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接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整合教学内容并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下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现代文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在享受美好的同时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的心理开展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只关注孩子们的分数,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很大的负担。

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自主能力尚弱,依赖性较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开展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下面是几种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渗透健康教育。

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交朋友,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经常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三、引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生活快乐而充实,健康而活泼。

四、家长与学校配合,达成共识,协同育人,促进小学生心理开展。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门新生课程,要上好,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努力:
首先,学生的观念要转变。

学生需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认真对待心理课程,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其次,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表达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解决知识问题,而是通过创造心理情境和启发活动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体验,提高心理素质。

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心理课堂是心与心的交流,需要在互相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进行探讨和分享。

为了创造适当的心理情境,需要根据活动内容和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例如采用有利于沟通信息和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将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例如,在三年级的心理课上,我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一个小品来让学生体验因为“不”字说不出口而带来的烦恼和困惑。

这种情境的设置是动态、幽默、令人深思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课堂环节中,体会到拒绝的艺术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育情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创造了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氛围。

为了上好一堂心理课,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这需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解决的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课程感兴趣,从而使课程发挥良好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调查或者学生来信选题,以此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还应该放眼社会,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交流,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

在选择活动形式时,我们需要考虑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因此心理活动形式应该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在心理健康活动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

教师不应该过多讲述或讲解,而是让学生将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即使在教授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想方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

这种让学生自得其解的方式更有意义,也更深入人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重点在于过程、应用知识技能、学生参与和全员参与。

心理活动课则更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评价也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开放自我,表达真实想法。

教师还应倾情地参与活动,尊重、平等地对待、倾听、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经历内心思考和体验。

教师的课堂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要有智慧和启发,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愿意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心理才能获得改善和提高。

心理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关注兄弟学校的动态,吸取先进经验。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防止不利因素对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开展。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心理素质不稳定,情绪变化多。

大多数小学生出自独生子女的家庭,平时父母工作忙,孩子放学后只能自己一个人在家。

因此,培养小学生健康独处的能力非常关键。

本节课程创设交流平台,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独处能力,体验独处多样性的真情实感,掌握适合自己的独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初步的独处能力,树立“自护、自立、自律、自强”的意识。

在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我采用了一个叫做“心语录”的方法。

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心语录”,用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并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虽然每个学生都需要提交本,但如果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也可以不提交。

这有效地保护了那些不想交作业的同学。

在“心语录”上,学生会向我分享研究、生活和师生交往中的不愉快经历。

我会及时回复并写下鼓励的话语,这让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有时,他们也会提交名人名言和精美文章,让我和他们一起研究和成长。

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心语录”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将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

有一位学生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长达两千多字,我们通过来回的文字交流,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审
视自己,不断成长。

因此,“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和心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的一种有益补充。

那么,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呢?“活动”和“体验”是
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影响他们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对于个体心理来说,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是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的,即使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因此,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研究为主的教育。

心理活动课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游戏、情境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

但我在活动的选取上,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了以下教学方式: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在熟悉的故事情节中了解到“嫉妒心理就是看见他人比自己强,心理
就不舒服,甚至产生强烈的憎恨,总想排除别人超越的地位,破坏别人超越的状态。

”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嫉妒的心理现象,变抽象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