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复习
第三章 复数章末复习
(5)复数的模:向量O→Z的模 r 叫做复数 z=a+bi 的模,记作 |z| 或_|_a_+__b_i|_, 即|z|=|a+bi|= a2+b2 (r≥0,r∈R).
2.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数 z=a+bi←―一――一―对――应―→复平面内的点 Z(a,b)(a,b∈R). (2)复数 z=a+bi(a,b∈R) ←―一――一―对――应―→平面向量O→Z.
3.复数的运算
(1)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设z1=a+bi,z2=c+di(a,b,c,d∈R),则 ①加法:z1+z2=(a+bi)+(c+di)= (a+c)+(b+d)i ; ②减法:z1-z2=(a+bi)-(c+di)= (a-c)+(b-d)i ; ③乘法:z1·z2=(a+bi)·(c+di)= (ac-bd)+(ad+bc)i ;
解答
反思与感悟 根据复平面内的点、向量及向量对应的复数是一一对应 的,要求某个向量对应的复数,只要找出所求向量的始点和终点,或 者用向量相等直接给出结论.
跟踪训练3
在复平面内,设z=1+i(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2 z
+z2对应的
点位于
√A.第一象限
C.第三象限
B.第二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 ∵2z+z2=1+2 i+(1+i)2 =1+2 i+2i=(1-i)+2i=1+i,
解 z+1 =
2+i
=2+i=1-i,
∴z2-z+3z1+6的模为 2.
解答
z 跟踪训练 2 (1)已知1+i=2+i,则复数 z 等于
A.-1+3i C.3+i
√B.1-3i
D.3-i
解析 ∵1+z i=2+i,∴ z =(1+i)(2+i)=2+3i-1=1+3i,∴z=1-3i.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复习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2、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化石 3、进化的历程: (1)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生物→ 原 始无脊椎动物 → 原始鱼类 → 原始两栖类 → 原始爬行类 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 (2)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 物 →原始种子植物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是选择的手段, 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是选择的结果。 是进化的内因,
生物进化 的原因 长期的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 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工业污染区 没有污染的非 工业区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64 393 16 158
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 回收数
154 406 82 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性状 。 (2)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 完全变态发育 _____ 。 某人做了如下实验: 将深色桦尺蛾和浅 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 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 __ 做 对比 。 非工业 (3)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 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 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 适应性 。 (4)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 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 生怎样的变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地球产生的时间:大约46亿年前 2、生命的起源: (1)物质基础:原始大气成分 (2)能量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等 (3)场所条件:原始海洋 3、历程:原始大气成分 → 简单有机物小 分子→ 复杂有机物大分子 →原始的生命 (原始单细胞的生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A )A.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说明历史事变的动力和原因C.说明阶级社会的本质D.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国家兴旺发达的道路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社会存在是指( A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B.社会物质财富的总和C.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D.社会各种要素的总和4.“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种观点属于( C )A.地理环境决定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历史宿命论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D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D )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9.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10.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是( B )A.生产关系B.生产方式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1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C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12.社会意识是(A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C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法律思想、哲学、宗教D.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B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5.下列各项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是(A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C.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D.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C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17.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C )A.劳动者素质B.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C.生产工具的状况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9.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它( D )A.生产产品品种的多少B.生产产品质量的优劣C.劳动对象的丰富程度D.用什么生产工具进行生产20.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工具21.在生产力的基本因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 A )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2.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为( B )A.劳动对象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管理方式2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D )A.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B.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C.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D.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24.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25.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家庭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2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A.购买、生产和销售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2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29.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是(D )A.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B.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C.个体生产的所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所有制D.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30.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D )的统一。
第三章 小结与复习
课题七年级数学备课人:崔钢内容:第三章(小结与复习)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思考,进一步掌握知识点。
2、经历考点例题解析,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章知识点的回顾与思考。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自主预习】自学课本P89页的内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下面的题目(注意与组员合作交流)。
1、由的三条线段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
3、三角形具有性,四边形不具有性。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三角形的外角之和等于。
5、叫正多边形。
6、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等于。
7、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它将n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8、平面镶嵌的条件是: 拼接在同一个顶点处的各个多边形的内角之和等于,能直接进行平面镶嵌的正多边形有、、。
【探究学习】小组协作,交流。
试一试能否完成下面的题目(完成后进行展示)1、图1中有几个三角形,分别用符号表示出来。
如图2:2、已知ABC(1)利用刻度尺画BC边上的中线;的平分线;(2)利用量角器画C(3)利用三角板作AC边上的高;3、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对下面的题目进行分析解答。
(1)等腰三角形两边是1和5,则周长是,为什么?(2)等腰三角形两边是3和5,则周长是 ,为什么?(3)长为3、5、7、10的四根木条,选其中的三根组成三角形,有几种组合方法。
4、在ABC 中,若::1:2:3A B C ∠∠∠=,则ABC 是 三角形,为什么?【要点归纳】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怎样新的认识?2、你对于求一个角的度数有何认识,你能说出几种方法呢?【基础训练】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 个,锐角最多 个。
2、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应用了 ,而活动挂架则用了四边形的 。
3、正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每个内角等于 。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
2、单位: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为0度,______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____,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______,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___;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_________,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_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________,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化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凝固: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条件: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三角形》期末复习课件
D
三、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 3、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
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A 如左图,若有AD⊥BC, B 则线段AD是△ABC的一条高 D C
四、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 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 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 三边。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b
顶点: 三个顶点A、B、C
C
内角: 三个内角:∠A,∠B,∠C
二、三角形的分类 锐角三角形 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 一般等腰三 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 1、三角形的中线:
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A C B D
三、说理题
1、如图AB=AC,∠B=∠C,点D、E 在BC边上,且BD= CE,那么图中有哪些 三角形全等?请说明理由。
A
B
D
E
C
2、如图,AB=DC,AC=DB, 你能说明图中∠1=∠2的理由吗?
A D
1
2
B
C
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
A、B间有多远呢?
小明在上周末游览风景
区时,看到了一个美丽的
● ●
B
C E
●
长了。
理由如下: 在△ACB与△DCE中, AC=C D(已知)
D
∠BCA=∠ECD(对顶角相等) BC=CE(已知) ∴△ACB≌△DCE(SAS ) ∴AB=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第三章 炎症 复习题
第三章炎症【名词解释】1.炎症2.炎症介质3.渗出4.渗出液5.漏出液6.趋化作用7.炎细胞浸润8.绒毛心9.脓肿10.蜂窝织炎 11.炎性肉芽肿【是非题】1.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2.炎症时渗出的白细胞称为炎细胞。
3.变性和坏死合称为变质。
4.变质是致炎因子对机体的损伤,而渗出和增生则是机体的抗损伤防御反应。
5.白细胞粘附是由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介导的。
6.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是白细胞游出的重要先决条件。
7.白细胞游出的位置是两个邻近内皮细胞的连接处。
8.趋化因子的作用常缺乏特异性。
9.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是重要的炎症介质。
10.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是慢性炎症的重要特征。
11.肉芽肿性炎均呈慢性经过。
12.肉芽肿的主要细胞成分是成纤维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单项选择题】1.炎症最常见的病因是A.物理性因子B.化学性因子C.生物性因子D.组织坏死E.变态反应2.急性炎症过程中最早的血管改变是A.血管扩张B.血流加速C.血流缓慢D.细动脉痉挛E.血流停滞3.炎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是A.内皮细胞收缩B.穿胞作用增强C.内皮细胞损伤D.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不健全E.以上均是4.下述哪项与渗出液的形成关系最密切A.血管壁通透性增高B.炎性充血C.炎区渗透压升高D.血管内压升高E.血流停滞5.从患者腹腔抽出的液体外观混浊,比重高,细胞数多,静置后自行凝固,符合下述哪种情况引起的腹水A.肾病综合征B.右心衰竭C.肝硬化D.结核性腹膜炎E.重度营养不良6.炎症过程中最有防御意义的是A.炎性介质形成B.组织分解代谢增强C.白细胞渗出D.炎性水肿E.炎性充血7.引起炎细胞渗出的最主要因素是A.血管壁通透性增高B.血流缓慢C.血管内压升高D.趋化作用E.炎区渗透压升高8.白细胞渗出过程中最早发生的是A.粘附B.边集C.趋化D.游出E.吞噬9.炎症的病理变化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急性炎症属于变质或渗出性炎B.急性炎症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C.慢性炎症病变以增生为主D.慢性炎症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E.慢性炎症亦可急性发作10.下述哪一类炎症红、肿、热、痛表现得较明显A.粘膜的慢性炎症B.内脏的急性炎症C.内脏的慢性炎症D.体表的急性炎症E.体表的慢性炎症11.急性炎症早期,红的表现可能由下述哪项引起A.静脉性充血B.动脉性充血C.血栓形成D.血流缓慢E.血流停滞12.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局部A.纤维组织增生B.实质细胞增生C.肉芽组织增生D.肉芽肿形成E.充血和渗出13.内脏器官炎症最主要的表现为A.红B.肿C.热D.痛E.功能障碍14.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血液中白细胞增多的种类与炎区浸润的炎细胞种类一致B.炎区白细胞增多,血液中白细胞可以不增多C.血液中见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表示病情较轻或趋向好转D.病毒性疾病血中白细胞常少于正常值E.严重感染或抵抗力差则血中白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升高15.下述哪一种是体液中的炎性介质A.组胺B.血小板激活因子C.PGD.缓激肽E.NO16.炎症介质的作用有A.发热、疼痛B.趋化作用C.组织损伤D.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以上均是17.具有趋化作用的炎性介质是A.组胺B.C5aC.血小板激活因子D.缓激肽E.活性氧代谢产物18.引起发热和疼痛的炎性介质是A.组胺B.C5aC.缓激肽D.PGE.NO19.引起组织损伤的炎性介质是A.IL-1B.PGC.NOD.TNFE.5-HT20.急性炎症早期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浆细胞21.急性炎症后期局部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B.浆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2.急性炎症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起病急B.病程一般不超过一个月C.症状明显D.病变常以增生为主E.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23.在慢性炎症组织中哪种炎细胞最常见A.嗜酸性粒细胞B.肥大细胞C.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E.多核巨细胞24.寄生虫感染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浆细胞E.单核细胞25.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A.淋巴细胞B.肥大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26.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27.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变质为主的炎症A.大叶性肺炎B.肾盂肾炎C.细菌性痢疾D.病毒性肝炎E.白喉28.感冒早期鼻粘膜的炎症属于A.浆液性卡他B.粘液性卡他C.脓性卡他D.纤维素性炎E.表面化脓29.炎症中的纤维素是指A.纤维组织B.胶原蛋白C.网状纤维D.纤维蛋白E.胶原纤维30.细菌性痢疾属于下列哪一种炎症A.纤维素性炎B.化脓性炎C.卡他性炎D.浆液性炎E.出血性炎31.下列哪一种疾病是以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A.急性肾盂肾炎B.大叶性肺炎C.病毒性肝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白喉性心肌炎32.“绒毛心”是指心包膜的A.增生性炎B.浆液性炎C.化脓性炎D.纤维素性炎E.肉芽肿性炎33.假膜性炎特征性的渗出物是A.纤维素B.中性粒细胞C.浆液D.巨噬细胞E.浆细胞34.假膜性炎症时假膜的成分不包括A.纤维素B.白细胞C.坏死的粘膜组织D.脓细胞E.细菌35.下列那种疾病的炎症性质属于假膜性炎A.大叶性肺炎B.结核性胸膜炎C.风湿性心包炎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细菌性痢疾36.炎区坏死组织分解液化是由于下列哪类细胞的存在A.淋巴细胞B.巨噬细胞C.浆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37.脓细胞是指A.渗出的中性粒细胞B.吞噬化脓菌的中性粒细胞C.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D.变性坏死的炎细胞E.吞噬化脓菌的炎细胞38.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A.绿脓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C.溶血性链球菌D.大肠杆菌E.变形杆菌39.蜂窝织炎的常见病原菌是A.大肠杆菌B.葡萄球菌C.溶血性链球菌D.草绿色链球菌E.绿脓杆菌40.下列哪项是化脓性炎症A.阿米巴肝脓肿B.结核性冷脓肿C.细菌性痢疾D.急性肾盂肾炎E.白喉41.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出血性炎症A.血吸虫病B.急性重型肝炎C.钩端螺旋体病D.急性细菌性痢疾E.暴发性脑膜炎42.卡他性炎主要发生在A.浆膜B.疏松结缔组织C.肺D.粘膜E.皮肤43.下列那种疾病的炎症性质属于增生性炎A.肾小球肾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病毒性肝炎E.大叶性肺炎44.局部粘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带蒂肿物称为A.瘢痕疙瘩B.炎性息肉C.炎性肉芽肿D.腺瘤E.炎性假瘤45.肉芽肿性炎的主要炎症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嗜酸粒粒细胞D.淋巴细胞E.成纤维细胞46.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是A.中性粒细胞B.上皮样细胞C.浆细胞D.淋巴细胞E.成纤维细胞47.下面哪种是结核性炎症的特征性细胞A.浆细胞B.异物巨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郎罕巨细胞【多项选择题】1.炎症的变质性病变包括A.细胞水肿B.纤维素样坏死C.玻璃样变性D.凝固性坏死E.液化性坏死2.渗出液在炎症中的作用有A.渗出液可带来抗体,补体及杀菌物质B.渗出液可稀释毒素及有害物质C.渗出的纤维素可限制病原菌扩散D.渗出的纤维素有利于修复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E.渗出的纤维素吸收不良、机化可引起浆膜粘连3.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点有包括A.发生机制B.细胞数目C.比重D.蛋白质含量E.能否形成水肿或积液4.急性炎症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A.细动脉痉挛B.细动脉扩张C.血流加速D.血流缓慢E.血栓形成5.炎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有A.内皮细胞收缩B.内皮细胞损伤C.基底膜损伤D.穿胞作用增强E.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不健全6.炎症时促使白细胞游出的因素有A.血壁通透性增高B.粘附分子表达C.趋化作用D.炎区渗透压升高E.血液流体静压升高7.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见于下列哪些疾病A.支气管哮喘B.病毒性肝炎C.血吸虫病D.细菌性痢疾E.伤寒8.炎症时出现增生的有A.巨噬细胞B.成纤维细胞C.上皮细胞D.腺体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9.下列哪些物质属于炎症介质A.肾上腺素B.P物质C.纤维蛋白D.氧自由基E.一氧化氮10.能使血管扩张的炎症介质有A.组胺B.缓激肽C.NOD.C5aE.P物质11.能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的炎症介质有A.组胺B.缓激肽C.PGD.C5aE.血小板激活因子12.急性炎症的特点包括A.局部病变常以渗出为主B.临床症状明显C.病程一般不超过半年D.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E.炎症类型可相互转化13.慢性炎症的病变特点有A.活动性炎症、组织破坏、修复同时出现B.组织破坏主要由炎细胞引起C.主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D.常有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E.活动性炎症表现为血管改变、炎性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14.急性炎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A.红B.肿C.热D.痛E.功能障碍15.炎症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是A.渗出物压迫神经末梢B.致病因子的直接作用C.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D.局部渗透压升高E.病灶内H+、K+的聚积16.下述哪些疾病属于以变质为主的炎症A.阿米巴痢疾B.肾盂肾炎C.病毒性肝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白喉外毒素所引起的心肌炎17.浆液性炎常发生于A.皮肤B.肺C.浆膜D.粘膜E.疏松结缔组织18.下列哪些属于浆液性炎A.皮肤二度烧伤B.结核性胸膜炎C.风湿性关节炎D.感冒初期的鼻炎E.毒蛇咬伤19.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纤维蛋白大量渗出A.尿素B.痢疾杆菌毒素C.汞D.白喉外毒素E.肺炎球菌毒素20.纤维素性炎常发生于A.皮肤B.肺C.浆膜D.粘膜E.疏松结缔组织21.下列哪些疾病属于纤维素性炎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细菌性痢疾C.阿米巴痢疾D.白喉E.大叶性肺炎22.脓肿发展可直接形成A.溃疡B.假膜C.窦道D.瘘管E.假瘤23.属于化脓性炎的疾病有A.阿米巴痢疾B.白喉C.小叶性肺炎D.急性肾盂肾炎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4.属于出血性炎症的疾病有A.血吸虫病B.炭疽C.钩端螺旋体病D.鼠疫E.急性胰腺炎25.下列哪些疾病属于增生性炎症A.伤寒B.急性肾小球肾炎C.病毒性肝炎D.子宫颈息肉E.肺炎性假瘤26.巨噬细胞可演变为nghans细胞B.上皮样细胞C.Aschoff细胞D.泡沫细胞E.伤寒细胞27.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肉芽肿性炎A.伤寒杆菌B.EB病毒C.手术缝线D.肺炎球菌E.血吸虫死虫卵28.下述哪些因素可引起感染性肉芽肿A.麻风杆菌B.血吸虫死虫卵C.手术缝线D.伤寒杆菌E.梅毒螺旋体29.异物性肉芽肿的主要成分有nghans细胞B.中性粒细胞C.成纤维细胞D.上皮样细胞E.多核巨细胞30.巨噬细胞可以A.吞噬病原体B.传递抗原信息C.释放前列腺素D.合成免疫球蛋白E.转化为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复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1、以下属旧石器时代中期特点的是______(A)A、采集和狩猎生活B、制造使用简单工具C、学会直立行走D、知道用火2、据考古发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_______,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人类。
(C)A、北京人B、陕西蓝田人C、云南元谋人D、北京山顶洞人3、我国古代传说中的______氏和神农氏,就是原始蓄牧和原始农业发展的代表。
(D)A、黄帝B、女娲C、尧D、伏羲4、母系氏族公社的文化代表有黄河流域的_____和长江流域的________。
(A)A、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B、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C、西安丰坡文化,河姆渡文化D、仰姆文化,西安丰坡文化5、母系氏族社会属于_______时期。
(A)A、新石器时代前中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晚期D、旧石器时代前中期6、北京人和蓝田人都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创造了_____,并知道了用火。
(B)A、文字B、语言C、思维D、想象7、不属“三皇”的选项是_____(D)A、伏羲B、女娲C、神农D、黄帝8、黄帝和炎帝联合在涿鹿打败了南方的蚩尤部落,定居中原,火帝部落是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成份,所以中华民族自称为_____,尊奉他们为华夏族的祖先。
(B)A、华夏儿女B、炎黄子孙C、大汉民族D、汉族9、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______。
(A)A、夏B、商C、春秋D、西周10、公元前841年,镐京发生“国人暴动”。
政权由周公和公共同执掌,史称“_______”,这一年即为共和之年,是中国历史上确切约年的开始。
(C)A、共和之年B、共和执政C、共和行政D、共同执政11、______时制定的各项制度,奠定了以后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基础。
(A)A、西周B、秦C、商D、夏12、_____——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
(B)A、战国时期B、春秋时期C、秦国时期D、西周时期13、秦国经过_____之后,疆土扩大,国力富强,形成了由秦国统一中国的局面。
第三章物质的量专题复习
第第三三章章 物质的量专题复习第一节 物质的量1. 阿伏加德罗常数:12g C 12原子所含的碳原子数为A N 个,约为6.02×10232.物质的量:即含有A N 个粒子定为1mol (这里的粒子是指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等,不是灰尘颗粒等宏观粒子) 3.物持的量与粒子数换算公式:A N N n =nNN A = A N n N ∙= 推论1: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物质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与之相应的粒子; 推论2:粒子的物质的量与相应的粒子数成正比例:2121N N n n =; 【针对训练】1.①1molH 2O 约含 个H 2O ;②1molO 约含 个e -;③2molH +约含 个H +;④ 3× 6.02×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e -; ⑤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
2. 5mol 的CO 2与8mol 的SO 2的分子数之比是 ;原子数之比是 ;电子数之比是 。
3. molH 2SO 4分子与1.806×1024个水分子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5.摩尔质量: M =n mn =Mm n M m ∙= (1)1mol 分子(原子或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也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2)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也等于其1mol 的质量 (3)平均摩尔质量的求算方法: (混)=()()混混n m =22.4ρ (只适用于气体,且标况下)【针对训练】4.4.5g 水与 g 硫酸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 ,其中氢原子数之比是 。
5. 0.2 mol Al 2(SO 4)3中含有Al 3+ mol 、SO 42-g 。
6.8g 氧气为 mol ; 0.1mol 氧气共有 mol 电子。
7.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则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g 。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声现象知识点复习第三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扶植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需借助电子通信装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装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邻近流传3、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品种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 v液体< v固体四、回声:1、反响:声音在流传进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反响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最少是s=340m/s××0.1s=17m。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5、121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分歧的发声体可以通过调整发声频率来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响度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声音的特色、品质决定音色的重要身分是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当发声体的材料和内部结构改变时,音色也会随之变化分歧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的三种特性的比较:物理意义决定身分相应关系相关联系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音调与响度毫无干系,是基本分歧的两个特性。
第三.四章内容修(2)
第三章复习内容:一单选1.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商品库存量 B.出生人数 C.月末职工人数 D.土地面积2.凡是变量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计算其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可以采用()A.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中位数法3.已知甲乙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相同.而标准差分别为:σ甲=5元,σ乙=6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 一样大D.无法判断4.6.如果各个标志值都扩大1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2,则平均数()A.不变B.减少1/2C.扩大1倍D.无法判断5.列属于时点总量(存量)的是()⑴某地区人口数⑵某市人口出生数⑶某银行储蓄存款余额⑷某县耕地面积A、⑴⑵⑶B、⑵⑶⑷C、⑴⑵⑷D、⑴⑶⑷6.在组距数列中计算平均数时,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是( )A、各组次数相等B、组中值要是整数C、各组应封闭的D、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7.某校2001年在校学生人数6000人,毕业生人数1400人,上述两个指标是( )A.均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8.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商品库存量 B.出生人数C.月末职工人数 D.土地面积9.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C、全距D、均方差10.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B.7.55年C.32.5年D.7.8年11.某企业有三个流水连续作业车间,某月份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5%,90%,85,全厂平均合格率要采用的算式是(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12、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是()。
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动物对环境刺激(如光照、温度、气压、湿度、颜色、生长的植物、食物、月相周期、季节节律 )作出应答性反应。
例如:(1)猫头鹰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主因是温度、光照影响其行为;(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植物感应性现象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2.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三、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产生器官、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病变四、人体的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
(1)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并传导冲动。
(2)结构。
2.组成及功能:由脑、脊髓及神经组成,是人体的主要调节机构。
(1)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大脑皮层上的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脊髓:灰质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
五、反射1.涵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2.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和处理。
3.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
第三章__不等式小结复习
当判别式△=b2-4ac>0时
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为 {x | x x1或x x 2 } 不等式ax2+bx+c<0(a>0)的解集为 {x | x1 x x 2}
大于符号取两边
小于符号取中间
y
O
y
x1 x2 x
Ox 1
x2
x
例1. 解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1)x2-3x+2>0 2)x2-x-1<0 3)-2x2+3x+20 4)x(1-x)>x(2x-3)+1
O
y
4
2x+y-4=0
2
x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 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交集,即各个不等式表示的平 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y 例2 画出不等式组 x-y+5=0 x+y=0 5
x y 5 0 x y 0 x 3
O
3
x
表示的平面区域. x=3
x 2 y 8, 4 x 16, 在线性约束条件 4 y 12, 下, x 0, y 0.
求(1)目标函数 z x 2 y 的最大值; (2)目标函数 z x 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y
4
x y 0
B
x 2y 0
2
O
x
ax+by+c>0 ax+by+c≥0
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的平面区域 包括边界,把边界画成实线.
圆的基本性质复习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复习(三)【知识要点】1.在半径为R 的圆上,n 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的的计算公式为180n R l π=2.由弧长公式可推出:180l n R π=,180l R n π= 3.如果扇形的半径为R ,圆心角为n 0,扇形的弧长为l ,那么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213602n R S lR π== (注意:要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公式来求扇形面积)。
4.如果弓形的面积是S ,弓形所在扇形的面积是S 1,圆心角是n 0,扇形的两条半径与弓形的弦所成的三角形面积是S 2,则(1)当n =1800时,S=S 1;(等于半圆)(2)当n <1800时,S=S 1-S 2;(小于半圆)(3)当n > 1800时,S=S 1+S 2 (大于半圆)5.圆锥可以看做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成的图形,斜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面锥的侧面.无论转到什么位置,这条斜边都叫做圆锥的母线,另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如果记圆锥的高线长为h ,地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则h 2+r 2=2l .6.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l ,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C =2лr ,侧面积S 侧=лr l 。
7.圆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叫圆锥的全面积(或表面积).S 全=2rl r ππ+。
【基本题型】1. 己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0,半径为6,则扇形的弧长是( )A. 3πB. 4π C . 5π D . 6π2. 已知1000的圆心角所对弧长为5π cm ,则这条弧所在圆的半径为( )A. 7cm B 8cm C. 9cm D. 10cm3. 弧长等于半径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是( )A.0360π B. 0180π C. 090π D.6004. 在⊙O 中,30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圆周长的 ;3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弧长是圆周长的 。
5. ⊙O 的周长是24π,则长为6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 ,所对的圆周角为 。
第三章 电磁感应(复习)
习题4
关于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只要闭合电路内有磁通量,闭合电路中就 有感应电流产生 B.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螺线管 内部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C.线圈不闭合时,即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 生变化,线圈中也没有感应电流 D.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 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要点2. 涡流
1.涡流: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 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 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 回路,很像水的漩涡,故叫涡电流,简称 涡流.涡流常常很强.
2.涡流的防止:在各种电机和变压器中,为 了减少涡流的损失,在电机和变压器上通 常用涂有绝缘漆的薄硅钢片叠压制成的铁 芯. 3.涡流的利用: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就是 利用强大的涡流使金属尽快熔化.电学测量 仪表的指针快速停止摆动也是利用铝框在 磁场中转动产生的涡流.
复习课 电磁感应
知识网络
第一节 电磁感应现象 知识内容 一、磁通量 1、磁通量表示磁场中穿过某一面 积的磁感线条数. Φ=BS (条件:B垂直于S) Φ=BS sin θ 其中θ是指某一面积的平面与磁 感强度方向的夹角. 当B平于S时: 0
知识内容
2、如何使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呢?
BS cos
-5
例2 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则( ) A.交变电流的频率是100πHz B.有效值为220V C.交变电流的周期是0.02 s D.t=0.05 s时,e有最大值
e=220 2sin100 t V
习题9
一个电动机上标“220V 1.5KW”,那么为了 使它正常工作,所使用的正弦交流电应是 A.电压最大值为220V,电流最大值约为9.6A B.电压最大值为311V,电流最大值约为6.8A C.电压有效值为220V,电流有效值约为6.8A D.电压有效值为311V,电流有效值约为9.6A
第三章-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六节-复习题
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第1节 植物体内的必须元素(1) 填空1. 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包括 、 、 、 、 、、 。
2.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有 、 、 、 、 、、 、 、 。
3.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以外,植物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4.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一般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四方面:(1), (2) ,(3)起 作用,(4) 。
5.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占蛋白质含量的 。
6.可被植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 和 。
7. N、P、K的缺素症从 叶开始,因为这些元素在体内可以 。
8.通常磷以 形式被植物吸收。
9.K+在植物体内总是以 形式存在。
10.氮肥施用过多时,抗逆能力 , 成熟期。
11.植物叶片缺铁黄化和缺氮黄化的区别是,前者症状首先表现在 叶而后者则出现在 叶。
12.缺 时,花药和花丝萎缩,绒毡层组织破坏,花粉发育不良,会出现“花而不实”的现象。
13.必需元素中 可以与CaM结合,形成有活性的复合体,在代谢调节中起“第二信使”的作用。
14.植株各器官间硼的含量以 器官中最高。
硼与花粉形成、花粉管萌发和过程有密切关系。
15.果树“小叶病”是由于缺 的缘故。
(二)选择1.植物体中磷的分布不均匀,下列哪种器官中的含磷量相对较少: 。
A.茎的生长点 B.果实、种子 C.嫩叶 D.老叶2.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的元素是 。
A.氮 B.磷 C.钾 D.钙3. 元素在禾本科植物中含量很高,特别是集中在茎叶的表皮细胞内,可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
A.硼 B.锌 C.钴 D.硅4.缺锌时,植物的 合成能力下降,进而引起吲哚乙酸合成减少。
A.丙氨酸 B.谷氨酸 C.赖氨酸 D.色氨酸5.占植物体干重 以上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
A.百分之一 B.千分之一 C.万分之一 D.十万分之一6.除了碳氢氧三种元素以外,植物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氮 B.磷 C.钾 D.钙7.水稻植株瘦小,分蘖少,叶片直立,细窄,叶色暗绿,有赤褐色斑点,生育期延长,这与缺 有关。
第三章+代数式+复习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变式训练 如图,在一个底为a、高为h的 三角形铁皮上剪去一个半径 为r的半圆. (1)用含a、h、r的代数式表示剩下铁皮(阴影部分)的面积S. (2)请求出当a=8,h=6,r=3时,S的值.
解:(1)S阴影=S三角形-S半圆=12ah-12πr2. (2)当a=8,h=6,r=3时,S阴影=12ah-12πr2=12×8×6-12π×32=24-29π.
反比例关系 例4 下列两个量的关系一定不是反比例关系的是( D ) A.若r为圆柱底面的半径,h为圆柱的高,当圆柱的侧面积一定 时,h与r之间的关系 B.路程一定时,汽车的行驶速度v(km/h)与行驶时间t(h)之间 的关系
C.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则三角形的底边长a与对应的高h之间 的关系
D.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其面积S与长方形的一边长x之间的关 系
p为
.(用含w、h的式子表示p)
(2)李老师的身高是1.70 m,体重是60 kg,他的体重是否适中?
解:(1)根据题意得他的身体质量指数p为hw2. (2)李老师的身体质量指数为1.67002≈20.76, 因为18.5<20.76<24,所以他的体重适中.
代数式的意义
例3 代数式4(a-b)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C )
A.4乘a减b
B.a的4倍与b的差
C.a与b的差的4倍 D.4与a的差与b的积
变式训练
1.下列对代数式-x-1y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y的相反数与x的差 B.x与y的差的倒数 C.x的相反数与y的差的倒数 D.x的相反数与y的倒数的差
变式训练 1.已知|3x-6|+(y+3)2=0,则3x+2y的值是 0 .
2.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m|=3,求(-cd)2024+m220a2+4b+m的值.
人文地理复习题第三章
复习思考题第三章人口与地理环境一、单选:1、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是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通常取决于人口自然变动,即取决于( )。
A、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之差B、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差C、出生人数D、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的比值2、( )因素通常是人口增长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A、国家政策B、自然环境C、社会经济D、公民道德3、人口分布的( )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
A、不平衡B、均一性C、地带性D、连续性4、在各种自然因素中,( )是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一种自然力。
A、水B、气候C、地形D、土壤5、( )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
A、城乡迁移B、人口流动C、国际迁移D、人口迁移二、多选题: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 。
A、政治状况和经济因素B、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C、婚姻宗教风俗D、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状况2、人口分布通常用( )等形式表示。
A、人口密度B、比较密度C、人口移动密度D、人口经济密度3、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在空间上体现为( )。
A、人口纬向分布B、沿海分布C、人口垂直分布D、人口城乡分布4、人口自然结构包括( )。
A、民族结构B、年龄结构C、性别结构D、种族结构5、人口年龄金字塔可分为( )。
A、扩张型B、稳定型C、不规则型D、收缩型6、按不同人口年龄构成比例,可将人口划分为( )。
A、幼年型B、年轻型C、成年型D、老年型7、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有( )。
A、社会生产方式B、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变动C、交通运输业发展D、新地区开发和社会政治三、名词解释:1、人口分布2、人口结构3、人口年龄结构4、人口性别结构5、人口产业结构6、性别比7、就业人口8、人口素质9、人口的身体素质10、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11、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12、人口移动四、简述题1、地理环境从哪些方向影响人口增长?2、自然环境是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
3、社会经济环境是怎样影响人口分布的。
高中化学-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复习
CH3COO-+H+
(2)酯化反应
+ + CH3COOH
HOCH2CH3
浓硫
△
酸
CH3COOCH2CH3
H2O
酯化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小结: O
CH3—C—O—H
酸性 酯化反应
的体积分数是( D )
A、75%
B、50%
C、30%
D、25%
溴水增重即为乙烯的质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分子式:C6H6 结构简式可写成:
苯的结构特点:
(1)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化学键。 (2)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 (3)苯分子里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 (4)键角:120°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3)取代反应
分步且连锁进行
① CH 4 Cl2 光CH 3Cl HCl
(一氯甲烷)
② CH4 2Cl 2 光CH 2Cl2 2HCl
(二氯甲烷)
③ CH4 3Cl2 光CHCl3 3HCl
(三氯甲烷) (氯仿)
④ CH 4 4Cl 2 光CCl 4 4HCl
b、本实验应采用何种方式加热?
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50-60℃
c、浓硫酸有什么作用?
催化剂和吸水剂
3、加成反应:
在镍的催化下加热:
注意:苯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但能萃取溴而使水
层褪色),说明它比烯烃、炔烃难进行加成反应。
苯的同系物 芳香烃 芳香烃的衍生物
苯的同系物性质与苯有相似性,也有不同
有机物燃烧规律
燃烧通式或C守恒、H守恒——确定CO2、H2O、有机物 的量的关系
第三章复习
第三章透镜成像第一节透镜重点知识:1. 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2.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3. 通过实验或观察实验演示,认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 通过交流讨论,总结出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其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知道透镜的原理,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等概念。
难点知识: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方法解析:1. 实验法: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实验,得出其对光线的作用。
2. 比较法: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 归纳法: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典题精练: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它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_________。
这一点是由折射光线会聚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所以也称该点为_______焦点。
2.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A.a B.b C.c D.d3.在图中已画出入射光线,请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参考答案:1.会聚焦点实2. B重点知识: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难点知识: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方法解析:1.比较法:从我们身边的事物入手,比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差异,描述出像的性质。
2.讨论法:集思广益,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典题精练:1. 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投影仪2.投影仪成像时,像比真实物体________(填“大”或“小”),因为所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因此是_______像(填“实”或“虚”),此时,物体和像位于透镜的______侧(填“同”或“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过滤设备 压滤机、叶滤机、转筒过滤机 1、板框压滤机 (1)结构与工作原理
板框压滤机 1-非洗板;2-框;3-洗板 组装:1-2-3-2-1-2-3-2-1-2-3-2-1 滤布——框的两侧
板框压滤机
过滤:
非洗涤板 悬浮液
洗涤板
非洗涤板
滤液 板 框 板 框 板
板框压滤机
非洗涤板 洗涤液 洗涤板 非洗涤板
Re 0 (3 ~ 10) 10
5
近似取 0.1
三、沉降公式使用方法
①事前能够确认流动区域,直接用对应公式;
②流动区域不能确定,采用试差法;
假定流动处于层流区(Stokes) →u0→Re0(? <2),yes→结束 no→换用相应区域公式→u0→Re0→判断,修正
③通过实验整理数据得到(Re0<2×105)
u0 0.269
gd ( s ) Re 0.6 0
③湍流区(牛顿区)
500 Re 0 200000
形体阻力占主导地位,表皮阻力可以忽略 阻力∝u2 阻力系数与Re0无关
0.44
④Re0>2×105 阻力系数突然下降
u0 1.74
gd ( s )
尾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 分离点后移,尾流区收缩,形体阻力突然下降
将上式代入
dV A2 p d rc(V Ve )
(3-40)
令
得 或
2p1 s K r0 c dV KA 2 d 2(V Ve )
(3-42)
(3-43)
dq K d 2( q qe )
Ve (3-43a) 式中 q e A
通常称K、qe(Ve)为过滤常数,其值由实验测定。
过滤介质
①织物介质 最常用的过滤介质,工业上称为滤布(网),由天 然纤维、玻璃纤维、合成纤维或者金属丝编织而成。可截留 的最小颗粒视网孔大小而定,一般在5~65μm范围。 ②多孔材料 制成片、板或管的各种多孔性固体材料,如素 瓷、烧结金属或玻璃、多孔性塑料以及滤纸和压紧的毡与棉 等。此类介质较厚,孔道细,能截留1~3mm的微小颗粒。 ③固体颗粒床层 由沙、木炭之类的固体颗粒堆积而成的床 层,称作滤床,用作过滤介质使含少量悬浮物的液体澄 清。——深层 纤维膜与聚酰胺膜。膜过滤属精密过滤或超滤(ultrafiltration), 可以分离1 μm以下的微粒。
过滤方法 ②深层过滤:过滤介质一般为介质层较厚的 滤床类(如沙层、硅藻土等)。小于介质孔 隙的颗粒可进入到介质内部,在长而曲折的 孔道中被截留并附着于介质之上。
深层过滤无滤饼形成,主要用于净化含固量
很少(<0.1%)的流体,如水的净化、烟气除 尘等。
过滤的操作
过滤:过滤操作中的主要阶段,在过程中滤饼 不断增厚、阻力不断上升,流体的通过能力则 不断减小; 洗涤:无论是以滤饼还是滤液为产品,都有必 要在卸料之前用清液置换滤饼中存留的滤液并 且洗涤滤饼; 脱湿:以滤饼为产品时洗涤后还可用压缩空气 进行脱湿; 卸料:将滤饼从过滤介质上移去; 清洗过滤介质:使被堵塞的网孔“再生”,以 便重复使用。
转筒真空过滤机
转筒真空过滤机
过滤操作:转筒旋转一周,每一个扇形过滤室依次完成真空 过滤、洗涤、脱水、吸干滤饼和压缩空气吹松、刮刀卸料、 反吹清洗表面等全部操作,相应分为过滤区、洗涤脱水区、 卸料区和表面再生区等几个不同的工作区域。
转筒转速多在0.1~3 r/min,浸入悬浮液中的吸滤面积约占 总表面的30~40%。滤饼厚度范围大约3~40mm。
①层流区(Stokes区) 不发生边界层分离
Re 0 0.3
表皮阻力占主导地位
24 Re 0
②过渡区(Allen区)
d 2 (s ) g u0 18
——可以近似用到Re0=2
2 Re 0 500
开始发生边界层分离 颗粒后部形成漩涡——尾流 尾流区压强低→形体阻力增大
18.5 0 .6 Re 0
叶滤机
结构与原理:由起过滤作用的滤叶 和起密闭作用的筒体构成,操作为 间歇式。
滤叶有圆形和矩形等多种形式,由
金属丝网组成的框架上覆以滤布构成, 使用时可将多块平行排列的滤叶组装 成一体插入箱体内。
淤泥 滤液 滤浆
3
1
2
叶滤机
操作:悬浮液被加压送入或借真空泵进 行抽吸,滤液穿过滤布进入丝网构成的 中空部分并汇集于下部总管流出,颗粒 则沉积在滤布上形成滤饼,当滤饼达到 一定厚度时停止过滤。视悬浮液的性质 和操作压强的大小,滤饼厚度通常在 5~35mm之间。
优点:连续进料,操作自动化,便
于在转鼓表面预涂助滤剂后 用于黏、细物料的过滤。
缺点:过滤推动力有限,滤饼含液
量较大,常达30%。
转鼓真空过滤机
三、过滤的基本理论
(一)过滤速度
过滤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的滤液体积
dV dq u Ad d
U——瞬时过滤速度,m3/(m2•s)即m/s; V——滤液体积,m3; A——过滤面积,m2 q——单位过滤面积所得的滤液量,m3/m2,q=V/A
一般取N=5
9B dc Nui s
3、分离效率 粒级效率、总效率 粒级效率:某尺寸的颗粒被分离出的分率。
直径大于等于dc的颗粒,其粒级效率等于1。
总效率:进入旋风分离器的全部尘粒中实际被分离 出来的总质量分率。 影响总效率的因素: (1)粒级效率; (2)颗粒的粒度分布; (3)颗粒的浓度。
滤浆
3
1
滤液
2
淤泥
过滤结束后,根据要求可通入洗涤液对滤饼进行洗涤,洗涤 液的行程和流通面积与过滤终了时滤液的行程和流通面积相同, 在洗涤液与滤液的性质接近的情况下,洗涤速率约为过滤终了 时速率。——置换洗法 优点:过滤面积大,设备紧凑,密闭操作,劳动条件较好。 不必每次循环装卸滤布,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
七、沉降槽
间歇式和连续式。 悬浮液中颗粒浓度 较高,沉降多属于 干扰沉降。 强化沉降操作的方法: (1)悬浮液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提高颗粒的沉降速度。 (2)先把悬浮液加热以后送入沉降槽内,可以降低悬浮 液的黏度,同时也可以提高颗粒的沉降速度。
沉降槽的生产能力与降尘室一样由沉降槽的底面积 决定,而与槽的高度无关。
非洗涤板
洗涤板
非洗涤板
洗涤操作: 悬浮液
滤 液 板 框 板 框 板
洗出液 板 框 板 框 板
洗涤液的行程约为过滤终了时滤液行程的2倍,而流通 面积却为其1/2,故洗涤速率约为过滤终了速率的1/4。
——横穿洗法
板框压滤机
常用规格的板框其厚度为25~60mm,边 框长为0.2~2.0m,框数由生产所需定, 由数个至上百个不等。 板框压滤机的操作压强一般在 0.3~1.0Mpa之间。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过滤面积大并可 承受较高的压差。 缺点:间歇式操作,所费的装、折、清 洗时间较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较 低。 板框式压滤机主要用于含固量较多的悬
n
在牛顿区n=1
在阿仑区 n=1/2~1
自由沉降:流体中单颗粒的沉降。 干扰沉降:流体中颗粒的含量较大时,颗粒沉降时 彼此相互影响。液-固重力沉降分离中更为突出。
五、重力沉降分离设备
L 固体颗粒在降尘室内的停留时间: t u
降尘室最高点的颗粒降到室低所需时间: 0 停留时间≥沉降时间
2
2 t
d 2 s ui2 ur 18rm
B 18rm B 沉降时间 2 ur d s ui2
气体在筒内旋转的圈数=N 运行距离=2πrmN
2rm N 停留时间 ui
某一颗粒能(100%)被分离出的条件 停留时间≥沉降时间
18rm B 2rm N 2 2 d c s ui ui
八、离心沉降
ut2 ar为离心加速度,可以用 表示,其中ut 是颗粒的切线速度 r
4d ( s )ut2 ur 3 r
d 2 ( s ) ut2 ur r 18
九、旋风分离器
1、构造与操作 气体通过进气口的 速度为10~25m/s。 旋风分离器能够分离出直 径大于5μm的所有颗粒。 旋风分离器出灰口密封 要良好。
(三)恒压过滤方程式 积分式(3-43)或(3-43a)得
V 2 2VeV KA2
(3-44) (3-45)
q 2qeq K
2
恒压过滤方程式
当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时Ve或qe=0
V KA
2 2
(3-46)
q K
2
d min
Vs 18 g ( s ) A0
六、悬浮液的沉聚过程
100 A 清液区 A B B B C C 0 D D D C C D D D A A 均匀沉降区 C=C0 浓缩区 沉聚区
界面高度%
75
A
A
50 25
t0
t1
t2
t3
时间
t4
t5
t6
A区:清液区; B区:均匀沉降区。该区颗粒分布均匀,浓度与原始悬浮液 相同(c=c0); C区:浓缩区。此区自上而下颗粒浓度增高、粒度也增大; D区:沉淀堆集的沉聚区。
r——虑饼的比阻。
则
dV p u Ad rL
考虑过滤介质的阻力
dV p Ad r ( L Le )
c——获取单位体积滤液时所得的滤饼体积
dV A p d rc(V Ve )
2
若考虑虑饼的可压缩性,应计入比阻 r 随过滤压力的变化。
r r0 p s
2、分离性能的估计 旋风分离器主要的分离性能就是旋风分离器能够分 离出的最小颗粒大小。 假定三个条件: (1)颗粒和气体在旋风分离器内的切线速度ut恒定, 而且与进口速度ui相等。 (2)颗粒沉降过程中气流的最大厚度等于进气口的 宽度B。 (3)颗粒与气流的相对运动属于层流区。 ——临界直径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