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路径——以蒙古族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路
径——以蒙古族为例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随着教育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完善中。

为了切实缩小各民族间教育差距,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作为教师,在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时,要深刻意识到语文在铸魂工程
中的核心作用,要把握民族语言授课期间语文教学现状,并着眼于其中出现的系
列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打造高质
量授课活动,进而达到凝心铸魂目标,切实奠定各族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根基。

对此,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围绕“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路径”这
一主题,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民族语言授课;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
育人先育心,在深化民族教育活动期间,要切实发挥语文学科培根铸魂的效能。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多样德育元素,不仅能够在语言层面拉近
各民族同胞间距离,还能够奠定青年学子思想基础,促使各族浸润在优良的文化
氛围下,逐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但是从现阶段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活动来看,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要想逐步攻克问题,打造优质语文课堂,需要广大教师能够肩负起育人重担,并积极制定创新策略,以便为语文教学注入
新的活力与生机。

一、民族语言授课中语文教学现状探析
(一)学生基础薄弱,存在文化断层现象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内涵丰厚、文化多元,集“听、说、读、写”于一体,教学体系庞大且深厚。

要想学好语文,这对于长期处于汉语环境下
的学生来说,都并非易事。

要想实现高质量教学,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稳定
的语言环境、学生长期的积累和科学的方法。

然而在以往,蒙古族把语文当做第
二语言,语文课程课时安排较少,整体教学不具备引导学生高效开展语文学习的
条件,很多学生由于长期缺乏汉语学习环境,语文基础非常薄弱。

在统编版教材
投入课堂后,文化断层现象尤为明显,学习成绩一时很难追赶上来,从而很容易
导致学生出现对语文学习的抗拒心理。

(二)教学模式单一,知识体系不够牢固
要想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需要教师能够结合
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水平、认知情况、发展需要等要素,制定创新且多元的教学
模式和科学引导方法。

但从现阶段蒙古族初中语文课堂实况来看,可以发现,部
分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授课模式仍比较单一固定,“填鸭式”、“满堂灌”等
方法还未真正被改善,教师也未能真正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难点和阻碍。

长此以往,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很难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精彩有趣,也会逐渐失
去主动探索、不断求知的热情和动力,这对于夯实少数民族学生语文知识基础、
构建完善知识体系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三)文化差异明显,课堂存在语言障碍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要想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扎实成效,需要师生共同
浸润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只有如此,才能慢慢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提升学
习水平。

但蒙古族地区学生存在语言差异,城镇地区形成了良好的汉语氛围,但
农村牧区,尤其一些偏远闭塞地区汉语氛围不足。

在进行语文学习时,一些学生
常常需要先把汉语和母语进行转换再去思考问题,由此会大大降低对教学信息的
处理效率,让语文学习活动存在较大阻碍。

同时,在课余,蒙古族学生也多以当
地语言进行交流互动,对汉语的使用相对较少,难以构成完善的语用环境。

这对
蒙古族语文教学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一定难度,也使得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更加艰难。

(四)教育观念陈旧,课堂创新活力不足
在蒙古族地区开展语文教学并打造高质量活动,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存在一定挑战性。

尤其是对于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内心对语文
学习存在抗拒感和压力感,由此更需要教师有与时俱进的心态,巧用创新教育理
念指导课堂活动,以此为学生构筑轻松愉悦、创新多彩的学习氛围。

但蒙古族地
区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育人方法还略带陈旧色彩,没能与时代相同步,还保有浓厚的应试教育思想,未能真正贯彻落实“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化
教育、素质教育”等要求,由此会导致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缺乏活力色彩,
也会在无形之中拉远少数民族学生和语文之间的距离。

(五)教育资源不足,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随着时代发展,语文教学活动不仅限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尤其是在
对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语文授课时,科学运用教材、教案、多媒体、课外
读物、实践活动等多样资源,对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夯实学生语文基础、
完善学生认知体系都有积极意义。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蒙古族地区语文课堂中
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使用率相对较低,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整体难以构成浓厚的语
文教学氛围,久而久之,语文学科难以受到学生重视,其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究其根本,是由于教育部门及学校对语文的重视度还不足,没有认识到语文在铸
魂工程中的显著地位,因此导致教学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有限。

二、民族语言授课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打开视野天窗,丰富学生认知
随着时代发展,语文学科的内涵也日益凸显,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是
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以及学习交流、表达都需要使用这个工具。

学好语文,能够为其他学科学习
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对于蒙古族初中学生而言,由于所处文化环境不同,认知
领域也会有所差异,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将语文学科中蕴含的诗词典籍、现代文化、历史元素、红色基因等进行充分挖掘,都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天窗,促使学生不断走进新的文化领域,感受和体验语文学科中展现出的文学美、人文
美等多元美学元素,以此可以有效助力学生丰富自身认知,增长文化见识。

(二)有助于增强德育引导,培养优良品质
新时期下,对语文教学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

授课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
材中基础文化知识,还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发展学生的个性品
质和道德素养,这也在“培根铸魂”工程中发挥着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
涵盖面甚广,其中不乏德育要素,如理想信念、团结互助、热爱祖国等。

在教学中,当教师能够着眼于授课内容中蕴含的各项德育内涵,并有效将其渗透于蒙古
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中,促使学生深刻感知,能够形成优质的育人环境,在潜移
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正面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在优良道德观念的洗礼中获得个人品
质的发展。

(三)有助于优化教学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语文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着人类进步、科学
发展及现代意识,同时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世界及想象世界密切相连。

将语文
作为重点课程,不断进行优化,并着力打造高质量活动,能够进一步完善蒙古族
地区育人体系。

从文化认知层面来说,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构建以“现代文、文
化常识、文言文”为主的知识体系,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
力及核心素养。

从发展应用角度来说,语文课程可以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创
新实践、综合应用”等发展体系,可以帮助学生从认知、思想、观念、综合能力
等方面不断获取源源不断的力量,进而实现蒙古族地区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的协同
发展。

(四)有助于多元文化融合,促进民族团结
由于生长环境略有不同,各民族衍生出的文化鲜明特色,新时期下,通过
“文化教育”纽带,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推手。

为充
分发挥教育培根铸魂效能,蒙古族教育系统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开展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并把语文放在了重要位置,同时着力提高学生、老师、家长对语文的重视程度。

语文学科蕴含丰富文化要素,可以成为文化传输的
有效渠道,并能从语言、思想、文化理解等多层面帮助学生加强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语文在蒙古族地区的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多元文化融合效果会越好,民族团结
这根绳也会拧的越紧。

(五)有助于推进铸魂工程,深化教育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

基础层面,要使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加强语
句理解、品味词句感情色彩,再深一层,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听、说、读、写”
等训练活动。

将其投入到蒙古族学生初中课堂中,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大工程,需
要教师层层递进,加强引导。

在此期间,少数民族学生会不断提升对汉语的理解,体会到汉语交际的乐趣,并感受到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以此能够进一步牢筑学
生中华魂,让“铸魂育人”工程得以顺利开展实施。

三、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高质量教学路径
(一)夯实文化基础,修复知识断层
对于汉语基础不牢固的蒙古族初中学生而言,要想使其真正获得语文学习效
率的提升,教师要注重从基础层面入手,助力学生修复知识断层。

只有稳扎稳打,夯实语文之基,才能不断减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抗拒感,进而促使课堂绽放活力
色彩。

比如在开展《背影》等课内阅读学习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模式,
引领学生提前自主预习文内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扫清汉字、词句认读问题,并
根据老师要求和进度通读、熟读文章内容,以此便于高效投入到之后的阅读理解
活动中来。

在课堂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课前学习中的障碍,加以针对性指导,
还要准确把握学生汉语水平,并结合阅读篇目学习目标制定系列思考问题,使学
生获得更多运用汉语交流对话的机会,以此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使其加
深对阅读内容的感知与理解。

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整体表现及学习效果,制
定针对性练习,比如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要使其加强对阅读内容中重难
点字词、句子的认读与背记,对于汉语语感不强的学生,则要使其多读、多听,
以此帮助学生在针对性训练中夯实语文基础,逐步修复知识断层。

(二)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课堂变得乏味,也不利于学生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基于此,教师要着眼于蒙古族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及现代化教育理念,
适时变化调整授课方案,丰富教学指导模式,加强引导训练,以此为学生营造一
个精彩有趣、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氛围。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教学为例,授课期间,教师要改善以往“填
鸭式”的教学方法,并转而运用“以生为本”理念,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对阅读篇目的学习。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
出示具体任务,如:①分角色读一读文章;②说一说文章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
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③写一写第2段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在明确任务带领下,促使学生多频
率使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以此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考能力得到训练发展。

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大致了解,并依照其语文素养,制定难
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互动活动,以此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一点点建立对语文学习
的信心,并获得“听说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

(三)加强阅读训练,营造汉语环境
良好的汉语环境对蒙古族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而言具有积极作用,对此,教师
可以通过课内外阅读指导训练,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比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依照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口语交流活动,
可以让学生们共同说一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
的性格?还可以从文章中的父亲角色,延伸到学生各自的父亲身上,让学生们谈
一谈自己的父亲。

这样贴近生活的话题,能够点燃学生的交流表达热情。

同时,
还可以穿插趣味游戏活动、精彩实践活动,以此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趣味十足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良好语言环境中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要根据2020年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
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要
注重传授学生科学有效阅读方法,如:提高阅读速度、进行阅读摘抄、进行阅读
批注、带着问题阅读等等。

还可以立足课外阅读读本,构建多样语言主题活动,如:演讲活动、诵读活动、知识竞赛活动,以此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丰富汉语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充实课堂资源,树立文化自信
积极开展铸魂育人工程,是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的重要
渠道。

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期间,除了要从基础层面对学生展开训练指导,还要
借助多样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参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此帮助学生树
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使其逐渐在内心牢筑共同体意识。

对此,蒙古族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前,要充分运用好教案、导学案等资源,
以便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立足教材进行延展,并
借助电子白板、PPT等现代化设备,以图文、视频、文字等形式,为学生引入多
元文化资源。

比如在学习《黄鹤楼》、《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时,可以
扩充与之相关的诗词文化,在学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时,可以引入更
多优质文言文,在学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壶口瀑布》时,可以
通过图文、视频为学生介绍更多祖国传统建筑文化,带领大家领略更多祖国大美
风光。

在多元文化资源熏陶下,学生的认知会逐渐丰富,文化自信心会得到提升,同时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五)加强德育引导,推进铸魂工程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了教学关键词。

民族语言授课语文教
学期间,对学生积极展开德育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同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康震教授也曾说过:“铸魂和育人的核心其实是爱国主义。

”因而蒙古族初中语
文教师在制定授课方案时,更要注重深化落实各项要求,并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帮助蒙古族学生进一步点燃爱国之心,促使学生在青少
年时期便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

比如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沁园春·雪》等诗歌时,教师可
以加强对诗歌创作者、创作背景的介绍,并引入更多同主题的爱国诗歌,促使学
生能够全面感知其中的红色文化力量及爱国之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核
心素养培养目标,定期组织开展与“爱国”主题相关的朗诵活动、演讲活动、写
作活动,系列举措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浸润在爱国文
化中获得正面熏陶,进而有效推进铸魂育人工程,切实助推民族融合。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铸魂育人工程中,语文课程占据着核心地位。

然而
民族语言授课中初中语文活动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要想达到高质量教学目标,
蒙古族地区初中学校及老师任重而道远,只有保持与时俱进心态,不断探索前进、开辟创新教育之路,才能更好地为蒙古族学生营造良好语文学习环境,进而实现
高质量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汪玉秀, 汪生福.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的路径[J]. 读写算, 2020(24).
[2]杨云斌. 新课改理念下少数民族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善对策
[J]. 2019.
[3]俞晓丽.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J]. 内蒙古教育, 2019(21):2.
[4]呼延昞.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爱情婚
姻家庭:生活纪实版, 2021, 000(009):P.1-2.
[5]阿库比则. 关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综合素质的实践探索[J]. 文学少年, 2020, 000(021):P.1-1.
[6]呼延昞.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爱情婚
姻家庭:教育观察, 2021(9):2.
作者信息:
王玉霞,(1978.08)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儿童文学、基础教育
课题:
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专项课题,“少数民族语
言授课小升初语文教材知识断层问题及教学对策研究”编号:NGHZX2021101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民族中小学教学研究》基地”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