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
介绍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院校
开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庆大学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碳储科学与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2022年,碳储科学与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2022年,重庆大学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招生。
2022年2月2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及《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新专业“碳储科学与工程”。
“碳”即二氧化碳,“中合”即正负极抵消。
排出来的二氧化碳或空气污染物被植绿护绿、节能降耗等方式相抵,这就是所说的“碳排放交易”。
所说“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消耗量做到历史时间最大值,由增转降的历史时间转折点。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我国“十四五”阶段教育强国推动工程项目关键适用技术专业。
本专业面对国家能源部改革发展战略要求和碳达峰、碳排放交易总体目标,借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市)目前石油化工、资源勘查工程、有机化学工程项目与加工工艺、地理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项目、能源化学工程、环保工程、油气储
运工程、材料学与工程、新能源技术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专业、大海燃气工程项目等相近专业。
碳储科学与工程是广泛性极强的新的领域,急待高端复合型专业碳储优秀人才。
伴随着在我国碳达峰和碳排放交易工作推进,在碳捕集、碳封存、碳运用等多阶段具备浓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基本上空缺,该技术专业覆盖面广,涉及到课程多,必须的专业知识既包含物理学、有机化学、原材料等学科的内容,从而覆盖了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应用化学、贮运工程项目、能源动力工程、电气专业等运用学。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我国“十四五”阶段教育强国推动工程项目关键适用技术专业。
该技术专业面对我国能源革命发展战略要求和碳达峰、碳排放交易总体目标。
碳储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的具体就业方向为:电力工程,热量,技术性,清洁能源等方位。
培养方向为:环保节能,节能减排,碳排放交易高新科技等行业。
碳储科学与工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服务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目标,碳储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针对双碳领域在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多环节急需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的情况,加快培养碳储领域人才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
专业特色:
该专业涉及矿业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多个学科,聚焦能源绿色开发与低碳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与碳资产管理等几方面,培养在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多环节具有深厚
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碳储科学与工程”这一强交叉学科背景,具有宽厚扎实的石油、地质、化工、能源、化学、物理、电子、电气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化人才,在系统掌握能源高效低碳转化、CO2捕集、CO2封存以及CO2利用转化与交易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同时,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视野拓展,培养能引领碳储科学与工程领域未来发展的研究型后备领军人才及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高级技术精英。
碳储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我国重大战略目标。
加快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成立相关碳储专业和加快培养碳储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任务中,高校迅速响应和布局。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以到大型能源企业去从事CCUS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与管理,去能源、矿业、电力、钢铁和环保类企业开展碳减排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
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 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签约成员 ;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基地 ;是一
所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
1975年,迁址武汉,暂时更名为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设立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总部设在武汉。
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525843平米,在周口店、北戴河、河北平泉建有实习基地;设有16个学院,开设44个本科专业;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有教职工1691人,专任教师983人;全日制在校生17208人,其中本科生8412人、硕士研究生6646人、博士研究生1960人、留学生1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