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忧考为⼴⼤考⽣整理了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汇总,供⼴⼤考⽣查询阅读: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项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之后,开始出现了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是哲学发展的伟⼤变⾰。

考⽣在回答此题时要正确把握题⼲的时间要
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创⽴之后,开始出现了”。

A项“唯物论与唯⼼论的对⽴”,B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C项“辩证法与形⽽上学的对⽴”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以前就存在的历史事实。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发现,它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史观的统治地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之后,开始出现了唯⼼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对⽴。

可采⽤排除法解题。

A.唯物论与唯⼼论的对⽴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
C.辩证法与形⽽上学的对⽴
D.唯物史观与唯⼼史观的对⽴
2.在⼈与世界的相互作⽤中,⼈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变化的基础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与世界相互作⽤的中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和⼈的实践活动”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的意义和作⽤是多⽅⾯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和基本的观点。

在⼈与世界的相互作⽤中,包括两个⽅⾯:⼀⽅⾯是主体客体化,即⼈的本质⼒量的对象化,引起外部世界的改变;另⼀⽅⾯是客体主体化,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量的因素,造成这⼀变化的基本是实践。

A.⾃然界⾃⾝的运动
B.⼈的意识的能动作⽤
C.⼈的实践活动
D.⼯具的制造与使⽤
3.⼈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般是380nm(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感觉到不同颜⾊,⼀般来说,700nm为红⾊,580nm为黄⾊,510nm为绿⾊,470nm为蓝⾊,400nm为紫⾊。

这种现象表明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是2003年⼤纲新增和调整的知识点。

反映就是主体认识客体,就是主体通过⼀定⼿段从客体中获取信息,并经过加⼯、改造,即信息变换,使之在主体头脑中建构出⼀个与客体具有同构异质关系的观念系统的过程。

在认识过程中,主体不仅要对信息进⾏选择、加⼯,⽽且要按照正确反映客体的要求,把这些信息在⼤脑中重新组合成观念的体系,通过主体的重新组织,重新构造才形成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因此,C项为正确选项。

就感性认识⽽⾔,除感觉之外,还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所以,A项显然不对,B、D项错误地较明显。

A.⼈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的感官所具有的⽣理阈限是⼈的认识能⼒的界限
C.⼈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和转换
D.⼈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理活动的结果
4.⽣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产关系是⽣产⼒发展的社会条件,⽣产关系作为⽣产的社会形式,对⽣产⼒的发展具有巨⼤的作⽤。

⽣产⼒的发展,⼀⽅⾯要遵循⾃⾝发展的规律,另⼀⽅⾯⼜离不开⼀定的社会条件。

⽣产总是社会的⽣产,任何⽣产都是在⼀定的⽣产关系下进⾏的。

⽣产的社会条件包括多⽅⾯的内容,有政治的、法律的、⽂化的,但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条
件是⽣产关系。

所以正确选项为D,其余是⼲扰项。

A.政治法律制度
B.⽣产关系
C.历史⽂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
5.商品内在的使⽤价值和价值的⽭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点评】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货币是商品内在⽭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题在1993年⽂理科都考查过,2003年⼜考查,可见其作为基本知识点的重要性,考⽣务必对基本知识点好好掌握。

货币是商品⽣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般等价物固定在⾦银等贵⾦属上时,就产⽣了货币。

货币是⼀切商品价值的代表。

货币产⽣以后商品内在使⽤价值和价值的⽭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的外在对⽴。

选项A指的是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的状况,不是“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选项B指⽣产商品的劳动的内在⽭盾;选项C指的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盾,不符合题⽬要求,是⼲扰项。

A.商品与商品的对⽴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
C.私⼈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
D.商品与货币的对⽴
6. ⽣产资本构成〖〗价值(单位:万元)〖〗年周转次数固定资本其中:⼚房机器⼩⼯具流动资本〖〗1000 300 600 100 500〖〗l/20 l/10 1/4 3.4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预付资本总周转概念及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次数。

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在⼀年中周转的价值额加起来,除以预付资本总额,所得的商数就是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次数。

固定资本价值为1000万元,其中⼚房价值为300万元,年周转次数为1/20次,⼀年周转的价值额为15万元;机器价值为600万元,年周转次数为1/10次,⼀年周转的价值额为60万元;⼩⼯具价值为100万元,年周转次数为1/4次,⼀年周转的价值额为25万元。

因⽽,⼀年中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额为100万元。

流动资本价值为500万元,年周转次数为3.4次,⼀年周转的价值总额为:500万元×3.4=1700万元。

那么,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100万元+1700万元÷1500万元=1800万元÷1500万元=1.2次所以,正确选项是B。

A.1.0次
B.1.2次
C.1.3次
D.1.4次
7.在⼟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条件下,由于在同⼀块⼟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产率不同⽽形成的地租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级差地租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资本主义地租形式及其本质”的内容。

所谓级差地租是与⼟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分为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地肥沃程度不同或地理位置不同所产⽣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Ⅱ,是指由于在同⼀块⼟地上连续投资⽽提⾼了劳动⽣产率所产⽣的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指租⽤任何⼟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形式,产⽣的原因是对⼟地的私有权的垄断;垄断地租是垄断价格产⽣的超额利润所形成的地租,产⽣的条件是某种⼟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少性。

所以正确选项为B。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Ⅱ
C. 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命的根本⽬的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D
【点评】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命的根本⽬的,并且是2003年《政治理论考试⼤纲》新增加的知识点。

⽑泽东同志在中共七⼤的政治报告中曾指出:中国⼀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民中所表现的作⽤的好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民的⽣产⼒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看它是束缚⽣产⼒的,还是解放⽣产⼒的。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周年⼤会上的讲话》也指出: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命,⽬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产⼒。

这是对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命根本⽬的的⾼度概括。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貌
C.建⽴新民主主义的⼈民共和国
D.解放被束缚的⽣产⼒
9.在中国⾰命过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点评】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民主⾰命的性质;另⼀⽅⾯,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资产阶级,⼜带有社会主义⾰命的性质。

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国情,具体说是由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分成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部分。

A项和C项都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命的主要任务和内容,D项对民族⼯商业进⾏和平赎买归⼈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命任务,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该题在1998年⽂科第25题曾以辨析题的形式进⾏了考查。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商业归⼈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10.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全⽅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是邓⼩平理论概论(2003年《政治考试⼤纲》的课程名称)“实⾏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的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办经济特区。

80年代进⼀步开放沿海港⼝城市和沿海地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

进⼊9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了⼀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重要标志之⼀,就是形成了全⽅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1998年3⽉九届⼈⼤⼀次会议通过的《政府⼯作报告》,在谈到过去五年的政府⼯作时明确指出:“对外开放继续扩⼤,形成了全⽅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形成了全⽅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我国进⼊世界⼗⼤贸易国⾏列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位
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如何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邓⼩平理论概论部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了详细阐述,中共⼗六⼤⼜把它提⾼到新的⽔平,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起来。

党的领导是⼈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略。

”选项B、C、D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最根本”的要求,是⼲扰项。

所以,A为正确选项。

A.坚持党的领导、⼈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民群众的监督作⽤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B
【点评】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地位。

中共⼗⼀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中共⼗五⼤报告对⾮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进⾏重新评估,作出“⾮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的重要论断。

中共⼗六⼤报告⼜重申这⼀论断,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的积极性、加快⽣产⼒发展具有重要作⽤。

”所以,正确答案为B。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制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13.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邓⼩平提出的“三步⾛战略”,其步骤的每⼀步都有相应的⼈民⽣活⽔平的标准,即“温饱”、“⼩康”和“⽐较富裕”,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个鲜明特点,它把提⾼⼈民⽣活⽔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具体体现了社会主义⽣产的根本⽬的。

中共⼗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制定‘⼗五’计划,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把提⾼⼈民⽣活⽔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选项中A、B、D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的和意义,不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正确选项是C。

A.解放和发展⽣产⼒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提⾼⼈民⽣活⽔平
D.增强综合国⼒
14.中国共产党的⼗六⼤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六⼤报告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当年形势与政策题。

党的⼗六⼤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应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觉性和坚定性。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开放
D.坚持执政为民
15.中国共产党的⼗六⼤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的决定性因素是
(本题分值:1分)
【正确答案】
A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六⼤报告中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创造⼒的决定因素,是当年的形势与政策题⽬,也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要求的考点。

⼗六⼤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的决定因素。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能否做到这⼀点,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少有⼀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6.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物,同则不继。

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物归之”。

这⾥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考⽣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些辩证法的表述应有所了解。

根据唯物辩证法特别是对⽴统⼀规律即⽭盾规律的基本原理分析各个选项。

D项“⽭盾的⼀⽅只有克服另⼀⽅才能达到统⼀”,这是不正确的选项。

⽭盾的⼀⽅克服另⼀⽅达到统⼀是⽭盾解决的⼀种形式,⽽⽭盾解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仅就解决⽭盾的质变形式⽽⾔,除D项提出的⽭盾的⼀⽅克服另⼀⽅之外,还有⽭盾双⽅“同归于尽”,为新的对⽴双⽅所代替;有些⽭盾经过⼀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的融合——产⽣⼀个新事物。

从应试的⾓度来讲,不去研究题⼲的引⽂也可以。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中国传统哲学答案的⽭盾观”、“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观”等知识点中出现的古汉语,考⽣要学会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去解读,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全⾯学习古汉语和中国古代哲学史。

A.⽭盾的同⼀是包含差别的同⼀
B.对⽴⾯的统⼀是事物发展的动⼒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盾的⼀⽅只有克服另⼀⽅才能达到统⼀
E.事物是由不同⽅⾯、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体
17.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C、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在考察⼈的历史作⽤时,对历史的参与者和历史的创造者作了区分,认为凡是社会中从事⼀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历史的创造者理所当然是历史的参与者,但历史的参与者并不⼀定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创造者的实质强调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

有了这个区分,就不会从马克思说过的:“⼈们⾃⼰创造⾃⼰的历史”这⼀正确命题中得出“⼈⼈创造历史”的简单结论。

所以,A项是错误的选项。

A.⼈⼈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们⾃⼰创造⾃⼰的历史
D.⼈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民历史主体地位是⼀致的
18.价值规律发挥作⽤的表现形式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D、E
【点评】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不同时期价值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价格和价值应该⼀致。

但在现实中,价格和价值经常相背离。

这种背离有质上的背离,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格;也有量上的背离,价格可能⾼于或者低于价值,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供不应求时价格⾼于价值。

价值规律作⽤的表现:第⼀,价值规律⾃发地调节⽣产资料和劳动⼒在社会各⽣产部门的分配。

第⼆,价值规律刺激⽣产者改进技术、节约⽣产资料和提⾼劳动⽣产率,从⽽推动社会⽣产⼒的发展。

第三,价值规律引起和促使商品⽣产者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9.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C、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资本总公式的理解。

资本最初表现为货币,但货币本⾝并不就是资本。

作为⼀般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不同的。

⼀是两者的流通公式不同:货币的流通公式是W—G—W,资本的流通公式是:G—W—G′。

这两个流通公式在买卖顺序、媒介、起点和终点、流通⽬的等⽅⾯有着本质的不同,也体现着不同的⽣产关系。

G—W—G′代表资本运动的⼀般特征,反映了资本在运动中增殖的本质,是资本的总公式。

⼆是两者的流通内容和⽬的不同。

三是两者的流通期限不同。

从表⾯上看资本总公式有⽭盾,资本总公式的⽭盾是指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盾。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有价值增殖,但资本在运动中却发⽣了价值增殖。

有了这⼀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因此,解决资本总公式⽭盾的条件,也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即资本是怎样带来价值增殖的。

选项A、B是商品流通的内容,为⼲扰项。

A.既包括买的过程,⼜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般特征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的
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会导致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C、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有机构成提⾼会导致⼀系列后果。

此题具有⼀定的综合性。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例增⼤,可变资本的⽐例降低,因此,选项C正确。

在积累过程中,⼀⽅⾯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可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例的降低,资本对劳动⼒的需求有相对或绝对减少的趋势,另⼀⽅⾯是劳动⼒的供给有绝对增加的趋势,结果是造成⼯⼈⼤批失业,形成相对过剩的⼈⼝,因此,A项正确。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不变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例的增⼤,⼚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在⽣产资本中所占的⽐例也相应增加,整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趋于减缓。

所以D项也是正确的选项。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还是影响利润率的重要因素。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价值⼀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就越⼩,所使⽤的劳动⼒就越少,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少,从⽽利润率也就越低。

反之,利润率就越⾼。

所以,就整个⽣产部门⽽⾔,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向变化。

因此,选项B不正确。

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是影响平均利润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提⾼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也会趋于下降。

所以,选项E也是正确的选项。

A.相对过剩⼈⼝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1.股票价格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E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股票价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股份资本和股息”相关的知识内容。

本题在2000年⽂科考过辨析题,“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2003年作为客观题⼜作考查,可见其重要性。

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根据票⾯额从企业赢利中获得的收⼊,它是剩余价值的⼀部分。

股票价格不等于票⾯⾦额,表⽰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实际上是股息收⼊的资本化,或者说是资本化的股息收⼊,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它取决于股息和存款利息率,除这两个基本因素以外,股票价格还受股票供求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选项D不正确,是⼲扰项,A、B、C、E为正确选项。

A.与银⾏存款利息率成反⽐
B.与预期股息收⼊成正⽐
C.是股息收⼊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不是股票的票⾯额
22.⽑泽东思想、邓⼩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从两个⽅⾯理解。

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民⾰命和建设的理论。

第⼆,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是指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泽东思想产⽣、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江泽民主席在“七⼀讲话”中指出:⽑泽东思想、邓⼩平理论。

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

党的⼗六⼤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必须⾼举邓⼩平理论伟⼤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作的新要求。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了中国⾰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经验
23.1945年4⽉,⽑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D
【点评】⽑泽东在中共七⼤政治报告中,⾸次归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命⽃争中所形成的三⼤优良作风。

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我批评的作风。

江泽民在“七⼀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向背,关系党的⽣命。

要全⾯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作作风、领导作风和⼲部⽣活作风建设。

C项和E项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

⽑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七届⼆中全会⾸次提出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他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的作风。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起的作风
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D.⾃我批评的作风
E.艰苦奋⽃的作风
2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C、D、E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针。

在⽑泽东思想概论与邓⼩平理论概论中均有所涉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基本政党制度。

1956年4⽉,⽑泽东在《论⼗⼤关系》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字⽅针”。

中共⼗⼆⼤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字⽅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六字⽅针,中共⼗三⼤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民代表⼤会制度,并列为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加以明确,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了⼀个新阶段。

A.⽆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战线
B.双⽅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致⼒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E.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
25.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现阶段实⾏按⽣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党的⼗五⼤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党的⼗六⼤再次明确确⽴劳动、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