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绘画艺术游戏化传播应用研究——以《绘真·妙笔千山》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第2期 NEW MEDIA RESEARCH
32
nmrmagz @
《绘真•妙笔千山》是故宫博物院与网易游戏公司协作出品,于2019年1月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App Store 发行,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制作的一款国风移动端游戏。
《千里江山图》由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所创作,被誉为十大传世名画巨作之一,也是故宫的镇馆之宝,但是由于颜料易脱落的特性这幅佳作仅对外展出过三次,因此极其珍贵,人们难以一睹真容。
“游戏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理查德•巴特尔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把不是游戏的东西变为游戏”,“游戏化”这一概念在进入21世纪后便被普遍采用。
“游戏化”是指将游戏元素运用于非游戏的场景之中,从而吸引玩家并使其投入,同时增长玩家忠诚度[1]。
与只是单纯强调游戏而言,游戏化并不只是着眼于游戏的规则机制,而且关注通过游戏化元素的应用,使得玩家有一个真实、享受、沉浸的游戏体验感受。
因此《妙笔千山》以游戏化、数字化的方式给了艺术爱好者一个绝妙的艺术体验。
游戏通过团队自主开发的Neo X 引擎,运用分层渲染手绘和特有的3D 建模与渲染技术,惟妙惟肖地复原了青绿山水的磅礴色调与唯美意境。
游戏的剧情结合了经典志怪著作《山海经》和奇幻著作《镜花缘》,勾画出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
游戏一开始是驱动玩家追寻名为一修和墨言师兄弟二人在画卷中探索绘画的真谛,与光怪陆离的人物、神妖角色产生火花与羁绊。
《妙笔千山》以这种游戏新
媒体的方式再现了《千里江山图》的瑰丽面貌。
人
在画中游,物我两相忘,通过游戏人们能够置身古画,品味山水、传承中国艺术。
1 游戏文本复制还原绘画艺术,打造场景传播
1.1 场景提升人的艺术感知体验
艺术美学的魅力是能丰富拓展人类的心灵世界,那么一个颇具艺术感知的游戏场景能为现实场域增添虚拟幻想,拓展了人类单纯的物理感受。
艺术之美影响人们的视觉、听觉等多重体验,人们由艺术产生美妙的情绪。
在游戏场景所营建的虚构世界里,新鲜的刺激感给予娱乐,再由丰富的叙事代入至情境,为人们提供现实所没有的娱乐体验,和不同于静止事物的生动的艺术感知。
游戏的数字仿真技术所带来的仿真符号,刺激着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奇体验空间由此塑造,在这个空间里,本是固定的场景变得虚拟化、移动化,形成一个符号化、虚幻化的图像世界。
场景传播究其本质是一种指定情境下的个性化精准信息的适配[2]。
作为绘画艺术类游戏,《妙笔千山》相对于社交互动,更侧重于艺术感知体验。
虚拟场景中的每个图像根据观者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品味,转化为现实追求的活动事实,动态符号美学不仅是满足观众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的审美情趣,形成感觉上的社会对话的渠道,甚至感觉和情
传统绘画艺术游戏化传播应用研究
——以《绘真•妙笔千山》为例
张璐瑶
摘 要 艺术与游戏的跨界结合在国外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涌现了以博物馆冒险探索游戏《刺客信条》为代表的众多佳作,国内近年来也推出艺术与游戏跨界较为成熟的作品——《绘真•妙笔千山》,它以游戏化、数字化的方式给了艺术爱好者一个欣赏山水画绝佳之作的艺术体验,故主要探究这种游戏化的形式如何给予玩家一种好的场景体验,以及传统绘画艺术如何通过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传播与传承下去。
关键词 绘画艺术;游戏化;场景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2-0032-03作者简介:张璐瑶,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新媒体艺术传播。
DOI:10.16604/ki.issn2096-0360.2021.02.008
APPLICATION RESEARCH 应用研究
绪等内心活动可以借由不同的场景符号以释放[3]。
传统意义上的符号系统包括所有级别 的象征内容和形式,包括能指和所指的两个维度,主要指向信息知识的结构图像和场景的象征性的绘画精神内涵,网络游戏主要以视觉形象为核心,再辅以其他感官刺激,如音乐、配音对话和触觉上的交互操作。
1.2 游戏展现场景的三重境界
1)真实再现的物境。
王昌龄所著的诗论杂著《诗格》中诗的创作分为三重境界,一层物境,二层情境,三层意境,场景亦如是[4]。
场景的第一重境界是物境,是对客观存在的物理场景的重现,是一种对现实的仿真。
游戏中体现了《千里江山图》画材来之不易这一鲜明特点,玩家最终遇见原画作者王希孟后,他会指引着寻找颜料,然而玩家寻遍了附近村庄并始终没有颜料原石的踪迹,最终在玩家灰心丧气之时,终于从一位道长手里找到了雌黄等原石。
按照中央美术学院冯海涛教授对《千里江山图》的剖析:这幅画里头的色调,没有用合成颜色,没有用水色,全幅用的都是矿物质颜色:绿来自孔雀石;黄来自雌黄石;青取自蓝铜矿、青金石;红取自赭石、朱砂,正是有这些矿物质宝石制作出了绝妙的色彩,从而让北宋传奇少年王希孟留下传世之作。
这种寻找画材的游戏剧情再现了真实的创作背景:场景塑造的房屋、流水、一草一木皆有细节,水榭楼台、茅屋草舍等皆精密入微;各类飞禽走兽栩栩如生,飞鸟像是只用画笔轻轻一点便仿佛要从画中展翅翱翔进现实世界,由此可见游戏制作者倾注了众多心血还原《千里江山图》的原有神韵。
《妙笔千山》中的游戏场景对《千里江山图》的部分图画是一个较为真实的复原再现。
《千里江山图》在设色和笔法上承袭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这种画法是以石青等矿物原石制作的颜料为主,并以适当夸张的手法加以延伸与修饰。
王希孟在本较简单的蓝绿色彩中寻求变换与革新:仍是用青色和绿色为主要色调,但在施色时重视手法的变化,色调不再单一,而是淳厚与轻盈相依,画面层次由此更为鲜明,物象由此逐渐变成真实宛如裸眼3D的物景,与整幅画面融为一体。
游戏中玩家能看到角色能驾鹤穿梭在画中的山水之中,由此欣赏到层峦叠嶂的层次感,再加入潺潺水流、绵绵云朵、袅袅烟雾等特效,平面的纸上绘画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化为逼真的3D游戏场景,这让即使欣赏不到真实的《千里江山图》,也能在游戏中体会它独有的2D世界中的3D感。
并且在玩家终于完全通关之后,会有整幅的AR版《千里江山图》呈现出来,玩家可以下载打印定制的场景卡片,因此是一个动态交流的过程。
这种对客观
存在的物理场景的还原与互动真实感体现了场景塑造的基本物境。
2)与景交融的情境。
场景的第二重境界——情境,包含主观的“情”和客观的“境”两个维度,主观的情感就是指人类个性化的情感偏好和兴趣指向。
个性化的主观情感是指人类情感偏好和情境兴趣点强调主观感受,情感感受来自互动等人物情节,和这种感觉直接影响游戏和现实中的人的行为决策,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触动和震撼,寄情于景的同时又触景生情。
对于任意类型的文艺作品而言,感官体验只是审美过程的起点。
观赏者接收到视、听、触等感官信号,在玩家想象和联想的生产过程中,游戏的人物及情节融合交织成一个意义深刻的精神之旅,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形态,游戏作品需要通过审美主体即玩家,参与游戏来建立审美关系。
玩家在游戏世界行为影响他们的情感体验,而他们行动的结果主要由游戏玩法和规则决定,玩法和规则的不同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
《妙笔千山》中,人物、器物与其中的故事使人非常感动。
游戏第一章“比翼”讲述一对夫妻处于平行世界的故事:一个世界中妻子已然逝去,丈夫为妻子平整坟土,而玩家需要寻找工具后探索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妻子的灵魂依然保留,夫妻化作比翼鸟双宿双飞。
游戏事件由此转化为感性的对象,沉浸其中的玩家主体不再是单向移情,这种对美好情感和完美结局的追求影响玩家继续探索下去,使其精神世界得到触动、融情于“境”。
基于游戏的体验是一种建立在主观价值判别之上的玩乐体验,传播主体在进行传播内容的抉择过程中,更重视自身内心的感触,而受到社会价值观和他人的束缚较少。
3)虚实相生的意境。
意境为场景的第三重境界,是物理空间与精神世界相互融合的艺术境界。
艺术作品中虚构的内容所表现的物理空间与所象征的精神内容相互融合,以虚代实,化实为虚,物理空间的内容和相互融合的精神的象征,生成虚拟现实,它是间接与含蓄的,和直接的形象特质不同,玩家因此通过游戏形成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感悟。
《妙笔千山》中的情节能够体现、象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思想精神,游戏中妙山先生道:“绘真者,体察天地,胸怀千山,丝丝入眼”;“渔歌唱离断,长河挂云帆。
我心寻真处,妙笔绘千山。
”这与《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中国山水画精神相契合,一是“以大观小”的山水法则;二是居游合一的思想境界,意味着一个趋于完美的人居景观环境的建构,不仅需要达到人与物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还需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化一的关系。
谋求天人合
33
nmrmagz@
2021年第2期 NEW MEDIA RESEARCH
34
nmrmagz @
一的人居环境的思想始终都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思想内核,也是游戏让人在画中探险,寻绘画之道的本意。
2 游戏艺术与娱乐的结合寓教于乐
《绘真•妙笔千山》对青绿山水画和书画印记都有一定的初步科普,例如山水画的绘画工具,包括画笔和颜料石材等,例如琅玕(红色)、辰砂(蓝色)、砗磲(白色)、璆琳(绿色)等。
游戏里,玩家需要做的贯穿全部内容的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去画卷里帮妙山先生找各种作画的原材料,玩家寻找绘画材料的艰难体现古人对艺术追求的不易和极致。
红蓝白绿四种颜色是《千里江山图》的四大基本绘制颜色,在游戏中需要玩家寻遍各地才能找到制成颜色的原料。
为了画“沧海月明珠有泪”的鲛人泪幻化成的月明珠,妙山远下南洋寻找珍珠珊瑚,认识了当地土著女孩带领玩家前去潜水,偶然发现一枚砗磲,才有了《沧海》月明珠的晶莹剔透的白色;南洋淳朴的土著则成了鲛人族的原型;琅玕也是玩家会在寻找另一种普通绿色颜料的途中偶然寻得,且琅玕本是藏于树中,怕土喜砂,溶于雨水,这才有了《两仪》中砂雨交融的奇谈。
神话传说和其中人物的科普与结合游戏剧情的改写,让其中文化的传承有一个新的角度和方式,游戏中包括先秦著作《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夫诸、女魃等神话传说人物;东晋志怪著作《搜神记》中“沧海月明珠有泪”的鲛人泣珠典故;游戏人物台词包含《道德经》中的经词,体现“太极生两仪”的道家文化。
探索性是游戏化过程中最为独特的元素,因为在游戏这个相对独立的虚拟场域中,往往提供了不同于常见的生活场景,因此为玩家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装扮你自己和其他人,全新的体验一定会刺激玩家的探索,发现和理解未知的自然反映人类的好奇心。
游戏中玩家须前往南海寻找珍珠的情节也体现了《镜花缘》中主人公乘船在海外女儿国、君子国游历的故事,《镜花缘》本就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和《大荒西经》中的人物故事材料,因此《妙笔千山》巧妙地将二者融为一体,这种糅合进行了对真实时空的重构:融合不同朝代的故事,将虚拟人物和历史人物相结合,创造出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世界观,让人在奇妙的虚拟世界沉浸不已。
《镜花缘》中表现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和深层次上冲撞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博大深沉的宇宙意识,这与《千里江山图》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主旨是一种天人混沌
合一的共存关系,以及追求优美静谧、赏心悦目的
自然环境,正所谓“道游于艺,艺合乎于道”。
特别是在青绿山水画中,运用石青、石绿等现实中很难见到的色彩对山水进行描绘加工,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人们想象中的海外仙山,因此这种寓教于乐式的探索性游戏势必会激发并引导玩家有对绘画艺术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 结语
随着当下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优秀绘画艺术以及其他门类的艺术的传播与传承方式愈加多种多样,游戏化这种方式便迎合了新时代的潮流,以及当下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需要舒缓内心焦虑的渴求。
《绘真•妙笔千山》塑造了一个具有真实的物境感、情景交融的情境感和融有传统山水画精神内核的意境感的智媒场景,使玩家能通过新媒体感知传统艺术,使绘画艺术不再拘泥于纸本,而在游戏中获取另一种生命存在。
该游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人机交互有上升空间,操作设计不是很灵活,游戏的上帝视角和地图变化比例比较随意等问题,因此该游戏的交互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不然会丧失掉它作为游戏的一大特质,游戏的乐趣是游戏化引以为傲的地方,故需要对游戏情节进行进一步扩充,使该游戏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有了好的体验感便能使玩家更愿意选择这款游戏,塑造出好的场景既视感才能更加满足玩家的各种感官,使其触景生情乃至与情境交融。
游戏独特且不可比拟的艺术气质也能在同类游戏中出类拔萃,使得传统绘画艺术这只“王谢堂前燕”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到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使其在新时代也不会被历史洪流所淹没,传统艺术的传播与传承由此有一个新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蒋晓丽,贾瑞琪.游戏化:正在凸显的传播基因:以媒
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理论为视角[J].中国编辑,2017(8):8-13.
[2]郜书锴.场景理论:开启移动传播的新思维[J].新闻界,
2015(17):44-48,58.
[3]白寅,陈俊鹏.“场景符号”与“符号场景”:融媒体时
代网络游戏的审美体验格局[J].新闻界,2019(7):48-55.
[4]程明,战令琦.论智媒时代场景对数字生存和艺术感知
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5):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