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范文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幼儿园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语言活动《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而且其对白极具相似点,以其真实自然而又生动形象的描述揭示了我们观察世界的客观规律——横看成岭侧成峰。
它主要是告诉幼儿应该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这样就会看到不同的现象。
大班的幼儿喜欢世界,充满好奇,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但是他们的观察缺乏角度的转换,或者说他们换过角度看,但却不能连串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幼儿获得不同角度不同现象的认知。
大班幼儿已经初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但仍需借助中介物来理解。
因此我选择这篇充满童趣的故事来加以强化。
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目标一: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
目标二:有表情地模仿任务对话,感受角色转变的乐趣。
我将重难点定位为: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
幼儿对于高矮并不陌生,要他们说出站在高处看到什么,他们能说出很多,反之,要他们说出站在矮处能看到什么,他们照样说的清楚。
但是,他们无法将自己所看到的这些现象连接起来获得角度的概念。
他们获得的只是高矮的分开的零碎的感知,从幼儿本身的发展来说,他们化零为整的能力并不强。
同时,此故事的主要寓意便是告之我们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因此,我将“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不同
角度的不同现象”作为此次活动的重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故事的分段欣赏,对幼儿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幼儿帮助高矮老鼠分别想办法体验对方的世界,同时让幼儿分别扮演高矮老鼠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为了顺利完成此次教学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与故事有关的几副图案
2、高老鼠和矮老鼠的图饰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过程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因此,我采用了游戏法、分段讲述法、提问法等几种教学方法。
1、游戏法:纲要指出: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使幼儿能在学中玩、玩中学、玩中求发展。
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采取了让幼儿游戏的方法,使之初步感受高矮。
2、分段讲述法:讲述法是语言活动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活动过程中,讲述时我注意到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高低,语气的变化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同时采用分段讲述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层层深入的思考获得高矮的概念。
3、提问法:提问法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提问描述性的问题“高老鼠看到了什么”“矮老鼠看到什么”,思考性问题“还会看到什么”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我注意到请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作答,充分体
现了纲要中的“满足群体需要和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说学法
此次活动,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采用了情境体验法、多种感官参与法、游戏法等几种学法。
1、情境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体验过的物体,人们对活动的印象就特为深刻。
活动中,我让幼儿亲自体验高矮老鼠,学学他们看能看到什么,帮助幼儿强化对高矮的概念。
2、多种感官参与法:多种感官参与获得的效果远远大于单种感官的参与。
活动中我通过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来帮助幼儿理解高矮的不同世界。
3、游戏法:整节活动贯穿于游戏,让幼儿模仿高矮老鼠来观察世界,让幼儿玩高人走矮人走的游戏,游戏的穿插是为了强化幼儿的高矮概念,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
同时,使整节活动显得有趣生动,生动有趣,富有游戏性。
四、说教学过程
此次教学活动我一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游戏
此环节我主要是让幼儿进行“高人走和矮人走“的游戏。
利用游戏开场有两个目的。
目的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是成功的开端。
目的2:帮助幼儿初步感知高矮,对高矮有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环节二:欣赏故事
1、教师出示高矮老鼠在手掌,同时对幼儿做自我介绍
设计这样的出场,主要目的是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同时,老鼠的可爱的形象也会深的幼儿的喜爱。
2、欣赏故事至“躲雨”教师提问“他们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提这两个问题主要是帮助幼儿先粗粗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不一样,为重难点的突破和解决打下铺垫。
3、教师再次提问:高老鼠看到了什么?矮老鼠看到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高矮老鼠分别看到了什么是故事的核心内容,因此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环节三:再次欣赏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操纵手里的道具同时出示与故事情节相符的图片
这一环节教师操纵高矮老鼠,同时用不同的语气来讲述,又出示图片,从根本上来说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这个环节帮助幼儿深入的理解故事,而且图片的出示更强化了高矮的区别、概念。
2、教师提问幼儿:他们碰面都做了什么?同时要求幼儿也与花草、鸟、狗等打招呼。
通过提问这个问题,是要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就是要讲礼貌,在语言的领域中参合了社会性的教育,充分体验了活动的整合性。
同时,也是目标2的实现,让幼儿有表情地与不同的事物打招呼。
3、教师提问“高老鼠还会看到什么”“矮老鼠还会看到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里与发展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不断的应用中发展起来的,应创设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4、此时教师播放矮老鼠的哭声,引起幼儿要保护老鼠的欲x,激发幼儿积极思维的一种手段,教师请幼儿帮助矮老鼠想办法看到高老鼠的世界。
通过幼儿的想办法,矮老鼠也能看到高老鼠的世界,使活动的重难点初步得到解决。
当然幼儿还不能很快的理出思绪,教师此时便做一个小结:原来站的高可以看的更多、看的更远。
环节四:结尾
教师说“他们之间有个有趣的结尾,我们来听听看。
”教师在讲述结尾的时候,同时出示彩虹。
并提问幼儿“为什么他们都能看到幼儿彩虹”,这个问题旨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为什么两个不同高度的老鼠能看到同样的事物。
这个时候我便让幼儿分别扮演高老鼠来看看矮老鼠的世界,扮演矮老鼠来看高老鼠的世界,通过角色的扮演,转换,帮助幼儿加强理解不同角度的不同现象。
突破了难点,解决了重点,使目标1得以实现。
环节五:延伸
1、教师出示不同角度的相同事物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是否一样。
通过幼儿的仔细观察,请幼儿分别阐述自己的理由,最后告之答案,是一样的。
使幼儿切身感受,一种事物在不同角度观察原来是不同的。
2、教师带幼儿出教室去观察室外的世界。
3、活动结束。
五、反思
整节课下来,我发现有以下的几点不足之出。
1、第一环节起的意义并不大,只是单纯的让幼儿玩游戏,应该使游戏有他存在的价值。
可以让幼儿说说学高人走看到了什么,学矮人走又看到了什么,为故事的学习打基础。
2、在活动过程中,一些小结应该由幼儿自己说出,教师不能直接说原来不同高度看到的现象不同,应该是教师引导幼儿去认识到这一点。
3、最后一环节应该出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比如说大型玩具,这样幼儿就可以一目了然,到底是不是同一件事物,这样由幼儿熟悉的物体开始观察,使幼儿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能所获得的效果会更佳。
2.幼儿园说课稿范文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
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小手的作用,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
(2)萌发幼儿初步保护小手的意识。
(3)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教育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的事情。
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手能做许多事情,激发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
三、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课件、音乐《我有一双小小手》。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
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
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五、说教法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多处采用模仿游戏,如:组织幼儿一起用手做手指游戏、模仿洗手的动作等,在游戏中使幼儿自然习得对手的认识,知道了手能做许多事情。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
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引导幼儿认识小手时,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我的小手本领大,怎样保护手等问题,师幼进行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3、经验感知法:由于小班幼儿的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容易在经验分享的现象。
所以我为幼儿准备操作材料,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拓展幼儿的经验,再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的思路就会打开,经验就能较好的分享,知道手会玩很多的玩具,会做许多的事情,并能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够有效的化解难点,突破重点。
除经验感知法外,游戏法也贯穿于活动始终,有趣的手指游戏,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讨论法、谈话法引领幼儿认识手的作用;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在游戏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许多的事情;通过倾听教师讲
解、回答问题,孩子认识到手能做许多的事情,了解了保护小手的方法。
六、说教学程序
本活动是一个社会活动,我采用游戏引入----师生讨论----探索感知----谈话小结的教学流程,逐步深入,环环相扣,自然达成教育目标。
具体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活动开始,我以手指游戏引入活动,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手指游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诱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2、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拓展幼儿的经验。
在此环节的活动设计,运用了前面提到的经验感知法。
本环节由老师请小朋友分食物展开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游戏的情境,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发现手能帮忙做事。
通过提问你的小手会干什么?引导孩子在操作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知道小手会做事。
在分食物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除了会帮小动物找食物,你的小手还会帮你做什么事情?哥哥姐姐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迁移到小手能做许多的事情。
这一环节,有效的帮助小朋友认识到小手真能干。
萌发向哥哥姐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3、通过观察、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会说话。
本环节,教师先通过用不同的手势给予幼儿不同的表扬,一方面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为老师承上启下的自然过渡埋下了伏笔,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一学、说一说、动一动,体验了小手会说
话的神奇效果。
进而对手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有效地拓展,丰富了孩子们的经验,让幼儿轻松地理解并初步掌握了手势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多样性及趣味性。
)
4、引导幼儿保护小手的意识,知道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
5、教师归纳总结,小朋友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歌表演夸夸自己的小手,结束活动。
3.幼儿园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大领域。
数以及数与数间的逻辑关系是事物各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反映,复杂且不易理解。
而我今天要说的相邻数对于6到7岁的幼儿尚没有在其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而与其接近的邻居关系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设计了这堂《10以内的相邻数》的教学活动,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和积极参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为此,为了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本活动中采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提问方式也将采用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
让幼儿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学习,获得知识和经验。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我的说课还很粗糙,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三、说目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原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用情景导入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情感)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认知)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认知)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能力)
四、说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活动难点: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六、说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3、房子图十副
七、说过程
1、开始部分:通过情景让幼儿找身边的朋友,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2、基本部分:
(1)“兴趣是幼儿学习的老师”,通过游戏请幼儿帮数字搬家,并提问让幼儿找找他们的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2)幼儿自主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复习10以内数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为后面理解10以内相邻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打下基础。
(4)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5)拓展部分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3、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4.幼儿园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孩子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变化,作为孩子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孩子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孩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目标定位:
《纲要》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孩子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让孩子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无味的,是会流动的,具有浮力和溶解性的特点。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孩子要节约用水。
3、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孩子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碗各一个,在水中会下沉的小物品(如石子、玻璃珠、麻将牌等)两个;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孩子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白糖、盐、奶粉等若干;筷子、汤匙及装有半杯清水的小杯等若干;泡沫板、大花片、小石子、玻璃珠、螺丝帽、吹塑纸等各种不同质量的物品或玩具若干。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孩子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科学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孩子直接观察到各种物品在水中的变化,而且通过教师的演示方法,可以避免孩子在实验中的操作错误。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因此,此次活动
中,孩子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孩子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为孩子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因此,我为孩子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水的各种的秘密。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孩子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孩子与孩子的互动。
四、活动流程:
1、猜谜活动:(指#教案# 导语: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谁,请先猜个小谜语——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
)一开始,教师就为孩子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谜来请出小客人,然后请小朋友找出小客人身上的小秘密,一下子将孩子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演示活动:(指#教案# 导语:水宝宝和牛奶娃娃、醋娃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水的小秘密之一,为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做好准备。
3、操作活动(指#教案# 导语:请你们也来试一试、玩一玩,来找找水的其它小秘密)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孩子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孩子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
神。
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4、交流总结活动(指#教案# 导语:说说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水的什么秘密。
想想水有什么用,我们该怎样节约水和保护水)在这里,教师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孩子的友语言,还拓宽了孩子思维。
5、结束活动:结合前面孩子的回答——水龙头里的水是流动的,教师让孩子到盥洗室去观察水是如何流动的,使孩子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