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报告
一、实验名称: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实验目的:
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问题相当突出,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浪费,造成了公众社会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了解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图书网络
四、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1、通过上网搜集于资源配置效率有关的资料,后查找相关书籍
2、利用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3、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
二、实验目的:
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问题相当突出,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浪费,造成了公众社会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了解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三、实验设备:
计算机图书网络
四、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1、通过上网搜集于资源配置效率有关的资料,后查找相关书籍
2、主要根据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3、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透析我国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摘要: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问题相当突出。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资源配置低效率的现状,分析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原因,对策建议一、研究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的意义
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
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问题相当突出,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
和浪费,造成了公众社会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地方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
二、我国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现状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对公共产品的投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对公共产品消费的压力。
所以现阶段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仍没有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产品总体供给不足,基础性公共产品供给尤其短缺。
基础设施差曾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重点建设,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的需要。
从城市基础设施来看,在很多地区和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道路、交通、通讯、水电和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的“瓶颈”依旧存在,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比如每年一度的“春运”组织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特别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又如在电力方面,尽管 1996 年以来我国电力短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但是这种缓解是在很低的用电水平上的缓解,一部分生活用电需求由于供电设施的的限制而得不到实现。
2.公共产品在地域分布上很不均等。
长期以来,我国将有限的公共产品生产资金主要用于城市公共产品的建设,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提供重视不够,使得公共产品在地域分布上很不均等,农村公共产品严重供给不足。
比如与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农村地区公共道路、供电供气、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义务教育、失业养老保险和救济、文化体育设施等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短缺。
与城市居民相比,在公共产品的消费方面农民没有得到相同的国民待遇,享受不到应有的公共服务,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权益。
因此,如何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我国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公共部门规模庞大,公共服务质量低劣。
尽管经过多次机构改革,我国公共部门一直存在“膨胀—精简一再膨胀”的怪圈,公共部门行政经费支出日益扩张,行政运转效率却不断降低,服务质量差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
由于没有竞争,公共部门越来越缺乏活力,导致人浮于事,成本增加,亏损严重,负债经营,服务质量低。
政府单一提供公共产品,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自身的一些弊端。
比如电力局、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铁路局等上下对口设置,天然地具有垄断权,这种垄断既产生了低效率,又导致了寻租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使老百姓深受其害。
许多公共部门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成为我国公共产品供给领域的真实写照。
4.地方公共产品生产成本太高。
地方政府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是生产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最主要部门,但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在生产提供地方公共产品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十分高昂,这主要表现在:(1)行政经费居高不下。
由于机构林立、人员超编,使行政部门的办公经费、人员工资等各项行政开支猛增,不少地方“吃饭财政”现象严重。
在很多地区,新增财政收入约有 80%以上用于人员经费,成为“吃饭财政”。
(2)公共支出浪费严重。
地方政府在生产或提供公共产品时,缺乏节约意识和成本约束机制,花钱大手大脚,增加了地方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
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把应尽职责变成有偿服务,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财政预算进行收支管理,而是“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增加了群众负担,抬高了社会成本。
河南省豫灵镇,人口 6 万,干部为了追求政绩,借钱上项目,负债竟达1 亿多元,人均债务 1600 多元。
按目前的还款速度,还清债务至少需要 100 年时间。
三、分析公共产品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我国公共产品供给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资金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的财力相对已经明显缩小,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都有大幅度的下降。
这样的低水平的
财政收支格局,不仅难以保证社会公共性开支的资金需求,而且相当一部分地区已无力维持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从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看,用于国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等基本公共产品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始终维持在 40%-50%之间,而发达国家几乎都在 70%-80%以上。
这说明,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的失调,大量的国有资产没有投向公共产品领域,而是投在市场可以很好发挥作用的竞争性领域。
另外,从现实中的种种迹象看,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失控,资金损失浪费严重,比如:各种会议成灾,公款吃喝玩乐之风盛行;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项目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本身就紧张的政府财政更加紧张,政府也就没有财力来提供公众真正需要的公共产品。
2.公共产品的决策机制问题。
政府有效提供公共产品的前提是它知道消费者对于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
然而政府只能掌握有限的信息,现实中政府在决定公共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时,只能用中间选民的偏好代替全体国民的偏好,按照多数原则来决定的。
这一方面会导致一部分人享受过多的公共产品,而一部分人却享受不足;另一方面出现公共产品供需不匹配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方面,农民急需的某些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某些被农民称为“形象工程”类的公共产品却屡屡被提供出来。
3.公共部门垄断经营。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模式,水、电、气、热、通讯、道路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在每一个公共产品领域都有一个自上而下、上下对口的庞大行政机构,这些行政机构统一管辖各自领域里众多的专业性公营企业。
行政机构掌握公共产品的立项、计划权,然后把生产任务指令性地分配给各自的附属公营企业,这样就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经营活动,其他经营主体很难介入。
政府赋予公营企业特别垄断权,它们自然就没有了外部压力,无外部压力自然难以产生竞争,缺乏竞争又必然导致公营企业内部产生非效率。
结果是公营企业整体运营成本高、质量水平低、经营管理的效率低。
4.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过于单一。
在我国,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方式是政府直接生产,即通过政府部门的服务和通过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社会事业单位来提供,主要表现在:公共产品投融资渠道单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融资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信贷等,对于国外和民间投资的利用不够,再加上有限的政府财政拨款,使得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得不到解决。
另外,公共产品领域面向市场的开放力度不够,象邮政、电力、自来水、煤气、水利、铁路、、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基本上仍由政府控制下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垄断经营,政府在这些领域实行市场化改革过于谨慎。
因此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和压力,会导致资金使用的低效率,使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准,并且促进了铺张浪费、设租寻租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5.无明确的考核指标。
私营企业有利润这个硬指标,而政府行政部门则因其产出都是非盈利性的而不能使用这个指标。
政府是由政府的各个部门组成的,政府活动也就是政府各个部门的活动,政府整体有公共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目标,此时各个部门的目标有可能与政府整体目标相左。
这些使得政府部门具有了某种类似于私人组织的内在目标,进而会成为类似于市场中的自主经营的企业,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利益。
于是政府部门同样会不顾及其行为引起的社会成本和收益,而只关心其所在部门的成本和收益。
如扯皮推诿、见利就上便是政府各部门执行公务时时常发生的现象,影响了公共产品的提供效率。
6. 成本与收益分析困难。
公共产品虽规定了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但未必能保证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这个范围内有效运行,而且由于存在政府运行效益难以核算的问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利益到底有多高也就变得难以核算。
由于公共产品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关系,故也难以对政府行政部门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
我国政府政绩评价机制往往是“只看产出,不看投入”。
导致了“假冒伪劣”“虚报”、“少报”、“隐瞒不报”的事,屡见不鲜。
这样势必会导致了政府决策的失灵,资源配置
效率的低下。
7. 政府过度干预。
税收是政府筹资的主要方式,也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来源。
从理论上讲,税收过度收取,很可能导致公共产品的过度供给,这样公共产品就会挤占私人产品的供给,影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最终的结果可能是私人产品出现短缺,以致公共产品要么出现过剩,要么出现短缺,从而造成公共产品效率损失。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热衷于行使权力,却不承担任何责任,以至于出现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不当利益合法化的非正常现象,屡禁不止。
既降低了政府的威信,也影响了社会风气,既抬高了公共物品的成本,又降低了公共服务的质量,最终损害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四、解决公共产品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改革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虽然“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喊了这么多年,但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在经济领域投入过多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目前资金不足是困扰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而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支出、竞争性投入在财政支出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这严重背离了财政支出的宗旨,挤占了公共产品的投入资金。
虽然在短期内,把无所不包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严格地局限到公共产品的供给来是不现实的,但地方政府应按照公共经济的要求,从提供公共产品的角度介入国民经济,建立公共财政支出体系,逐步退出直接干预经济的行为,增加公共产品供给资金。
2.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将闲置国有资产的处置收益投入公共产品供给中。
财政资金不足是困扰公共产品充足供给的主要因素,如何利用好各项政策,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财政收入,投入到公共产
品供给中,是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方政府,拥有大量的存量国有资产,由于经营不善等问题,企业关停或倒闭,这些资产处于闲置状态,盘活这些资产,投入到公共产品供给中,是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一个有效手段。
3.鼓励社会组织和私人资本投入公共产品。
人们通常认为,政府应直接负责公共产品的提供,甚至直接的生产。
这种认识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限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大,财政开支规模也与日俱增。
使得其自身无法经济、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其实产品提供和生产有时是可以统一的,有时可以是分离的。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来有效地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公共产品。
可以通过委托或授权的方式,外包给非政府的组织或私营的组织。
制定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市场主体积极投资公共产品供给,解决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
4.引入竞争机制。
可以结合公共产品供给计划,准确划分哪些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而哪些公共产品由市场竞争来提供。
对于可以由市场竞争来提供的公共产品,交给市场组织或私人企业来承担,这样就把由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会导致生产成本浪费的领域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来反映生产成本的真实信息。
从而可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5.建立公开透明信息制度。
完善政务公开,打破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黑箱,让地方民众了解相关的信息,对于一些非保密性的公共产品信息应对公众透明化。
比如在一些重要的公共产品生产前应公布相关的信息,征求各方的意见,举行相关的听证会,对某些公益项目与特殊公共物品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
6.建立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监督形式。
可以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直属与中央政府、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监督机构,可以采取新建或整合现有职能部门的形式,对地方政府公共产品
的生产输出进行必要的监督,防止地方政府扩大公共产品成本或扭曲地方民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强化监督的效果,对中央政府的投入,建立有效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专项基金的监控,防止地方政府滥用或挪用;同时建立有效的审计制度,对地方公共产品提供过程进行全面审计。
省级政府可以参照这个模式建立对下级政府的监督。
7.提高地方领导者的综合素质。
决策最终是由具体的人来作出的。
而决策者的知识水平、道德素质、决策理念和决策能力直接影响决策的质量。
一方面我们要强化地方领导的责任意识。
要把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作为压力和动力,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另一方面要提高地方领导的知识水平,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才能获取准确而又全面的信息,才能进行科学决策,才能进行制度和管理创新,才能减少盲目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
五、小结
近几年来,我国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方式的改革步伐越来越快,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改革途径,尤其是在市政公用设施服务、通讯、交通等方面的改革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社会效率和经营效率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从总体上看,公共产品决策民主化、经营市场化是今后我国公共产品提供和生产方式改革的主要趋势。
我相信通过一系列改革,可以不断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从而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人民群众社会福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