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近日读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其中多次提到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熊培云的书是把电影来论述自由的。

想起自己的影库里早就下载了这部电影,碍于该影片属于两个小时以上的超长片,一直搁置着想找空闲的时间看,今日忽得空闲,一个人找出影片静静地看完。

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电影是可以这样看,电影更是可以各人各有各的解读!
先说电影是可以这样拍的:剧本来自一个短篇小说的改编,长达两小时二十分钟的电影可以把长达二十年的冤案发生、入狱、越狱简练到总共不到十分钟的交代,剩下的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人性、自由的描写!虽然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但是凭借常识,想必靠情节吸引读者的小说应该无法做到这样的结构,但是电影做到了。

再说电影是可以这样看的:类似题材的电影不少,记得前几年还有过特别火的美式长篇电视连续剧《越狱》,想必大家记忆犹新,一般此类题材,卖点都是冤案的本身、越狱或者翻案的过程、以及越狱或者翻案后或光明或黑暗的结局,剧情反应的人
性、感情之类的,观众必须通过情节去了解、理解。

可是,熊培云因为《重新发现社会》一书主题的需要,从电影中看到了自由和限制这一哲学的矛盾,如果按照《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逻辑,你的确会把电影中隐含的这一主题放大。

可是我相信,熊培云只是出于他的著作论点的需要才这样写的,其实他和我,或者和你们大家一样,从电影中看到了人性,当然也看到了自由和限制的矛盾。

最后说一下,电影是可以各人有各人的解读。

其实这个话题我根本解释不了,既然命题就是各有各的解读,我如何替每个人来解释?我只是想说,我们中国现在的电影,就像中国学生的作文,必须按照老师要求的“中心思想”去写,__结构也必须符合老师布置的要求;而老师要求的“中心思想”和__结构,又必须是按照升学考试的大纲要求来作。

行文到此,大家应该明白,其实我要说的,既是电影,也不是电影。

说的是电影,希望我们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好莱坞才有电影,也不要以为好莱坞只有3D大片和“越狱”,好莱坞也有“肖申克的救赎”!
说的不是电影,希望我们的生活不要像我们学生的作文一样要有“中心思想”,即便要有“中心思想”,也不要有规定表达“中心思想”的格式。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无论是什么,都关不住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起,世间无数的拼搏、付出,以及百折不回,就正是为了内心的希望吗?主人公安迪最能打动人心的品质,恰恰是这种看似对眼前现实平和接受,而心中希望却永不磨灭的精神。

一头是系在小小鹤嘴锄上的自由,这种自由的追求要面对频繁的查房和重重的高墙;一头是监狱里悠然自得地生活,这种生活看起来既不空洞又拥有尊重。

安迪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那怕风险是那样的大,哪怕安全仅仅________于一张丽塔。

海华丝的海报……
一个人能够在十九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这其间又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当他第一次在监狱里赢得了自由,虽然这自由,只是在完工的屋顶喝上一口啤酒。

安迪,找到了对抗体制化的办法,那就是始终不放弃对窗外自由的追求,哪怕这种追求是多么的危险。

为此,他付出了太多。

当安迪将监狱喇叭放上《费加罗的婚礼》,安详的半躺在在广播室的椅子上,掩目微笑时,他得到了短暂的自由,虽然代价是一周的禁闭,但是,解除禁闭,他又微笑的走了出来。

安迪终于重获自由,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

他从污泥中艰难地站了起来,仰头深深的呼吸——他一定闻到了自由的味道。

那一刻,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笼罩他整整十九年的,那所有的冤屈和压抑,全然释放!
安迪完美的演绎,当失败和成功的概率对比如此悬殊时,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冒险。

最终,这个白面书生,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人群退去,荧幕渐渐暗淡下来,我们不得不重又走进现实生活。

面对人生的不顺……我们怎么来完成自己的救赎?
阻碍我们的,只是人性里的懒惰和恐惧。

惧怕失败,懒得去付出努力——不正是这样吗?
遇到了人生中的困境,要做到是等待意志的消耗殆尽吗?当然是走出去,享受风雨交加带来的灵魂释放的解脱。

习惯痛苦,并泰然处之,自欺欺人地过那所谓的幸福;或在内心始终保持痛苦并在痛苦中挣扎,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跟“tobeornottobe”一样让人难以选择。

我们该暗地问问自己:内心深处,我们到底被“制度化”了多少?是否我们在心中早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不可能”的高墙,把自己围在这牢笼里,准备无风无雨地老死其中?我们是否在做
之前就想好了退路,计算好了成功与失败的比率,试图付出最少的代价而得到最多?
我们能做的,只是,蒙头向前,救赎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1.关于监狱
我常常会忘记这是一个发生在监狱中的故事,这是一群人们眼中的罪犯。

但我又会恍然,罪犯同样是普通人,监狱也只是一个比普通世界更加严厉的地方。

我们痛恨那些杀人放火的恶徒,叹息着逝去的美好生命,也气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把他们千刀万剐。

我们不该姑息那些罪恶的凡人,但是同时,他们中也确实存在着良知未泯,或许迫于生活而走入另一条道路的可怜人,甚至,还有被冤枉的灵魂。

法律究竟怎样才能把世界变得公平公正。

监狱或许不仅是囚禁之所,也是新生之处。

国外取消死刑的话,但是有些人真的像恶魔啊……太难过了。

2.关于影片中最触发我泪点的两个人
一个是老布。

那个会喂杰克吃虫子的在监狱图书馆很多很多年,最终被体制化的可怜老人。

肖申克的监狱或许是一个相对理想的监狱,这其中的老布让人动容。

我不太相信一个会救护小动物,一个被体制化逼迫去杀人最终放下武器的人曾经犯过多么重的刑罚。

或许,他有过吧。

但是时光将他过滤成了这样一个老头。

在影片中,他提着行李箱,像个懵懂的孩子在车来车往的街头木然地行走,他说他入狱的时候还只见过一辆车,到现在满大街都是。

或许他入狱的时候还是个青年小伙子,可是后来他双手患了关节炎被安排到超市装袋子都要被嫌弃。

在他的身上不仅仅是体制化,我想,更多是人性是他对生命的关怀,是事实,一个人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只能茫然无措,病痛将一个老年人变得受人嫌弃。

的确,他身为一个老人,却要有如此遭遇,让我动容。

但不仅仅是年龄,“老布到此一游”更让人感到无奈与忧愁。

另一个是汤米。

一个活力的小伙子,最后却因诚实地想为主人公证实其无罪,而莫须有地被杀。

美好的事物消亡往往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

他确实是一个小偷,但他幽默又爽朗,让人相信他的本性善良。

甚至,即使他曾因为偷窃在各个监狱待过,但他在外仍有娇妻和女儿,他本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看到他,我总会想起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

那个想尽办法想进监狱的人直到最后被咏叹诗感化,却意外被抓紧监狱。

汤米很类似于这个
角色。

我很难说他是否因为在肖申克学习的日子而打算洗心革面,回到温暖的家庭,但至少,他始终怀着一个纯净的心,直到被利欲熏心的人杀害,他或许都坚定着一定要为主人公争取真相。

他或许本可以逃离死亡,(也或许典狱长会灭掉一切会威胁到主人公帮他洗钱的因素,而不顾一切地杀死他),但他太过天真。

最后死在枪下,却莫名其妙地背了个越狱的罪名。

他的魅力或许就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阳光活力的存在,却死在黑暗。

但即使死在黑暗仍保持天真。

当然,他吸引人的地方或许也在于他的本来会美好的家庭此刻不得不面对无尽的黑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不是每一朵花都可以结出果实,但每一颗果实都曾是一朵花。

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我看了《肖申克的救赎》。

之所以给我推荐这个片子,是因为我向他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学习没动力,上大学前许下的诺言也正在秋风中飘零。

在肖申克里,狱警们就想判你一个终身监禁。

随便打死人、贪污受贿的现象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

可以这样说:肖申克就是地狱。

当你进入了这么一个地方,目睹了一切的罪恶,是否还有勇气去想离开(逃跑)呢?人是可以被环境化的。

瑞德在评价布鲁斯
的死时说,这周围的高墙,一开始你讨厌他们,但慢慢会习惯、依赖,知道最后无法离开他们。

所以在肖申克呆了五十年布鲁斯得到假释的通知后试图杀死希活使自己留下来。

并不是每一个坚持的人都能成功,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坚持过。

就像安迪,他成功了!他始终相信自己能活着出去,他用小槌在厚厚的石墙中打开了通道,他爬过了狭长而肮脏的下水道。

当大雨冲刷他身上的污秽,剩下的便是一个解脱、自由的人。

也许逃脱对瑞德来说是不可能的事,用那把小槌子凿一个洞,他认为要用六百年。

这不能怪他,那是瑞德对地质不了解。

他不知道压力和温度等外界条件对石头的影响。

这无所谓,重要的是态度,就是在看似无望的处境中仍抱有“幻想”。

没有发生的事情永远都不要去想绝对!只要你还有权利去“幻想”,就不要放弃这种权利。

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无论如何,都不要把事情看成必然。

生活不是简单地加减乘除,还有随机分布。

想想自己的处境,虽不能说进了肖申克,但有一些共同点,就是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有点被压迫的感觉,而自己又没有什么目标,想逃离。

周末经常泡在吧;晚上不知忙些什么一转眼又到了熄灯时间,上课时则不知老师所云趴在桌子上睡觉。

看过不少描写大学生堕落的小说或__,在碌碌无为中消磨自己的个性,
忘记自己的追求。

就像这大学轻松的环境,由不适应到适应,到离不开它,不能容忍一丝的压力。

是时候了,该觉醒了!外界的条件从来都不是阻碍你成功的因素,而是你的态度,你的对策。

环境从来没有好坏之分,而不能决定你能否成功。

当你想要成功坚持不懈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前行。

从现在开始,朝着前方,迈进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一个前程似锦的青年才俊、大银行家——安迪,或许也是一个运气不好的家伙,因为被人陷害杀人而入狱——肖申克监狱。

电影的故事是以瑞德(安迪的狱友)为第一人称来叙述的,讲述了安迪在监狱里经历的十九年,最终成功越狱。

我很惊讶,他明明是无辜的,却因为别人坐了十九年“冤枉牢”,他怎能忍受这般委屈、怎么度过十九年的日日夜夜?但安迪说:“这世上肯定有一些东西,是这石墙关不住的,是希望。


希望,是人间至善。

“我曾夸下海口的六百年的工程,安迪只用了不到二十年。

”瑞德曾嘲笑安迪要用一个七寸的嘴锄凿一条地道越狱,起码凿六百年,当时安迪只是笑笑。

没人想到,希望会给人这么大的力量,会推他走那么远;没人想到,他的希望这么远大,远到从肖申克到墨西哥。

每当他沉默,都觉得他的眼神直穿我心尖,他想要“像
个人一样活着”的信念,令人颤巍。

他们曾说“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

”因为有希望,就会反抗,而反抗是牢狱中最忌讳的东西,它会害死人。

但是正如安迪所言,这石墙锁不住他的希望,我相信他的希望足够点亮一座城。

其实在这电影中,最令我在意的是老布——在肖申克被关了五十年,最终假释,获得了自由,但他却不愿离开了。

因为外面的世界改变太多了,他像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一样走在大街上,险些被车撞了,社会已经不需要他这个老病交加的废人。

最终,老布选择自杀。

就像瑞德说:“这就是体制化。

在这里(肖申克监狱)我可以让你有求必应,但出去了,我什么都不是。


他的狱友们都是被判无期徒刑的,甚至有的已经被关了几十年。

他们习惯了阶下囚的生活,与世隔绝的人,已经出不去了,因为他们的心被彻底锁在这里了。

正如鲁迅先生说过:“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脱,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的生活中寻出美来,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失去希望才是杀死液体个人的真正凶手。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监狱中度过了二十七年。

他的一生都在斗争:为人权、为和平,为他人、为自己。

我不知道希望能支持一个人走多远,我只知道希望在,心就不死,希望,是人间至善。

仿佛安迪就在我眼前,他衣衫褴褛,有些颓废地坐在墙边良久。

他的声音很轻,似乎从空中飘来,却生生震痛了我的灵魂。

他说:“人生在世,只有两条路,忙着活,或者忙着死”。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
如果你被陷害入狱,你会怎么做?是默默地接受命运,奋起抗争,还是逃离监狱?在刑事监狱里,有一个被冤枉的人,一颗不屈的心和一颗聪明的心,最终打开了通向自由的一个洞。

这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银行家安迪被诽谤并杀害了他不忠的妻子和她的情人。

他被判终身监禁,并进入肖申克监狱——号,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地方。

在这里,他受到了无情的虐待,但他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他用自己的智慧对付警察和典狱长。

经过20年的挖掘,他终于在一个雷雨之夜沿着挖洞爬出了监狱,重获新生。

有些鸟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因为它们的每一根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芒当瑞德看到安迪试图越狱时,不禁有这样的感觉。

为了获得自由,安迪每天都准备着详细而庞大的逃跑计划。

为了不被警察骚扰,他利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向警察提供建议,并为腐败的典狱长洗钱。

他从“无所不能”的瑞德那里买了一把小锤子。

瑞德嘲笑他的逃跑计划,认为他需要“600年才能把它挖出来”,但安迪不这么认为。

与此同时,他还为出狱后的生活制定了计划,利用他的“职位”寄信和伪造身份。


过20年来每天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设法逃脱了。

这是多么坚强的毅力和智慧啊!
《肖申克的救赎》有句谚语:“只有强者才能拯救自己,只有伟人才能拯救他人。

”在黑暗的监狱里,安迪不仅在救赎自己,他也在救赎其他人,比如他的朋友瑞德。

瑞德说,“除了我自己,这个监狱里没有罪犯。

”但在长期的接触中,安迪知道自己是个好人,并在计划逃跑的过程中帮助了瑞德。

在他们的谈话中,安迪认为他想追求自由,渴望墙外的世界,而瑞德认为这是一个寓言。

通过乔治·布什的死亡,他讲述了制度化的恐怖。

他只想安静地在监狱里度过一生。

没有安迪的救赎,瑞德可能会步乔治·布什的后尘。

但是安迪给了他希望,并向他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和美丽。

最终,在安迪越狱后,他用他发自内心的忏悔打动了审查官,结束了40年的监狱生活。

安迪出狱后,他给瑞德留了一封信,“记住,希望是件好事,可能是除了活着以外最好的事”。

我想这可能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希望,他会像行尸走肉一样度过余生。

就像肖申克的高墙一样,没有希望禁锢我们的思想。

老布什被制度化不是因为他在肖申克呆了50年,而是因为他没有自由的灵魂,不敢期待外面的世界。

安迪的成功也是因为他对20年的自由充满了希望。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正是这种危险的东西
使安迪不放弃,激励他的灵魂,并以惊人的毅力写下了伟大的篇章。

在电影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要么努力活着,要么活着死去”。

我们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生活如何对待我们。

如果你不想像行尸走肉一样浪费生命,那就让希望之光伴随你前行。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

感触颇多。

影片讲述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越狱的故事。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

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

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

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
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

......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

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

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

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

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

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

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但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
然的悲剧结局。

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

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

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

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记忆。

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
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

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
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真的很有意义!《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8
自由,希望,信仰,三个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东西,它们是虚幻的,是看不见的,然而一旦人们失去了这三者,将最终走向死亡,走向自我毁灭。

听,是肖申克传来的音乐声,“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

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

有些东西不说更好。

”的确,他们不需要去知道,这音乐声带给他们的已经足够了,短暂的音乐声仿佛使他们有那么几分钟忘了自己身在何处,有那么几分钟感到了自由,有那么几分钟看到了希望。

但是音乐声停了,他们也不敢再去多想。

安迪说他看到了希望,他希望……但瑞德却警告他说:“希望是可怕的东西,最好不要有这个想法。


所以,对于那位图书馆管理员,渐渐由于没有了对未来的希望也就开始安于了在监狱中的生活,就像影片中所说的“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以至于在五十年后,当这
位已把监狱当成家的老人来说,听到获得假释的消息时是多么的沮丧,多么的恐惧。

这样的消息就犹如要把他赶出自己的家一样,牵动着他的心弦,不过,无论他曾经犯下什么滔天大罪,当他想再犯错时,却在安迪等人的引导下最终打消了那个以故意伤害再次入狱的念头,那个能让他逃避面对狱外生活的念头,那个将让他无辜的伤害一个人的念头。

他放弃了那个念头,他最终走出了那堵高墙。

却还是没能战胜自己,因为他在监狱中早已经绝望,认命,不曾想过有出来的一天,就如“海上钢琴师”的恐惧一样,他不知道陆地是怎样的,对他来说大海就是他的世界,而那艘船就是他的家,他从不奢求什么,只是安于现状,即使死亡对他来说也是无所谓惧的,最终图书馆管理员选择了与钢琴师相同的人生终结方式。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情景,同样的过程,只是不同的人,一切都变的不再一样了。

“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忙活,或者等死。

”对于瑞德,他的确得好好感谢有安迪这位朋友,若不是他,瑞德可能也会和图书管理员走上相同的不归路。

一切只因为瑞德存在希望,存在信仰了,他看到安迪抱着希望出去了,于是当他变的失落时,他去存找安迪说要给他的东西。

最终,同样的一行字,不同的名字,同样的经厉,不同的结局,同样的假释却让一个走向死亡,一个走向自由。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这是安迪说的,也正是因为他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才促使他花了19年来越狱,并且最终成功了,实现了他之前的希望。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

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9
在人生的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时多得数不清,这不是坏事情,但你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吗?有时身处不同的环境梦想也就黑暗中火柴的火焰,慢慢的熄灭了。

正如我们进入并不理想学校,刚进入时我们会恨这个环境,对这里的一切都有挑剔,慢慢的又依赖上了这里的环境,这里的生活,每天重复做的事,可是心中的梦想依旧存在并慢慢消失,一次去别的学校考试,这是一所好的学校,总之别人都说它好,可进入后这一切让人失望,学校面积又小,食堂卫生又差,人又少,总之心情糟糕透了,可突然我发现自己学校原来并不差,甚至更好一些,也许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你心中的梦想与环境并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自己内心深处始终如一,并付出行动,也许人们身处的环境就好比肖申克的监狱一样,我们也习惯了周围的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