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报道的风格
篇一:
新闻写作风格的多样化新闻写作风格的多样化随着传媒竞争加剧和受众需要,我们的新闻写作有了很大改进,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应该看到,我们的新闻写作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从而走向新闻写作个性化、风格化的道路。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和写作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或方法问题,首先应该是新闻观念问题,人们如何“理解”新闻将直接决定新闻工作者如何“报道”和“写作”新闻。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早在80年代初,北京读者就提出,各报应有自己的特点;浙江读者要求多登“独家新闻”;江苏读者希望减少重复的国家新闻,以腾出篇幅刊登有自身特色的内容。
时至90年代,受众认为“重复报道太多,办报缺乏特色”。
这些数据迫使现代媒体必须面对严峻的现实,迫使他们的思考对象不仅是相对抽象的新闻报道观念,而且还包括具体的新闻务实尤其是新闻写作的技巧。
其实构成独家新闻的原料,与独家新闻同生而同至,是别具慧眼的发现,是新闻传媒别具匠心、独树一臶的特色和风格。
要体现新闻的特色和风格就必须改变甚至扫除束缚我们头脑的障碍,借助文学因素来实现新闻写作风格的多样化。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障碍之一:
对于新闻文体的严格划分造成写作形式单一的首要因素便是对于新闻文体过于严格的划分标准。
新闻文体,实际包含了两个层次的内涵:
一是话语体系,主要是指记者报道新闻事实所采用的文章结构和文字表达方法;一是思维格式,是指反映话语体系所承载、蕴含的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认识方法。
下面就从话语体系这一点上谈谈文学因素在新闻中存在的必要性。
在新闻史上,西方的新闻属于文体较为成熟和不断创新的“领先者”。
美联社著名记者索尔佩特说:
“我所能想到的关于写作的规则,没有一项我没有打破过,甚至于对于我自己的规则也是这样。
关于写作,没有什么万无一失的指南,除了我上面刚刚说的一条”。
《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选》序言中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选》序言中说》记者巴思曾经自豪地写道:
“客观性这一传统是美国新闻界的一大荣耀。
”但是他们所倍感自豪的这一传统却遭到“新新闻学”论者的挑战。
撇开其功过是非,后者对于“客观性”标准的深刻值得借鉴。
“新新闻学”论者反对那种把记者主观的洞察力和新闻直觉从“硬邦邦的”事实中剔除干净的写作手法,从而破除了“客观性手法”的神话。
在他们看来,新闻事实是一个值得怀疑的认识论的假设,对未加分析的事实的崇拜使那些有关重大新闻的分析文章基本上只是对原有事实进行了重新编排,所谓的外部说明不过是重复和服从于已知的东西。
这样一来,新闻主观认知和职业敏感等真正显示事实“意义”的东西被擦得干干净净,新闻作品只是一个个缄默的、僵硬的事实的罗列。
“新新闻学”论者
在从事新闻写作时不愿意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材料之中而摆出不偏不倚的态势,相反,他们打破了把事实和观点分开的陈规报道从幕后跳到台前,以自己十分鲜明的政治观点阐述其所报道的事实的意义。
美国学者认为:
“在这种新闻中,作者作为一个中心人物出现,成为一个对各种事件进行筛选的个人反应器。
”“新新闻学”以极端的形式反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招致了主流媒体(传统新闻界)的强烈不满。
但“新新闻学”并不反对新闻的真实性,它的主旨和出发点正是要以记者强烈的情感、宝贵的直接体验和真切的个人见证去揭示事实的真相,发掘出其中被遮蔽的意义。
在我国新闻报道和写作领域里,人们常常把未加分析、大可怀疑的“客观性”态度和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简单地混和起来,常常以局外人的冷静态度描绘事物,没有了感染力,反而会减弱作品的可信度也即真实性。
也许现在记者们最缺乏的不是冷静态度和精确地描绘事物的能力,而是对于新闻职业而言最可宝贵的热情、想象力和激动人心的效果。
换个角度来看,人们公认最“客观”的自然科学也无法做到“绝对真实”,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便是明证,爱因斯坦甚至认为对科学最重要的是想象力而不是推理
力,“只有大胆的思辨而不是经验的堆积,才能使我们进步。
”人们常说,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既然新闻报道的主观性是无法避免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记者们就没有理由让僵硬的事实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和创造力。
在尊重事实的本质(不加以歪曲和夸大)和新闻活动自身特性(对社会生活最迅速的反应)的基础上,新闻工作者为什么就不能大胆地表明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以及个人化的、无法替代的洞察力呢?如果他们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有助于揭示新闻事实的被遮蔽的真相或意义,难道不是有助于达到更高的或真正意义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吗?
在“新闻必须真实”的问题上,新闻界的认识是一致而明确的,即新闻一定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实,但再现的手法也有许多,同样真实的场景,不同的写作手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客观”是不绝对的客观,因而在再现事实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文学手法将更有利于增强受众的试听效果。
新的启示:
新闻文学的出现新闻文学是一种把新闻学和文学整合起来建立的新的、边缘性的写作文体。
它的前身就是前面提到的“新新闻学”的作品,既具有新闻体裁的要素,也具备文学体裁的特征。
在他们看来,“新新闻学”一方面解救了新闻的危机,即以激动人心的手法超越了单纯事实的枯燥,使读者对新闻作品保持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解救了文学的危机,把文学从纯虚构的想象世界带入真实的社会生活。
应该承认的是,如何实现新闻和文学的融合,怎样在事实准确和文学技巧之间维持平稳,是非常难做到的。
现实总是超越着争论,在对“新新闻学”进行不断讨论的同时,新闻文学早已作为独立的写作体裁存在着,并发挥着单纯的文学作品所难以承担的作用。
广义而言,它包括报告文学、纪实小说、口述实录等等,对新闻文学来说,“新新闻学”是必需的,因为它是一种关于恢复和重视社会真相的诚实叙述,所关注的正是人们的切身利益和那些形形色色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从另一方面来看,新闻文学又是“文学”的,因为它可以运用一切文学手段,引起读者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强烈关注和新鲜感受。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文学确实把新闻和文学的使命合二为一,以一种不可替代的方式守望着社会的公正和人性的尊严。
“新新闻学”者早在几十年前就对这种新
型的写作方式作了前瞻式的理论吁求,而对我国目前处在改革阶段的新闻界来说也可以从中获取应有的启示,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改进新闻写作方式,从另外的角度看事物,实现新闻写作风格的多样化。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新闻作品首先是它的新闻性,文学因素的存在是为写作个性风格化服务,决不能喧宾夺主,为了文学性去传达错误的信息。
既然并非人人都能做“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李白,那么不妨向“两句三年得”的贾岛学习一下,认真对待每一篇新闻稿件,为未来的新闻事业积累经验。
篇二:新闻报道的特点是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的特点是:
真实、新鲜、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
一般读新闻报道的习惯是:
通篇浏览标题,优中选优,不留死角,仔细阅读。
1、自主性。
新闻界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
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
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
2、新闻性。
目标的选择是当前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3、科学性。
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
4、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深度报道。
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新闻报道的含义所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本源是讲究用事实说话,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
但是,客观事实本身不是新闻,被报道出来的新闻是在报道者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反映之后形成的观念性的信息,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
新闻报道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新闻报道的分类
1.按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有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
2.按照新闻的性质来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
3.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4.按照新闻的题材来分,有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
5.按照新闻传播的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
1.概括事实任何新闻报道都离不开对客观事实的概括,这不仅因为要用语言传达客观事件的总体情况和来龙去脉,还因为新闻一般要求精炼、简明。
对新闻事实的概括要立足全局,抓住特征,正确反映整体。
2.精选事例在报道中,结合对事实的概括报道,选择一定的具体事例,既能提示新闻报道的主体,又能使报道生动感人,这些事例不应随便选,而应具有典型性、具有鲜明个性、能够说明问题、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再现场景再现场景就是将新闻事实的现场情况逼真地描写出来,产生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从而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对比衬托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对比性材料能够更明确地表达记者要说的话,比如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突出新闻事实的变动程序等。
新闻报道要具有真实性
1.新闻五要素必须明确无误。
即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和事情发生的原因必须具体、确凿、不能含糊不清。
2.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包括心里活动和思想活动)都不能进行“合力想象”式的报道,更不能搞“创作”式的报道。
3.新闻中引用的数字、引语、用典,以及其他背景材料都必须有根有据。
4.新闻中对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必须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扭曲或变形。
新闻报道的时间性新闻报道的时间性指的及时性、时效性、时宜性。
1.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
2.报道新闻要在真实、确凿和不泄密的基础上求快。
3.要注意掌握新闻报道的时宜性。
我国新闻报道的特点及体现
1.新闻报道中要体现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一点体现在记者对待新闻事实的报道立场、分析方法与所持观点方面。
2.新闻报道要密切结合当前形势、任务,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报道的主题方面。
3.新闻报道要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内容方面。
如何写好新闻报道新闻语言的特点:
要素有四项:
具体实在、简明精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少用概念化语言和模糊性词语,尽量使用意义鲜明的动词、含义确切的名词和数词。
写作手法讲究平实、结构简单明了、用词通俗和口语化。
新闻报道与文学作品、评论文章、理论文章不同,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事实的报道,记者的观点、感情也要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来体现。
但是,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并不是绝对排斥议论和抒情,有时在报道事实的同时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议论,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事实;真诚而自然的一两句抒情,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1.初次接触,不明要求 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3.知识不足,真假难辨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6.急功好利,夸大事实 7.移花接木,牵强附会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怎样用事实说话
1、精选事实
2、多细节,少议论
3、多解释,少晦涩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5、尽量用第三人称说话
6、要注意报道的平衡性新闻报导之溜溜球“风波” 大家好,我是4
(3)班的小记者,下面向大家报导一则最新新闻:
这几天,学校里很多同学们不知不觉都迷上了溜溜球。
一下课,整个操场到处都是同学忘我地玩溜溜球的景象,以至于上课铃响了都浑然不知。
此现象让小店老板乐得笑歪了嘴,每逢放学,小店被学生围得水泄不通,老板们无不腰包渐鼓,他们把孩子家长当成了摇钱树,把孩子当成了取款机,乐此不疲的收钱形成了他们经营的一大乐趣。
再从学生的角度看,几乎每个男同学手上都有一个溜溜球,他们为了躲避老师的检查,把溜溜球东躲西藏,甚至在中午借着要排练的借口提早到校把溜溜球带到食堂楼上玩,听闻到此情况,我气愤不已,排练节目为年段争光原本是好事,却被他们趁此时间来玩溜溜球,真是浪费时间!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一位四年段的老师一个上午竟然缴获4个溜溜球,我真为同学感到既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同学们的溜溜球被缴获了,就能把心思集中在学习上了,忧伤的是竟然有那么多的同学漠视学校规章。
同学们,溜溜球是很好玩,家长也不是说不能玩,只是学校和家长怕大家把心思都放在溜溜球上了,所以在此告戒各位同学:
玩要适时!三年级小学生自我介绍大家好!
我是广昌实验小学三年级六班的刘天宇,我有一双大而明亮的丹凤眼,一个高高的鼻子,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
换牙后我长出两颗超大的门牙,而且很像兔牙,所以照相时我只能抿着嘴笑。
我兴趣广泛,喜欢看《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名著,喜欢下象棋,喜欢游泳,特别喜欢画画,我画的画还上了展板报呢,同学们都夸我是画画小天才。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我要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画下来!爆笑个性自我介绍下面是一段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个性自我介绍我是个成熟男人----------------------------57岁但是我的长相显年轻------------------------满脸粉刺体形魁梧,给人一种大哥的感觉--------------武松的大哥我事业成功,是个老板----------------------冷饮摊老板走到哪里都拎着笔记本----------------------是记录冷饮销售量的笔记本我坐的车比林肯车还宽敞--------------------公共汽车多年在北京大学的熏陶,成就了我的文化品位--曾在未名湖旁边卖冷饮我闲遐时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清史--------爱看《还珠格格》我也跟得上时代的潮流----------------------知道今年哪种冷饮好卖经常看美国电影----------------------------美国a片特别是那种探讨人生的社会伦理片------------乱伦a片喜欢揣摩电影人物的心理活动----------------经常幻想自己是a片主人公经常跟上流社会打交道,我很厌烦----北大校长多次跟我讲: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名著,喜欢下象棋,喜欢游泳,特别喜欢画画,我画的画还上了展板报呢,同学们都夸我是画画小天才。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我要把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画下来!爆笑个性自我介绍下面是一段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个性自我介绍我是个成熟男人----------------------------57岁但是我的长相显年轻------------------------满脸粉刺体形魁梧,给人一种大哥的感觉--------------武松的大哥我事业成功,是个老板----------------------冷饮摊老板走到哪里都拎着笔记本----------------------是记录冷饮销售量的笔记本我坐的车比林肯车还宽敞--------------------公共汽车多年在北京大学的熏陶,成就了我的文化品位--曾在未名湖旁边卖冷饮我闲遐时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清史--------爱看《还珠格格》我也跟得上时代的潮流----------------------知道今年哪种冷饮好卖经常看美国电
影----------------------------美国a片特别是那种探讨人生的社会伦理片------------乱伦a 片喜欢揣摩电影人物的心理活动----------------经常幻想自己是a片主人公经常跟上流社会打交道,我很厌烦----北大校长多次跟我讲》记者王晓峰的“按摩乳”和中国博客圈中的著名娱乐记者袁蕾的“奶猪”,突然变成空白页,上面只能看到一行字:“因为众所周知不可抗拒的原因,本博客暂时关闭。
” 而其中所指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实只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但一位路透社记者却把这与我国正在进行中的两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随即便向全世界发布了:
中国两个言辞大胆的博客“按摩乳”和“奶猪”被政府下令关闭,这是中国在控制整肃互联网的新一轮行动,尤其目前两会期间。
于是,西方各大新闻媒体如BBC、“美国之音”等,也都一窝蜂地跟进报道1。
这所谓的“中国博客门” (Ch ina B log G ate)事件虽然是西方媒体“自摆乌龙”,大名鼎鼎的路透社连“查证新闻事实”这个基本功都没有做,就向全世界发布了假新闻。
但身为一个中国人却怎么也乐不起来,为什么西方媒体对中国负面报道的炮制是如此迅速而不假思索?是不是中国的“媒介外交”做的不够到位?《新共和》的
国际版主编约瑟华?科伦兹克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新共和》的国际版主编约瑟华?科伦兹克曾经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杂志的记者、白宫的工作人员一起度过自己的60大寿,即拉拢了媒体又很好的塑造了自己亲民的政治形象。
公共外交是政府影响海外公众和舆论的一种手段,这种软力量在整个世界舞台能够发挥武装力量、经济手段和精英外交所无法发挥的作用 3。
如果说英美媒体恶搞的“中国博客门”事件本身,是对英美媒体对华的不实报道敲响了警钟,那这又何尝不是对我国目前新闻报道态势的预警?英美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的热衷,似乎古已有之,但我们却一直都不曾找到有效的应对机制,通常只能很被动的做一些解释、澄清类的工作。
这就是我们当今媒体应该反思和引起重视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措施,捍卫住自己新闻媒体的尊严?“我的地盘我做主!”是时候把我们的舆论主动权从英美等西方新闻媒体手中夺回来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在图书馆、在各知名学术期刊上、在各大新闻专业类网站上,笔者找寻所有有关英美新闻媒体的信息,那是一段痛苦的经历。
后来,渐渐的有些蛛丝马迹开始展露头脚,却总是不能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直到有一天,读了周乃菱女士《用历史的眼光探寻新闻》这篇文章,里面对比了路透社和美联社在新闻报道和选择上的差异,寥寥几句话,却让我有种拨开乌云见天日的感觉,这就是我一直要捕捉的口子——英美媒体新闻报道风格的异同。
第一章英国媒体新闻报道风格简析
1.1以《泰晤士报》为例《泰晤士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于1785年,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以“历史纪录报”自称,是全球最负声望的大报之一。
绰号“大雷神”(T hunde rer)。
在英美狼狈为奸的伊拉克战争之后,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5日又匆忙飞抵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布什就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问题举行会谈。
对于此次访问:用历史的眼光探寻新闻》这篇文章,里面对比了路透社和美联社在新闻报道和选择上的差异,寥寥几句话,却让我有种拨开乌云见天日的感觉,这就是我一直要捕捉的口子——英美媒体新闻报道风格的异同。
第一章英国媒体新闻报道风格简析
1.1 以《泰晤士报》为例《泰晤士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于1785年,原名《每日环球纪录报》,以“历史纪录报”自称,是全球最负声望的大报之一。
绰号“大雷神”(Thu ndere r)。
在英美狼狈为奸的伊拉克战争之后,英国首相布莱尔5月25日又匆忙飞抵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布什就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问题举行会谈。
对于此次访问》报
道,布莱尔堪称是一个“双面人”。
在美国人看来,布莱尔是一个眼光犀利的勇敢者,在“9·11”袭击后立即与布什站到了一起,并与他一起发动了战争。
但是在英国,布莱尔却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个忠实追随布什的“狮子狗”,并因此以谎言玷污了自己的首相生涯1。
由此可见,英国媒体并不总是跟随政府的利益摇摆,对于战争这个异常敏感的领域、对于首相的执政行为,也是敢于提出异议。
其中的讽刺与挖苦意味更体现了英国式的幽默。
1.2以路透社为例路透社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数据公司,是全球主要的财经新闻和信息的提供者。
总部位于东伦敦船坞区金丝雀码头的路透社,是早期创办的世界通讯社硕果仅存的一个,素以新闻报道迅速和准确闻名。
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使得路透社声名鹊起:1859年,法国和奥地利关系恶化, 路透社驻巴黎记者抢先拿到了拿破仑三世的演讲稿,并高价包租海底电报公司的电报传送线路,在演说开始时通过电报线路向英国传送,再由翻译人员将其译成英文,仅仅两个小时之后,伦敦各报的编辑们就看到了拿破仑三世警告奥地利的报道,《泰晤士报》也全文刊载了路透社提供的拿破仑演讲内容。
及时、准确、客观而充分的新闻报道风格:泰晤士报》也全文刊载了路透社提供的拿破仑演讲内容。
及时、准确、客观而充分的新闻报道风格》中,第一条就明确要求其采编人员要把准确性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路透社还对新闻写作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如新闻报道必须交代消息来源及事实出处、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尽可能地使用中性词汇等等。
可见,路透社一贯是秉承“迅速、准确、客观、公正”原则的,所发表的新闻报道简明、清晰,自成风格,在世界新闻领域都极富盛名。
1.3 以BB C为例有媒体称BB C是“吃着皇粮数落政府”的特殊机构。
历史上,曾
有英国内阁官员大骂,BB C是“激进左派的温床”、“狭隘的保守派恐龙”等等。
BBC历史上几次关键场合,都曾采取与政府不尽相同的立场,包括丘吉尔的收购计划,对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报道与马岛争端上,最终都化险为夷。
最激烈的一次是2017年科学家凯利之死,尽管BB C一直监守“保护消息来源”的原则。
但凯利的死仍然掀起了BBC历史上最大的风波。
事后BBC公开道歉。
但BBC同时认为,正是这一事件使人们深思,一个强大而独立的BBC正是英国的长期价值所在1。
可见,B BC并不会因此而偃旗息鼓。
《纽约时报》报道了BBC的一个独特现象,BB C的节目组可以就这次BBC危机2采访其总经理,并就此提出难题。
由于BB C的新闻理念中坚持公正和平衡的报道,它对自己引发的新闻也不会回避不
报。
BBC的广播原则一向是“有利于大众”,财政来源绝不依赖商业广告。
正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