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与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锥体细胞在皮层排列整齐,其顶树突相互平行 并垂直于皮层表面,因此其同步电活动易于发生 总和而形成强大电场,从而改变皮层表面的电位。 皮层与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 一定的同步节律的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活动, 促进了皮层电活动的同步化。
三、麻醉与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正常脑电图波形
波 :8 – 13次/s 成年人处于安静状态的主要脑电波。 α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即出现。 枕叶的最为显著。 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剌激时,α波立即消 失而呈现快波,这一现象称为α波阻断。
β波 :14-30次/s 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 在额叶和顶叶比较显著 θ波: 4-7次/s 在成年人,一般在困倦时出现 δ波:0.5-3次/s 在成年人,常在睡眠状态下出现,当极度疲劳 时或在麻醉状态下也可出现
2.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局部电位
局部兴奋有以下基本特性: ①等级性电位,即随阈下剌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电紧张性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tion);
③可以总和。神经细胞膜上相邻部位同时受到多个阈下剌激 所产生的局部兴奋的总和称为空间性总和;当连续多个阈下 剌激落在细胞膜上的某一点相继产生的局部兴奋发生叠加, 称为时间性总和。 动作电位的产生:一旦局部兴奋总和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则 引发一次动作电位。
脑诱发电位的特点:
①有明确的内外刺激; ②有较恒定的潜伏期; ③各种剌激引起的诱发电位在脑内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④某种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有一定形式,不同感觉系统其反应形 式不同。
意义:
有助于了解各种感觉投射的定位。 临床了解中枢损伤部位
(二)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突触后电位:大量神经元同步活动。
2.脑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
脑诱发电位:当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统 的任何有关结构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或者撤除刺激时在中枢 神经系统内产生有锁时关系( time-locked)的电位变化统称为诱 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 。
平均诱发电位:采用电子计算机叠加平均技术则可使其从背景 活动中分离和凸现出来所记录到的电位称平均诱发电位 (averaged evoked potential)。 临床上常用的脑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眼部手术可产生视觉诱发电位(VEP)
内耳手术产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1,BAEP)
躯体皮肤手术可产生体感诱发电位(SEP)
暴发性抑制 :
麻醉状态下或昏迷时脑电图发生特征性改变,即随着麻醉深 度增加脑电波形表现为基础频率变慢、波幅进行性增加和等电 位周期性出现,并伴有电活动的突然改变,称为暴发性抑制。 临床上用于观察麻醉深度的较有意义的有双频谱脑电图 (bispectral index , EEG) 和 中 潜 伏 期 听 觉 诱 发 电 位 (middle latenc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MLAER)。
第二节 麻醉与记忆和意识 一、意识的概念与特征
1.意识的概念
意识(consciousness):是机体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 。 组成部分: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 意识内容包括:语言、思维、学习、记忆、定向和感情。 核心:语言和思维
优势半球(dominant cerebral hemisphere): 大脑皮层两半球的高级功能具有明确的分 工,高度的可塑性,且相互制约与补偿,这是 人类意识内容活动的基本规律。 觉醒(wakefulness):是人和高级动物的普 遍生理现象,是大脑意识内容活动的基础。 如果觉醒系统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时可产 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全身麻醉药能使意识消失,即抑制了大脑 皮层,又抑制了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 统的功能。
皮层觉醒的维持
(1) 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specific ascending projecting system):它是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的总和 。
( 2 ) 非 特 异 性 上 行 投 射 系 统 (nonspecific ascending projecting system)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iar activating system,ARAS) 和 上 行 网 状 抑 制 系 统 (ascending reticular inhibiting system,ARIS)。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是维持觉醒 和产生意识状态的基础。 上行网状抑制系统则对大脑皮层的兴奋起抑制作用或改变 大脑皮层正常兴奋水平。
(二)意识内容的形成机制
条件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学说
1.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机制 基本条件: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 合,这个过程称强化。 2.人类的条件反射-信号系统学说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3.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不断接受环境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 经验)的过程; 记忆是将获得的行为习惯或经验贮存一定时期的能力,也可以 说是经验的保存与再现。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 (持续时间小于1秒),第一级记忆(持续时间数秒),第二级记忆(持 续时间达数分钟至数年),第三级记忆(持续时间数年至数十年), 前两阶段为短时性记忆,后两阶段为长时性记忆。上述条件反 射或信号系统建立的过程就是简单的学习与记忆的过程。 学习与记忆的基础: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短时性记忆是以神经元环路联系的持续活 动为基础;长时性记忆是以新的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
传入神经纤维的定位和功能
• 后索-内侧丘系 – 精细触压觉、肌肉本体 感觉(深感觉) • 脊髓丘脑侧束 –痛觉、温度觉 – 浅感觉 • 脊髓丘脑前束 -–粗略触压觉 • 三叉神经-三叉丘系:头面部
感觉传导道解剖特点及其受损时的表现
后索-内侧丘系
通 路 先上行, 后交叉
脊髓丘脑束
先交叉, 后上行 浅感觉障碍在对侧 痛温觉与粗触觉分离
第二章 麻醉与神经系统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
麻醉与记忆和意识 麻醉与疼痛 麻醉与躯体运动 麻醉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
一、神经细胞生物电形成的机制与特点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
(一)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K+平衡电位 生物电形成的基本条件: 1、细胞内外存在的带电的不均衡离子分布; 2、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某些离子有选择性通透。
(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与特点
1.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 Na+平衡电位
Na+泵活动的特点: ①对膜内Na+浓度的增加十分敏感Na+轻微增 加就能促进Na+泵活动; ②耗能过程 ; ③逆浓度地偶联转运Na+、K+,即泵出Na+,摄回 K+,且通常是以3 :2的比例转运。此时在一定 时间内泵出的Na+量超过泵入的K+而使膜内负 电荷相对增多,膜两侧电位向超极化的方向变化, 这时的Na+泵称为生电性钠泵。
脊髓半离断 深感觉障碍在同侧 脊髓空洞症
内→外排列 (后索)骶, 腰, 胸, 颈
脊髓外肿瘤 脊髓内肿瘤
颈, 胸, 腰, 骶
骶腰部痛温觉先缺失 颈胸部痛温觉先缺失
感觉接替核
接受躯体感觉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 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感觉区。 • 后腹核 内侧部 – 三叉丘系 – 头面部感觉 外侧部 – 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 – 躯 干、肢体感觉 • 内侧膝状体 – 听觉 • 外侧膝状体 – 视觉
Hz
V
常见部位
出现条件
8-13
20-100
枕叶
成人安静、闭眼、清醒时
14-30
5-20
额、顶叶 成人活动时
4-7
100-150
颞、顶叶 少年正常时, 成人困倦时
0.5-3
20-200
颞、枕叶 婴幼儿正常时,成人熟睡时
临床 :
• 癫痫
• 探索肿瘤所在的部位
皮层诱发电位
• 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大脑皮层上 某一区域引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 化,称为皮层诱发电位。 • 主反应: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 • 次反应: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波动
3.动作电位的特点
①全或无(all or none):即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剌激强度 的改变而变化; ②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个细胞以局部电流的方式 向周围不衰减传播,属典型的数值式信号; ③有不应期:单个细胞的动作电位不能总和。
(三)影响神经纤维兴奋性的因素
二、正常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与形成机制
(一) 脑电图和脑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自发脑电活动
皮层诱发电位
脑电图
• 在无明显刺激的情况下。大脑皮层经常性地 自发地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为自发脑 电 活 动 (spontaneous 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brain)。 • 在头皮表面用电极记录下的大脑自发脑电活 动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
2.意识的特征
(1)意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3)意识具有易变性 ; (4)意识以感觉为先决条件; (5)意识以记忆为先决条件。
二、意识的产生机制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和机制
觉醒状态:行为觉醒、脑电觉醒;意识觉醒(mind wakefulness) 、 无意识觉醒(mindless wakefulness) 。
2.皮层下觉醒的维持
皮层下觉醒(行为觉醒) :是指觉醒、睡眠交替出现
的周期(昼夜节律〉以及情绪、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 功能等本能行为。
皮层下觉醒的维持的组成系统:下丘脑的生物钟、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投射系统和下丘脑的行为觉醒 。
觉醒激活系统: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下丘脑激活系统和皮层激活 系统;
觉醒抑制系统:延髓网状结构、尾状核及其发出的皮层投射纤 维和下丘脑前区。 激活系统作用的神经递质:谷氨酸(L-glutamate, GILl)、天 冬氨酸(L-aspartat, Asp)、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去 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多巴胺(dopamine, DA)等; 抑 制 系 统 的 神 经 递 质 : γ 氨 基 丁 酸 (y-aminobutyric acid,GABA〉 、 甘 氨 酸 (glycine,Gly) 、 5- 羟 色 胺 (5hydoxrtryptamine,5-HT)。
麻醉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
1)阻断手术部位各种离子通道的活性: (1)局麻药:阻断Na+ 通道; (2)氯胺酮:产生“闪烁样”阻断作用,NC不能产生AP; (3)恩氟烷:阻断K+ 通道; (4)异氟烷:阻断Ca2+ 通道。 2)间接影响某些递质的受体: 异氟烷(醚),通过第二信使的作用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
1.皮层觉醒的维持
皮层觉醒(意识觉醒或脑电觉醒):是指人对外界剌激产 生反应时,具有清晰的意识内容活动和高度的机敏力,它有 赖于上行投射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 不同,可把感觉投射系统分为两类,即特异 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 丘脑接替核群 感觉接替核及联络核 髓板内核群 投射特点 明确的点对点 弥散、非点对点 传导途径 明确、专一的传导路 各种感觉的侧支 神经元 一般为三级(?) 多次换元 终止层 第四层 各层 功能 特定感觉、可引发 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兴奋状态
三、麻醉状态下的意识变化与可能机制 麻醉下的意识活动、感觉和绝大多数反射均逐渐丧失, 但这种丧失是暂时的,可逆的。 麻醉首先抑制大脑皮层功能,特别是条件反射 ,其次是 脑干和脊髓,最迟是延髓。 主要靶区: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机理:麻醉药作用于大脑皮层和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神经 元上的相应受体,从而产生抑制作用。 术中知晓(awareness) :
三、麻醉与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手术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正常脑电图波形
波 :8 – 13次/s 成年人处于安静状态的主要脑电波。 α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即出现。 枕叶的最为显著。 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剌激时,α波立即消 失而呈现快波,这一现象称为α波阻断。
β波 :14-30次/s 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 在额叶和顶叶比较显著 θ波: 4-7次/s 在成年人,一般在困倦时出现 δ波:0.5-3次/s 在成年人,常在睡眠状态下出现,当极度疲劳 时或在麻醉状态下也可出现
2.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局部电位
局部兴奋有以下基本特性: ①等级性电位,即随阈下剌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电紧张性扩布(electrotonic propagtion);
③可以总和。神经细胞膜上相邻部位同时受到多个阈下剌激 所产生的局部兴奋的总和称为空间性总和;当连续多个阈下 剌激落在细胞膜上的某一点相继产生的局部兴奋发生叠加, 称为时间性总和。 动作电位的产生:一旦局部兴奋总和使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则 引发一次动作电位。
脑诱发电位的特点:
①有明确的内外刺激; ②有较恒定的潜伏期; ③各种剌激引起的诱发电位在脑内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④某种刺激引起的诱发电位有一定形式,不同感觉系统其反应形 式不同。
意义:
有助于了解各种感觉投射的定位。 临床了解中枢损伤部位
(二)脑电波形成的机制
突触后电位:大量神经元同步活动。
2.脑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
脑诱发电位:当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感觉通路或感觉系统 的任何有关结构或脑的某一部分,在给予或者撤除刺激时在中枢 神经系统内产生有锁时关系( time-locked)的电位变化统称为诱 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 ) 。
平均诱发电位:采用电子计算机叠加平均技术则可使其从背景 活动中分离和凸现出来所记录到的电位称平均诱发电位 (averaged evoked potential)。 临床上常用的脑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眼部手术可产生视觉诱发电位(VEP)
内耳手术产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1,BAEP)
躯体皮肤手术可产生体感诱发电位(SEP)
暴发性抑制 :
麻醉状态下或昏迷时脑电图发生特征性改变,即随着麻醉深 度增加脑电波形表现为基础频率变慢、波幅进行性增加和等电 位周期性出现,并伴有电活动的突然改变,称为暴发性抑制。 临床上用于观察麻醉深度的较有意义的有双频谱脑电图 (bispectral index , EEG) 和 中 潜 伏 期 听 觉 诱 发 电 位 (middle latency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MLAER)。
第二节 麻醉与记忆和意识 一、意识的概念与特征
1.意识的概念
意识(consciousness):是机体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 。 组成部分: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 意识内容包括:语言、思维、学习、记忆、定向和感情。 核心:语言和思维
优势半球(dominant cerebral hemisphere): 大脑皮层两半球的高级功能具有明确的分 工,高度的可塑性,且相互制约与补偿,这是 人类意识内容活动的基本规律。 觉醒(wakefulness):是人和高级动物的普 遍生理现象,是大脑意识内容活动的基础。 如果觉醒系统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时可产 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全身麻醉药能使意识消失,即抑制了大脑 皮层,又抑制了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 统的功能。
皮层觉醒的维持
(1) 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specific ascending projecting system):它是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的总和 。
( 2 ) 非 特 异 性 上 行 投 射 系 统 (nonspecific ascending projecting system)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 reticuiar activating system,ARAS) 和 上 行 网 状 抑 制 系 统 (ascending reticular inhibiting system,ARIS)。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是维持觉醒 和产生意识状态的基础。 上行网状抑制系统则对大脑皮层的兴奋起抑制作用或改变 大脑皮层正常兴奋水平。
(二)意识内容的形成机制
条件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学说
1.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机制 基本条件: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 合,这个过程称强化。 2.人类的条件反射-信号系统学说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3.学习与记忆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不断接受环境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 经验)的过程; 记忆是将获得的行为习惯或经验贮存一定时期的能力,也可以 说是经验的保存与再现。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 (持续时间小于1秒),第一级记忆(持续时间数秒),第二级记忆(持 续时间达数分钟至数年),第三级记忆(持续时间数年至数十年), 前两阶段为短时性记忆,后两阶段为长时性记忆。上述条件反 射或信号系统建立的过程就是简单的学习与记忆的过程。 学习与记忆的基础: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短时性记忆是以神经元环路联系的持续活 动为基础;长时性记忆是以新的突触联系的建立有关。
传入神经纤维的定位和功能
• 后索-内侧丘系 – 精细触压觉、肌肉本体 感觉(深感觉) • 脊髓丘脑侧束 –痛觉、温度觉 – 浅感觉 • 脊髓丘脑前束 -–粗略触压觉 • 三叉神经-三叉丘系:头面部
感觉传导道解剖特点及其受损时的表现
后索-内侧丘系
通 路 先上行, 后交叉
脊髓丘脑束
先交叉, 后上行 浅感觉障碍在对侧 痛温觉与粗触觉分离
第二章 麻醉与神经系统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
麻醉与记忆和意识 麻醉与疼痛 麻醉与躯体运动 麻醉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麻醉与神经系统的生物电现象
一、神经细胞生物电形成的机制与特点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
(一)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K+平衡电位 生物电形成的基本条件: 1、细胞内外存在的带电的不均衡离子分布; 2、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某些离子有选择性通透。
(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与特点
1.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是神经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 Na+平衡电位
Na+泵活动的特点: ①对膜内Na+浓度的增加十分敏感Na+轻微增 加就能促进Na+泵活动; ②耗能过程 ; ③逆浓度地偶联转运Na+、K+,即泵出Na+,摄回 K+,且通常是以3 :2的比例转运。此时在一定 时间内泵出的Na+量超过泵入的K+而使膜内负 电荷相对增多,膜两侧电位向超极化的方向变化, 这时的Na+泵称为生电性钠泵。
脊髓半离断 深感觉障碍在同侧 脊髓空洞症
内→外排列 (后索)骶, 腰, 胸, 颈
脊髓外肿瘤 脊髓内肿瘤
颈, 胸, 腰, 骶
骶腰部痛温觉先缺失 颈胸部痛温觉先缺失
感觉接替核
接受躯体感觉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 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感觉区。 • 后腹核 内侧部 – 三叉丘系 – 头面部感觉 外侧部 – 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 – 躯 干、肢体感觉 • 内侧膝状体 – 听觉 • 外侧膝状体 – 视觉
Hz
V
常见部位
出现条件
8-13
20-100
枕叶
成人安静、闭眼、清醒时
14-30
5-20
额、顶叶 成人活动时
4-7
100-150
颞、顶叶 少年正常时, 成人困倦时
0.5-3
20-200
颞、枕叶 婴幼儿正常时,成人熟睡时
临床 :
• 癫痫
• 探索肿瘤所在的部位
皮层诱发电位
• 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大脑皮层上 某一区域引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 化,称为皮层诱发电位。 • 主反应: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 • 次反应: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波动
3.动作电位的特点
①全或无(all or none):即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剌激强度 的改变而变化; ②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个细胞以局部电流的方式 向周围不衰减传播,属典型的数值式信号; ③有不应期:单个细胞的动作电位不能总和。
(三)影响神经纤维兴奋性的因素
二、正常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与形成机制
(一) 脑电图和脑诱发电位的基本波形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自发脑电活动
皮层诱发电位
脑电图
• 在无明显刺激的情况下。大脑皮层经常性地 自发地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为自发脑 电 活 动 (spontaneous 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brain)。 • 在头皮表面用电极记录下的大脑自发脑电活 动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
2.意识的特征
(1)意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 (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3)意识具有易变性 ; (4)意识以感觉为先决条件; (5)意识以记忆为先决条件。
二、意识的产生机制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和机制
觉醒状态:行为觉醒、脑电觉醒;意识觉醒(mind wakefulness) 、 无意识觉醒(mindless wakefulness) 。
2.皮层下觉醒的维持
皮层下觉醒(行为觉醒) :是指觉醒、睡眠交替出现
的周期(昼夜节律〉以及情绪、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 功能等本能行为。
皮层下觉醒的维持的组成系统:下丘脑的生物钟、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投射系统和下丘脑的行为觉醒 。
觉醒激活系统: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下丘脑激活系统和皮层激活 系统;
觉醒抑制系统:延髓网状结构、尾状核及其发出的皮层投射纤 维和下丘脑前区。 激活系统作用的神经递质:谷氨酸(L-glutamate, GILl)、天 冬氨酸(L-aspartat, Asp)、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去 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多巴胺(dopamine, DA)等; 抑 制 系 统 的 神 经 递 质 : γ 氨 基 丁 酸 (y-aminobutyric acid,GABA〉 、 甘 氨 酸 (glycine,Gly) 、 5- 羟 色 胺 (5hydoxrtryptamine,5-HT)。
麻醉对神经系统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
1)阻断手术部位各种离子通道的活性: (1)局麻药:阻断Na+ 通道; (2)氯胺酮:产生“闪烁样”阻断作用,NC不能产生AP; (3)恩氟烷:阻断K+ 通道; (4)异氟烷:阻断Ca2+ 通道。 2)间接影响某些递质的受体: 异氟烷(醚),通过第二信使的作用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
1.皮层觉醒的维持
皮层觉醒(意识觉醒或脑电觉醒):是指人对外界剌激产 生反应时,具有清晰的意识内容活动和高度的机敏力,它有 赖于上行投射系统的活动来维持。
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 不同,可把感觉投射系统分为两类,即特异 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 丘脑接替核群 感觉接替核及联络核 髓板内核群 投射特点 明确的点对点 弥散、非点对点 传导途径 明确、专一的传导路 各种感觉的侧支 神经元 一般为三级(?) 多次换元 终止层 第四层 各层 功能 特定感觉、可引发 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兴奋状态
三、麻醉状态下的意识变化与可能机制 麻醉下的意识活动、感觉和绝大多数反射均逐渐丧失, 但这种丧失是暂时的,可逆的。 麻醉首先抑制大脑皮层功能,特别是条件反射 ,其次是 脑干和脊髓,最迟是延髓。 主要靶区: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机理:麻醉药作用于大脑皮层和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神经 元上的相应受体,从而产生抑制作用。 术中知晓(awaren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