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血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骨髓的微血管系统通过调节物质与能量的交换(jiāohuàn) 、血细胞的释放、组织内的酸碱度、氧和二氧化碳 分压等影响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第二十四页,共70页。
(二)骨髓(ɡǔ 神经 suǐ)
▪ 骨髓的神经来源于脊神经,其神经供应十分广
泛,骨髓的全部动脉都伴有神经束,其分支缠绕 于动脉壁呈网状,神经纤维终止于动脉壁的平滑 肌纤维。
第十七页,共70页。
▪ (3)脾 ▪ 脾切面大部分呈暗红色,称红髓,其中散布着
许多(xǔduō)灰白色小结节,为白髓。 ▪ 白髓是淋巴细胞的聚集处,在中央小动脉周围
主要是T细胞,是脾的胸腺依区; ▪ 白髓中的脾小结位于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内一
侧,内有生发中心,主要由B细胞构成。
▪ 脾具有造血、储血及免疫等多种功能,是T、B 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之一。
▪
第六页,共70页。
▪ 2.肝造血期 ▪ 始于胚胎第6周,是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
移植到肝脏的结果,以造红细胞为主,后期 可生成(shēnɡ chénɡ)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 肝脏是胚胎2~5个月的造血中心,持续至第7 个月时,逐渐被骨髓造血替代。 ▪ 此外脾、胸腺、淋巴结等也参与造血。
第七页,共70页。
▪ 髓外造血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特别增高或对骨 髓造血障碍的一种补偿,
▪ 尤其常见于儿童(ér 。 tóng) ▪ 这种代偿作用有限且不完善。 ▪ 髓外造血部位除肝、脾、淋巴结外,也可以累
及胸腺、肾、肾上腺、腹腔后脂肪及胃肠道。
第二十页,共70页。
二、造血 微环境 (zào xuè)
▪ 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 毛细血管注人管腔膨大的静脉窦,再彼此沟通汇 集成集合窦,最后进人中央静脉。
▪ 静脉窦与集合窦(统称为骨髓血窦)是骨髓血管
系统的核心结构。
第二十二页,共70页。
▪ 血窦(Sinusoid) 是动脉毛细血管分成的不 规则窦状腔隙。
▪ 血窦内是成熟的血细胞,血窦之间则充以骨髓 (ɡǔ suǐ)实质(造血索),主要是活跃的造血实质细胞
胎肝造血的规律:
▪ 造血细胞分布(fēnbù)在肝窦、肝细胞索之间 。
▪ 胎肝造血以幼稚红细胞为主,巨核细胞常 与红系细胞在一起。
▪ 胎肝造血细胞的密度随妊娠日期的不同而 变化。证明肝造血在第15周以前为上升期 ,15~30周为旺盛期,24周以后为减退时 期,至出生前停止。
▪ 故肝造血为第二代造血。
关淋巴组织等,是淋巴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 发生的场所。
第十五页,共70页。
▪ (1)胸腺(thymus) ▪ 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经增殖和在胸腺素的
作用下,诱导分化为免疫活性细胞,进入胸 腺髓质,然后释放入血并迁移到外周淋巴器官
(qìguān)的胸腺依赖区成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即T细
胞。青春期后,胸腺逐渐退化,被脂肪组织 取代。
)是指造血细胞生长、发育的内环境。 ▪ 由微血管系统(xìtǒng)、末梢神经、基质、基质细胞
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组成,不仅是造血
细胞的支架,还可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释 放的细胞因子影响造血活动。
第二十一页,共70页。
(一)骨髓(ɡǔ suǐ)微血管系统
▪ 骨髓微血管系统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功能在于向造血组织输送(shū sònɡ)营养物质,排 出代谢废物,从而有利于造血细胞的更新。
开始分化聚集成团,称为血岛(blood island)。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 血岛外周的细胞逐渐变长,分化为血管内皮细
胞
第五页,共70页。
▪ 血岛中央的细胞形成多能造血干细胞,继尔 分化成幼稚红细胞,以后大量的多能造血干细 胞迁移至肝、脾、骨髓和淋巴组织继续增殖、 分化为干细胞。
▪ 胚胎 2个月后,卵黄囊逐渐退化(tuìhuà)、萎缩,被 肝、脾取代其造血功能。
第八页,共70页。
▪ 脾造血 始于胚胎(pēitāi)第3个月,主要生成红细胞 、粒细胞,第5个月时产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而红细胞和粒细胞的产生逐渐减少。至出生 时,脾已成为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
▪ 胸腺 在胚胎期主要产生淋巴细胞和少量红细胞、
粒细胞,胚胎后期成为诱导和分化T淋巴细胞的器 官。
▪ 淋巴结 在胚胎早期可产生红细胞,但时间很短, 在胚胎4个月以后,成为终生制造淋巴细胞和浆细
第一篇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第一章 现代 造血理论 (xiàndài)
第一页,共70页。
▪ 造血(hematopoiesis)是指血细胞的生 成过程。
▪ 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增殖、分化为
各类血细胞。
▪ 造血系统通过造血器官、造血干细胞、造 血调控因子等组成(zǔ chénɡ)的复杂网络来维 持血液细胞的动态平衡。
胞的器官。
第九页,共70页。
▪ 3.骨髓造血期
▪ 自胚胎第14周骨髓开始造血,5个月以后成为胚
胎期的造血中心(zhōngxīn)。
▪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于肝、脾的种植,可 维持终生。
▪ 胚胎期的骨髓主要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 细胞,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第十页,共70页。
▪ 胚胎期造血(zào xuè)的三个时期是不能截然分开, 而是此消彼长,互为交错。
骨髓和黄骨髓之分。 ▪ 婴幼儿的骨髓几乎都参与造血,即全为红骨
髓。 ▪ 大约从5岁开始(kāishǐ),长骨的髓腔内出现脂肪细
胞,随年龄增长,长骨远端的红骨髓逐渐被脂 肪组织代替转化为黄骨髓。
第十三页,共70页。
▪ 到18岁以后,红骨髓只限于颅骨、脊椎骨、 肋骨、胸骨、骼骨以及长骨的近心端。
▪ 因此,在作骨髓穿刺或活检时,成人可选择的 部位是骼骨、棘突、胸骨等处,
▪ (3)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造血功能
第二十六页,共70页。
(三)基质(jī zhì)细胞及其分泌的调控因子
▪ 骨髓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 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 它们通过与造血干细胞的密切接触起到支持
和营养造血细胞的作用。
▪ 各种(ɡè zhǒnɡ)基质细胞都有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 ,其分泌的生物大分子物质都与造血细胞的 粘附有关,可粘附固定造血细胞。
第三十五页,共70页。
(二)造血细胞(xìbāo)生长发育的过程
▪ 根据造血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 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为:
▪ 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原始及幼稚细胞三个
阶段。 ▪ 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的细胞是在骨髓涂片(tú 中 piàn)
从形态学上可以辨认各系各阶段的血细胞。
第三十六页,共70页。
▪ 人类的血液细胞首先在卵黄(luǎnhuáng)囊中形成, 肝、脾、胸腺和骨髓均参与造血
▪ 根据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转移,胚胎期造血又 分为三个时期:
卵黄囊造血期 、肝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第四页,共70页。
▪ 1.卵黄(luǎnhuáng)囊造血期(中胚叶造血期) ▪ 始于胚胎3周左右,卵黄囊壁上的中胚层细胞
第十一页,共70页。
(二)出生 后造血 (chūshēng)
▪ 出生后造血(zào xuè)主要靠骨髓。 ▪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能产生红细胞、粒细
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
胞。
▪ 脾和淋巴结为终生制造淋巴细胞的器官。
第十二页,共70页。
▪ 1.骨髓 ▪ 骨髓是位于骨髓腔内的海绵样胶状组织,有红
▪ 骨髓小动脉上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延髓血管运 动中枢的控制,但绝大多数的骨髓微血管床 主要受血管活性物质(wùzhì)的调节。
第二十五页,共70页。
▪ 骨髓神经的作用:
▪ (1)通过(tōngguò)调节血管的舒缩,改变血窦的大小 及血流速度的快慢等影响造血
▪ (2)神经分泌的体液因子可直接作用于造血细 胞
第三十页,共70页。
(一)造血(zào xuè)细胞生长发育的概念
▪ 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包括增殖、分化、成熟和 释放四个方面。
▪ 造血细胞的增殖是指血细胞通过分裂而使其数
量增加的过程(guòchéng)。
▪ 有丝分裂是造血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
第三十一页,共70页。
▪ 母细胞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同时都倾向分化成 熟。
▪ 是细胞从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后,从原始经幼 稚到成熟的细胞发育过程,
▪ 血细胞越成熟其形态越易辨认,功能也日趋
完善。
第三十四页,共70页。
▪ 成熟的血细胞在骨髓内通过“髓血屏障”释 放入血循环中,各种调节(tiáojié)因素控制着血 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从而维持 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稳定。
▪ 子细胞还可进一步增殖,每增殖一次就越倾向于进一步 分化。
▪ 一般来讲,一个(yī ɡè)原始细胞到成熟细胞可经过4~5
次分裂,如1个原始红细胞可产生32个或64个成熟红细 胞。 ▪ 而巨核细胞的增殖(连续双倍增殖DNA)与其他系统血
细胞的增殖方式不同,每增殖一次,核增大一倍,但胞 质并不分裂,属多倍体细胞,形态上也表现为从原 始到成熟胞体逐渐变大。
第二十七页,共70页。
▪ 基质细胞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 如白细胞介素、FLT-3配基、干细胞因子、粒 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 这些细胞因子不仅直接作用于造血细胞,而且作 用于基质细胞,改变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状况 ,诱导其它细胞因子的生成。
▪ 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发育成熟(chéngshú)起重 要的调控作用。
▪ 胫骨粗隆则只适用于2岁以下(yǐxià)的幼儿。
▪ 成人的红骨髓和黄骨髓约各占50%,但黄骨髓仍
有造血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转变为红骨髓而 参与造血。
第十四页,共70页。
▪ 2.淋巴器官 ▪ 分为(fēn wéi)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 ▪ 中枢淋巴器官主要包括胸腺和骨髓,主导淋
巴细胞的产生、增殖、分化和成熟。 ▪ 周围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肠粘膜相
第二页,共70页。
第一节 造血 器官和造血 微 (zào xuè)
(zào xuè)
环境
一、造血器官
▪ 人体的造血器官是生成血液的器官
▪ 起源于中胚叶,主要包括(bāokuò)骨髓、胸腺、
淋巴结、 肝脏和脾等
▪ 其造血过程分为胚胎期造血和出生后造血
第三页,共70页。
(一)胚胎期造血(zào 器官 xuè)
第十六页,共70页。
▪ (2)淋巴结(lymph node) ▪ 淋巴结的外周部分为皮质,B细胞在淋巴结皮
质区滤泡中央增殖、发育; ▪ 皮质深层和滤泡间隙(jiàn xì)为副皮质区,富含由
胸腺迁移而来的T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 ▪ 淋巴结中央部分为髓质,髓质区的B细胞、浆
细胞及巨噬细胞集结构成髓索
第十八页,共70页。
▪ 3.髓外造血
▪ 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以后,骨髓以外的 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 和血小板。
▪ 但在某些病理(bìnglǐ)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 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贫血,这些组织又恢 复造血功能(常可导致相应器官肿大),称 为髓外造血。
第十九页,共70页。
。
▪ 血窦壁是由连续的内皮细胞、颗粒状基底膜和 外皮细胞所组成,其窦壁的薄厚是可变的,绝大
多数的窦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组成,平时无孔 ,当血细胞穿过内皮细胞时形成临时通道。
第二十三页,共70页。
▪ 不同造血功能的骨髓其微血管的结构不同 ▪ 造血功能旺盛时,骨髓血窦很丰富,窦壁孔隙
增多;
▪ 造血功能低下的骨髓,骨髓血窦减少,无造血功能 的黄骨髓中,微血管呈毛细管状。
第二十八页,共70页。
Go on....
第二十九页,共70页。
第二节 造血(zào xuè)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造血(zào 调控 xuè)
一、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
▪ 胚胎造血组织的发育是血细胞发生、发育研究 (yánjiū)的基础,也是血液学研究(yánjiū)必不可少前提 。
▪ 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复杂过 程,造血器官内的各种造血细胞在造血微环境 中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各种细 胞因子的诱导下,按一定的规律发育成为各种 成熟的血细胞,然后释放入血循环中。
第三十二页,共70页。
▪ 造血细胞的分化(differentiation) ▪ 是指细胞发育过程中失去某些潜能又获得新
的功能的过程,即由多潜能转变(zhuǎnbiàn)为单 潜能的过程。 ▪ 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产生了新的特征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第三十三页,共70页。
▪ 造血细胞的成熟(chéngshபைடு நூலகம்)(maturation)
第二十四页,共70页。
(二)骨髓(ɡǔ 神经 suǐ)
▪ 骨髓的神经来源于脊神经,其神经供应十分广
泛,骨髓的全部动脉都伴有神经束,其分支缠绕 于动脉壁呈网状,神经纤维终止于动脉壁的平滑 肌纤维。
第十七页,共70页。
▪ (3)脾 ▪ 脾切面大部分呈暗红色,称红髓,其中散布着
许多(xǔduō)灰白色小结节,为白髓。 ▪ 白髓是淋巴细胞的聚集处,在中央小动脉周围
主要是T细胞,是脾的胸腺依区; ▪ 白髓中的脾小结位于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内一
侧,内有生发中心,主要由B细胞构成。
▪ 脾具有造血、储血及免疫等多种功能,是T、B 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之一。
▪
第六页,共70页。
▪ 2.肝造血期 ▪ 始于胚胎第6周,是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
移植到肝脏的结果,以造红细胞为主,后期 可生成(shēnɡ chénɡ)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 肝脏是胚胎2~5个月的造血中心,持续至第7 个月时,逐渐被骨髓造血替代。 ▪ 此外脾、胸腺、淋巴结等也参与造血。
第七页,共70页。
▪ 髓外造血是机体对血细胞的需求特别增高或对骨 髓造血障碍的一种补偿,
▪ 尤其常见于儿童(ér 。 tóng) ▪ 这种代偿作用有限且不完善。 ▪ 髓外造血部位除肝、脾、淋巴结外,也可以累
及胸腺、肾、肾上腺、腹腔后脂肪及胃肠道。
第二十页,共70页。
二、造血 微环境 (zào xuè)
▪ 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
▪ 毛细血管注人管腔膨大的静脉窦,再彼此沟通汇 集成集合窦,最后进人中央静脉。
▪ 静脉窦与集合窦(统称为骨髓血窦)是骨髓血管
系统的核心结构。
第二十二页,共70页。
▪ 血窦(Sinusoid) 是动脉毛细血管分成的不 规则窦状腔隙。
▪ 血窦内是成熟的血细胞,血窦之间则充以骨髓 (ɡǔ suǐ)实质(造血索),主要是活跃的造血实质细胞
胎肝造血的规律:
▪ 造血细胞分布(fēnbù)在肝窦、肝细胞索之间 。
▪ 胎肝造血以幼稚红细胞为主,巨核细胞常 与红系细胞在一起。
▪ 胎肝造血细胞的密度随妊娠日期的不同而 变化。证明肝造血在第15周以前为上升期 ,15~30周为旺盛期,24周以后为减退时 期,至出生前停止。
▪ 故肝造血为第二代造血。
关淋巴组织等,是淋巴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 发生的场所。
第十五页,共70页。
▪ (1)胸腺(thymus) ▪ 来自骨髓的淋巴干细胞经增殖和在胸腺素的
作用下,诱导分化为免疫活性细胞,进入胸 腺髓质,然后释放入血并迁移到外周淋巴器官
(qìguān)的胸腺依赖区成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即T细
胞。青春期后,胸腺逐渐退化,被脂肪组织 取代。
)是指造血细胞生长、发育的内环境。 ▪ 由微血管系统(xìtǒng)、末梢神经、基质、基质细胞
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组成,不仅是造血
细胞的支架,还可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释 放的细胞因子影响造血活动。
第二十一页,共70页。
(一)骨髓(ɡǔ suǐ)微血管系统
▪ 骨髓微血管系统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功能在于向造血组织输送(shū sònɡ)营养物质,排 出代谢废物,从而有利于造血细胞的更新。
开始分化聚集成团,称为血岛(blood island)。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 血岛外周的细胞逐渐变长,分化为血管内皮细
胞
第五页,共70页。
▪ 血岛中央的细胞形成多能造血干细胞,继尔 分化成幼稚红细胞,以后大量的多能造血干细 胞迁移至肝、脾、骨髓和淋巴组织继续增殖、 分化为干细胞。
▪ 胚胎 2个月后,卵黄囊逐渐退化(tuìhuà)、萎缩,被 肝、脾取代其造血功能。
第八页,共70页。
▪ 脾造血 始于胚胎(pēitāi)第3个月,主要生成红细胞 、粒细胞,第5个月时产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而红细胞和粒细胞的产生逐渐减少。至出生 时,脾已成为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
▪ 胸腺 在胚胎期主要产生淋巴细胞和少量红细胞、
粒细胞,胚胎后期成为诱导和分化T淋巴细胞的器 官。
▪ 淋巴结 在胚胎早期可产生红细胞,但时间很短, 在胚胎4个月以后,成为终生制造淋巴细胞和浆细
第一篇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第一章 现代 造血理论 (xiàndài)
第一页,共70页。
▪ 造血(hematopoiesis)是指血细胞的生 成过程。
▪ 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增殖、分化为
各类血细胞。
▪ 造血系统通过造血器官、造血干细胞、造 血调控因子等组成(zǔ chénɡ)的复杂网络来维 持血液细胞的动态平衡。
胞的器官。
第九页,共70页。
▪ 3.骨髓造血期
▪ 自胚胎第14周骨髓开始造血,5个月以后成为胚
胎期的造血中心(zhōngxīn)。
▪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于肝、脾的种植,可 维持终生。
▪ 胚胎期的骨髓主要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 细胞,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第十页,共70页。
▪ 胚胎期造血(zào xuè)的三个时期是不能截然分开, 而是此消彼长,互为交错。
骨髓和黄骨髓之分。 ▪ 婴幼儿的骨髓几乎都参与造血,即全为红骨
髓。 ▪ 大约从5岁开始(kāishǐ),长骨的髓腔内出现脂肪细
胞,随年龄增长,长骨远端的红骨髓逐渐被脂 肪组织代替转化为黄骨髓。
第十三页,共70页。
▪ 到18岁以后,红骨髓只限于颅骨、脊椎骨、 肋骨、胸骨、骼骨以及长骨的近心端。
▪ 因此,在作骨髓穿刺或活检时,成人可选择的 部位是骼骨、棘突、胸骨等处,
▪ (3)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造血功能
第二十六页,共70页。
(三)基质(jī zhì)细胞及其分泌的调控因子
▪ 骨髓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 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 它们通过与造血干细胞的密切接触起到支持
和营养造血细胞的作用。
▪ 各种(ɡè zhǒnɡ)基质细胞都有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 ,其分泌的生物大分子物质都与造血细胞的 粘附有关,可粘附固定造血细胞。
第三十五页,共70页。
(二)造血细胞(xìbāo)生长发育的过程
▪ 根据造血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 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为:
▪ 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原始及幼稚细胞三个
阶段。 ▪ 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的细胞是在骨髓涂片(tú 中 piàn)
从形态学上可以辨认各系各阶段的血细胞。
第三十六页,共70页。
▪ 人类的血液细胞首先在卵黄(luǎnhuáng)囊中形成, 肝、脾、胸腺和骨髓均参与造血
▪ 根据发育过程中造血中心的转移,胚胎期造血又 分为三个时期:
卵黄囊造血期 、肝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第四页,共70页。
▪ 1.卵黄(luǎnhuáng)囊造血期(中胚叶造血期) ▪ 始于胚胎3周左右,卵黄囊壁上的中胚层细胞
第十一页,共70页。
(二)出生 后造血 (chūshēng)
▪ 出生后造血(zào xuè)主要靠骨髓。 ▪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能产生红细胞、粒细
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
胞。
▪ 脾和淋巴结为终生制造淋巴细胞的器官。
第十二页,共70页。
▪ 1.骨髓 ▪ 骨髓是位于骨髓腔内的海绵样胶状组织,有红
▪ 骨髓小动脉上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延髓血管运 动中枢的控制,但绝大多数的骨髓微血管床 主要受血管活性物质(wùzhì)的调节。
第二十五页,共70页。
▪ 骨髓神经的作用:
▪ (1)通过(tōngguò)调节血管的舒缩,改变血窦的大小 及血流速度的快慢等影响造血
▪ (2)神经分泌的体液因子可直接作用于造血细 胞
第三十页,共70页。
(一)造血(zào xuè)细胞生长发育的概念
▪ 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包括增殖、分化、成熟和 释放四个方面。
▪ 造血细胞的增殖是指血细胞通过分裂而使其数
量增加的过程(guòchéng)。
▪ 有丝分裂是造血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
第三十一页,共70页。
▪ 母细胞有丝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同时都倾向分化成 熟。
▪ 是细胞从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后,从原始经幼 稚到成熟的细胞发育过程,
▪ 血细胞越成熟其形态越易辨认,功能也日趋
完善。
第三十四页,共70页。
▪ 成熟的血细胞在骨髓内通过“髓血屏障”释 放入血循环中,各种调节(tiáojié)因素控制着血 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从而维持 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稳定。
▪ 子细胞还可进一步增殖,每增殖一次就越倾向于进一步 分化。
▪ 一般来讲,一个(yī ɡè)原始细胞到成熟细胞可经过4~5
次分裂,如1个原始红细胞可产生32个或64个成熟红细 胞。 ▪ 而巨核细胞的增殖(连续双倍增殖DNA)与其他系统血
细胞的增殖方式不同,每增殖一次,核增大一倍,但胞 质并不分裂,属多倍体细胞,形态上也表现为从原 始到成熟胞体逐渐变大。
第二十七页,共70页。
▪ 基质细胞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 如白细胞介素、FLT-3配基、干细胞因子、粒 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 这些细胞因子不仅直接作用于造血细胞,而且作 用于基质细胞,改变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泌状况 ,诱导其它细胞因子的生成。
▪ 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发育成熟(chéngshú)起重 要的调控作用。
▪ 胫骨粗隆则只适用于2岁以下(yǐxià)的幼儿。
▪ 成人的红骨髓和黄骨髓约各占50%,但黄骨髓仍
有造血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又转变为红骨髓而 参与造血。
第十四页,共70页。
▪ 2.淋巴器官 ▪ 分为(fēn wéi)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 ▪ 中枢淋巴器官主要包括胸腺和骨髓,主导淋
巴细胞的产生、增殖、分化和成熟。 ▪ 周围淋巴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肠粘膜相
第二页,共70页。
第一节 造血 器官和造血 微 (zào xuè)
(zào xuè)
环境
一、造血器官
▪ 人体的造血器官是生成血液的器官
▪ 起源于中胚叶,主要包括(bāokuò)骨髓、胸腺、
淋巴结、 肝脏和脾等
▪ 其造血过程分为胚胎期造血和出生后造血
第三页,共70页。
(一)胚胎期造血(zào 器官 xuè)
第十六页,共70页。
▪ (2)淋巴结(lymph node) ▪ 淋巴结的外周部分为皮质,B细胞在淋巴结皮
质区滤泡中央增殖、发育; ▪ 皮质深层和滤泡间隙(jiàn xì)为副皮质区,富含由
胸腺迁移而来的T细胞,又称胸腺依赖区; ▪ 淋巴结中央部分为髓质,髓质区的B细胞、浆
细胞及巨噬细胞集结构成髓索
第十八页,共70页。
▪ 3.髓外造血
▪ 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以后,骨髓以外的 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 和血小板。
▪ 但在某些病理(bìnglǐ)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 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贫血,这些组织又恢 复造血功能(常可导致相应器官肿大),称 为髓外造血。
第十九页,共70页。
。
▪ 血窦壁是由连续的内皮细胞、颗粒状基底膜和 外皮细胞所组成,其窦壁的薄厚是可变的,绝大
多数的窦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组成,平时无孔 ,当血细胞穿过内皮细胞时形成临时通道。
第二十三页,共70页。
▪ 不同造血功能的骨髓其微血管的结构不同 ▪ 造血功能旺盛时,骨髓血窦很丰富,窦壁孔隙
增多;
▪ 造血功能低下的骨髓,骨髓血窦减少,无造血功能 的黄骨髓中,微血管呈毛细管状。
第二十八页,共70页。
Go on....
第二十九页,共70页。
第二节 造血(zào xuè)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造血(zào 调控 xuè)
一、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
▪ 胚胎造血组织的发育是血细胞发生、发育研究 (yánjiū)的基础,也是血液学研究(yánjiū)必不可少前提 。
▪ 造血细胞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复杂过 程,造血器官内的各种造血细胞在造血微环境 中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各种细 胞因子的诱导下,按一定的规律发育成为各种 成熟的血细胞,然后释放入血循环中。
第三十二页,共70页。
▪ 造血细胞的分化(differentiation) ▪ 是指细胞发育过程中失去某些潜能又获得新
的功能的过程,即由多潜能转变(zhuǎnbiàn)为单 潜能的过程。 ▪ 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产生了新的特征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第三十三页,共70页。
▪ 造血细胞的成熟(chéngshபைடு நூலகம்)(mat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