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 舌尖上的通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撰文/林若枫
历史北京 舌尖上的通州
北京通州位于北京东南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气候条件良好,适宜居住。由于北京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通州也逐渐成为全国文化交流的中心,尤其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各类特色文化中,美食文化是经久不衰的,通州也是如此。通州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发展,促使该地区可以便利地获得正宗的食材。其中,最为著名、历史最久远的便是通州美食的代表老字号“通州三宝”。
北京通州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北京东南,是北京的副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其还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因此,不管是政治上还是交通上,通州都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地区。北京通州在气候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通常受到冬季、夏季的影响,冬天寒冷干燥、夏天炎热多雨,这是其固有的地理气候特点。另外,北京通州处于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其土质多以潮黄土、两合土、沙壤土这3种土质为主。加之其拥有相对来说较为发达的交通,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地美食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大美食产地。历史上,其较为著名的美食是“通州三宝”,分别是第一宝大顺斋糖火烧、第二宝小楼烧鲶鱼,以及第三宝万通酱豆腐,三者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美妙的味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大顺斋的糖火烧,起源于明朝,约1640年左右,历史较为悠久。糖火烧的创造者实际上是南京元人刘刚,乳名为大顺,一般百姓都叫他刘大顺。糖火烧能够进入通州,主要还是依靠京杭大运河。当时刘大顺曾随着漕运粮船到达北京通州,而通州的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让刘大顺有了在此定居的想法。为了谋生,刘大顺开始制作
糖火烧,一部分自产自销,另一部分卖给街上的小商贩,后刘大顺逐渐有了积蓄,又因为包装需要,便以自己的乳名定字号为“大顺斋”。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大顺斋”在回民胡同(今北京通州小楼饭店)西口买下了5间房子,前做销售,后做生产,逐渐提高了产量。“大顺斋”的鼎盛时期是在清朝末年,由刘大顺第六代孙刘九爸掌管,先后开了4家分号,并不断发扬光大。但是,在光绪年间,八国联军侵华时通州也受到了侵扰,“大顺斋”也受到了冲击,经过几代人努力逐渐走向繁荣的“大顺斋”毁于一旦。后来刘大顺第七代孙刘赞池虽然努力将“大顺斋”恢复成原貌,但是买卖大不如前。“大顺斋”新的转机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当时国家提倡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对国内一些老字号进行大力扶持。1981年,国家就为“大顺斋”投资了130×104元,扩建了“大顺斋”的生产车间,并且提供一些先进设备,初步实现部分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大顺斋糖火烧的历史是坎坷的,若没有工艺人本身传承传统技艺的决心以及国家的扶持,那么大顺斋糖火烧可能就埋没在战争的炮火中,只能永远地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大顺斋的糖火烧如此著名的原因,主要是其制作材料、
过程都极其严格。在制作材料中,有些材料需要从外地引进,例如桂花需要使用天津的甜桂花,因此,大顺斋糖火烧的繁荣也得益于发达的交通,若不是通州地处交通便利之处,多种原材料是无法收集到的。大顺斋糖火烧的味道仍旧保留了南方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偏甜,虽然缺少精美的造型,但是香味十分迷人,并且糖火烧的保存时间十分长,若密封得当,一两个月都不会变质。对于地处北方的通州人民来说,糖火烧储存便利、味道甜美,逐渐成为了北京人的早餐。
北京通州的第二宝小楼烧鲇鱼,虽然没有大顺斋糖火烧的历史久远,但是仍旧有百年历史。小楼烧鲇鱼中的“小楼”实际上指的是“义和轩”,由李氏四兄弟李振钧、李振荣、李振富、李振宗创立,其中,李振荣的厨艺精湛,并且符合北京通州人的口味,外号叫做“厨子李”。一开始,义和轩的发展规模其实是比较小的,但是在李振荣的管理与谋划下,有规则地管理与计划,使得其规模逐渐扩大,门面增加到2间,店堂增加到6间。此外,义和轩还为店员修建了一座木质结构两层小楼,以供员工休憩,受到好评,因此得名“小楼”。时间一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这样的代称,“义和轩”便逐渐被“小楼”代指,后来店主就用“小楼”作为店名,简单又好记。小楼烧鲇鱼,为什么偏偏是鲇鱼?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北运河盛产鲇鱼,而李振荣正是利用地理、交通的有利条件,从中获取地道的原材料,开创了小楼烧鲇鱼这道招牌菜。据《北京志·饮食服务志》记载,小楼烧鲇鱼需要用料酒给鲇鱼去腥,再用淀粉裹底,用香油红烧,然后用热油煎炸,在温油中蹲一下,最后放在文火上焅片刻,如此反复三次,被称为“三炸三蹲”“三起三炸”或“三凉三热”。因为经历了反复的煎炸,用此种方法烧制而成的鲇鱼更加入味,备受百姓喜爱,小楼烧鲇鱼也变成了小楼的招牌菜。在后来的几年中,
李振荣在小楼烧鲇鱼的基础上创造了其他以鲇鱼
糖火烧
32
33
为原材料的菜肴。
据《通县志》记载,北京通州的第三宝万通酱豆腐,始创于1918年民国七年,创始人是祖居通州的回民马兆丰。在将原料通过京杭大运河运来的路途上,制作酱豆腐的豆腐不断发酵,沿途都可以闻到阵阵香味。到达通州后,豆腐中立即加入配料,并根据当地人口味加入其他合适的香料,封坛入库。历经一年的时间,配料的味道基本都完全进入豆腐中,万通酱豆腐便完成了,色泽纯正,口感细腻,对于北京通州的居民而言,万通酱豆腐在较大程度上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万通酱豆腐可以说是“通州三宝”中最幸运的了,马兆丰在民国创立时期便找到了合伙人一起经营,万通酱园后来赶上1956年公私合营,在国家的支持下,并入通州酿造厂,老字号重生。在进入通州酿造厂后,万通酱园随后开创了“通
风制曲”的新工艺,研制出“通风腐乳”1号、2号汤料,而后通州酿造厂在万通酱豆腐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著名的“通州腐乳”。
综上所述,“通州三宝”的兴盛都是得益于交通的便利。便利的交通给“通州三宝”正宗原材料的购买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了便利。此外,近几年国家对北京通州美食的扶持,不仅仅是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更是为“通州三宝”拍摄纪录片,提高了“通州三宝”的知名度。再加上“通州三宝”本身的味道美味,“通州三宝”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被淹没。“通州三宝”是我国手艺人的传承,也是我国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相信在未来,北京的“通州三宝”
会名扬海外。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腐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