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含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含五
篇)
第一篇: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的。
激发学习动机一般采取下列有效的方式和措施:(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
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学生讲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2、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
当目标是自己设定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教师可以:
1、与学生讨论过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然后再为下阶段设定新的目标
2、帮助学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
(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当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如何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1、通过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设定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学习不好的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
(四)归因训练
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
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
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
(五)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
教师应该:
1、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2、外部奖赏在此是指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态度,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地激励作用。
(六)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反馈”在此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
教师应该:
1、运用反馈,注意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
2、必须提出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3、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
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
表扬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具体性、可靠性以及行为结果的依随性。
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用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灵活的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运用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主义两点:(1)避免兴趣主义(2)避免形式主义。
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和接受能力出发,并考虑促进其心理发展的水平。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或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3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意义(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3)提高成功机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快的情感体验。
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条件:(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2)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3)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4)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5)教师的评价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
6通过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7恰当地运用竞争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然而,过度地强调竞争的激励作用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1)竞争体制所提供的成功机会很少,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取胜,大多数人失败。
(2)竞争的奖励系统所形成的同伴关系干扰了学生的学业努力。
它常常造成学生之间出现一种不友好的、缺乏沟通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同伴关系。
(3)研究表明,竞争主要对简单的机械性的操作任务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活动尤其是智力活动,过度的竞争环境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使个体产生过高的焦虑和紧张,从而阻碍了最后的结果。
第二篇: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联系实际论述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的。
激发学习动机一般采取下列有效的方式和措施:(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
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教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向学生讲明所学内容的用处。
2、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3、向学生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挑战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
当目标是自己设定的时候,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教师可以:
1、与学生讨论过去的目标实现的情况,然后再为下阶段设定新的目标
2、帮助学生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又现实的目标。
(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如何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1、通过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设定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让学习不好的学生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
(四)归因训练
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
二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
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
(五)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
教师应该:
1、教师把期望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2、外部奖赏在此是指物质上的奖励,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
持谨慎态度,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地激励作用。
(六)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
“反馈”在此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关于其成绩的信息。
教师应该:
1、运用反馈,注意反馈必须明确、具体,必须使反馈紧随个体的学习结果。
2、必须提出经常性的反馈,使学生能付出最大的努力。
3、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
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
表扬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具体性、可靠性以及行为结果的依随性。
第三篇:联系实际怎样有效地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求知需要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作为一名中专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意义。
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白,学习能使自己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们还应该使学生明白,中专生的学历尽管较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起学历低就业不一定难的观念,从而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2、强化学习动机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外国学者罗西和亨里的实验证明了反馈的重要作用。
他们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3组,每组给予不同的反馈。
对第1组,学习后每天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2组,每周告诉学习结果:对第3组,则不告诉学习结果。
如此进行8周后,改换条件。
除第2组仍旧告诉其学习结果外,第1组与第3组的条件对换,即第1组不告诉他们学习结果,对第3组则每天学习和
测验后就告诉其成绩。
这样又继续了8周。
实验结果表明:在第八周后,除第2组显示出稳步的前进以外,第1组与第3组情况则变化很大,即第1组成绩逐步下降,而第3组成绩则迅速上升。
由此可见,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尤其是每天的及时反馈,较之每周反馈更佳。
如果没有反馈,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则缺乏学习的激励,很少进步。
反馈的方式,可以直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进行。
3、培养独立进取的个性
学习动机与独立进取的个性是密不可分的,个性是独立进取还是被动退缩与动机水平关系密切。
上进心强、抱负水平高,将持续地推动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进行,而良好的学习效果又给学习动机带来自我强化的作用,反之,缺乏上进心且抱负水平低,只能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恶性循环。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45%的学生“如果别人不督促我,我极少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强化学生意志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自觉的学习习惯。
4、设定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
不得不放弃”的学生占了63%,“我几乎毫不费功力就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学生占0.54%,这说明不少的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难度过高,从而不易实现,结果不得不放弃。
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过易的目标不能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不足以激发动机;难以实现的目标,也容易使自己畏难、气馁。
而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使自己从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学习动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他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地完成任务,不需教师的帮助即可达到的水平)与学生的第二个发展水平(即在现有发展水平之上,学生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须经过教师的启发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心理
发展,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心理发展的第二个水平上,也就是说,教师应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课题和内容,它的水平应稍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以激发学生内部矛盾的发展,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这样不断发展,推动学生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目标或要求,要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5、注意调整学习动机的水平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有区别的,两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样的学习动机可以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习动机可以取得相同的学习效果。
同时,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又是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学习动机制约着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
但并不是动机越强效果越佳。
研究表明,若任务难度适中,则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易导致最佳的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动机强烈但短期内学习效果差,或学习动机不强却学习成绩好的情况。
如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有70.3%的学生“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59.5%学生“常为短时间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这是因为动机对效果的影响要通过学生的技能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中介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这些技能、习惯的改善,同样离不开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支持。
所以,学习动机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对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6、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的新颖和丰富,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可引起学生的新鲜和好奇,两者都可以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满足而产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大力提倡“以技能培训为主”,即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技能训练。
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开学初,根据教材内容制订技能训练计划,教务科根据计划不定期检查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在学校原有各种设备的基础上,加大投入,
新增了25台电脑和一大批实验器材,基本上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
由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学生动手的机会多,所以,我校大多数教师的课深受学生喜爱。
比如在最近我们对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授课情况,结果学生满意率在80%以上的教师占66.7%.其次,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如我校文红玉教师进行的亲和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率达到了100%.亲和力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
亲和力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亲和力教学的方法是:上课努力保持一种轻松、自由的思维方式,对上课内容有一种有意与无意地都会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并且有一种凝聚到课堂中的无形的力量。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
良好的集体氛围对其在成员的学习动机、个性有重要的影响。
个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要求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动机由于想得到所在集体的重视而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
所以,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体氛围,对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就像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
学习需要的过程;是使学生把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因而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需要也不同。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应当重视研究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分析学生需要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需要是否得到应有的满足,并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生掌握一系列认知和行为策略,使之内化成心理需要,形成自觉性、坚定性、自制力、有恒性等学习品质。
因此,教育在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时,要考虑选择有效的强化物即选择学生喜欢、想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学习动机。
如对希望得到获得获奖证书的学生,教师仅给予奖学金未必能有效强化其行为。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若教师一味以学生的喜爱作为有效强化物的标准,则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矫正其不合理需要,促使他们学习动机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即在学生没有学习需要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它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
这时就需要教师创造条件,并引导学生把学习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持久化
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毅力的源泉,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永不枯竭。
成就动机强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却不那么沮丧。
他们的情绪积极健康,对未来成功希望的估计比较高。
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相反,他们对成功没有多大的追求,却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估计偏低。
虽然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都能促进人去学习,但在心理上的作用却不同。
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也好;回避失败使人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
同时,成就动机也是刻苦和自觉学习的动力。
因此,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
(三)、培养学生因努力而成功的归因观
人们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
有很大影响。
同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成败归因,对学习行为也会产生影响。
学生的成功与否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当学生完成更某一项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引导学生找出成败的真正原因。
这时,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法:即学生观察模仿归因榜样,学会正确归因;还可以通过团队讨论法:即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学业成败的原因,由一名受过训练的教师或管理人员进行引导,指出归因误差,鼓励符合实际的归因;第三个就是可以采用强化矫正法:即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有归因偏差的学生以暗示和引导,鼓励作出正确归因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
当学生关注自己努力时,他成功了将归因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失败了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
这种归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形成认识失败,面对失败不会受环境影响的正确态度及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
认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一般认识兴趣或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忘记疲劳,精神振奋,思维活跃。
当学生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这种兴趣就会驱使他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能力也更强。
这时,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
”最大、最持久的动机则是学生对学科的内在兴趣,其方法主要有:
1、讲活教材内容。
在思想上、情感上,使学生能够引起共鸣,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深浅适度,难易得当,变苦学、厌学、死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会学,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情趣;
2、补充新鲜知识。
特别注意选取那些当前发生的时间性较强、空间性较近的新知识、新信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心悦诚服,而且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丰富感情材料。
如: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教育自己,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兴趣,并由此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而通过激发学习动机可以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奋斗的方向。
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导致学习的盲目和被动状态是所有学习问题的潜在因素。
因而,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使学习目标具体化,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学习目标的难度也适合学生的能力,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更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目标:即目标的近期性和缩小化。
因为一个长期性的学习需要通过特殊目标的实现而得以落实。
(二)、创设问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用教师嚼烂的知识“喂”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而启发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
在这种情境中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必须考虑信息量的水平和大小。
(三)、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新颖的东西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另外,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
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