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黄大仙为例概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传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以金华黄大仙为例摘要:而今,因为旅游业的兴盛,在各地方对当地的民间传说资源的日趋重视,开发也越来越深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造成破坏。

本文即以此为背景,以金华黄大仙为例,首先按文化资源的主要评价要素,结合实际的考察情况对金华黄大仙的民间传说资源进行评估,预估其是否应该被保护还是开发以及开发的程度等;然后,以产业划分结合黄大仙的民间传说资源对其开发状况做描述,接着以香港地区黄大仙开发为例,与金华黄大仙的现行开发状况进行比较讨论其开发方式,最后做出结论。

关键词:黄大仙;民间传说;产业开发
前言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幸存者,又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就民间传说资源而言,可谓是丰富璀璨。

如今各地也在不断深入开发本地的民间传说资源,借此扬本地之名,富本地之民,然而开发的多了,同质化、商业化、乃至媚俗化的情况也在不断发生,其民间传说资源开发,往往重经济利益而轻精神内涵,长此以往,造成的破坏甚于被人遗忘。

早在2001年,钟敬文先生就在《民间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一文中说到“怎么看待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如何选择、保护?如何使之在当前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每一个民俗学、民族学专家、学者应该在这些方面帮助政府,提供有益的学术建议。

”[1]本文所探讨的民间传说资源也属于民间文化的一类,所以也有着跟老先生一样的理念。

民间传说资源需要被择选保护起来一部分,开发起来一部分,保护与开发并举,在旅游、影视、出版、新闻、广告、会展等相关产业中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需要继承、发扬、创新其文化价值。

然而民间传说资源数量繁多,不可能一一详细说明,只能拿出一项有代表性的来详细阐述,其它的可找其共性以作参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文即以金华黄大仙为例进行研究,关于黄大仙的民间传说最早载于东晋葛洪的《神仙传》[1],它本是金华当地的传说,后经历代流传、发展,关于黄大仙的传说可谓是丰富多
彩,现在兴盛于香港地区,信徒众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在金华本地,对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在起步阶段,还有诸多不足,普通百姓几乎没有对黄大仙的信仰,景区四处分散,包容与其它景区之内;也缺少科学完善的保护,庙宇本身或陈旧失修或建造失格,周围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很缺少,经过一番研究后,发现它是一个对民间传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而言很好的案例,也离笔者住处较近,可以多次实地走访调查,故而选其为案例进行探究,聊作参考,群策群力,帮助政府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上提供一些有益的学术建议。

一、黄大仙文化资源要素的分析
评价文化资源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同的资源具有不同的个性化测量指标,这里主要参考的是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资源学概论》[3]里的文化资源的主要评价要素,结合实际的考察情况对金华黄大仙的民间传说资源进行评估。

(一)文化资源品相指标
品相即一个物件的完整度,文化资源的品相一般包括资源的保存状态和知名度。

金华黄大仙的民间传说保存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内涵深远,作为其载体的建筑计有兰溪黄大仙宫、上宫黄大仙祖宫、中宫赤松黄大仙宫和下宫金华观四处,除兰溪黄大仙宫由于缺乏宣传存在“空庙”现象外其余皆有相当知名度。

而且据粗略估计,全世界黄大仙的信众有2000万人,只要在“祖”字方面落手,市场相当可观。

(二)文化资源价值指标
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价主要包括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时间价值和保护等级等几个方面。

1.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
文化资源本身是不同于物质资源的,很大一部分是不可触及的,需要靠人们自身去感受了解,故而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黄大仙民间传说的精神价值上文已有所述及,有求必应、行善止恶、扶弱济贫、道化教育都是其精神内涵,从中可知其精神价值具有使其信众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性,黄大仙作为民间宗教的一位,有宗教迷信的一面,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但剔除糟粕,在长久的流传中,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精神价值,又具有普适性。

2.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
一般而言,文化资源的历史越久远,它蕴含的文化因素就越多,也就具有更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年代越久远,资源就会逐渐溃散,最后可能会成为稀缺资源甚至有不可替代性。

黄大仙的民间传说最早被记载是在晋代,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蕴含丰富的文化因素,有物质形态的古今中外众多的宫观祠庙和遗迹,更有古今文学艺术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存。

而且黄大仙是特定的历史人物,有着他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拥有上千万的信众,流传虽然广泛,但金华是其发源地这一点是难以为其他地域所代替的。

3.文化资源的保护等级
联合国或国内的相关机构会对相关文化资源做出合理的等级审评,所得出的文化资源的保护等级非常具有参考价值,黄初平(黄大仙)传说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遗产编号Ⅰ-39,可知其有重要的价值。

(三)文化发展预期指标
评价黄大仙的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对它进行产业化的发展,产业化的发展就要考虑其区位条件、市场条件和投资条件。

黄大仙位于金华,交通相较于一线城市较为不便,但临近义乌机场,最近高铁也不断发展,能够逐渐满足游客需求。

因为其建筑多在山上,基础建设还有待完善,缺少接待大规模人群的能力,但是金华政府以及省政府都在支持黄大仙旅游的建设,使得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可以满足未来更大规模的建设。

市场方面,上文以及说到黄大仙的信众在全球范围内预计有两千万人,港澳台也有大概四百多万,而现在金华每年接待的入境游客大概是15万人次,可见黄大仙产业化的市场效应是很大的。

因此,黄大仙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效应应该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事实证明,自从金华重视黄大仙信仰热后,不仅来金华旅游朝圣、商务洽谈、投资兴业的港澳台胞、侨胞人次逐年增多,而且档次也不断提高,使金华这张城市名片越来越有含金量。

二、黄大仙文化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开发状况
民间传说资源隶属于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一词是由“文化”和“资源”
两个名词组成的复合名词。

在现代,对文化的定义已有上百种,众学者仍然争论不休,但“不管中西文化观念存在多大的差异,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类所享用。

”[4]而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可资利用的材料。

总结这两个的定义可知,在文化产业中,文化资源被认为是承载人类文明,满足人民的需要,同时可被运作与文化产业的资源。

所以,在文化产业的研究里,对文化资源的分类是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哪些文化资源是可以被运作于文化产业里的?哪些文化资源运作于什么类型的文化产业中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或文化效益?以及文化资源的可开发广度和深度。

总而言之,对文化资源的分类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文化产业,所以将文化资源按产业进行分类,是比较有效的方案。

但是,因为文化资源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和创造性,所以按此方案进行分类也会造成对文化资源的重复性和重叠性,故而本文即按照产业对有关于黄大仙的民间传说资源进行分类时,会将根据资源的特点将其分类到最合适的产业中,但这样仍不免有所遗漏或重复或分类不妥的地方,需要注意。

(一)文化旅游业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也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所以这里首先考虑黄大仙的民间传说资源中能够运作于旅游业的部分。

根据旅游资源的属性,又可以将旅游业分成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

而黄大仙的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囊括上述三者,但是整体而言,黄大仙的核心内容是宗教传说,故而应该以环绕黄大仙有求必应、行善止恶、扶弱济贫、道化教育的精神内涵为主题的民间信仰来发展人文旅游,然后是作为其文化载体的道教建筑和祭祀活动以及周边自然、清新、古朴、健康的金华北山的自然风光来发展自然和社会旅游。

如金华黄大仙祖宫位于金华北山双龙洞景区内,双龙洞景区林海莽莽,水流潺潺,以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首批AAAA 级旅游区。

黄大仙祖宫坐落于此,更添一股幽静、神圣的气氛,同时也为双龙洞景区增添历史人文价值,增加景区旅游的多元化发展。

(二)影视业
广播影视业包括电台、电视台、电影等相关产品和服务。

广播影视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超的硬件技术更需要丰富的文化创意,而物质决定意识,创意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关于黄大仙的民间传说自晋代以来不断就被补充和发展,如今流传广泛的既有叱石成羊、初平出世、引虎救人、五仙岩寻药、点泉抗旱、剑劈大盆山、鹿衔仙草等传说。

这些传说结合起来差不多构成了黄初平黄大仙传奇的一生,是拍摄宗教类、传奇类影视的极好的素材,尤其是叱石成羊[5]最具代表性,表达了道教对修成正果后的道行的赞美和崇拜。

这些传说既能传播黄大仙济世救民的精神内涵来教化人民引人向善又可以传播中国民间宗教文化,显现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修炼成仙的崇拜和追求。

如电视剧《赤松山魂》,是我国第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电视连续剧,2006年11月10日,作为“2006年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该剧在金华双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大仙景区的黄大仙祖宫内隆重的开机。

此剧取材于黄大仙的民间传说故事创作而成,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讴歌了黄初平为民献爱心、献睿智,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在给予广大受众寓教寓乐之效果的同时也极大的推动了黄大仙文化的传播。

(三)网络文化业
自1994年4月互联网,正式登陆中国至今,网络文化在中国发展呈日新月异之势,且深刻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上文的文化旅游业和广播影视业都可以在网络中传播,但是有个资源却是最适合在网络上进行的,即与黄大仙有关的风物特产。

1.赤松涧米。

历史悠久,曾是非常有名的贡品。

《全唐诗》即记录了关于唐代农民种赤松涧米的情况;在《成化金华府志》中,也有关于唐代贡品中有赤松涧米。

清代的《香祖笔记卷五(七)》亦记载了“沈后书有赤松涧米五石。

”的记录。

2.金华佛手。

栽培佛手繁盛时期始于明末清初。

具有久远、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历代文人将金佛手入诗入画,表达福寿、吉祥、丰收喜悦之意。

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曾经写道白玉堂爱吃佛手疙疸下酒。

还可以用来做麻糍。

3.婺州举岩。

名茶,因金华旧称婺州,产茶之地峰石玲珑,巨岩重叠,似仙人在此举岩而得名。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黄一正著《事物绀珠》、詹景风著《明辨类函》、方以智著《通雅》等书中均将其列为最佳名茶之一。

该茶闻名于宋,兴盛于明,并被列为贡品。

4.双龙银针。

名茶,产于金华市双龙洞附近的鹿田村和冰湖洞上的北山林场,创制于20世纪80年代,该茶条索紧直,形似银针,色绿,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清流,叶论著嫩匀、硕壮,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鲜,1984年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一类名茶。

等等这些金华黄大仙附近的风物本身当地就有其与黄大仙相联系的民间传说,把这些风物在网上进行销售,即可开拓市场、增加收入,也可以传播关于金华黄大仙的知名度。

可谓是相辅相成,一举两得。

(四)其它产业
此外诸如广告业、动漫产业、艺术产业、教育产业、会展业等黄大仙的一些民间资源都可以进行归类,但相较前面几个产业而言,或开发的程度较为狭窄、困难,如广告业,可以利用黄大仙的民间传说为素材但范围较小,不易被创造、表达;或其开发后的经济效益较难实现,如动漫产业,国内的受众多为低龄儿童,且国内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或其文化效益大大小于经济效益可能会对民间传说造成破坏,故而不一一列举归类。

三、黄大仙开发模式
有关黄大仙的相关产业在金华、广州、香港等地都有各自不同模式的开发,但从当地人民对黄大仙的信仰和当地参观人数上看,无疑是香港黄大仙的开发模式取得了最好的效果,这里便通过以香港地区黄大仙开发方式为例,再与金华黄大仙的现行开发状况进行比较,探讨黄大仙民间传说自愿的开发模式。

香港的黄大仙是金华黄大仙的分支,其源于广东,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里,随着信徒们在广东的布道,岭南逐步成为黄大仙信仰的中兴之地。

黄大仙祠庙先后在广东和香港各地建立起来,和黄大仙的民间传说一起推动着黄大仙信仰深入民心。

鸦片战争后,大量广东人涌入香港,因为与英国人的信仰不同而建立起了赤松黄大仙祠。

1911年辛亥革命后,广州与岭南政局混乱,1915
年普庆坛负责人之一的梁仁庵将黄大仙的画像带来香港,1921年设啬色园普宜坛。

后几经波折,啬色园最终成为香港香火最为旺盛的庙宇之一。

分析总结香港黄大仙信众众多、香火旺盛的原因,大概有四点:
(一)强调正统性和合法性
黄大仙及其民间传说本来来自金华,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但因为近代以来黄大仙在金华的影响力与持续性似乎显得日渐衰微,所以广州和香港等地的黄大仙庙宇把自身作为所谓“金华分迹”之所在来吸引信众参观。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而有关宗教的事物更是如此,信众们不仅仅希望所信仰的神仙能够有求必应,也希望知道神仙的历史和传承,这样能够满足信徒与民众顶礼膜拜时心理需求,相信自己说膜拜的神灵是正统的,给予自己一份安全感。

从中即可知,只要金华政府加强宣传金华是黄大仙的发源地这一点,就有很大的可能吸引广东、香港乃至海外的信仰黄大仙的民众来金华参拜。

(二)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广东、香港的黄大仙庙建立之初便兼有慈善机构的性质,对来求签抓药的人,实行“随缘乐助”,对病贫者不与收费。

啬色园即是香港一个非牟利的慈善团体,此后当地的黄大仙庙宇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自1960年起,在香港大力发包括教育、安老、医疗等的公益服务,在为香港的慈善事业做出极大的功绩外也不断增加自己的信众,至此黄大仙庙的香火日渐旺盛,成为香港著名的庙宇之一。

金华市政府也可以参考这点提高社会公信力,树立黄大仙的品牌形象。

(三)精神内涵与时俱进
黄大仙原本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既有落后时代的迷信部分,也有适应时代的积极部分。

香港的黄大仙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了岭南地方社会的特质,调整自己的精神内涵与社会相适应。

遇到瘟疫时候有黄大仙破瘟疫、化身点迷津的传说;抗战时期,黄大仙显灵惩治日寇的故事将爱国主义与黄大仙的民间传说相结合;到了改革开放, 发展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则逐渐发扬有关黄大仙积善行德、惩恶扬善、恩怨分明的传说,表达民众理想生活的模式,成为民众的精神支柱。

这与时俱进的文化内涵是香港黄大仙文化不断繁荣的重要因素,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金华的黄大仙要产业化也可以将黄大仙的民间传说文化结合现实的时代背景来进行传播。

(四)商品文化侧面推动
香港黄大仙文化的繁荣除了上述的主观因素外,也不可忽视香港的区位优势。

本身香港位于半岛,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自1842年英占后资本主义在这里发展至今,商品文化成为香港的主流文化,论是黄大仙祠的兴建、还是香火的旺盛,都与商业分不开。

一座道观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从香火生产、算命到手工艺品制作,形成一条颇具规模、相对完善的黄大仙文化产业链。

这正是金华需要学习的地方,考察金华地区的黄大仙文化产业,仅仅是将黄大仙最为一个人文景观,通过收取门票来获得经济利益,其它的相关产业缺少政府调节,市场引导,规模小而且没有规范,为金华黄大仙的品牌形象带来不好的影响。

四、总结
笔者认为,一个文化资源尤其是像黄大仙那样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要进行产业化发展首先要明白,不能盲目的各个相关的产业都深入涉及,而是应该围绕该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来发展相关产业,如金华的黄大仙是以民间信仰为主,所以各个相关产业要发展就要围绕黄大仙信仰来开发,譬如广播影视业中的2006年的婺剧《黄大仙的传说》,2007年浙江康仕成影视文化公司的电视剧《赤松山魂》等都是围绕着黄大仙信仰来传播的。

此外,一个文化资源要更好的传播推广,就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黄大仙本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在广东、香港等地有众多的信众,金华作为黄大仙的发源地,只要在“祖”字上下功夫必然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拜,但周围环境却影响着黄大仙的品牌形象,本身周边的基础建设还亟待完善,依附于黄大仙的相关行业也大都不成规模也没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来进行监管、整治,规范市场行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最后要说明的是将民间传说资源进行产业化的建设是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环境,促进文化建设,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但同时也要注意的民间传说资源的保护,不要为了开发而开发,而要将民间传说资源置身于符合其内涵的环境中,在保护中开发其经济价值,在开发中发扬其文化价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是合理的保护与开发。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间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J],民间文化,2001(02):6.[2]《正统道藏》第四十六册,第37712页,(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3]李树榕,王敬超,刘燕,文化资源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96~103.
[4]陈华文,民俗文化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7.
[5]事本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黄初平者,丹溪人也。

年十五,家使牧羊。

有道士见其有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


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

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曰:‘吾
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余年,莫知生死所在,愿道君为占之。

’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是卿弟非疑。

’初起闻之。

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
耳。

’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

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

’初平
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

’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

初平乃叱曰:‘羊
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


[6]阎江,黄大仙民间传说与庙宇的考察——以粤港为背景[J],学习与实践,2007(05):160~165.
[7]岑孝清,关于黄大仙文化产业创意的研发[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1(00):83~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