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荒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意识流作品 《尤利西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的荒原------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方意识流大师乔伊斯及其作品《尤利西斯》
摘要:在西方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涵盖着心理学的微妙体现。
而意识流作为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衍生,以其更为人物内心生动展示为广大作家普遍采用。
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堪称西方意识流的圣经。
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作者是如何灵活地采用心理时间来展示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和离奇复杂的感性生活以及如何展示西方社会的现代意识和精神结构。
关键字:心理学;意识流;尤利西斯;时间心理
心理学历经百年发展历程,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形式载体,生动地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心理学,并形象地勾勒出其较为抽象的原理。
随着二十世纪各种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心理随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其最为直接的体现则为文学艺术。
在艺术上,相继出现了抽象画派等异样创作形式;而在文学方面,最主要的体现则莫过于意识流的出现。
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位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大师。
在《尤利西斯》创作中,他对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都具有无与伦比的教育能力。
一、文学与心理学
德国的美学家弗德兰德说:“艺术是一种心灵的产物,因此可以说任何有关艺术的科学研究必然是心理学上的”。
它虽然可能涉所运用的心理学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心理学诞生以来,文学与心理学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更为明显。
文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源于文学创作过容。
而其之间的棚互火系源程的心理因素和解释文本时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研究成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一个主要内于文学创作过程的心理凶素和解释文本时所运用的心理学理论。
完整的文学活动经历了作家创作,学作品的产生和读者的接受这个过程,它实际是个心理转化的过程。
乔伊斯出生在传统的天主教家庭,但确实典型的叛逆者。
他追求自然主义,讨厌家族社会的精神枷锁,认为人必须要充分地释放自己的精神时间。
这样的性格及经历,造就了一个文学家,更成就了善于人物心理分析的心理学家。
在他的诸多文学作品中,乔伊斯从心理学的角度构建了自己的一套文学理论。
他认为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心理活动确实是异常复杂的。
我们从《尤利西斯》这部作品的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民心理意识和精神世界。
通过主人翁一天的行为,读者可以追随作者的视线,走进人物内心,充分了解其隐藏内心的苦楚,和生态的百态万千。
二、意识流与意识流文学
“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早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和“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的。
他还认为:人们过去的意识会不断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后来,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发展了詹姆斯所提出的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展了詹姆斯关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观点,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学说都极大地促进了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在意识流小说创作中,作者不是按照传统小说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创作,而是按照人的意识活动和自由联想来描述故事。
意识流创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常常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交叉或重叠,其表现形式往往变幻无穷、循环往复。
它打破了从理性和逻辑推理解释世界和人的传统观点,以一种恰当的文学形式展现了当代世界和现代人的复杂景象。
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文坛中,意识流小说创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了一批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大师和著名的意识流作品,例如: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及其代表作品《追忆逝水
年华》,英国女小说家伍尔夫及其代表作品《达罗威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与《海浪》(1931),美国小说家福克纳及其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1929)与《当我弥留之际》(1930),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及其代表作品《尤利西斯》(1922)和《芬内根们的苏醒》(1939)。
这些意识流小说的大师摈弃以往传统的小说结构形式,将飘忽不定和流动不已的意识流作为小说故事描写的主流,在广大读者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西方社会中人们纷乱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的画面。
1922年,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正式出版,它既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的问世轰动了整个西方文坛,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三、《尤利西斯》及其创作手法分析
在法国心理学家柏格森提出时间心理的之后,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造了精神分析学,以关于性冲动的观点为基础,把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次,及无意识,前意识和有意识。
在其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而意识流理解人的意识和心理时突出意识和潜意识的交织,注意人的外部活动和内心活动的相互关系,强调人和外界以及自我的相互矛盾,在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上很注意各种因素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对人的行为很注意过去的经验对现在的影响和两者的有机统一,并且在作品中表现了一种把时间发展的序列在内心中重新加以组织的心理时间。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意识流小说的所有表现形式。
在《尤利西斯》的创作过程中,乔伊斯突破传统小说的时空界限,摆脱传统小说中作者的描写或转叙,借鉴了艺术领域中各种生动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了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时空跳跃等精彩纷呈的意识流手法来描述人物的精神生活和内心活动。
乔伊斯采用的文学表现形式可谓别出心裁,但他使用最多的是内心独白。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所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各种离奇复杂的情感、想象、欲望、猜测、推理、回忆、印象和幻觉互相混杂,形成一条来无影、去无踪、恍惚迷离、稍纵即逝的主观之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乔伊斯的内心独白技巧在布卢姆的妻子莫莉身上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那玩艺可怜的魔鬼已经烤得半熟而且西班牙女郎戴着头巾笑还有她们的长梳子还有早上的拍卖希腊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还有鬼知道什么人来自欧洲各个角落和丢克街家禽在外面咯咯咯地叫拉比萨隆斯和可怜的毛驴不知不觉地已经一半睡着了那些发呆的家伙穿着斗蓬睡在台阶上的阴影中还有牛车的大轮子和几千年的老城堡,老的,是的,还有那些穷白衣服穆斯林头巾的漂亮的摩尔人像帝王一样要求你在他们的铺子的那一席之地坐下还有朗达在旅馆的古老的窗户前幌过一眼躲在格子后面等着她的恋人⋯”
这是莫莉回忆她与丈夫初恋时的场景。
为了真实地描述了莫莉的内心世界,表现莫莉凌晨两点三刻的心理活动,乔伊斯用了长达40多页的篇幅来记载她在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如实地记述了她那犹如江水般的滔滔不绝的意识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时空不间断的流动穿梭。
这段意识流的文字被人们称为意识流作品中最精彩的典范。
此外,乔伊斯意识流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则是自由联想的自由联想是人的心理、意识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人曾经形象地把意识活动比作一条向前方流动的曲线,而自由联想就是这条曲线上的若干个点,这些点并不是紧挨在一起的,而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带有跳跃性,这正是自由联想的写照,它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可以有很大的随意性。
有时,它犹如脱僵之马,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放纵奔驰。
在小说中,乔伊斯的自由联想技巧在布卢姆身上运用得极为成功。
“作为一个犹太人,他时刻具有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异化感。
与爱尔兰白领中产阶级为伍使他自惭形秽;想到妻子莫莉水性杨花,与多人勾搭成奸使他觉得无地自容。
父亲的自杀,儿子幼年早夭,这都使他感到愁闷与悲哀。
他那极其
敏感、郁郁寡欢而又胆小怕事的性格以及内心深处严重的失落感,不仅笼罩着他的整个意识领域,而且也随时支配着他的自由联想。
”(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儿子的夭折、父亲的自杀和妻子的不忠时刻笼罩着他的精神世界,并不时侵袭他的意识,这些因素成了他头脑中的核心意识,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随时都会引发他对这些事情的联想。
意识流活动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 一种是时间蒙太奇,主体在空间上保持不动, 而人物意识却在时间上移动;另一种是空间蒙太奇,时间保持不动而让空间因素发生变化。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成功地将时间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两种蒙太奇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共同成为渲染小说主题,生动地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
《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并没有做出什么令人难忘的惊人之举,但读者却对三位主要人物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这是因为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
乔伊斯运用“意识流”手法,使读者通过人物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通过人物自己各不相同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来了解他们的思想意识、内心隐秘、希望与回忆。
作者使用意识流手法将人物的思维过程再现出来,这里有自觉的理智的思考活动,也有下意识的感官印象及思维上跳跃式的联想。
四、结语
《尤利西斯》被人们誉为上世纪整个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不仅仅是因为乔伊斯运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和时序颠倒等意识流手法,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巧妙地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成功地记载了人物繁复、杂乱的潜意识活动,真实地记载了人格的异化、心理的变态和性格的扭曲,使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更是心理学与文学巧妙结合的完美典范,在文学史与心理学研究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乔伊斯关于时间心理及精神分析法的充分运用,更为后界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启迪。
参考文献:
1、马横,《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读书与评论》,2007
2、申建军,《从尤利西斯看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第22期
3、张冰,《从尤利西斯看乔伊斯的内心独白的构建》,《长城》,2010年第10期
4、公丽艳,《詹姆斯·乔伊斯和他的尤利西斯》,《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