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作者:郭晶于翠霞钟爱军
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0年第2期
文/郭晶于翠霞钟爱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就业体制由“统招统分”走向“双向选择”,大
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
及其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不少地区失业群体中出现
了大学毕业生“新失业群体”。

在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工作。

然而,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薄弱,人员来源杂、学历层次低、专业知识欠缺、专业化程
度低,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差,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大学生职
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变得日益重要。

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此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
利用国家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及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了相关专著、杂志及文献,梳理得出这些
专著及文献主要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及其师资队伍的定义、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及师资队
伍建设的实施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同时,笔者重点以2002~2009年期间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公开发表的以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主题的6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内容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及其师资队伍的定义
职业生涯辅导思想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经历了职业指导——职业辅导——职业生涯辅导三个阶段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思想传入我国,首先在企业中得以应用,随着大学生自主择业模式的建立,逐渐转入高校。

我国最早由陈
敏于2006年提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概念。

她认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既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也包括
咨询、指导、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服务等活动。

之后,王征、陈国祥于2007年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指高等学校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通过
系统性的教育内容、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
规划能力,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雷五明认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即职业发展教育,是指职业指导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心理测评与职业咨询、求职择
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

但是,就我国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而言,侧重于以传统意义的就业指
导和职业指导来定位,因此也有人主张狭义的职业发展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指导教育或职业指导
教育,这三者经常被交互混合使用。

随着研究人员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定义的不断探索,按时间顺序逐渐形成了以
下三种代表性观点:陈敏认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是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
主体,即实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教育者,既包括实施职业发展教育教学的教师,又包括开
展职业咨询和指导的教师,还包括从事职业发展教育的管理干部。

黄雄英认为,毕业生就业指
导队伍是指在高等院校中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群体,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
指导机构专职的就业工作人员以及高校中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诸多兼职人员,如各院(系)
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等。

祝治国将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分为三个族群
来进行探讨,即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服务人员、高校职业指导(职业咨询人员)和高校院系的基
层指导人员。

这些观点概括了国内目前的主要观点,对进行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政策方面体现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
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18 号文件)及教育部最新文件《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9]15号)第
14条都指出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政策上的支持使得我国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更加良好的发展动因。

同时,我国学者从国内社会经济形势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例如,刘建新于2007年指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是社会经济发展、大学生和就业市场的要求。

2005年,项世红等从国家宏观发展形势、需求上,针对就业指
导队伍中还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的必要性。

也有学者从就业制度改革、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和师资队伍的本土化角度分析了我国大学生
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例如,朱森林于2007年提到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败。

2008年,郑虹、张哲认为加强就业工
作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是高校职业发展指导与就业服务实
现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与顺利就业的现实需要。

2007年,吴成国、谢华通过对比国外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指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师资来源杂、数量
不足、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本土化的高校生涯辅导师资队伍。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现状
1.主要观点
在61篇文献中,关于如何实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应该专业化。

陈敏从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内涵出发,对比与发达国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差距,运用调查法进行现状分析,以此在高校、政
府及社会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王仕松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立项项目《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分别从
专业化建设的意义与方略、专业发展策略、专业化建设的负面效应及其矫正、江苏省高校专业
化建设现状分析等几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实施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人员构成应该合理化。

这类文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从专职
人员构成方面探讨了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如王昕等人提出建立就业指导专家协会
(由学校有关领导、政府就业管理部门的公务人员、社会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学校就业指
导专职教师组成)——就业指导教研室(由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组成)——就业指导教研组
(按大类专业划分)——职业与发展协会(学生社团)的组织模式。

孙树枫提出建立由“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职院系书记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校内就业指导基本队伍,辅以校
外专家、学者,各负不同的责任,开展高校就业指导。

陈伟、刘明艳提出要形成包括学校就业
工作指导委员会、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从校长、院长(系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到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队伍格局。

第二类文献探讨了高校在培养专职队伍的同时,要发展一批校内及校外兼职队伍。

笔者认为,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中,专职人员占了较大比例,与学生的接触最频繁,对学
生的直接影响也最大。

因此,应更加注重专职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辅之以兼职人员,这方
面的研究仍亟待加强。

(3)职业发展教育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标准与素质要求。

关于职业发展教育人员应具
备的职业标准,我国尚没有成文的规定出台,多是研究人员从经验出发进行的总结。

李蓉从职
业指导教师的职责、应具备的能力与学识、个性品质三方面探讨了成为一名职业指导教师的专
业标准。

邓宏宝提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标准应该包括专业认知、专业能力、专业伦理、人
格特质四个方面。

关于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素质的研究,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例如,冯峰、马
新峰提出就业指导人员除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外,还应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调查
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协调管理能力、思想教育能力等。

李爱民指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
指导人员的素质要求为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广博的文化知识结构、获
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其他方面的素质要求。

笔者认为,有关素质
的探讨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

(4)构建职业发展教育人员素质、能力提升模型。

国内关于如何提升职业发展教育人员素质、能力状况的模型构建已有不少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梁峰针对上海市26所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现状,从知识、技能、能力、品质这四个维度对高校职业指导师的素质模型进行了比
较具体的构建。

阙墨春通过因素分析指出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五个主要素质要素,即知识特征、性格特征、任务特征、认知特征、动机特征,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评价和选拔提供一定依据,弥补了我国心理科学对于高校职业指导这一特殊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

祝治国通过实证
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重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能力指标体系,有利于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的建
设和素质的提升。

李国章、谢珊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并评价其重要性。

其建设性意义在于以模型构建的方式提出了就业指导教师选择的培养途径。

国内较新的研究视角是从胜任力角度来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人员能力提升模型。

例如,余新丽、沈延兵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具体提出了我国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应该包括的7种能力。

周利涛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提炼出了高校职业指导教师胜任能力特征,并把它运用于高校
职业指导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从招聘选拔、培训管理、考核评价和职业发展四个方面进
行了探讨,但其研究结论还有待于在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论证。

以模型构建的形式来研究如何建设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较为直观,但在理论基础
方面仍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目前研究多是从个体的角度建立素质和能力提升模型,而从团队和
组织角度研究的较少,因此,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探索。

2.主要研究方法
在61篇文献中,经验研究有45篇,占74%的比重。

这类文献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职业
发展教育的教师从工作经验出发,根据自己了解的队伍现状,提出宏观对策;另一类是专就职
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中的具体问题,如培训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

但是,这些文章多是从经
验出发进行的总结性研究,缺乏实证调研,其应用性及可行性有待实践的检验。

实证研究类文献有12篇,占20%,主要都是从各省、直辖市、个别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师资
队伍的现状调查入手,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例如,黄雄英(2005)的《安徽省高校毕业
生就业指导队伍现状研究》,金蕾莅、樊富珉(2002)的《北京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及队伍现状
的研究》,罗兰(2008)的《加强我国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研究》以四川省几所高
校的辅导员为研究对象等等。

这些结论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上需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
处理。

另外,较少一部分的文献是理论研究,有4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占6%的比重。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论文发表现状分析
笔者重点对这61篇文献在发表时间和频次上做了一个统计,发现我国在2002年以后关于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在教育部教学[2002]18 号文件精神的引导下,各高校、有关部门和学者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61篇文献主要发表在各个学校的学报上,以及以学位论文的形式被收录。

其中,发表最多的杂志是《教育与职业》(8篇)、《中国大学生就业》(5篇)、《黑龙江高教研究》(4篇)。

从作者分布看,发表2篇以上的作者为4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6.5%;其余93.5%的论文作者均只发表1篇,这表明很少有学者将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工作经验的总结上。

综上所述,其一,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已引起了有关学者及刊物的重视。

其二,在实施建设方面,主要从专业化、人员构成、素质、能力提升几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尚缺乏从组织角度进行的相应研究。

其三,经验研究较多,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这将成为学者们深入研究的新角度。

其四,实证研究的研究范围及研究视角方面均有很大的可开拓空间。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