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500例,其中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病病例48例,发生率为9.6%,对所有患者都积极进行对症急诊干预。
结果:在48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中,脑电图检查正常8例,异常40例。
经过对症干预后,所有患者都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癫痫再发3例,再发率为6.3%。
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类型、卒中位置、病灶范围为导致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 <0.05)。
结论: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比较常见,要积极根据临床特点与发病危险因素结合脑电图检查进行对症药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标签:脑卒中;继发性癫痫;临床特征;诊治;发病因素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明显增高。
65岁以上老年人,继发性癫痫中脑卒中是发病主要原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老年人中,半数以上新诊断的继发性癫痫是由于卒中引起的,同时各型脑卒中均可发生癫痫,卒中是成人癫痫发作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
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500例,纳入标准:急性起病,有相应脑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且经头颅CT或MR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年龄20~80岁;所有患者在卒中起病之前均无癫痫病史;知情同意。
其中男280例,女220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8.22±4.11)岁;病灶范围平均为(2.93±0.45)个。
1.2 临床特点
经过观察,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病病例48例,发生率为9.6%。
其中男28例,女20例,发病年龄为(69.22±5.89)岁;脑电图检查正常8例,异常40例(轻度异常16例,中度异常20例,重度异常4例)。
早期癫痫(卒中后2周之内出现的反复癫痫发作)30例,晚期癫痫(卒中2周后出现的癫痫发作)18例。
1.3 诊治预后
对于早期癫痫患者,我们选择注射安定和苯巴比妥控制症状;晚期癫痫选择控制症状后加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1~3个月。
所有患者都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癫痫再发3例,再发率为6.3%。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我们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状况都纳入到了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同时选择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作为应变量,结果显示卒中类型、卒中位置、病灶范围为导致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
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对于出血性卒中,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定。
血液新陈代谢产物如含铁血黄素等可能导致局灶性癫痫的发生,同时出血激发弥漫性脑血管痉挛,神经元缺血缺氧,可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
现代研究显示细胞生物化学功能紊乱是卒中后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原因,比如脑梗塞后癫痫发作是继发于缺血缺氧性损伤后兴奋性神经毒性递质的释放,而脑出血后早期癫痫发作涉及到突发出血的占位效应、出血的代谢产物、周边病灶的缺血等。
而晚期癫痫发作主要由于胶质细胞的增生和疤痕的形成所导致的[2]。
在发病率方面,在已患脑卒中的个体,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10%左右,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比较高,其次是脑出血,最后是脑梗死。
本文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病48例,发生率为9.6%。
本结果显示脑电图检查正常8例,异常40例(轻度异常16例,中度异常20例,重度异常4例)。
不过其异常脑电图与儿童癫痫异常脑电图有所不同,其主要呈现为局限或弥漫性异常,部分病例出现散在癫痫性放电。
且出现可能是由于脑卒中恢复期脑血液循环改善及脑水肿消退,脑电图背景慢活动减少。
而病灶作为刺激因子而表现为痫样放电。
在治疗中,需要针对病因进行干预治疗,同时需要控制癫痫发作。
早期发病患者需要经积极治疗脑水肿,从而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而晚期发病患者多数需持续规律抗癫痫治疗,多数病例可得到控制。
对于早期癫痫患者,我们选择注射安定和苯巴比妥控制症状;晚期癫痫选择控制症状后加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1~3个月。
同时选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时,单药治疗通常可使癫痫发作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很多患者常有基础疾病以及合并用药,选药时须谨慎选择[3]。
在发病因素中,常规研究发现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包括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灶累及皮层、病灶范围较大、性别、卒中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
本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类型、卒中位置、病灶范围为导致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
其中病灶在脑叶的患者较之基底节区发生癫痫的危险性大,主要在于病变可导致皮层发生血流障碍,而累及皮层的病灶比其它部位更容易导致卒中后癫痫发作,
并且多脑叶病损的卒中患者比单脑叶病损患者更容易发生卒中后癫痫发作。
总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要积极根据临床特点与发病危险因素结合脑电图检查进行对症药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席妹景,常秀红,张俊豪. 脑卒中后癫痫57例临床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53-54.
[2]常杰,张云.76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5-46.
[3]王晓周,莫丽亚,李晓凤.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0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