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合集下载

第三章_第一节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_第一节感觉和知觉

课堂小结和作业
• 1。感觉的含义是什么,它是如何分类的? • (答案) • 2。感觉的发生和发展有哪些共同规律? (答案)
• 1。感觉的适应
• • • • 2。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4。联觉 5.不同感觉间的代偿与协作
二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 •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 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 理解
• 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后者的简单 相加。 • 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 过程。
知觉对客观事物能作整体 反映的原因
• 第一:客观事物本身就是由许多个别属性 组成的有机整体。 • 第二:人的大脑皮层联合区具有对来自不 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的机 能。
• 4. 联觉 • 即对一种感觉兼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个体有差异与 职业的训练有关。如甜美的歌喉、明快的曲调、凝重的乐曲 等都是联觉 • 最容易产生联觉现象的是颜色感觉,如红、橙、黄称为暖色 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 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 因此这些颜色被称作冷色。 • 视味联觉—红色更甜; 无色不甜 • “喧嚣的色彩”“甜密的声音” • 另外色调还会引起轻重感觉的变化。如黑色和白色的物体。 • 听觉 和视觉也有联觉现象如人们欣赏音乐 • 听觉 和肤觉也有联觉现象如刀割割玻璃会感觉到冷。 • 在实践中,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是可以通过练习得到 提高的,即
• 尽管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类型的感觉,但这些感觉的发生和 发展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 1。感觉的适应 • 感受性可由相同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 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 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 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 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 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前,大多数被试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 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任 何事情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 内。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 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响仍在持续。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 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 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 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 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 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知觉的生活 是不可忍受的。
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个以人为被试的感觉剥夺实验是由贝克斯顿 (Bexton)、赫伦(Heron)、斯科特(Scott) 于1954年在加拿大的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
被试是自愿报名的大学生,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 (当时大学生打工一般每小时可以挣50美分), 所以大学生都极其愿意参加实验。
甜、酸、苦、咸等 味道
嗅觉 肤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鼻腔粘膜的嗅细胞
气味
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 皮肤的和粘膜上的冷点、 冷、温、痛、压、
用或伤害性刺激
温点、痛觉、触觉

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 肌肉、肌腱、韧带、关 身体运动状况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分析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分析

黄蓝
绿


绿


• 蓝色颜料
黄色颜料



图3--18 颜料混合示意图
( 黄+蓝) 绿色颜料
• 色光混合三定律
• 互补律:每种光都有另一种同它相混合而产生白 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如红 与青、绿与紫、蓝与黄等。
• 间色律:混合两种非补色,产生界于两者之间的 颜色。如红+绿=黄;红+黄=橙;红+蓝=紫;蓝+绿 =青。
•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Barou,1989) • 视觉:晴朗夜可见30英里外的烛光; • 听觉:静室可听20英尺外表的的答声; • 味觉:分辨两加仑水加一汤匙糖的甜味; • 嗅觉:一滴香水三个房间可闻; • 温冷觉:摄氏1度之差
人的感官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叫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
色光混合(加法过程)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 混合在一起,同时作用于眼睛,在视觉系统中的 混合。例如,将700毫微米的光与570毫微米的光 混合得到橙色光线。
颜料的混合(减法过程)--95P图3—18
如蓝颜料(反射蓝、绿,吸收红、橙、黄)与黄 颜料(反射黄、绿,吸收红、蓝)相减后只有绿 色颜料。
• 蓝 黄橙红 •绿
如何计算差别阈限呢? 韦伯定律(Weber Law)
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公式:
K=ΔI/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差别感觉 阈限。K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叫韦 伯定律。
知道原刺激量和差别原刺激量,计算K 知道韦伯分数,原刺激量,可以计算ΔI。
• 四、感受性的变化
若干个外侧膝状体细胞共同会聚到一个皮层细胞上,因而皮 层细胞的感受野是网膜上的一个更大的区域,形状是狭长形 的。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知觉的整体性

如果知觉刺激是由数个部分刺激组合而成, 我们能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和而产生一种整 体的知觉经验,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空间时间上接近, 相似、连续) 个体的知识经验。 某部分或某属性的强度。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源自知觉恒常性含义: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 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 性。 影响因素:


自我知觉——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 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认知和评价。 人际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人 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彼此作用的知觉。


3、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研究错觉的意义 理论意义: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的原因, 也有主观的原因。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 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的规律。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概述
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理解: ①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③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过程.

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多少张人脸?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三、感觉的特点 1、后像
当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
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 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后像(afterimage)”。 后像的残留时间大约为1/10秒。 各种感觉中,痛觉的后效特别明显,视觉 的后效也很明显。
视觉后像: 注视左图30秒以上, 然后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发亮的 灯泡。

[教育学]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教育学]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味 觉 一茶匙糖溶于9升水中可以辨别出甜味
嗅 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触 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温冷觉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
2021/4/25
实用文档
24
2021/4/25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 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
差别感受性:能觉察出同类 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 力。
实用文档
33
(二)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多
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2021/4/25
实用文档
34
(1)接近律: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 觉组织在一起。
2021/4/25
实用文档
35
(2)相似律: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 易被组织在一起。
2021/4/25
实用文档
典 型 的 几 何 图 形 错 觉
2021/4/25
实用文档
18
2021/4/25
实用文档
19
线条弯曲错觉
2021/4/25
实用文档
20
2021/4/25
实用文档
21
四、感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一定刺激强度值。
最常见的错觉是视错觉。错觉的种类有: ///programs/view/YEDo5yOs8xk/ ///programs/view/g25gN0ncjJ4/ ///programs/view/7nDjgjKTM2w/ 2/02/1/t4//progra实m用s文/档view/wudn8agi60Q/ 17

3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3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概述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外部感觉✧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感觉产生的一般条件:适宜刺激、感觉器官、神经通路、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感觉是获得信息的第一步。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1、收集信息2、感受器3、神经通路4、大脑加工信息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感觉总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的。

因此刺激的物理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起感觉;反之过强的物理量也不能引起感觉。

视力、光强、声强、重量之差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其范围可用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到最大刺激物理强度范围来表示。

也指对微弱刺激或微小刺激变化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的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它是感受性的衡量指标。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二)绝对感觉阈限可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测量绝对感觉阈限的心理物理法:“50%”的标准。

(三)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同类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如两个声音的音高是否相同;两种油漆的颜色是否一样。

再如重时差别阈限和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K 值越小,表明该种感觉的差别感受性越高;最小可觉差(jnd )即ΔI (四)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叫适应。

✧ 适应与感官的生理特性有关,如痛觉不宜引起适应。

✧ 在大部分情况下适应引起感受性降低(如:明适应),只有一小部分情况下引起感受性提高(如:暗适应)。

✧ 对不同刺激有不同的适应特点,如痛觉就很难适应,这与人类的生存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RS 1=II K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21.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 (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 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包括 对人、社会事件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识记)
22.社会知觉的特性:认知对象具有独特性; 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 过程具有特殊性。 (识记)
23.社会认知的过程: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信息整合。 (领会)
19.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 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识记)
-17-
几个人?
身体的紫罗兰:你能在叶子中间找到三个隐藏 的侧面人像吗?
两个老人?两个少年?还?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on the hill?
雪山和马
20.知觉的主要类型和机制(影响产生的因素):(领会)
强度一致,频率相差大 强度一致,频率相近 强度相差大,只能感受强音
混合音 拍音 声音掩蔽
-13-
16. 听觉的机制: (领会)
(1)耳及其组成。 (2)位置学说(又称行波学说,贝克西)和频率匹 配学说。
17.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识记)
18.知觉的形成(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单应用)
(了解)
6.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即为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用以 表示绝对感受性。 50% (识记)
7.差别感觉阈限:指为引起感觉差异 需要出现的刺激量变化。表示人们对两个 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即差别感受 性。在心理量上体现为最小可觉差(jnd)。 (领会)
(3)遮挡;
(2)双眼视差
(4)线性透视;
(5)纹理变化;
(6)光照与阴影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PPT课件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2
时间知觉的依据 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13
空间知觉
指人对客观世界 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 识。
形式 形状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与距离知觉 方位知觉等
在众知觉中,视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得特别突 出,主要体现为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 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7
视知觉恒常性种类 颜色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8
形状恒常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9
大 小 恒 常 性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0
亮度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可以用隐匿图形和不合 理图形来说明。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4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不合理图形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5
隐 匿 图 形 : 狗
从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36
(四) 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 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 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在照明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物体的相对明 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例如,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它都是白 的;而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去都是黑的。
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41
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关系以及分类2.理解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的概念及其关系3.应用感觉和知觉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6. 实践活动【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 2. 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 实例分析 5. 习题辨析【教学重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规律3.知觉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1.感觉的概念2.感觉的测量3.知觉的恒常性【解决办法】1.实践活动 2. 实例分析 3. 课堂讨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感觉一、感觉的概述(一)概念1.定义:感觉是人脑......的反映..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2.分析: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和全貌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感觉形成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2、辅助结构(耳廓)收集信息 3、感觉器官(选择、转换、编码)3.作用:A.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该实验表明,感觉虽然是一种低级的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条(二)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1.外部感觉(刺激来自人体外部)1)视觉据统计人类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盲点自测】在视网膜上有一点,没有视觉细胞,当光线投射其上时并不能产生视觉反应,称该点为盲点。

将此页置于正前方20公分处,左眼闭合,只用右眼注视左端“十”,然后前后移动书页,将会发现右端的黑圆形消失。

在此距离的黑圆形,它的影像正投射在盲点上。

此时,右眼注视上图的“十”,且保持书页不动,此时上图中黑线上的缺口部分即消失,看起来黑线是连续的,说明平时不觉盲点存在的原因,这是由于知觉的原因,即把刺激结合成有意义的信息。

这个现象再次证明了视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脑(一种主观反映)。

2)听觉1、刺激(个别属性)【颅骨传音】当我们把声音用磁带录下来再次播放时,总觉得声音怪怪的,不象是自己平常的声音。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大学心理学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信息获取
感觉和知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 的主要途径,通过感觉和知觉, 人们能够感知外界事物的存在和
变化。
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认知过程的基础,通 过感觉和知觉,人们能够对外界事 物进行识别、记忆、思人类的行为具有重要 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 知,人们能够做出适应性的行为反 应。
知觉系统将多个感官通道的信 息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基本特征进 行编码和识别。
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神经元联合 起来对刺激进行加工和解释。
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从感觉刺 激开始的加工过程,强调刺激 本身的特点;自上而下的加工 是指从大脑的预期和知识开始 的加工过程,强调大脑对刺激 的解释和组织。
03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整体的认 识。
相互作用
感觉和知觉相互影响,感觉的敏锐程度会影响知觉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而知觉的组织和解释也会影响感觉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感觉与知觉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比较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在方法 上有相似之处,如控制变量、
观察和测量等。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在研 究对象上有差异,前者关注 刺激的物理属性,后者关注
刺激的意义和结构。
感觉与知觉的实验研究在研究 目的上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 生理机制的研究,后者更注重
认知过程的研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个体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和方 位等空间属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
个体对时间的流逝和持续时间的知觉。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2、知觉习惯
倒立的柴契尔夫人 把图倒过来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 机喔!我们习惯了人们正立的脸,当脸正立的时候,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察觉细微的差异,例如表情等变化。但 当脸倒立时,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看柴契尔夫人的 眼睛和嘴巴都倒过来了,在倒立的图形中我们却没有发 现,这是由于先前经验会影响我们的知觉。
2、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实验)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①运动觉:运动觉也叫动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 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2)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可以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 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
(三)恒常性
1、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 K=△I/I 2、费希纳定律:S=KlgR
(也称:对数定律 )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视觉器官长时间受到光的刺激作用后, 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眼睛对光和暗的适应分别称为明适应 和暗适应。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差别感觉阈限(又称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感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感觉具有以下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分析器是由三个部分构成:①外周部分(感受器),接受作用于它的刺激;②传入神经,它们把神经兴奋传递到中枢;③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来自外周的神经冲动在这里进行分析和综合。

外部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外感受器),接受各种外部刺激。

内部感受器分布在身体的内脏器官(内感受器)和关节、肌肉、韧带内(本体感受器),接受机体内部变化的信号。

每一种感觉器官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其他感觉。

对每一种感觉器官,适宜的刺激只有一种。

这种不同感官各自接受适宜的专门刺激现象,叫做感觉器官的专门化。

三、感觉的分类(一)外部感觉1.视觉适宜刺激是光。

2.听觉是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

3.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细胞引起的感觉。

4.味觉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触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引起触觉。

刺激物使皮肤变形引起压觉。

6.温度觉包括冷觉和热觉。

低于皮肤温度产生冷觉,高于皮肤温度产生热觉。

7.痛觉不论机械的、化学的、电等各种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产生痛觉。

(二)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个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

1.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2.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3.内脏感觉又称机体觉,是对个体饥、渴、痛、温等状态的感觉。

四、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个体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P50)
眼睛
色觉理论
眼睛的构造
网膜上的 感光细胞
学习,是一种信仰!
眼睛的构造

角膜→瞳孔(由虹膜环绕)→水晶体→视网膜→成像
学习,是一种信仰!
视网膜上的感官细胞
网膜:是真正的感光机构
棒体细胞:分散在网膜周围
锥体细胞:集中于网膜中心
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
专门反应光的波长
首因效应
1、定义:最初获得的信息 比后来获得的,影响更 大。 2、 “踢响头三脚”; “第一印象”; “一见钟情”等
近因效应
1、定义:新近获得的 信息比原有的,影响 更大。 2、信息间隔时间越长 ,效应越明显。 3、“见异思迁”; “喜新厌旧”等。
晕轮效应
1、又称“光环效应”; 个人的好恶→得出认知 判断→推论其他品质。 2、 “以貌取人”; “一美遮百丑”等
学习,是一种信仰!
深度知觉

来自视觉线索本身
双眼视差:由于两眼位 置不同,投射的图像有 差异,大脑结合两个不 同的信息,产生具有深 度的立体感
学习,是一种信仰!
运动知觉

由运动线索引起 逼近 位移 前庭 触觉
学习,是一种信仰!
时间知觉

四个种类 三个线索 三个影响因素
学习,是一种信仰!
学习,是一种信仰!
一、感觉概述
【领会】感受性和感觉阈限(P45) 1、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 之间的关系。
2、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
激强度的临界值。是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分为绝对感觉阈 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感觉的补偿,当某种感觉丧失后、其他感 觉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偿。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在知觉周围的事物时,总是有意无意地选择少数事 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而对其余事物的反映较为模糊。
2、知觉的整体性
我们的任何知觉所反映的都是客观对象或现象,而不 是对象或现象的个别特性。知觉的整体性可使人们在 感知自己熟悉的对象时,只根据其个别属性或主要特 征即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而被知觉。
私密性
私密性指个人或群体控制自身与他人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 式,在什么程度上与他人交换信息。私密性也是人的本能。 它可使人具有个人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支配环境。在没有 他人在场的情景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私密性在人际关系中形成了人际距离,即人与人之间所保持 的空间距离。
人际距离包括了以下常见的空间距离关系
确定个人空间的大小
因人 人的性别、年龄、不同种族、职业、文化等
因事 因时 因景
分清场合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环境,个人空间尺度不同
•2.3.4 个人空间与环境
•1. 舒适距离
2. 桌椅的布置
社会向心
社会向心
社会离心
3. 座位的选择
1)图书馆 2)会议室 3)教室
4. 边界效应 如果边界不复存在, 那么空间就绝不会有 生气。
深圳仙湖别墅,栅栏标志着领地占有行 为,使小区景观得到保护
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是指存在于个体周围的最小空间范围。
个人空间是个人活动和生存的基础。对这范围的侵 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它随着个体 活动而移动。它和领域概念的不同点就在于它是生 理和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 心理学家索姆尔(R· summer)提出的。
4.公共距离 当事人一般相距4m以上。是用于单向交流的集会、演讲,或 者人们只愿旁观而无意参与这样—些较拘谨场合的距离。
私密性与环境设计
建筑师的目标是尽可能为每一个人提供足够的私密 性,要达成此目标,并不是说要建造更多的面积, 以保证每个人都拥有单独的部分。私密性意味着在 对别人封闭的同时,又保留对别人开放的可能性。 重要的事情是允许人们可以选择:是对别人开放还 是封闭。所以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尽可能提供私 密性调整的机制。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
人的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 二、知觉暂留和错觉
三、向光性和私密性
四、领域和个人空间
一、感觉和知觉 Perception and Consciousness
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
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 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类型: 第一类:反映外界各种事物个别特性的感觉,称为外部
感觉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 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 质感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
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在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过程: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不
同感觉器官,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觉,经大脑皮质联 合区对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加工, 于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 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决策,这便是 知觉。
视觉后象
一种是积极后象,就是在性质方面和刺激作用未停止前的视 觉基本相同的一种后象。
另一种是消极后象,就是在性质方面和刺激作用未停止前的 视觉正好相反的一种后象。
错 觉
错觉是指和客观事物不 相符合的错误的知觉。 人们的外感官都会产生 错误的知觉现象。
三、向光性和私密性
向光性
向光性是人类的本能和视觉的特性。 光亮的物体的刺激强度大,特别是光亮度不断变化或 闪烁的物体,最容易使大脑两个半球的有关部位形成 最优越的兴奋中心,同时这种兴奋中心会对其它部位, 发生负诱导的作用,这就产生了高度的指向性和集中 性,这就是人的向光性。
3、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觉经验来 理解事物的。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 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 是经验在知觉中起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人总是根 据记忆中的印象、知识、经验去知觉事物的。
二、知觉暂留和错觉
空间的等级
1.公共空间
城市空间可以组织成从 非常公开到非常封闭的 空间序列,在这个序列 里,最外面的就是公共 空间。
总体上,在公共空间的 设计中考虑使用者的私 密性,就是对空间进行 合理安排,使陌生人之 间的例行接触平静和有 效。
2.半公共空间与半私密空间
半公共空间:如公寓的 走道、组团内部的绿地、 大楼的门厅、高层的临 街空间等。既要加强人 与人之间的交流,又要 保留一定的私密性的选 择机制。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和区别
关系: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2、感觉只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于知觉之中
相同点: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而在大脑中产生对所作用的反映。
区别: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 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 2、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 过程带有意志成分,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 兴趣等因素直接影响知觉的过程。
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这与室内 设计的关系最为密切。
第二类:反映我们自身各个部分内在现象的感觉,称 为内部感觉,也叫本体感觉,如运动感觉、平衡感觉。 这同室内热环境等设计有关。
本体感觉能告知操作者躯体正在进行的动作及其相对 于环境和机器的位置;而其他感觉能将外部环境的信 息传递给操作者。
半私密空间:如开放式办公室、车站休息室和贵宾 室等。考虑使用者的私密性,指的是在空间中创造 各种活动的有效界限,否则就会引起冲突。
3.私密空间
指的是只对一个或若干个人开放的空间。如卧室、 浴室和私人办公室。
四、领域和个人空间
领域
领域是指人为了某种需要而占据的一定空间范围。
人的领地性有两个重要表现,一 是捍卫领地的天性,二是对于自 己领地的热爱。 捍卫领地是人的一种天性,空间 环境的设计者应该针对这一点进 行开发和利用。
视觉暂留
当刺激物已停止作用于人的感官以后,人的感觉并不立 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知觉暂留。 视觉暂留是指当视觉的刺激物已停止发生作用的时候, 人的视觉并不随之立即消失,还会延宕若干时间,在刺 激停止后若干时间内所延宕的视觉,又叫做视觉后象, 或称视觉余象、视觉残象、视残留。通常在中等照度下 视觉暂留的时间约0.1s。
本节课的思考题:
感觉与知觉的定义;
感觉与知觉的相同点与区别及其关系;
感觉的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 人际距离的四种空间距离关系。
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是由于感觉器官不断地接受同一种刺激物的 刺激而产生的。 视觉适应中的暗适应约需45分钟以上;明适应约需1-2分钟; 听觉适应约需15分钟;味觉适应约需30S。
2、感觉疲劳,当同一种刺激物的刺激时间过长时,由于 生理原因,感觉适应就要变成感觉疲劳。
3、感觉的对比,这是因为同一感觉器官能接 受不同刺激物的刺激,这就产生了比较。
1.亲密距离 当事人一般相距0一50cm。是—种表达温柔、舒适、爱抚以 及激愤等强烈感情的距离。
2.个人距离 当事人一般相距50一130cm。在此范围内所表现的活动,指 亲密朋友间接触,或日常同事间交往,这对起居室和一般接 待空间设计有—定的参考意义。
3.社交距离 当事人一般相距1.3—4m。是朋友、熟人、邻居、同事等之 间日常交谈的距离。由咖啡桌和扶手椅构成的休息空间布局 就表现了这种社会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