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社会学教程(四)笔记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社会问题
第一节社会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研究在社会学学科中的地位
社会问题是那些对社会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现象
社会学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要求研究社会问题
2、社会问题的含义
问题两种理解;默顿理解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1、破坏性
2、普遍性
任何社会都存在;任何时期都存在
3、复杂性
成因复杂;影响复杂
4、时空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认定
1、广度和烈度
影响范围;影响严重程度
2、认定社会问题的不同观点
客观主义的观点
心理认知论的观点
其认定既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认定的作用,是个复杂的过程
四、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
1、社会病理学的观点
社会不正常的表现
2、社会解组论
社会规范、制度失效,联系松散、社会秩序混乱
3、价值冲突论
冲突;亚文化;种族冲突
4、偏差行为论
行为偏差、蔓延
偏差行为:迪尔凯姆社会变迁;差异交往论
5、标签论
标签
6、批判取向的社会问题观
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人道主义;病态社会
7、社会建构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不同参与者对社会问题形成过程的影响,关注社会问题界定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影响力的比较和互动
第二节人口问题
一、人口问题的实质
1、人口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人口;两种关系
2、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人口问题的基本关系
人口问题的实质;“两种生产”理论
生产能力低:生产资料不足;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素质低
二、人口理论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英国;《人口原理》
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个抑制
贵族立场
2、适度人口论
看法多元
适度人口是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保持某种特定标准或指标达到最高水平所需要的人口数量
理想状态;罗马俱乐部
3、人口过度理论
人口转型理论;诺特斯坦
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三、中国人口问题
1、发展、现状和问题
(1)发展与现状
人口数量、性别比、年龄构成、城市化、分布
(2)问题
规模过大抑制社会发展;年轻人口比重大就业压力(对比人口红利);质量不高;老龄化(老龄化社会、年轻型人口、中间型人口、老年型人口)
2、成因
(1)历史和文化原因
多子女生育文化;奖励耕战
(2)政治方面原因
马寅初《新人口论》
(3)人口惯性
指以往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对后来的人口过程的影响
桑巴德人口再生产类型
周期性
四、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
1、控制人口数量
2、提高人口素质
3、大力发展经济
缓解人口压力:缓解两种生产的矛盾;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缓解劳动力过剩等
第三节劳动就业问题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类型
1、劳动就业的概念
劳动就业简称就业,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
广义,劳动就业就是将其劳动能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
自然就业;非自然就业
2、类型与状态
稳定的就业;临时性就业;阶段性就业、灵活就业
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就业率
3、劳动就业的意义
对社会:创造财富;社会发展;社会秩序
对个人:收入;地位
二、失业及其成因
1、失业及其表现形式
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希望、但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自己拥有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使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
表现形式:失业;待业
显性失业;隐性失业
2、失业的类型
(1)正常性失业
在某一个社会某一时期,存在一定比例的失业率被认为是正常的,即正常性失业
其中,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导致的失业
(3)技术性失业
技术排挤工人
(4)季节性失业
由于季节变动、某些部门被迫停业而导致的失业
3、失业的成因及影响
(1)成因分析
个体原因;社会原因
经济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
(2)失业的影响
个人;社会
社会需要一定的失业率,但不能过高
三、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就业问题
城乡二元就业体制:计划;自然
劳动积极性、劳动效率、隐性失业
2、当前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
因素:劳动力资源过剩;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等
问题:就业压力;隐性失业显性化;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合法权益维护等3、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途径
发展经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服务业;法规制度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劳动保障
第四节贫困问题
一、贫困的界定和类型
1、什么是贫困
(1)经济学对其定义
因经济收入不足而不能达到最低生活水平或可接受生活标准的状况
贫困线:社会中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人均收入低于这个水平的家庭即为贫困家庭
收入法;菜篮子法
(2)社会-经济的定义
超出纯经济范围
贫困线;恩格尔系数(60%)
2、贫困的类型
(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收入不足以维持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状态
相对贫困是与某一生活标准相比较而呈现的贫困状态,是优于绝对贫困的贫困状态
(2)个案贫困和群体贫困
结构性贫困是指由于社会结构、分配制度不平等而造成的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贫困现象
二、关于贫困的理论
1、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再生产过程和机制:贫困-投资不足-低产出-低收入;低收入-消费不足-不能刺激生产-产量和生产率低-低收入分配
2、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舒尔茨:个人和社会为了获得收益而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所做的各种投入称为人力资本投资
贫困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
3、社会不平等理论
马克思;冲突理论
贫困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是贫困的社会责任论
基尼系数
4、贫困文化理论
刘易斯;贫困亚文化
贫困的个人责任论
5、功能主义的贫困观
贫困、社会分层、积极功能
甘斯:贫困的积极作用
三、我国的贫困问题
1、我国贫困问题的历史与变化
2、当前我国城市的贫困与反贫困
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制度转变
扩大就业;实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库茨涅兹:倒U型曲线,即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腾飞时期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现象
第十一章社会控制
第一节社会控制的含义和功能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
1、社会控制概念的来源
两种来源
罗斯《社会控制》:人性的自然秩序——同情心、互助性、正义感
社会控制论:将控制论的思想运用于社会系统的管理,即社会控制论
2、含义
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社会控制论;社会有机论;功能主义的社会观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1、统治与制约
(1)统治
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的手段迫使他人去遵守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
(2)制约
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2、正时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根据规范形态的不同
(1)正式控制
也称形式化的控制,它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2)非正式控制
3、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控制力的直接来源
(1)外在控制
(2)内在控制
社会化
4、积极的控制和消极的控制
(1)积极的控制
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以倡导、鼓励为特征、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2)消极的控制
运用惩罚手段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
1、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保护社会利益
霍布斯
2、社会控制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指社会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对稳定和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与平衡的状态(2)维持正常生活
(3)促进社会发展
一定的社会控制不但会使社会有秩序,也会促进社会的顺利发展,一定的社会控制不能压
抑人们合理的竞争行为
3、社会控制的反功能
(1)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
(2)僵硬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
社会控制的限度
四、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
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平衡—广泛共意
适度社会控制难点:人们对自由和控制的重要性看法不同;利益复杂;具体情况复杂性
社会控制的价值标准:人类的福利
第二节社会控制的方式
社会控制的方式,指社会和群体以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去预防、约束和制裁其成员的可能
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违规行为
一、习俗、道德和宗教
1、习俗
(1)习俗的含义
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循的风俗和习惯;地域性;改变缓慢性
(2)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
行为指导和约束;有的习俗有优劣之分
2、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道德也称道德规范,它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与非正义、正当与非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
道德规范的两种形态:理论规范;习俗性规范
德治VS法治
道德阶级性、集团型;多种道德原则;私德、公德;道德冲突
3、宗教及其社会控制作用
(1)宗教及其基本状况
生产力和科学水平低下;神圣物;人格化、神
三大宗教
(2)社会控制作用
教规、宗教仪式、宗教信仰、宗教感情
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教育和制裁
二、政权、法律和纪律
1、政权的社会控制作用
政权是建立在某种合法性之上的,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基础,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
2、法律的社会控制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政权保证并强制执行的行为准则
权威、严厉、普遍、有效
权威性和有效性: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严肃性;普适性
制裁VS警示
法度合理;执法公正;民众懂法
3、纪律的社会控制作用
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为其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他们用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成员,促使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约束性;强制性
组织性质、任务、环境决定了纪律的严明程度
制裁;教育
三、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
1、社会舆论
(1)社会舆论及其特点
社区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
的是非曲直之评价
民间舆论;权力者制造的舆论
由现实问题引起;集体互动的产物;靠大众传播形成
(2)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
潜移默化引导;心理压力
控制效果多样
2、群体意识
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的总和,它是成员为了维护群体的荣誉和利益对自
己应该的行为的考虑
互动;社会化
内在控制
第三节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一、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1、越轨行为的含义
迪尔凯姆;失范;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是指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
2、越轨行为的判定及价值问题
理论问题;现实问题;技术问题;价值问题
(1)越轨行为的判定和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不同,行为是非判断也不同
(2)越轨行为判定和群体价值
不同群体对同一行为不同判定
(3)越轨行为与权力结构
掌权者判定
越轨行为相对性,而非越轨行为相对主义
3、越轨行为类型
(1)程度
(2)个人、群体
(3)正向、负向
过与不及
二、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
1、生物学、心理学的解释
(1)生物学对越轨行为的解释
龙布罗梭:生理特征
(2)心理学解释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2、社会学的解释
(1)失范理论
失范;自杀;迪尔凯姆
(2)手段-目标论
默顿:规范冲突
遵从;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
(3)亚文化群体论
亚文化群体是指一定社会中、在文化价值上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群体主流规范;亚文化群体规范
(4)标签论
坦南鲍姆
初次越轨;再次越轨
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
社会建构
加标签是不平等的过程
三、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1、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
社会转型;大量越轨行为
2、越轨行为的一些突出问题
(1)群体性越轨行为
群体的、有组织的行动;集体行为
相对剥夺感
思梅尔瑟:集体行为六条件:结构性助长;结构性紧张;概化信念;行动动员;社会控制机制
(2)有权者越轨
权力合法性
3、越轨行为的控制
(1)周密地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制定社会政策,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
社会政策
(2)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指标体系、监测组织体系
(3)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4)加强法制建设
实质合理性的法律是由以外的意识形态系统,如伦理、宗教和政治的价值观支配;形式合理性的法律靠逻辑分析揭露案件事实与法律相关的本质。

韦伯认为后者是现代的法律形式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第一节社会保障
一、含义与内容
1、含义与特征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终端、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
意涵:生活困难群体;社会性;政府是主体
本质特征:针对基本民生;政府;福利性;社会性;政治性
2、内容
传统的社会保障
(1)社会救助
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
(2)社会保险
是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预防性;强制性;社会性;权力义务对等
(3)社会福利服务
较窄的意义上使用,对象是特殊困难人群,主体是政府,社会力量亦可发挥作用
是由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向失依儿童、残疾人、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的、带有福利性
的服务
3、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针对少数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或保障;广义的社会福利是针对所有居民
的福利,是较高水平的福利
狭义的社会福利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广义超出其范围
社会福利可以看作是社会保障的发展
二、社会保障的理念与制度类型
1、理念
(1)贫困是社会的病态
(2)人道主义
(3)个人和政府共担责任
(4)功利主义
边沁:功利;福利最大化
(5)整合与秩序
2、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1)传统型社会保障制度
选择性;公担责任;较低水平
美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全民享有社会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
普遍性;政府承担主要责任;较高水平
英国、瑞典
保守主义;第三条道路
较强的经济实力;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理念;社会团结的追求
梯特马斯“普遍型社会福利”、马歇尔“社会权力”
(3)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
是由国家对公职人员进行全面保障的制度,公职人员包括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
政府通过统一的政策、统一的组织体系对相关人员实施保障
3、影响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因素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
(3)社会结构
阶层结构;财富分配结构、权力结构
(4)社会福利文化
是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关于福利及其实现的观念、习惯和做法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
1、保障民生
2、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劳动能力的再生产;增加人力资本;消费刺激生产
3、维持社会秩序
缓解社会问题;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二节社会政策
一、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1、含义与实质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社会性政策,是政府为了解除人们的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而采取的干预行动
社会政策是关于民生的某一领域的规定和落实程序;社会保障制度则是有关民生的制度,后者不但包括规则,而且还包括组织体系和一系列制度安排
民生;政府;目的是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2、基本特征
以改善民生为直接目的;政府干预;一定排他性(异于公共政策);追求社会公平
3、类型和领域
(1)类型
梯特马斯社会福利思想
选择性;普遍性
(2)领域
经济生活:生产和生活
政治生活:政治权利相关
狭义的社会生活:婚姻家庭和日常生活
精神生活: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卫生医疗;教育;住房;特殊人群的社会福利服务
二、社会政策的功能
1、保障和改善民生
2、促进社会公平
3、维持社会秩序
4、促进社会团结
社会排斥是通过某些方式阻隔某些个体或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状况
三、社会政策过程
是指社会政策从制定形成到实施实现的过程,它包括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政策实施两个基本阶段
1、制定
指社会政策从准备到决策再到政策文本确定的过程。

它是社会政策主体为了满足某些或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解决社会问题制定相应政策的过程
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反映;社会设计过程(范围、水平等)
2、实施
贯彻落实政策,实现政策要求和目标的过程
合作、竞争、谈判、妥协
自由裁量
政治过程;复杂的组织过程;复杂的社会过程
第三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政策发展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重构
1、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
城市:高就业、低工资、高福利、高补贴
农村:薄弱;自我保障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责任主体;单位-社会保障
混合型社会保障;责任推向社会
农村集体保障解体
3、重构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保障制度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建设
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三种类型
混合经济制度:政府推动、充分就业、公平分配、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
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
二、我国社会政策发展
1、社会转型与我国社会政策发展
发展有限,依附于经济政策—新发展,独立发展,不依附经济政策
2、转型期我国社会政策发展特点
社会政策时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改善弱势群体和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为目的的社会政策普遍形成,并且作为一种制度被有效实施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阶段
转型特点:被动性;从选择型向普遍型发展;低水平和发展性(广覆盖、低水平;发展型
社会政策兼顾经济发展的社会政策);脆片化和整合;扭曲变通,自由裁量
三、社会工作在保障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1、含义和本质
指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活动。

它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处于困境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
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职业服务活动
本质:向有需要、特别是有困难群体提供专业化服务
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政策
2、基本价值和方法
(1)基本价值观
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中所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
助人自助
人;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社会责任;对服务看法;社会发展理想
(2)方法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宏观:社会福利行政;微观:社会工作行政)3、功能
(1)助人
解困;救难;发展
(2)维护社会秩序
解决社会问题;预防;社会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