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啊,校园真美丽!过道长长的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紫葡萄。
花坛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儿,有一串红、菊花、美人蕉……操场很大,中间是一个足球场,绕着足球场的是环形跑道,操场的西北角有一个大池塘,每当盛夏,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1)短文主要写校园________。
校园里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请把描写荷花的句子写出来。
(3)短文中写葡萄多少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写葡萄颜色的词是________。
【答案】(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
(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
(4)紫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是对短文内容理解,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然后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阅读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短文内容,这样我们在作答时才能更准确的写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对短文信息的提取,按照要求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3)本题考查短文中如何描述葡萄的多少,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是”一串串“葡萄。
(4)本题考查对描写葡萄颜色词语的找寻,按照要求在短文中仔细阅读。
故答案为:(1)美丽、葡萄、串红、菊花、美人蕉、荷花
(2)池塘里荷花盛开,绿的叶子,红的、白的花瓣,随风摇摆,可爱极了。
(3)一串串
(4)紫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4)这类在原文中找答案的题型,一定要熟读短文。
2.课外阅读。
欢乐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
春天,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学校,老远就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夏天,大家在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讲着有趣的故事;秋天,大家一起跳皮筋、打球;冬天,雪花飘飘,大地披上银色的衣裳,同学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我们的校园处处都有欢乐。
校园像录音机一样,录下了我们的读书声和笑声;校园又像摄像机一样,拍下了我们天真、可爱的样子。
我们爱我们的校园,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琅琅的故事
银色的读书声
有趣的衣裳
(2)我会根据短文内容来填空。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________。
春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_______;夏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_______;秋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_______;冬天,同学们在校园里________。
“我们”爱“我们”的校园,它是“我们”________。
(3)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短文中的校园充满了欢乐,你的校园是怎样的呢?请用几句话描写一下你的校园吧。
【答案】(1)
(2)充满了欢乐;读书;乘凉、讲故事;跳皮筋、打球;打雪仗、堆雪人;成长的摇篮
(3)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
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4)略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时要仔细阅读短文,根据题目在短文中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的搭配。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知识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然后结合前后句补充填空即可,只有熟练的掌握课文内容知识,作答时才能更准确的写出答案。
(3)本题考查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出于文章中中心地位的句子,他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
短文中通过叙述充满欢乐的校园表达了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4)本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作答,自己所处的校园是什么样子就怎么去写。
故答案为:(1)
(2)充满了欢乐;读书;乘凉、讲故事;跳皮筋、打球;打雪仗、堆雪人;成长的摇篮
(3)我们的校园四季都充满了欢乐。
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4)略
【点评】(1)、(2)都结合短文内容知识作答,答案都在原文之中,一定要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掌握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在读懂短文的基础上也要掌握技巧。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自己的现实中的校园。
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孩子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
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
④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⑦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给选文第②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________孩子________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________
(2)以下哪一项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着急的心情?()
A.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B. 列宁问:“会飞回来?”
(3)根据选文中人物的对话,猜猜当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选项。
A.我不能说是我把灰雀捉走了。
B.我捉走了灰雀,害得别人这样担心,明天我就把它放回来。
C.这只灰雀大概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
D.也许这个小男孩见过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Ⅰ第②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
Ⅱ第③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
Ⅲ第⑥自然段中列宁想________
Ⅳ第⑦和⑨自然段中男孩想________
(4)“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男孩为什么迟疑?
(5)读下面的句子,和选段比一比,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列宁看见小男孩,就和他交谈,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欢和担忧。
小男孩被感动了,把提走的灰雀放了回来。
(6)从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你发现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
(2)A
(3)D;A;C;B
(4)因为灰雀是他捉走的。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列宁是一位爱护下一代,保护小男孩自尊心,善解人意的人。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
(2)A
(3)DACB
(4)因为灰雀是他捉走的。
(5)选段运用了记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而题中所给的句子只是简单的叙述,平淡无奇。
(6)列宁是一位爱护下一代,保护小男孩自尊心,善解人意的人。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侧重点。
(6)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就在那几天,人们开始打猎了,树林里来了很多猎人,里面还有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一个枪法很准的猎人经过那里,听见树丛中传来咕咕的叫声,就举枪瞄准,“砰!砰!”连开了两枪。
幸好没打中。
子弹擦过小狗的耳边,就像连环画里画的那样。
小狗拔腿就跑。
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狗跑啊,跑啊……
(1)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说明“百发百中”的句子。
(2)“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竟然”可以用________(居然果然突然)来代替,让人有一种________的感觉。
A.理所当然 B.不出所料 C.出乎意料
(3)课文为小狗设汁了三种结局,这三种结局分别会带来的后果是:第一种________;第二种________;第三种________。
A.过于平常,安于现状,比较保守
B.迷失了自我
C.找对老师,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4)我读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这只不会叫的狗是________的狗。
()
A. 愚蠢、不求上进
B. 聪明、勤奋
C. 好吃懒做
【答案】(1)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2)居然;C
(3)B;A;C
(4)B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选项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预测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拓展,也就是故事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解答时结合选项判断。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哪怕是一只夜莺,他们也会给打下来。
(2)居然、C
(3)B A C
(4)B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叶丛 ________的水泥道 ________地排列 ________地歌唱(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①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表现出“我”对梧桐落叶的________;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体现了“我”________的心情。
②读画线句子,句中“小心地”“________”体现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泥道上有很多的小鸟。
B. “我”可以在上面穿小雨靴。
C. 水泥道上有很多的落叶。
(4)你上学时,会路过怎样的道路呢?观察下边的图片,发挥想象,写出几个词语和一个句子来。
【答案】(1)金黄;美丽;规则;愉快
(2)一个盒色的小巴掌;喜爱;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仔细地
(3)C
(4)词语: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句子:略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看图写话要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并能够用上恰当的语言。
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
写话的字数没有限制,只要能把故事写完整就可以。
但要写完整。
故答案为:(1)金黄、美丽、规则、愉快
(2)一个盒色的小巴掌、喜爱、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仔细地
(3)C
(4)词语: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句子:略
【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
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了图画所展现的中心内容。
6.课内阅读。
带刺的朋友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辟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1)在“监视”刺猬偷枣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
A. 惊讶、不解、怜惜、喜爱
B. 惊讶、不解、好奇、怜惜、喜爱
C. 不解、惊讶、好奇、怜惜、喜爱
(2)作者被刺猬偷枣的_______所打动,心生_______、_______之情,以“带刺的朋友”为题,表现了作者对刺猬的_______,以及爱护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愿望。
()
A. 高明本事;钦佩、喜爱;喜爱
B. 高明本事;钦佩、喜爱;熟悉
C. 动作迅速、惊讶、疑惑;喜爱
(3)随着“我”心情的变化,“我”对刺猬的称呼也不断地改变,从一开始的“_______”,到“_______”,再到“_______”。
()
A.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那东西
B. 那个家伙、那个东西、小东西
C. 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
(4)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玛瑙”指的是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
A. 枣树;比喻
B. 红枣;拟人
C. 红枣;比喻
【答案】(1)B
(2)A
(3)C
(4)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2)A;(3)C;(4)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课内阅读。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是不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在作者眼中,水泥道像,梧桐树的落叶像,棕红色的小雨靴像。
(2)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的水泥道很美?写出相关句子。
【答案】(1)一块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解析】【分析】(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一块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
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
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有删改新华网)(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我国大部分公民都知道什么叫垃圾分类。
②知道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的民众不足三成。
③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把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
④大部分民众知道垃圾怎么分类,并能坚持做到垃圾分类、投放。
⑤只有极少部分的民众从未对垃圾进行分类。
(2)据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多少元左右?()
A. 200亿
B. 300百万
C. 300亿
D. 300
(3)下列对垃圾分类作用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B. 垃圾分类处理费时费力且意义不大
C. 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
D. 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4)你对垃圾分类怎么看?又会怎么做?
【答案】(1)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
(2)C
(3)B
(4)①垃圾分类很有意义。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②我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并坚持做到垃圾分类,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解析】【分析】(1)、(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
(2)C;
(3)B;
(4)①垃圾分类很有意义。
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②我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并坚持做到垃圾分类,还要向周围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点评】(1)、(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读短文,做习题。
小蓝裙的故事
[美国]彼兰特
多年以前,一个小镇的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
开学时,老师就向小朋友们宣布,这个学期谁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会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她。
学期结束时,有个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做的一条小蓝裙。
小女孩很高兴地跑回家,穿上小蓝裙给妈妈看。
妈妈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于是妈妈给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
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小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女孩和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了。
原来,平时不注重整理,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于是母女俩一同收拾屋子,一个下午的工夫,家里焕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很不协调,于是决定整理庭院,粉刷墙面。
三天后,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出现在街道上。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
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洁净的街道出现在这个城镇上。
(1)第五自然段中与“乱糟糟”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是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不协调”具体是指()。
A. 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与乱糟糟的家不协调
B. 小女孩脏脏的脸和上衣与干净的小蓝裙不协调
C. 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不协调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A. 奖励肯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B. 改变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妈习作天地
【答案】(1)焕然一新
(2)B
(3)B
【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
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②联系生活实际③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④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⑤拆拼词语,先把词语拆开,解释每部分我近义词的意思,再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焕然一新
(2)B
(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用多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鸟搬家
翠鸟妈妈把家筑在高高的树梢上,把卵生在家中的小巢里。
小翠鸟孵化出来了,它把头探出小巢,惊慌地喊:“妈妈,树枝晃动,我害怕!”
翠鸟妈妈非常爱小翠鸟,看到它害怕,十分心疼,急忙把巢移到树杈上。
过了几天,小翠鸟又喊:“妈妈,把家挪得再低一点吧。
我怕高!”
翠鸟妈妈爱怜地说:“小宝贝,妈妈怕把家放低了会有危险。
”
“唔,不嘛.我要住得再低一点!”小翠鸟哭喊着。
翠鸟妈妈急忙安慰它:“小宝贝,别哭,妈妈这就搬家。
”
翠鸟妈妈把巢移到树干上。
邻居啄木鸟看见了,着急地对它说:“你为什么把巢移到那么低的地方?多危险啊!”翠鸟妈妈说:“小翠鸟怕高,我这个做妈妈的,决不能让孩子受到一点惊吓和委屈。
”
可是,没过几天,小翠鸟又在巢里面哭闹起来:“妈妈,我还要你把家移得低一点,要不,我就不学习飞翔了!”
翠鸟妈妈为难地说:“宝贝,咱的家要是再低,就真的会有危险了!”
“啊……啊……我不,我就是要你搬家。
你把家安得这么高,是想要我受伤吗?”小翠鸟在巢里撒泼打滚。
翠鸟妈妈妥协了,赶紧安慰小翠鸟:“宝贝,我怎么舍得让你受伤?好了,我马上搬家!”翠鸟妈妈这回把巢移到草丛中。
啄木鸟目睹了这一切,叹息道:“任性的孩子,糊涂的妈妈!“它担忧又无奈地飞走了。
(1)“翠鸟妈妈妥协了”一句中“妥协”的意思是()
A. 妈妈爱小翠鸟。
B. 为了不让小翠鸟伤心,鸟妈妈同意搬家。
C. 为避免冲突而让步。
D. 为了搬家,小翠鸟不停地和妈妈撒泼。
(2)小翠鸟撒泼的原因是()
A. 妈妈凶它了。
B. 小翠鸟不想学飞翔。
C. 小翠鸟想让妈妈搬家。
D. 妈妈同意搬家。
(3)你从“会有危险”“多危险啊”“真的会有危险了”可以读出()
A. 一直在强调危险,但危险并没有出现。
B. 强调邻居的关心是很重要的。
C. 突出翠鸟妈妈不听别人的劝告。
D. 翠鸟妈妈已经意识到危险,但它一直纵容着小翠鸟。
(4)你觉得翠鸟妈妈对小翠鸟的爱是()
A. 溺爱
B. 关爱
C. 疼爱
D. 喜爱
(5)这篇童话主要采用________塑造小翠鸟和妈妈的形象。
()
A. 语言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环境描写
(6)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省略号,你觉得小翠鸟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说说你预测的理由。
【答案】(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