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语言催生下的汉语语法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与传媒
传媒语言催生下的汉语语法演变
刘传清 黄婉梅
摘 要:传播媒介是语言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为语言传播提供服务的同时,传播媒介又推动
或制约着语言的发展。
传媒语言作为当代汉语最重要的社会变体,对汉语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
本文试就汉语新的语法结构的生成和新词语类缀化现象的形成,来分析传媒语言在汉语语法演
变中所产生的作用,以揭示大众传媒语境下,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改变是汉语演变与发展的根本动
因,以此引起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对传媒语言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传媒语言;语法结构;类缀化
传媒语言是指在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及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现代媒体中使用的语言。
传播媒介在为语言传播提供服务的同时,又推动或制约着语言的发展。
随着大众传媒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主导地位的确立,各种传媒所使用的语言自然成为对社会影响颇大的公共语言。
在传媒语言的影响下,汉语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媒语言不仅以工具的形式为汉语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构筑了新的传播生态环境,而且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的变体直接进入语言内部,干预着汉语的生成与发展。
其对汉语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汉语语音的规范、词汇的更新上,还体现在对旧有汉语语法规则的规范固化以及新的语法模式的生成和发展上。
本文试就汉语新的语法结构的生成和新词语类缀化现象的形成,来分析论证传媒语言在当代汉语语法演变中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一 传媒语言的权威性使其成为
大众语言生活的模板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语言一直被受众视为国家语言标杆,成为受众语言文字的使用样本。
正如许嘉璐所说,当代 媒体语言对社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的走向有着任何其他载体不能比拟的影响力。
!当代汉语中一些富有活力的新结构一经媒体运用,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语言生活中的一种模板,通过人们的频繁使用,逐步发展成为合法的汉语结构进入汉语系统。
以 副+名!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为例。
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在口语和文学语言中就出现了 很+名!这样的 副+名!结构。
传统语法学认为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这一结构出现之初,曾经被一些语言学家视为 有毛病,站不住的说法!。
80年代末,凌峰在央视的一句 我的长相很中国!,引来了各大媒体纷纷效仿,此后,这种 很+名!的现象便常见于报刊杂志之中。
如: 很青春、很民族、很女人!等。
随后,这种现象在人们日常交际中也屡见不鲜,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深入研究、探讨它的合理性,如于根元的∀副+名#∃,邢福义的∀ 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
2007年12月CCTV播出一则∀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的报道,北京的一个13岁小学生说出一句 很黄很暴力!,随之成为2008年网络流行语。
于是, 很+形&很+名!这一语法组合开始火爆流行。
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广播、电视,随处可听可见 很+形&很+名!。
而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局副局长彭波在∀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签署仪式上的发言: 明天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很美很绿色、很棒很健康、很好很强大!!更是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语法结构的合法地位。
另一个典型则是 动宾式合成词+宾语!句式。
这一结构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最初只少量存在,但在上世纪90年代,传媒语言中开始大量出现 动宾式合成词+宾语!结构,如: 接轨国际!、 投资海外!、 落户上海!等等。
邢公畹先生在1997年对其进行了分析,并认为 这种句式究竟会不会流行开来,眼下还难见分晓!∋。
随后,华玉明(1997)、汪惠迪(1997)、刁晏斌(1998)、罗昕如(1998)等也对这一语法变异现象进行了研究。
学者们发现这种语法结构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并且 确实已在新闻书面语中流行开来!(。
应该说这些语言现象 是汉语原有形式在现代新闻媒体作用下,顺应简洁、明快、经济表达需求以及求新尚变的心理追求下的一次触发!)。
媒体对一些新的语言结构、语法现象总是具有很高的敏感度。
如近来媒体中频繁出现的 范跑跑、楼垮垮!, 被就业、被结婚!, 文化中国、印象云南、项目甘肃!等等。
为适应传媒环境发展的大趋势,媒体语言必须不断吸收和创造各种新的元素,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汉语里的一些新的语法结构,都是在媒体语言的使用中稳固下来并得以发展的。
语言具有约定俗成的特质,语法更是如此。
如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所说: 语法里只有习惯,没有天经地义。
!传媒语言正是通过吸收、创造一些新的语言结构、语法现象,借助其权威性传播,进一步扩大它们的影响,使受众
艺术与传媒&当代文坛&2011.1
逐步接受、习惯,继而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从而使这些语法结构逐步稳定规范,以此推动语言的流变。
二 传媒语言的开放性丰富和发展了
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
任何一种有生命的语言,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正如萨丕尔所说: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当代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开放性,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途径,形成了一种超族群语言和跨文化接触的绝对优势传播力量,对各语言群体产生了强大的引导力、渗透力和同化力。
为了适应全球化语境,媒体需要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而不同文化的频繁接触与交融,必然带来语言上的相互渗透。
传媒语言对外族语言的吸入与接纳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借入上,但随着大量外族词的涌入,外族语的构词方式也对汉语产生了极大影响。
英语派生构词的方式简便易行,既能表达大量涌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构词方法又相对简单。
以英语中 X门!族词为例, 门!本义为实义词,指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
因美国新闻媒体报道的著名的 水门事件!,演变为凡 极具爆炸性的丑闻!通通冠之以 X门!,频繁出现于媒体语言中,如 特工门、口水门、拉链门、邮件门、情报门!等等。
汉语在对译这类词语的过程中,使 X门!进一步类缀化, X 门!被引申到更广的范围,其意义已不仅仅局限在政治上,而是代指任何新发生的一些丑闻或新闻,只要极具新闻效应,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兴趣的事件,都被冠以 X门!。
如 艳照门、解说门、兽兽门、诈捐门!等等。
X门!已成为汉语中一种固定构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语言的类推作用,产生大量的新词语。
汉语在对译英语派生词过程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借译英语的语素、词或词缀,构成汉语派生构词的类词缀,从而导致汉语中英源类词缀的大量产生。
其一是直接将英语词音译,逐步将其类缀化。
如由英语中的 bar!和 bus!音译为 吧!、 巴!,产生汉语的新词 酒吧!、 巴士!。
由 酒吧!固化为 X吧!模式,泛指 某些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休闲场所!,如 氧吧、茶吧、泥吧、陶吧、书吧、咖啡吧!等; 巴士!类化为 X巴!,表示 某一类载客汽车!,如 大巴、中巴、小巴!等。
其二是将英语中的语素或词意译,继而类化为类词缀。
如 零X、超X、软X!等,直接译自英文单词zer o、super和soft。
以类词缀 零!为例,其类缀化的过程与英语有着密切关系。
张谊生对 零X!族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认为 ∗零X+词族是在翻译印欧语专门术语的过程中逐渐进入汉语的由于表达的语用需要,一部分∗零X+已经进入了当代汉语的通用领域,近年来更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并从 零X!的生成和发展得出启示: 在当代汉语中,与∗零X+相类似,通过继承、引进和创新,汉语中已形成了一系列附缀式构词语模。
!,
其三是直接将英语中的词缀成分意译为类词缀。
这类词缀占汉语新兴类词缀的很大一部分。
如张斌先生在其∀新编现代汉语#列举的: 反-(anti-)、前-(pre-)、可-(-ab l e,i b le)!、半(se m i-)、次(sub-)、单(m ono-)、双(d i/b il-)、反(a n ti/counter-)、非(non/un)、类(quasi-)、亚(sub-)、泛(pan-)、多(m u lti-)等。
以英语中的 non -!作为前缀派生出的词语最多。
如∀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将non-v i olence译为 非暴力政策!,non-co m bata n t 译为 非战斗人员!,汉语借用这一方式形成了 非X!结构,由此生成大量 非X!族词,如 非蛋白、非伙伴、非样本、非结盟、非船舶、非生产人员、非正常、非市场!等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当代汉语类词缀呈现出多源性特征。
这从某种角度折射出,正是现代传媒的开放性导致语言文化接触频繁,使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了必然。
汉语中的英源类词缀促进了汉语派生构词法的发展,是外来语素成功融入汉语大系统的典范。
!−这种源自英语的附缀式词语模,既具有相当的类推性和能产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多样性。
通过媒体语言的传播得以稳定,这些结构及由其构成的新词语很容易生存下来,并快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陌生变为熟悉,再从熟悉变为流行。
它们的存在,既适应了表达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汉语的构词方式。
三 传媒语言传播的迅捷性与广泛性
加速了当代汉语语法化的进程
语法化是语法系统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类缀化是当代汉语语法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语法化研究结果显示,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方式出现以前,渐变性是汉语语法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学者们公认:汉语的 语法化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也就是说,∗语法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渐变,没有突变。
!.如现代汉语词缀 老!、 子!、 头!和类词缀 手! 化! 性!等由实到虚,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然而,这一渐变性特征却因现代传媒的介入产生了改变。
电视的普及、出版业的繁荣,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建立,使各种信息的传播广泛、方便、快捷。
这种传播媒介带来的传播效率的增大,使汉语新的结构模式在短时期内使用范围、频率迅速增大。
某种新的语言结构借助媒体的传播,从少数人的创新使用发展为全社会的认可,往往只需要短短几年甚至几个月。
从事语法化研究的学者认识到: 一个词语在语法化之前,常常会使某些语用格式的使用频率大幅度增加。
!0某个语素只有高频使用并具有了一定的能产性后,才有可能进入语法化过程,进而发展成为类词缀。
而当下广播、电视、网络、手机这些新的传播媒介的介入,大大提升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围,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频率。
媒体正是借助其传播的迅捷与广泛性,将汉语里一些词语高频使用后,使其意义不断类化,结构位置逐步固化,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类词缀。
可见,是当代大众传媒的现代传播方式大大加快了当代汉语类词缀化的进程。
首先,现代传媒语言使一些旧有类词缀使用频率大幅增加,范围逐渐扩大,构词能力大为增强,使用更为灵活。
传媒语言催生下的汉语语法演变
以 性!为例,有学者对其进行了一些检索和分析。
1979年∀读书#杂志第1期中类后缀 性!构成的词语有55个,1988年第1期中 性!构成的词语为82个,1998年第1期中 性!构成的词语达到177个,使用次数达到360余次。
通过人民网,检索到由类词缀 性!构成的词语使用次数多达3万多次。
其结构模式有 名词+性!,如 结构性、文化性、周期性!等;有 数量+性!,如 一次性!等;有 动词+性!,如 营业性、研究性!等;有 形容词+性!,如 深刻性、简洁性、广泛性!等。
由 X性!构成的新词语大量出现并广泛使用,充分体现了类词缀 性!的使用频率之高,构词能力之强。
诸如此类的还有 化、家、式!等类词缀。
王洪君、富丽2005年对8亿语料库检索到含 式!语段共303104例,经人工鉴别和去重得到 -式!缀字组3466例。
这些用例许多都是根据需要、根据说话人个人对样式、方式的分类临时创造的。
可以附缀在词和短语后,表示 类型!的意思。
如 家庭结婚式、教会结婚式、超前预防式、放任自流式、金屋藏娇式!等等。
从理论上说,这些类词缀的搭配潜能是无限的 。
其次,在媒体的直接参与下,新兴类词缀迅速增加,并借助媒体在短期内使其复现率和认可度迅速提高。
吕叔湘在1979年对汉语的类词缀进行了罗列,类前缀有18个,类后缀23个,共计41个 。
有学者在2008年按照类词缀在三字词中的构词频率列举了类后缀144个,类前缀50个,共计194个 !。
类词缀的数量在三十年间增加了近四倍,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些语言研究的语料均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可以说是媒体加速了汉语类词缀的生成。
近年来新增的 X族、X客、X霸!等,都是通过媒体的频繁使用,使其语义不断虚化,并形成固定的构词模式,从而生成大量新词。
如 工薪族、单身族、拇指族、快闪族、校漂族、月光族、外嫁族!; 观花客、扫墓客、淘金客、背包客、偷渡客、独行客、都市客!; 路霸、面霸、麦霸!等。
在媒体的催动下, 汉语新词语的构词过程正兴起∗词缀化+倾向,类词缀的数量正出现扩充的趋势。
! ∀汉语新兴类词缀的大量产生和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汉语的词汇面貌,成为当代汉语构词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现象。
这些新兴类词缀往往在几年时间(甚至几个月)里, 语义上发生类化和引申,语义逐渐虚化,而其标志词性的功能使其成为词性的标记,表现出语法功能逐渐增强这一趋势! #。
以 X感!为例, X!成分可以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如 方位感、跳跃感、亲切感!;也可以是名词性或谓词性短语,如 历史使命感、沦落异乡感!等,加上 感!后,都名词化了。
可见,类词缀是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统一体。
因此,我们有理由将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化看做是当代汉语语法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来研究。
四 结 语
语法演变是有规约的,是有理可据的,是受倾向性原则支配的。
! ∃在当代传媒高度发展的社会语境下,汉语语法演变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语言传播手段的影响。
语言研究的目的不仅要描写语言现象、揭示演变规律,更要找出产生这些演变的原因,并能以此预测未来的演变方向。
任何一门科学都应具有对相关现象作出预测的能力。
! %本文对传媒语境下汉语语法演变的分析,充分证明当代传媒语境下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改变是导致当代汉语语法演变的重要原因。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传媒的不断发展,传媒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因而在当下,传媒语言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理应受到语言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同时,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者,也应该充分利用传媒语言这一最具号召力的语言应用平台,引导汉语朝着规范、理性,又充满创新能力与生命活力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注释:
∃于根元:∀副+名#,∀语言文字研究#1991年第1期。
%邢福义:∀ 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语言研究#1997年第2期。
∋邢公畹:∀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111动宾式动词+宾语#,∀语文建设#1997年第4期。
(罗昕如:∀ 动宾式动词+宾语!规律探究#,∀语文建设#1998年第5期。
)沈孟璎:∀近20年来汉语语法的新变#,∀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张谊生:∀当代新词 零X!词族探微#,∀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1期。
−吴岚、刘祥清:∀语言接触与现代汉语中的英源类词缀#,∀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王素珍:∀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语法化过程#,∀语文学刊#2006年第5期。
0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00页。
王洪君、富丽:∀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语言科学#2005年第5期。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曾立英:∀三字词中的类词缀#,∀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2期。
∀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4期。
#沈孟缨:∀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沈家煊:∀说 不过!#,∀清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语言科学#2005年第2期。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媒体语言的多元化语体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y025)
责任编辑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