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美学思想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2010年第1期(总第113期)

蔡元培美学思想初探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

他全面吸收了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美学思想的精华,提出并论述了美的普遍性和超脱性。对文艺进行中西方比较,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较早的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的起源。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学说,并反复加以论证。他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对中国美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关键词:蔡元培;美学;美育;理论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10)01-0067-02

收稿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张静(1985———),女,山东省东阿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08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No.1,2010General.No.113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学思想理论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

在留学期间曾对西方美学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又系统的考

察了西欧各国的传统艺术。他作了一系列的美学论文,

把西方近代美学思想介绍到了中国。蔡元培曾任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后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把美育列为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在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并具体提出了美育的实施方法。

一、“五育并举”———美育思想的提出

蔡元培在辛亥革命以后首先对全国教育进行改革。

他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来代替封建专制时代的教育体系。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所谓五育即指: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蔡元培认为教育分为两种:隶属于政治的教育、超轶于政治的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德育主义教育三者为隶属于政治的教育。世界观、美育主义为超轶于政治的教育。五育皆不可偏废。这一思想的提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

的。1916年他任北大校长,

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提倡学术自由,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都有存在的理

由和价值。这一教育理念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总称,蔡元培称之为“美感教育”。德国美学家希勒最早提出的审美教育思想。他在《美育教育书简》一书中从改造人改造人性的角度提倡美育,认为美育可

以恢复人的和谐,使人变成

“审美的人”,发展成人格健全的人。同时只有通过美育和美的交流,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

政治的自由。蔡元培正是接受了希勒的这一思想,

把美育作为启发人类的工具。他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他给美育下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于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二、“以美育代宗教说”“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论点,

可以说是他美育思想的核心。

他曾多次就这一思想发表论文Cai Yuan-pei Aesthetics

ZHANG Jing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Abstract :Cai Yuan-pei is a famous modern Chinese thinker,educator,but also a very influential esthetician and aesthetic practitioners.He fully absorbed the 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s,especially the essence of Kant's aesthetic idea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universal-ity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Western literature,art for comparison,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deology,the earlier method of using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the origin of art.Put forward the famous "Aesthetic Education on behalf of religion"doc-trine,and repeatedly demonstrated.His aesthetic ideas,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all in the spirit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n indelible role.

Keywords :Cai Yuan-pei;aesthetics;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67——

和演说。甚至到1938年2月离他去世还有两年时,他在一篇序文中还深为自己为“人事牵制”而未能写出系统的著作来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而遗憾。蔡元培对宗教的认识引发了他对宗教和哲学关系的深入思考,他指出,

“未开化之民族,无所谓哲学也,宗教而已。人智进步,普通信仰之主义而不敢赞同者,视其智力之所能及而研求之,是谓哲学思想始。”蔡元培认为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在他看来,哲学越发展,宗教越衰微。他认为,哲学是不宜代替宗教的,因为尽管哲学的进步有助于消弱宗教信仰,但是哲学的对象是现象世界以内的事情,完全属于政治的范围。蔡元培所关注的中心是教育目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超轶于政治的范围而进入观念世界,惟有美育能把人们从现象世界的必然引向实体世界的自由。所以以美育代宗教就有了理论基础。

蔡元培研究宗教史和艺术史后认为:原始宗教常兼有智育、德育、美育的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但自然历史状况,社会状况,都可用归纳法求出真相,就是潜意识、幽灵一类也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他,而宗教上所有的解说,在现代多不成立,所以智育与宗教无关。现代人的道德需要符合现代社会,决不是数百年前或数千年前的圣贤所能预定的。而宗教的戒律,往往是出自数千年前,与现实冲突的较多,所以德育方面与宗教无关。知识作用和意志作用渐渐从宗教中分离出来,取得独立的位置。而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就美育论,已有了“与宗教分合之两派,以此两派相比较,美育之附丽与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养之作用,而转移刺激感情。盖无论何种宗教,无不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之条件”。蔡元培批判了这种“美育附丽与宗教论”。他认为美育可以陶养人的感情,使人有了高尚纯洁的习惯,而使你我之见,利己损人的做法渐渐消失。

蔡元培以批判宗教来表达自己的教育观念,美育代宗教是他的一贯的思想立场,在1930年的《以美育代宗教》的论文中,他指出,

“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以此作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原由。他以科学和民主来判断美育的进步性和宗教的保守性。自由与科学成为反对宗教的尖锐的武器。这也是教育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征。

三、美的普遍性和超脱性

蔡元培从美的对象的特殊性出发,吸收了康德美学的观点,认为美具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而是超脱。这一判断,不仅是关于美的特性的界定还是对美的本质的回答。在他看来,美是普遍存在的又是超越功利的。美既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也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现象,而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

蔡元培是这样论证美的普遍性的:“一瓢之水,一人饮之,他人就没有分润;容足之地,一人占了,他人就没得并立。这种物质上不相入的成例是助长人我的区别,自私自利的计较的。转而观美的对象,就大不相同。凡味觉、嗅觉、肤觉之含有质的关系者,均不以美论。名山大川,人人得而浏览;夕阳明月,人人得而赏玩;公园的造像,美术馆的图画,人人得而畅观。这都是美的普遍性的证明。”他认为物质只能满足人的生理欲望,只有形象才能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审美是以摄影及音波辗转传达之视觉为限,也就是由视听而引起的,因此作为观赏的对象人人都能享用。

与普遍性相关联的是美的超脱性。“超脱”就是超越现实的利害生死之上,进入绝对自由的观念世界,从而使人的精神世界趋于丰富高尚。蔡元培认为:

“马牛,人之所利用者,而戴嵩所画之牛,韩干所画之马,绝无对之而作服乘之想者。狮虎,人之所畏也,而卢沟桥之石狮,神虎桥之石虎,决无对之而生搏噬之恐者”。植物的花,为结果做准备,而专供赏玩的花不能结果;动物的羽毛,人们用来御寒,而白鹭的羽毛、孔雀的尾巴只是专用来做装饰的。可以证明美的作用是超乎利用的范围的。

由于美是普遍的,它不受世界因果律的制约,因而它是自由的,它的本质属于绝对的实体世界,它对人的作用不含有自私的、个体利害得失的刺激,而是感情的自由活动。是以能够陶养人的精神。同时美又是超脱的,能够在关键时刻透出厉害的关系。所以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也就是不是源于智育而是源于美育。

四、艺术的起源与中西文艺观比较

要想了解事物的本质,势必先了解它的发生,起源。蔡元培研究美学也同样不会忽略艺术的产生,艺术的起源。在德国留学时,他就掌握了人类学、民族学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回国后他对美和艺术的研究便使用了人类学的方法。

蔡元培认为,要想对美学得到彻底的了解,还需要从美术史的研究下手,要研究美术史,还得从未开化的美术观察开始,他受古希腊的摹仿说和康德、希勒等人的游戏说的影响,认为人类的审美起源源于游戏的冲动,又与摹仿的冲动相结合。艺术的进化遵循着从个体到社会,从附属到独立,从自私到为公,从有目的到无目的过程。美的进化与社会的进化史紧密相联的,不可分割的。把私美变成公美才是美的目的。比如人如果只注重美观自己的衣服,宫室,园亭而忽略公共设施的美化就失去了美的意义。因此,他赞扬西方社会都市和公共场所的环境美化,严厉的批判了封建社会旧中国的自私和落后,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蔡元培对中西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都有丰富的知识和极高的鉴赏力,他的很多文章和讲演中都涉及到了中西审美精神、艺术风格和民族特征的比较。

他认为,我国文学美术皆偏于优美一派,而缺少神秘之风,欧洲人中法国人和国人相似。又说“现今世界各国,拉丁民族之性质偏于美,而日耳曼民族之性质偏于高。凡民族性质偏于高者,认定目的,即尽力以达之,无所谓劳苦,无所谓危险,凡民族性质偏于美者,遇事均能从容应对,虽当颠沛流离之际,决不改变其常度”。可见,他认为美术与国民性格有很大关系。另外他也论述了我国古代的绘画、雕塑、文学、建筑方面与其它民族相比较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虽然,他的美学观点在现在看来也有不少不到之处,但比较早的用到比较文学和比较美学的方法在当时仍是非常先进的。

五、结语

蔡元培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启蒙家之一,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他的一些想法都成为空想,难以具体实施。但是在当今社会,他的美育思想仍然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对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指导作用,也是我们今天研究蔡元培的美学理论和美育实践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71.174.220.

[2]蔡元培先生全集[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109.

[3]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4]聂振斌.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编辑/侯健

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