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受教高中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心受教高中作文
篇一:虚心求教例文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一位地理老师被学生的问题难住了,他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知道”以后并未就此了之,而是查找资料,请教同事,出差时又询问旅伴,终于得到了答案。
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
(由一个老师被学生的问题难住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引出中心论点: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许多著名的学者、科学家都依靠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来寻求和积累知识。
(总括句,引起下文)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的几十年间,读过八百多种典籍。
在研读古书时,发现诸家说法并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实际,亲自“采药”,同时向许多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药工、樵夫、渔夫等人请教,终于鉴别考证了历代记载的一千多种药物,为它们重新做出了科学结论。
俄国学者、诗人罗蒙诺索夫徒步两千公里到莫斯科求学,因为不是贵族子弟而被拒之学校门外。
后来他装成外城贵族的儿子混进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
因为不懂拉丁文,老师让他坐在最后一排。
班上的大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笑他:“二十来
岁的大傻瓜来学拉丁文!”但罗蒙诺索夫对老师的冷淡、同学的讥笑佯作不知,只是专心听讲,虚心求教,学习拉丁文造句。
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和优良的拉丁文水平被派往德国学习。
终于由一个打鱼的青年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这些成功者的成就,与他们的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
(用李时珍、罗蒙诺索夫虚心求教的故事,从中外两方面论证了他们的成功和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分不开的,以此论证论点)我国古代学者刘开说过:“(引用名人名言加以论证)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学与问相辅相成。
一个人智慧有限,知识无涯,学习中总会碰到许多疑难问题。
我们提倡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就是碰到问题,实事求是,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要多向人请教,而且要有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得知识。
上海有位青年职工,只上过小学,靠自学考上了高校文科。
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遇到疑难问题随时向人请教,在路上、公园里、书店里都可以找到我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数以千计。
”学习无捷径。
这位青年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知识的最有效途径。
(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向别人请教,要有点勇气。
我们许多同学遇到问题总不虚心请教,他们感到难为情,怕别人说自己无知。
那么,从上文所谈到的许多事例中,从那位地理老师身上,我们应该明白了吧:人家能够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我们有问题,不能向同学、向老师求教吗?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让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在虚心求教中获得真知吧!评析文章开头从一段故事中引出中心论点: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途径,论点明确而集中。
接着举了李时珍及罗蒙诺索夫的例子,证实论点的正确性。
又引用名言,从我们身边找出证据,再次证明论点。
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论证过程清晰而有说服力。
最后,以孔子话
篇二:2013山东高考优秀作文
2013年高考山东卷满分作文
2013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
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满分作文
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它仍是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
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彼岸的花开,亦可安然走过夜黑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那篇骆宾王写的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曌檄》后,莞尔一笑,大叹此人才华。
臣子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
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与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
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
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
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今仍在。
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俊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
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
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更是欣喜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
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当如天地广。
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跳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改正!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用年华作浆,涉万里河江。
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竖立在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们当代青年,更要鲜衣怒马,意气洋洋,不计过往,铿然前行,直视错误,虚心改正,因为——腹有雅量气自华!
【点评】文章以“雅量”这个核心词切入,勾连“直视错误
的大气魄”,阐述对于批评和接受批评时的开阔心态。
列举两个典型事例:武则天面对批评时的宽容悦纳,无字碑更是论证了让世人“挑错”的有
力证据;书法大师启功欣喜地接纳批评,也是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例,很好地论证观点。
由此再联系现实,表明现代国人从屈辱现实中汲取教训,不断修正,文章上升到国家层面,进一步深化中心。
语言流畅而有蕴藉,像河流的状态比拟人的胸襟,熨帖到位,显示考生良好的语言功底,从中体现对历史与现实的体察力度。
(得分:20+20+20=60分)感谢挑错
埃匹克蒂塔说:“人生是一场战役,是一场多灾多难的战役。
”在这多年的战役中,人难免有错,但唯有直面惨淡的挑错,正视淋漓的错误,才能不断前行。
铁凝作品被“咬文嚼字”,她诚恳感谢;莫言被“咬”,道出“请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大师们感激挑错,方在他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护生即护心,护心则身在何处皆可为画。
”因师傅弘一法师的一句劝勉,丰子恺先生“雪在枕边犹可画”。
就是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漫画大师,犹在感谢中获益匪浅。
丰画两羊,以二绳分别引之,有农人见之笑道“仅用一绳牵头羊即可!”丰先生顿然了悟,遂改之。
丰子恺不高傲,不自恃,面对农人的挑错勇敢改正,倘若
他不感谢挑错,又怎会在中国漫画史上开一派先河?又怎会于丹青史上留下一个不朽的名字?感谢挑错,成就了大师传奇而又无悔的一生。
感谢挑错,它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而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堕落的泥沼。
不听马寅初,中国徒增了几亿人;不听梁思成,中国毁了一座北京城;不听黄万里,中国丢了一条母亲河。
既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绝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服人者屈服,马寅初如实挑错;拆掉北京一道城墙,就像撕去我的一层皮,拆掉北京一座城墙,就像割去我的一块肉,梁思成如是哭诉;“庭争面折乞无成,三门既阖水见清”,黄万里如是哀叹。
面对三子的挑错,当政者毫不感激,却是:马校长被免官,梁主任挨批斗,黄教授戴了帽。
于是,原本平静的大地上多了人声的躁动,原本华美的京城化为一片废墟,清澈的母亲河变得浑浊不堪。
不感谢挑错,让中国平白无故损失了好多,好多??
“当年的言论,多是因循时局,而非我内心的声音。
”晚年冯友兰面对梁漱溟的挑错如是回应。
冯梁两人本师生携友,不料批孔之际,冯友兰反戈相向,梁漱溟初为不解,而后愤慨不已,他甚至宣称永不与冯交往。
当两人都入耄耋之年,冯回忆梁当年的挑错,悔恨不已写信道歉,梁冯矛盾涣然冰
释。
感谢挑错,让人在错误面前悬崖勒马,是什么让冯友兰敢于低下往日高傲的头颅?又是什么让两位老人重归于故?当是一颗感谢挑错的赤心。
感谢挑错,让友谊地久天长。
“君子之过,如同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圣人之言,善哉!感谢挑错,让世界欣赏我们的背影!
【点评】文章显示考生开阔的阅读视野,特别是对现代著名学者的深入了解。
先是叙述丰子恺谦虚汲取农人批评,不断打磨为丹青巨擘事例;又捻取马寅初、梁思成、黄万里这三个说真话、讲真理、勇于批判现实的著名学者,体现他们不向错误低头,时间证明一切,读后让人反思。
而列举的梁冯二人由矛盾到化解,彰显他们勇于认错,坦诚错误的学术态度。
考生在议论技巧上运用娴熟,假设论证、排比论证、设问论证,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点缀在字里行间,让文章具有思辨色彩,也带有美感。
(得分:20+20+20=60分)
镜于人,天朗气清
墨翟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镜于水,知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我从中听到镜于人的可贵。
沈从文说:“征服自己的一切缺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开始。
”我从中读懂了要镜于人的伟大。
正如墨子所说,人应当请别人挑错;正如沈从文所说,请别人挑错,找到了弱点并征服弱点,便是伟大。
不仅如此,请别人挑错,消除了谬误,岁月也将对你展开笑靥。
且不说唐太宗真心纳谏,使臣子百姓明白了政策的因由;且不说文坛泰斗欧阳修接受樵夫指正,修改醉翁的皇皇巨著,使“环滁皆山也”广为传诵;且不说陆游为一副对联登山问樵于英姑,使陆游与英姑见
解相通,且听那些伟大作家请人挑错、天朗气清的故事。
朱自清似荷叶上那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凝看镜于人而天朗气清的智慧走来。
一篇《荷塘月色》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有人指出朱自清先生文中夜下听蝉鸣的描写不对,因为蝉在夏夜是不鸣的。
先生并没有强辩文章的合理性,他怀疑自己的记忆,并循着旧时的路去寻找真相。
而他,听到了蝉鸣!这一次,朱先生与读者之间再也没有内容上的认识误差,消除了谬误,朱自清对于别人的挑错,虚心受之,并将谬误消除,何尝不是一种伟大?
镜于人,谬误消除,天朗气清。
朱自清吟起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但得真相,何须惧错。
郁达夫吟着“万里烽烟归梦断,批图缭乱是乡思”的家园深情,告诉我镜于人天朗气清的可贵。
似一江春水,青凌灵动。
郁达夫曾寄寓杭州,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醒看前头钱塘水,醉听窗外暮雨凉。
鲁迅一封
诚挚恳切的诗送到其面前,希望他抛却闲适生活,为革命宣传奔波。
于是,郁达夫虚心接受,将其挂在堂前的画换成了这首诗。
下南洋,为革命创《星洲日报》。
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正,郁达夫投身革命,似东流江水,荡清两位文坛大师之间意见的偏差,天朗气清。
贾平凹曾说:“人生或得,或失,或喜,或悲,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
”而这月辉,便是镜于人,虚心受教的勇气。
镜于人,谬误清除,天朗气清。
时光会把最美妙的东西加到虚心请别人指正的人身上。
如铁凝,如莫言。
而我,亦会镜于人,人生将因此天朗气清;镜于人,生命因此而谷穗低头,一片丰收。
【点评】文章内容相当丰富,先谈到唐太宗、欧阳修与陆游,三个古代人物材料,短小精悍,论证“挑错”与吸纳的观点。
朱自清、鲁迅与郁达夫两个长事例,朱在读者挑错出现错误时,不是回避而是实践验证,与读者实现双赢,这是一种人生大智慧。
郁达夫接受鲁迅的“挑错”,实现“莫隐逸、勇担当”的抱负,这是一种峰回路转的大勇气。
行文思路开阔,紧扣中心,古今对比,详略得当,语言更是娓娓道来,比喻、引用,说理、叙事,左右逢源,得心用手,全面服务好中心。
(得分:20+20+20=60分)
错误,是包装过的礼物
时光缓缓前行,在这时光的缝隙中,我慢慢成长,但那一
年,妈妈教给了我一生难忘的东西。
那是灰暗的一年,也是让我懂得坚强开始成长的一年。
父亲出车祸了,意外像飞来的巨石砸中了我家,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被生硬地扯出眼泪,扯出苦涩。
我并不懂得车祸的含义是什么,只是当我抱着年幼的妹妹,亲眼见到母亲倒在地上时,我似乎明白它是个可怕的东西。
当母亲从昏迷中醒来,分明有泪水在眼眶中滚动,但它却没有掉下来。
日子开始拮据,但我还是在不懂事的年纪里做着不懂事的事情。
我羡慕同学们五颜六色的小头饰,羡慕他们手中的零食。
就这样,欲望开始在我的心里疯长,而我却也心甘情愿地养起了这条虫子,任它啮噬我的心灵,我的理智。
终于,我迈出了错误的第一步。
那天中午,我回到家里,心里是挥之不去的攒动,我还是输给了自己。
“妈,我没有铅笔用了,我要买支用。
”妈妈给了我买铅笔的钱,但我却用这钱享用了一份小吃。
我开始窃喜,原来这么容易。
当错误迈出了第一步,那么第二步,第三步便会接踵而至。
我的理由总是关于学习,因为我知道父母从不会拒绝学习上的需要。
我自私地吞噬着父母的血肉,为他们的信任而窃喜不已,仿佛一个埋在暗处的小偷,偷走了他们的青春,偷走了他们的信任,也丢失了我自己的诚实。
纸包不住火,女儿的行动总逃不过细心的父母。
母亲很快
发现了我的反常,因为她是个全意为家的母亲,而我却不知道我一直住在母亲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一举一动都会搅动她的心。
我挨了打,母亲还是含着眼,她总是用巴掌打我,这样她就可以感受到力量是否太重。
但那次,真的很重,巴掌一下一下落到我的心里,我哭叫着:“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我抽泣着,肩膀一耸一耸地颤动,母亲一字一顿地说:“你犯了错,我不怪你,但我打你是为了让你知道,这是错,是不能再走第二遍的路。
”
这是错,是不能再走第二遍的路??,这是母亲教给我的。
什么是路?是上帝包装过的礼物,是教给你走那条正确道路的礼物。
我收到了上帝的礼物,上帝交给我一个珍藏一生的秘密。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考生撷取成长中的一个片段,我的犯错,母亲的批评,我的觉悟,这一切构成“我”成长中不可缺的一个历程。
考生叙述功力不凡,一是叙述父亲的车祸、母亲的哀伤与坚忍,蕴含在行文之中,为下文母亲的严格管教埋下伏笔;二是重点叙述带有攀比心理的“我”,从羡慕他人到骗父母,满足自私的心理;母亲的“教训”,让我明白错误,这种成长路上的礼物,让“我”终生受益,理解到人生的路该如何走。
考生的语言婉转含蓄,字里行间洋溢浓浓母女深情,富有感染力,让人动容和思考。
(得
分:20+20+20=60分)
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
近年来,《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
在我看来,这一举措无疑会使文学在此成为一方净土,还传统文化与正史文化一份本真与圣洁。
因此,咬文嚼字,必然会令文化之花更加绚烂。
所谓咬文嚼字,便是纠正语言文字,乃至文史知识方面的错误。
试想,倘若就连被尊称为经典的书籍当中也有小儿科的知识性错误,那么谁还会保持对于典籍原有的那份敬畏,又有多少人会被误导?由此观之,咬文嚼字亦是必然。
再看当下,在出版界、影视界,各种颠覆戏说之风方兴未艾。
诸葛亮成了营销高手,潘金莲成了形象大使,孙悟空成了好员工,而各种切割、拼凑的另类图书也总能在畅销书热卖区找到一席之位。
然而其背后却是传统教育与历史教育的缺失,人们在无聊中贱卖着自己的灵魂。
可见,咬文嚼字乃大势所趋,它不仅应当消除名家作品中的错误,更应当驱除用以掩饰内心浮躁的荒诞的颠覆,还文学作品一份可信度,令文化之树常青。
将咬文嚼字进行到底,若想这一行动顺利进行,只靠区区一份杂志的力量远远不够。
正如梭罗所说:“人睡觉醒来,不是靠机械的帮助,而是依靠内心对于黎明的呼唤。
”而我要说:“消除文学领域的谬误,不是要靠他们的督导,而是
要靠内心对文化的敬畏,自己改错,咬文嚼字。
”
当代网络写手层出不穷,但最终如烟火璀璨之后又归于沉寂,为何?人们也许短时间内会使鼠标青睐那些无厘头的作品,但人们内心中却又无法长久忍受文学背后的浮华与短视。
这一现象应当使笔者惊醒,使其领悟到对于自己的作品咬文嚼字的必要性,惟其如此,作品方可受到一致好评,流传于千古而不衰。
可曾想过曹雪芹十年语《红楼》,司马公三十年著《史记》?可曾想过余秋雨在撰写《文化苦旅》时耗费的诸多日夜?这为何?正是他们咬文嚼字,对于自己的作品反复琢磨,才时耗如此之长,但也因此为我们奉献了一份知识的大餐,涵养了自我的心灵。
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
”也就是说,咬文嚼字,实则出于一份对于国家、社会人才培养的责任,出于一份对于文化的敬畏,从而人们寻到人格坐标的原点,令文化的百花园纷繁却不杂乱。
咬文嚼字,令文化之花更绚烂,令精神荒原春满花开。
【点评】考生视角敏锐,关注到当前社会的浮躁之气。
先描述世人对文学的肆意践踏和曲解,剖析当前世人的短视与势利,恰恰证明咬文嚼字存在的必要性。
文中呼唤更多的“咬文嚼字”人物的出现,显示作者对现实的批评与建设,文章的现实意义很强。
作者将当代庸俗、肤浅与名家的精益求精进行对比,呼唤咬文嚼字的回归,引导世人尊重优秀文化。
作者选点精当,由现实到历史,有很强的针对性。
(得分:20+20+20=60分)
忠言逆耳利于行
阳光浸透空气,万物熠熠生辉,排排白杨在砍掉交错的枝桠后蓬勃生长。
穹窿深邃,白云如丝游荡,苍鹰历经折翼之痛、悬崖之恐后,振翅飞翔。
像那海边沙滩上的贝壳,经历了痛彻心扉的砥砺,化作一颗耀眼的珍珠。
人生亦是如此,必会经历几重苦难、几层波浪。
而那诤言,则是让你将苦涩的海水、粗粝的沙石含在嘴里,虽是疼痛,却足够帮你扬起风帆,消除谬误,奋力向前。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那个锦绣繁盛的唐朝,那个瑰丽的时代。
魏征至于唐太宗,不仅是那直谏的丞相,更是助他实现完满人生的诤友。
屡次的直言、屡次的龙颜大怒,爱“挑错”的魏征就在一次次地不给龙颜面子中与唐太宗一同缔造了“贞观之治”的美谈。
唐太宗请魏征挑错,他用君王的度量开拓清平盛世;魏征直言不讳,用他的勇敢与智慧叩响盛世繁荣。
请别人挑错,用别人的眼光塑造更加优秀的自己。
古往今来的帝王将相,哪一个不爱那万民赞颂世代褒扬?而历史车轮呼啸而过,又有多少人因馋谄而蔽明,因邪曲而害公?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那是一代人杰、一代英雄。
乌骓依旧嘶鸣,残阳依旧如血。
曾经力能扛鼎气盖世,曾经鸿门一宴气势显。
而如今的落魄,如今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项羽啊,你是否已懊悔未听亚父的句句忠言?是否理解叔父的那句“羽儿切记狂妄?”是否听到那玉碎之声,那句“竖子不足与谋”背后的无力与无奈?一意孤行万人坑,那日熊熊烈火已为今日沦陷埋下种子了吧。
你本有千万机会屠刘邦,却因内心的狂傲不听意见落得今日下场。
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骨节突兀的地方,从未都是树木枝节生长的地方。
那根长辫,那袭马褂,那个叫做辜鸿铭的人,是清末一枚独特的印章。
他发出令所有国人不解的痛骂与忠言,他抵制崇洋媚外,发扬中国传统。
是另类的,却也是清醒的。
辜鸿铭站在时代之外,被东洋西洋所敬,被国人遗弃。
他的声音,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另一时代的开端。
像铁凝,像莫言,纵使有无限荣耀光环,也请人指错,那我们呢?更应谦卑。
忠言逆耳利于行,在不断改善中完备自我。
终有一天,你会以不容置疑的姿态站在你想要的未来。
【点评】本文优点集中体现在语言表达的出众。
开头的环境描写,细腻笔触描述自然万物“受挫”与与奋进的状态,自然引出下文。
太宗、项羽事例,来自课本,但考生不是“搬来”就用,而是进行加工、转化、提升,融入自己的情思,
为主题服务。
像“君王的度量开拓清平盛世”,韵味十足具有说服力;“乌骓依旧嘶鸣,残阳依旧如血”,场景描写细腻,渲染悲剧人物,两个事例正反对比从而鲜明论证中心。
叙述辜鸿铭材料,语言同样不俗,“清末一枚独特的印章”,显示他的特立独行言行让世人不解,但他对传统文化的捍卫,史上留名,进一步阐释“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中心。
(得分:20+20+20=60分)
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
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专门为名家挑错之后,这些名家纷纷表示谢意,诚恳坦诚错误。
可见,接受别人的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亦谤满天下,赞扬和批判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
他有一句名言:“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而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
在他年老时,他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只要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被骂。
”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指责,不失儒雅的君子之风。
胡适正视别人的指责,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
”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