受压迫是经济 在这里,他揭示了两点:(1)女性受压迫是经济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女性参与物质生产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女性参与物质生产 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 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概貌
20世纪初, 女权运动进一步发展
• 提出了解放妇女的新理论,提倡妇 女自主、自立,培养妇女的独立人 格,鼓励妇女参加革命活动,对婚 姻问题、娼妓、婢妾等问题进行了 初步探讨。
• • • • • • • • •
编译、出版的关于妇女问题的书籍有: 1902年11月斯宾塞的《女权篇》 1903年金一《女界钟》 妇女报刊主要有: 1889-1904年的《女报· 女学报》 1904年1月创刊的上海的《女子世界》 女子教育的发展: 1902年的爱国女校 此后,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汉口、长 沙等地先后创办了女学堂。
•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文坛笼罩在阶级斗争、民族 斗争的气氛之下。以反对封建压迫、要求人性解放为 主要内容的启蒙主义的五四新文学,其主潮在新的社 会历史背景下,发展为以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为旗帜 的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 文以载道的传统进一步发扬,作家大都难以保持静观 的审美心态,而怀着沸腾的情感、深切的忧患,关注、 参与着阶级搏杀和救亡图存的斗争,文学格局由五四 时期的开放态势趋于比较单一,政治意识大量输入文 学本体,反映革命生活、阶级斗争、民族抗战的文学 创作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妇女接受文化教育的 机会逐渐增多和知识女性社会参与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涉足文坛的女性较前一时期有了一定数量的增长。
女性对“英雌”话语的积极应和
• 革命女活动家唐群英1904年赴日 留学,行前赋别诗中以:“日俗从 军行,战死埋丘墟。不必说生还, 生还实辱余”来表达自己强烈的爱 国尚武、铁血“英雌” • 主义的追求。
• 陈撷芬: • “修我戈矛誓我师,洗净蛮风驱我 敌。一声唱起泰西东,百万裙钗齐 奋力” • 汪毓真的《箴女界》、燕斌的《浩 气歌》、孙汉英《女子四勿歌》、 秋瑾的《女子歌四章》、《勉女权 歌》、《宝剑歌》、《宝刀歌》都 是适应战时需要的女子“戎装”言
浅谈历史批判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妇女文学史——《浮出历史地表》的一种解读(一)
浅谈历史批判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妇女文学史——《浮出历史地表》的一种解读(一)论文关键词:文学史中国现代妇女文学历史文化批判论文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中,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力,从而也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就,它在宏大的历史叙述视角当中,对中国女性的文化生存进行了深人的质疑和探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正式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隆重推出历史地表的当属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
从问世之后,这本书带着女性的犀利和敏锐从厚重的中国文学史中浮现出来,以鲜明的女性立场,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争得了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力,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就。
这部著作同时也开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它大量地借助西方的文艺理论方法如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文本,并从纵向角度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历史进行梳理和卓有见地地审视。
一《浮出历史地表》和许多后来的女性主义研究文论一样,都是直接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影响。
从朱虹在《世界文学》1981年第4期上发表《美国当前的“妇女文学”》之后,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文学批评的著述陆续在中国传播开来,这为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和学术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直“到1989年前后,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此时,女性主义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和颠覆了中国女性主义先觉者的观念和认识,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女性学者。
多年来自身性别状况的生存困惑和伤痛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不期而遇,虽然并未“石破天惊”地惊醒,但也为自身困惑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的注脚。
除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外,80年代多元的文化氛围下,西学东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使两位年轻的学者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对有别于主流的话语方式和西方理论的迷恋,使她们沉迷在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理论的话语中,并且娴熟地将之运用到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批评实践中,可以说,这种新的尝试为《浮出历史地表》这部著作亦增色不少。
梳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梳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院0801陈天华女性文学自诞生之始就与女性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在我国,从古代至近代,虽然时有女作家和女性作品出现,却并未形成关注女性意识的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
中国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开始于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并与“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一同发展。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在这一较大规模的社会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的特殊历史际遇中成长起来。
一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性别意识的觉醒,催生了中国第一代醉心于表现中国知识女性精神觉醒、个性解放的现代女作家,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得以诞生。
她们是在“五四”时期以群体的面貌登上中国文学舞台的,积极地体现出了急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寻求解放道路的自由意识。
当时,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要女作家有陈衡哲、谢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陆晶清、陈学昭、白薇、苏雪林、凌叔华、袁昌英等。
“在当时的刊物上,以女士署名的作者不下二十人,而且文章或小说都以带‘女’字为荣,形成了一种推崇女性作品的风尚。
”1918年,陈衡哲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近千字对话体小说《老夫妻》,揭开了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历史帷幕。
之后,她发表的十余篇中有六篇写的是妇女问题。
这些作品关于女性内心世界的展现,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求索精神,超越和突破了男性作家的局限,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文学垄断,在中国文学史上醒目地树起了女性文学的旗帜。
二“五四”高潮过后,女作家们的创作多表现为她们对社会、人生、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影响最大的女作家当推冰心。
出身于大家闺秀的冰心,用其特有的“爱的哲学”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希望改变社会不公平、争取自由自立的女性意识。
冰心以创作问题小说步入文坛。
首篇问题小说《两个家庭》就提出了改造旧家庭,解放妇女和建立新生活的观点。
我们时代的性别观 北京青年报电话热线
我们时代的性别观北京青年报电话热线◎罗皓菱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女性写作的发生(1895-1925)》《姐妹镜像:21世纪以来的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持微火者》《众声独语:七零后一代人的文学图谱》。
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华文最佳散文奖,图书势力榜十大好书奖等。
今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
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百年。
今天我们想到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时,会想到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这些先进理念的引入,也会想到现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
当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女性写作者,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丁玲、萧红、张爱玲等开口用“我”说话时,一个具有主体性的现代女性形象也开始生成。
同时,20世纪初中国最杰出的男性知识分子及男性作家无一不是女性解放运动的有力推动者。
一百年过去了,今天,如何理解我们时代文学中的性别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以一人之力对127位中国当代新锐男女作家以及10位著名作家进行了“我们时代的性别观”的问卷调查。
在文学史上,如此大规模有关性别观的田野调查实为少见。
北青艺评得到张莉教授的授权刊发本次调查节选内容。
北青艺评:您怎么想到要去做这么大一个调查?张莉:因为性别观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女性文学研究、作家的性别意识一直是我长久的研究兴趣。
当然,从兴趣到实施调查中间有一个催化剂。
Metoo 运动的时候,我想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性别观是什么呢?是什么让那些人做出那些事,或者,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或那样表态?每个人的性别观都是被建构的,我们的学校教育、阅读背景、生活经验等等,最终塑造了对于性别的理解,对于两性关系的理解。
所以,我们时代的性别观应该被关注。
我是做文学研究的,我只能从我的专业领域去做一些工作。
在我看来,文学作品如何塑造读者的性别观和两性观,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之所以去做这个调查也是基于怎样让我们的文学研究与我们所在的文学现场相对接,思考文本中隐蔽的性别意识与作家本人的性别观之间的关系,我希望这个调查为作家的性别观研究提供新角度。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德】E.M. 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书店1989年版。
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德】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书店1995年版。
21、陈惠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从反抗到冷漠女性意识觉醒后的苍凉——《浮出历史地表》的另种解读
的 女性 撕 开 了一 道 细缝 , 自由 、 值 、 权 、 道 之 光 照 亮 她 们 让 价 人 人 伤 痕 累 累 的 心 灵 . 她 们 在 男 权 话 语 社 会 中 觉 醒 . 如那 句名 言 让 正
“ 是 和 你 一 样 的人 ” 《 我 ( 玩偶 之 家 》 易 生 ) 。
一
二 、 惘 一 抗 迷 反
出走 后 便 不 能 回头 . 史 的 河 流 只 能 是 向前 流 动 . 女 们 成 历 逆
、
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逆一出走
了新 型女 性 . 们 仍 旧 快 乐 并 痛 苦 着 追 逐 时 代 的步 伐 . 惘 而 清 她 迷 醒 ,男 女 平 等 、 爱 、 姻 自由 ” 烙 印 一 样 已铭 记 在 心 , 动 已 “ 恋 婚 像 行
浮出历史地表
浮出历史地表——女性主义、视角与方法一、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就是寻求女性解放和妇女权益,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女性主义认为,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
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
女性主义理论是跟西方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相联系的,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深入人心的。
一般说来,人们习惯于将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延续至20世纪初,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
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两性的平等,反对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
因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最终,英美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
人们认为,最早起源于美国。
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等工不同酬谢。
争取女性在就业、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权利。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兴起,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批评流派。
长久以来,传统社会以男权意识为中心意识和主流话语,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人们认为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
女性主义书目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20、【德】E.M. 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浮出历史地表——吕碧城散文创作论
深入探讨 吕碧城散 文创作 , 其“ 出历史地表 ”对于 吕碧城研 究及民 国时期文言 写作研 究 , 使 浮 , 当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吕碧城 ; 散文 ; 梦幻心理化 ; 性叙 事 女 中圈分类号 : 0 . 文献标识码 : I 66 2 A 文章编号 :0 3—2 3 (0 0 0 —0 1 0 10 14 2 1 ) 3 07— 4
、
丰富 的 内涵
吕碧 城散 文多 为游 记 与论说 类 作 品 , 国外 游 记 以及 时事评 论尤 多 , 内涵 丰 富 而深刻 。 吕碧城关心国是 , 倡扬女权, 在社会变革中积
极担任“ 文字之役” 《 。(予之宗教观》 【1 其散文 )1 9 ] 9 创作 ,也集中反映了她对国计 民生特别是女性解 放的关注。 她直言提倡女学 、 振兴女权的重要性与 必要性, 认为男女两性应该 “ 平等 自由” 女子 “ , 得
1 7
时髦学子之 目的 皆欲 为钟表 之指示针 ,此所 以政 局扰攘 , 迄无 宁岁 。 (女界 近况 杂谈 》i 一4 ”《 )l 1 显 l 9 示 出高乎众人 的胸襟 与卓识 。 不仅对 国内时事迭 发 高论 ,吕碧城 还在散 文 中表达 了对世 界先进文 明的倾 心 。 吕碧城后半 生 多数时 间在欧 美游历 中度过 , 下 《 写 欧美漫游 录》
上, 无论 是 纪事 写人 、 描景 绘 物 , 是议 论时局 、 还 剖
淮北煤炭 师范学 院学报 ( 哲学 社会科学版 )
第 3 卷 第 3期 1 21 0 0年 6月
J u n lo ab iC a n u ty T a h r ol g o r a fHu ie o lId sr e c es C l e e
V I 3 N . o. 1 o 3
浮出历史地表
浮出历史地表——女性主义、视角与方法一、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就是寻求女性解放和妇女权益,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女性主义认为,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
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
女性主义理论是跟西方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相联系的,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深入人心的。
一般说来,人们习惯于将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延续至20世纪初,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
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两性的平等,反对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
因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最终,英美妇女获得了选举权。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
人们认为,最早起源于美国。
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等工不同酬谢。
争取女性在就业、教育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权利。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兴起,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批评流派。
长久以来,传统社会以男权意识为中心意识和主流话语,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人们认为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
女性写作_抚慰和疏漏_在_断裂_处浮出历史地表
女性写作:抚慰和疏漏—在“断裂”处浮出历史地表——佘艳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在历史的每一次转型时期或者说“断裂”处都会相应出现女性写作的高峰,历史的容许和商业的接纳,这是现代性带给女性写作最直接而有效的好处,然而也意味着女性写作至今没有摆脱充当男性无法平复“断裂”带来的焦虑和无暇无力钳制时的抚慰和疏漏的尴尬处境。
关键词:断裂;女性写作;焦虑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从上个世纪至今的100多年里,中国历史出现过几个明显的新旧制度和新旧文化交锋的转型时期,这是在现代性思想体系的导引下,中国现当代历史的演进历程,按照现代性最权威的理论家哈贝马斯的说法,“‘现代’一词为了将其自身看作古往今来变化的结果,也随着内容的更迭变化而反复再三的表达了一种与古代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①。
现代性一方面把中国从古老封闭的封建社会中解救出来,摆脱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另一方面也带给人们面对激烈的“断裂”而无所适从的焦虑,在男性文化处于无法适应和无从建构现代文化传统的时候,女性写作异军突起,得到了较之古代一日千里的发展,现代性使得现代女性文学得以在历史和文化的断裂之处浮出历史地表,中国女性作家能够通过写作安身立命,得到了历史的容许和商业的接纳,其人身自由、个性独立才有了真实和有效的现实依傍。
而且她们也敏感地捕捉到了主流历史文化发出的暗示和默许,这是现代性带给妇女的最直接而有效的好处。
然而,在历史的每一次“断裂”处都会相应出现女性历史叙事的高峰,也意味着女性写作至今没有摆脱充当男性无法平复“断裂”带来的焦虑和无暇无力钳制时的抚慰和疏漏。
“五四”新旧文化交接时期对传统男权的颠覆在中国,女权思想是鸦片战争的炮火洞开国门之后的舶来品。
“五四”是一个现代性和传统性激烈对峙的时代,男女平权成为响亮的口号,以陈独秀、鲁迅为代表的男性纷纷就女子教育、选举权、贞操观、家庭问题等方面撰文在《新青年》上刊发,一时形成众声喧哗的局面。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词在中国的嬗变_王桂琴
收稿日期:2009-06-26作者简介:王桂琴(1970—),女,湖北随州人,襄樊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词在中国的嬗变王桂琴(襄樊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樊,441053)摘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次关键词的嬗变:从“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从“女权主义批评”到“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意识”到“社会性别”,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到“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是一个颇具争议和歧义的文学概念,并且造成了批评与阐释的困难;相比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更为明确和清晰。
“女权主义”代表了西方早期妇女运动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偏重于政治和斗争性;而“女性主义”则深受西方后结构主义影响,偏重于文学、文化。
“女性意识”带有“性别本质论”色彩,以“社会性别”替代“女性意识”必将给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话语空间。
为了走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困境与危机,“性别诗学”学说被适时引进。
但理论化、系统化、学科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诗学”尚需建构。
关键词: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诗学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09)07-0056-06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创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和法国,尔后又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得到长足发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陆续被引进、翻译、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在中国萌芽。
但它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获得合法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被质疑、被拒绝同时又被探讨、被借用、被改造的过程”。
[1]这个过程直到今天仍在延续之中。
经过近30年的积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中一支重要的流派,而且最终演变成了一门独立的新兴的研究学科。
浮出历史地表 现代妇女文学研究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它以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深度 探讨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此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被忽 视的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女性文学在现代中国历史中逐渐崭露头角。从1917年至1927年,伴随着社 会的变革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在文学领域中寻找自我表达的途径。这一时期 的女作家们,如庐隐、冰心、丁玲等,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尝试着从 不同角度阐述女性的独立和自由。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也为我们 展示了女性对自我认知和价值追求的坚定信念。
精彩摘录
书中对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丁玲对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 的独特思考。在这篇小说中,丁玲通过对主人公钱文贵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 位和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历史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书中还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她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的独特见解。张爱玲通 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和家庭生活,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独特见解。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籍,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摘录值得一读。 这本书不仅展现了女性文学的独特魅力,也揭示了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是一本以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专著。 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对现代妇女文学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和阐释。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摘录,以下是其中几个: “浮出历史地表”这个隐喻,形象地描述了女性在历史上被掩盖、被边缘化的状态。这个隐喻也 表达了女性不断突破自我、追求自由和独立的过程,展示了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作者通过对庐隐、冰心、丁玲等现代女性作家的分析,展现了女性文学在表达女性自我和性别的 独特之处。这些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自己对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看法和思考,展 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的独特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
静: 中国现代 女性 文学批 评的终 点与起 点—— 评《 浮出历史地表》
・71 ・
易见 的性别 针对 性 和性 别专 职 意味 。通 过 这一 作 为 女性 永 恒 的 囚牢 、 为对 女性 的强制 工具 的家庭 , 作 父 系社 会从 两 个方 面 或者 说分 两 步确 立 了 自己 的统 治 秩序 : 先 , 于 女 性 在 家 庭 中承 担 着 大 多 数 的 责 首 由
21 0 1年 5月 第2 1卷 第 3期
榆 林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YUL N UNI I VERS n
Ma . 0 1 y 2 1 Vo. . 12l No 3
中 国现 代 女性 文 学批 评 的终 点 与起 点
— —
评 《 出历 史地 表 》 浮
思考方式、 深刻的洞见对现代女性写作和八十年代之后 的女性研究提 出了具有原创性的见解。
关键 词 : 女性 主 义 ; 性文 学批评 ; 浮 出历 史地表 》 女 《
中 圈分类 号 : 0 . 文 献标志 码 : 文章 编号 :0 8— 8 1 2 1 ) 3— 0 0一 4 I 73 2 A 10 3 7 (0 1 0 0 7 o 女性 主义 文 学批 评 是 西 方 2 0世 纪 文学 批 评 中
其 中论述 的精彩 巧 妙 , 使其 成 为 一部 具 有 奠基 性 与
开 拓性 的厚 重之 作 。本 文就 将从该 本著作 的写 作思 路、 研究 方 法与立 场 以及 对 于 现 代女 作 家 研究 的内 部逻辑 三个 方 面来 进行论 述 。
一
重要 而充 满活 力 的流派 之一 。它对 整 个西方思 想 文 化产生 的震 撼 和冲 击一 直延 续 至 今 。2 0世 纪 8 O年
必须 经过 的关键 性 枢 纽 就是 家 庭 。 由此作 者 认 为 ,
家庭 是专 为女性 而设 的特 殊 强制 系 统 , 具有 显 而 它
收稿 日期 : 1 — l 2 1 3一 O 0
作者简介 : 静 ( 9 7 ) 女 , 惠 18 一 , 陕西延安人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 。
、
拆解 性的颠 覆—— 写作 思路 的探讨
罗 兰 巴特 的有 句名 言 : 如 果 我 们 不 能颠 覆 社 “ 会秩序 , 就让我 们 去颠覆 语言秩 序 。 …( 这 句话被 ” p " 反 复 引用 。而在 中 国的 女性 文 学批 评 家 中 , 着 十 有 分 明确 的颠覆 意识 和颠覆 目标 的 , 就要 首推盂 悦 、 戴
从女性 立 场 、 女性 主义视 角 出发 , 重构 中 国现代 文 来 学史 , 而这 种重构 的方式 恰 恰 是通 过 对 过 去理 论 建 构 的消 解 和 拆 解 来 完 成 的 。在 绪 论 第 一 篇 《 千 两
文学领 域伸 展 到哲学 、 会学 、 社 人类 学 的领域 。 孟 悦 、 锦 华 的 《 出 历 史 地 表— — 现 代 妇 女 戴 浮
代以来 , 方女性 主 义批 评传 人 中国 , 西 开始 了这 一批
评模 式在 中国 的理 论 旅程 。通 过对 女性 主义文 学批 评 的发展 历 程脉 络 的 掌 握 , 以 发 现对 于女 性文 学 可 研究 的发 展 是 一 种 阶段 性 的 递 进 , 历 了 “ 个 前 经 一 冷后 热 , 目标 比 较 模 糊 泛 化 到 比较 清 晰 集 中 的 过
年: 女性作为历史的盲点》 前面的论述中, 作者对传
统 的意 识形态 大厦 进 行 复原 , 种 复 原恰 恰 是拆 解 这 的前提 。如 同拼 图一 样 , 对 每一 块 拼 图结 构 的过 在 程 中来 发现每 种元素 是如何 进人 这座 大厦并 发挥 自 己的作 用 。首先 是 对 父权 社 会 秩 序 的复 原 , 从 男 “ 耕 女织 到父子 相继 , 志 着父 系 社 会统 治 秩序 的最 标 终确 立 。 ” 父权社 会 的统 治秩 序要 想得 到确 立 ,
考 察 , 种 考察 与 以往 的 现 代 女 作 家研 究 的不 同之 这
文学研究》 18 在 9 9年《 上海文 化》 女性文学批 的“
评” 专栏 中 的 女 性 专 号 首 次 发 表 。一 经 发 表 , 引 便 起广 泛 的关 注 , 为 当时 妇 女 文 学研 究 中影 响最 大 成
的一 部著 作 。一 些 论 者 认 为 “ 为有 了这 部 著 作 , 因 中国大陆 的女 性 主 义 批 评 才 名 副其 实 ” 2 “ 到 l 直 目前 为止 (9 7年 ) 本 书代 表 了这一 领域 里研 究 的 19 , 最高 水平 。  ̄ ( 1 这部 出版 于 18 ” 3 po ]2 ) 9 9年 的著作 , 理 在 论上 表现 了当时 富 有胆 识 的彻 底 性 , 以及 在 对 文 本 重读 过程 中一 种 意识 形 态 话 语 拆解 的游 刃 有余 , 和
惠 静
( 西师范 大学 文 学院 , 西 西安 7 0 6 ) 陕 陕 10 2
摘
要: 孟悦 、 戴锦 华的《 出历 史地 表—— 现代 妇 女 文 学研 究》 经发 表 , 引起 广泛 的 关注 , 为 当 浮 一 便 成
时妇 女 文 学研 究 中影响 最 大的一部 著作 。这部 以女 性 主义视 角和 立场 写作 的 文 学史 著作 , 以其新 颖 的
锦 华 的这 部作 品 。 在绪 论 中 , 者就 交 代 了本 书 的 写作 思 路 。它 作
程 。 [ 3 其 中学术 界 的有 识 之 士 的参 与和 讨论 是 ”1 4 v
一
个不 可 忽视 的重 要方 面 , 正是 这种 参与 与讨论 , 使
得女权 主义 理论 从 最 初 的小 范 围 的 、 心翼 翼 的译 小 介到被 越来 越 多 的学 界 中人所 关 注 , 的影 响也 从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