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3.1农业区位因素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1.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巩固知识点。
2.学生自评、互评,让students能够主动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我改进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景观,如南方的水稻种植、北方的小麦种植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念,我们可以以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为例,讲解水源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为例,讲解气候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以东北地区的黑土地为例,讲解土壤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调查当地农业生产的情况,了解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4.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讨论成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让学生了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3.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能够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农业生产的分布和变化。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撰写一篇短文。这样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关注,增强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责任感。
2.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其地域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使学生能够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了解其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4.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点。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教案.doc
专题复习《区位因素分析》教案地理组陈平红【高考动态分析】本专题内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同时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近儿年的高考中表现的尤为抢眼。
特别是在第37题的考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命题立意角度。
其知识内容的考查多以叠加等值线的区域地图为载体,在考杳学生对区域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进行考杏,最后落脚点是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条件评价或区位因素分析。
从命题立意角度来看,着重考查考生将高中知识体系中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运用于解决具体区域中相关现实问题的能力。
【高考命题方向】从近年的命题规律及教材中的区位知识体系看,区位因素分析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问的类型:1.评价区位布局问题是否合理。
2.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3.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4.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八5.不同区域的区位因素的对比分析与评价,【高考复习建议】策略一: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
策略二: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
策略三: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答题技巧。
如何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应对高考新的试题情景,进行迁移分析。
■技巧1一一充分利用题中已有的信息■技巧2 —一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策略四:掌握区域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
区域区位因素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1推测区域内主要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如气温、降水、山脉、河湖、自然资源、人工建筑等事物或自然灾害、生产活动等现象。
%1分析区域的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
%1解释区域内存在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优势与劣势的原因。
%1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与发挥优势的对策。
【主干知识体系】一、区位因素分析(一)、农业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光热水土)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亳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区位因素讲解教案
区位因素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区位因素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区位因素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掌握区位因素的种类和作用。
3.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区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区位因素的种类和作用。
2. 区位因素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区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投影仪。
2. 地图、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练习册或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认为区位因素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你能想到哪些区位因素?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或教学投影仪展示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自然区位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等。
- 人文区位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解释每个区位因素的作用和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选取一个具体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案例,例如一个城市的发展,或者某个农业地区的特点。
利用地图、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该地区的区位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
Step 4: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案例进行分析。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他们所学的区位因素知识,分析该案例中的区位因素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给出评价和建议。
Step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案例中区位因素的共同点和差异,以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强调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的必要性。
Step 6:练习与作业(5分钟)布置练习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个新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案例,并写下自己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不同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案例中的区位因素,并深入分析其影响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 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教学设计
【专题五】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考情分析】高考注重生分析能力的考查,通过提供新的背景材料,要求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说明其存在的意义。
在对某一人文要素(农业、工业、城市、人口、交通、商贸、旅游等)进行区位分析时,能够很好地体现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与方法。
从近几年高考看,人文地理命题对区位因素的考查仍然是重中之重,在全套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比重。
复习时,要对某一人文要素分析的思维方法进行疏理,同时注意培养生从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交汇】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旅游、经济等区位的分析和选择,是人文地理部分的主体内容,历年为高考命题者所青睐。
同时,区位分析是人文地理发展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命题素材十分丰富、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能有效地考查出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分析归纳、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此类问题几乎年年会出现,且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络1.认识区位的地理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所以一定要重视区位与区域地理的关系),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2考点知识扫描【思想方法】(一)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全面性)从有利和不利两角度(辩证性)抓住主要(突出)的因素进行分析(主导性)从动态和静态两层面(动态性)A.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眼光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1)经济位置要素——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政治位置.经济位置.交通位置(2)自然区位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3)经济区位要素——资.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4)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政治(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团结.国防安定等。
2.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也就是所谓的辩证性:区位因素中有些是有利的因素,还有些是不利的,评价时应注意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作全面的分析。
3.3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5.培养学生运用服务业区位因素理论,对现实生活中的服务业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归纳服务业区位因素。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服务业区位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a.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区位特点。
b.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如市场、劳动力、交通等。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关注单一因素,忽视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全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3.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GIS、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能力:
a.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引入GIS、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其在服务业区位研究中的应用。
b.设计实践环节,如利用GIS软件分析服务业区位数据,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阅读一篇关于服务业发展的时事新闻或研究报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涉及的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二、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四、旅游业区位分析: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从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强记忆):1.旅游者:主体相当于市场(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2.旅游资源:客体A.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一、进行区位选择需坚持以下原则1. 可持续原则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2. 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
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
3. 因地制宜原则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高中地理区位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区位的概念,掌握区位分析的方法;(2)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学会运用区位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大事的情怀;(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激发学生探索地理奥秘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区位概念、区位分析方法、区位因素分析。
2. 教学难点: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区的地理特点;(2)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不同?这些地理特点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2. 新课讲授(1)介绍区位概念:区位是指某一事物或现象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事物或现象的关系;(2)讲解区位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分析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等)、人文因素(人口、交通、经济等)。
3. 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区位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3)分组讨论:针对该地区,提出发展旅游业的合理建议。
4.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针对本地区,分析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区位概念、区位分析方法、区位因素;(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布置作业:针对本地区,分析区位因素对某一产业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
读图分析:株洲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读图分析:我国城市的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武汉不仅是水运中心,还是铁路枢纽
读图:通过武汉的交通线路
京
广
线
扬州的变迁
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 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 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 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到了清代,扬州城市 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
阿伯丁、伯明翰、 曼切斯特发展的 原因 是什么?
阿伯丁——石油
伯明翰、曼切斯 特——煤
英国
六、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与城市区位
煤矿城市——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 美国的匹兹堡、中国的大同、 鹤岗、抚顺、开滦等
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北海油田)、 美国的休斯顿(墨西哥湾沿岸)
中国的大庆、东营(胜利油田)、克拉玛依、 玉门
重庆位置示意图
• 过河点
过河点
防卫功能
曲流处
河心岛 半岛上
巴黎城市的变化
猜猜连线
• 北京 • 上海 • 重庆 • 巴黎 • 开罗 • 开封 • 西安 • 伦敦 • 巴格达 • 武汉 • 杭州 • 新奥尔良
• 黄浦江 • 黄河 • 塞纳河 • 底格里斯河 • 渭河 • 密西西比河 • 富春江 • 永定河 • 泰晤士河 • 尼罗河 • 长江 • 嘉陵江 • 汉江 • 钱塘江
。
C城市位于 河口三角洲 地貌上。
⑷D城市适于发展 钢铁
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
要有 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
高三地理城市的区位因素教案(精选7篇)
高三地理城市的区位因素教案(精选7篇)高三地理城市的区位因素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高三地理城市的区位因素教案(精选篇1)一,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我校地理考试成绩的综合分析,为了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做好复习工作,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这学期一定要狠抓地理教材和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骨干知识的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
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热点问题要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和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和应用图表和文字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应强调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应做好以下工作: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__年高考试题,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的内容和意义,认真研究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其教学不偏离高考要求。
注意每次考试的试题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试卷点评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把握“双基”,把握教学定位高三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侥幸猜题、留题,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立足“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形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质。
只有应对不断的变化,才能万无一失。
所以地理原理的教学要注意,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基础知识,从边缘到边缘,不留死角;二是构建和完善学科骨干知识体系;三是对关键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应用。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课件
经济水平、交通、
环境、政策、宗教、军事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例1 .读我国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该城镇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90年代后,该地桑基、蔗基鱼塘大量减少,果基、花基鱼塘明显增加,请分析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导致该地基塘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
珠三角地势低平;气候高温多雨;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珠三角洲经济增长快;城市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地价上涨;农业结构的调整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2) 若该城镇位于东北地区,则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分析其主要自然区位优势。
商品谷物农业 地形平坦、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夏季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B 地价低,气候四季如春,廉价劳动力丰富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区位问题分析的一般思维模式:
区位问题
着眼点
地理位置
思考的基本层面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针对高考中常见的五种设问角度,解决各类区位问题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区位问题分析的思维模式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农业区位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3)若该城镇位于华北地区,A地是否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为什么?
高中地理区位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区位因素的概念,了解影响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区位因素的概念、影响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 难点:如何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从这幅地图中找到哪些地理现象?”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图上展示了丰富的地理现象,如山脉、河流、城市等。
这些地理现象的形成都与区位因素有关。
环节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区位因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地理现象分布的各种因素。
2. 教师分别介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源、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3.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地理现象。
例如,分析我国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探讨其优势与劣势。
环节三: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如某城市的工业区布局。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区位因素,探讨案例中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区位因素的概念、影响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 教师强调运用区位因素分析实际案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地理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作业布置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撰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位”专题在高考中的热点—把握方向
区位问题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从近几年 的高考试题来看,几乎年每年都有涉及。出现频 度高,分值大,并且有呈现比例上升的趋势。 考查的重心: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城市、交通、 商业等区位。 关注:管道区位、航天发射基地等区位。 常见考查类型:
①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除此以外,根据地理热点,还应补充航天基地的 区位选择因素。
A.自然因素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 观察。
初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 中海南卫星发射场);纬度高,初速度小;同一纬度, 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降低发射初速度 (也与能源有关)。
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能源:向东发射,节约能源。
B.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交通便利: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国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
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
例: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海运便 利,利于运输大型火箭;安全性高,三面临海,利于火 箭残骸安全坠落。
早期扩大
工业区
市中心用地紧张, 地价上涨;交通拥 堵,环境污染严重
地租便宜,位于河流下游,与主 导风向垂直,对市区污染小。靠 近河流,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2、中期,工厂搬出市中心考虑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为了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早期,工厂集中在 市中心;中期,逐渐在a处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别 重化工厂为主的工业区;回近顾教年材来,,美在国b处形成了以高新技术 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区。B高地新早技期术位工业于区A城市的远郊,在不同 时期,B地土地的利用方的式区存位在因很素大差异。
四、区位分析的方法及解题步骤
1、分析方法:掌握要素、明确要求、横找异同、 纵看变化、综合分析、抓住主导。
具体如下:
(1)掌握要素:
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位置要素(经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文 等)和社会经济要素(经济基础、资源、市场、交通、 劳动力、技术、政治、历史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明显功能分区
1、早期,市中心以__市__场__、_交__通___优势吸引了工业的自然集聚。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讲解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早期,工厂集中在
市中心;中期,逐渐在a处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别
重化工厂为主的工业区;近年来,在b处形成了以高新技术
产时业期为,主B城地的市土新规地模工的较业利区用。方B式地存早在期很位大于工 在 中差A厂 城有城异由 市个市。市 的别的中 东重远心北化郊迁方工厂出向,,,为在分工主不布业的同
三、精讲重点、难点和热点—瞄准目标
以工业区位为例:
工业区位是区位因素中的重点内容,是高考 命题的常考点。一个合理的工业区位,必须既有 经济效益,又有环境效益。
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是重点。
分析影响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及变化 是难点,也是学生易错点。
总之,讲解的重点放在工业指向型判断和工业
区位与环境关系两个方面。
(4)早期,B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的组成部
分,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形成相应农业地域类型
的主要区位条件有哪些?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人 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B地早期位于A城市 的远郊,在不同时期,B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②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③分析某类区位的最佳选择;
④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⑤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二、“区位”主干知识框架 —加强知识联系
在全面了解教材,掌握学生实际的前提下, 拟定出有关“区位”专题的框架。构建知识框 架可以师生共同进行,可以根据已制订好的专 题结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补 充。在讲解知识结构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归教 材,回忆教材对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 论。通过对专题知识结构的讲解,帮助学生理 清知识脉络,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由早期位于远郊 变为近郊
生产结构 发生变化
回归教材,城 郊农业区位
(5)中期,B地粮、棉需要从东北、苏北等地调入;蔬菜、花卉、瓜
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有部分出口。 试分析这 一阶段B地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推进,B地农业生产转向为城镇提供农副产品,市场需求起 重要作用 ;生产蔬菜、花卉、瓜果的利润高于粮、棉、油生产;交通 便利,便于农副产口的出口。
四、剖析典例,总结规律方法——知识拓展与应用
典例的分析过程,是一个师生的互动活动过程。教师在解析 例题的前后,都要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余地,使学生能真正消化、 吸收课堂所讲的内容。教师讲解时,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并始终 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解方法。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早期,工厂集中在市 中心;中期,逐渐在a处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别重化 工厂为主的工业区;近年来,在b处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 主的新工业区。B地早期位于A城市的远郊,在不同时期,B地 土地的城利市用规方模式小存,在内很部大差异。
邻近高速 公路和研 究院分院
3、试分析b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
接近研究院分院,科技条件好;接近高速公路,便于快速运输;本身 无污染,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
下图为我国南方A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B地早期位于A城市 的远郊,在不同时期,B地土地的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回归教材,亚洲水稻 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2)明确要求:
即要明确试题在问我们什么。区位分析时有不同的 要求,有全面分析(有利和不利)、对比分析(两者的 相同与不同因素)、优势分析(同类中最具优势的因 素)、主导因素分析(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3)横找异同:
把各区位因素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共性,形成规 律。如都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因 素中都包括地形、气候和水文;社会经济因素中都有 交通、技术等。但由于对象的不同,各区位类型影响 因素又表现出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