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汤——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命汤
续命汤
⿇黄10~30g、杏仁10~20g、桂枝10~30g、⽢草5~15g、⽯膏40~200g、⼈参10~30g、当归10~30g、⼲姜10~20g、川芎10~20g。

⽔煎分⼆次温服,待微汗出为度。

不汗,盖被助汗。

若不汗,更服。

总以汗出为度,但不可见风。

[⽅证]
1.⼤青龙汤证咳⽽多涎唾,或⼼下痞虚,或头痛、腹痛者。

2.体格⿊胖病⼈,咳逆上⽓,⾯⽬浮肿,但伏不得卧,⼝⼲烦渴者。

3.肢体不遂、⾔语涩滞、茫然不知痛痒或⾝拘急不能转侧,属表邪兼内虚者。

[现代应⽤]
1.以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栓后遗症、⼤脑软化症、颈椎病、急性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糖尿病性神经炎、颅内压增⾼综合征等。

2.呼吸系统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管哮喘、喘息性⽀⽓管炎、慢性⽀⽓管炎、肺炎、肺⼼病、慢性阻塞性肺⽓肿、百⽇咳、妊娠咳嗽等也有应⽤的机会。

3.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浆液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病、神经衰弱、糖尿病、肾炎、风湿热、⾼⾎压病、⾯神经炎、⾎管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脑动脉硬化、颈椎基底动脉供⾎不⾜、⽪炎等。

[经验参考]
《古今录验》载续命汤疗⼤痹,⼀⾝不遂,或半⾝⼀⼿⼀臂,⼝不能⾔,习习不知⼈,不觉痛痒(即本⽅去⼈参、⼲姜,加⼲地黄、防风、黄芩)。

服后当汗出,⽓下⾃复。

当慎护风寒,不可见风。

并疔上⽓咳逆,⾯⽬⼤肿,但得伏不得卧更善。

忌海藻、菘菜、⽣葱、芜荑。

从经⽂来看,本⽅所主的“中风痱”很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脊髓炎,⽽且病变的部位⽐较⾼。

四川乐⼭名医江尔逊先⽣以本⽅治疗急性脊髓炎、脑⼲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氯化钡中毒所致的相同症状(赵典联,江尔逊学术思想述略,四川中医,1993;11(9):1)。

⽬前,经⽅家们对本⽅的应⽤已经扩展到脑⾎管疾病的领域。

如王占玺治⼀脑⾎管病⼈,晨起突然说话不利,语⾔混滞,右侧肢体运动不灵。

⾆质稍红,苔薄黄,脉象左细右弦滑。

⾎压⾼,左侧⿐唇沟变浅,且向右侧稍偏,⿎腮实验正常,⼼肺⽆明显阳性体征。

右⼿握⼒减弱,右膝腱反射稍亢进,右脚Babinski⽒征阳性。

于是诊为“左⼤脑中动脉⾎栓形成”,拟《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味:⿇黄6 g、桂枝6g、当归12g、党参20g、⽣⽯膏40g、⼲姜3g、⽢草6g、川芎10g、杏仁10g、蜈蚣5条、僵蚕6g(分冲)、钩藤30g、⽩蒺藜30g。

服12剂后,右上下肢失灵明显好转,a已能⾃⾏⾛路及右⼿持物较前⼤为有⼒。

⼜服⼗剂,诸症消失⽽愈。

(《张仲景药法研究》)。

本案所述,当为缺⾎性中风的急性期。

本⽅疗效如此之⾼,是否与早期使⽤有关?另外。

对于出⾎性中风疗效⼜当如何?“⾎压⾼”是否为⿇黄的绝对禁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步研究。

从另外⼀个⾓度来看,对于动辄便⽤补阳还五汤等的同道⽽⾔,阅读本案⽆疑有清风⼀缕的感受。

本⽅不仅可以治疗“—⾝不遂,或半⾝⼀⼿⼀臂”,“不觉痛痒”的“⼤痹”,也可以治疗关节炎之类的“⼩痹”。

如来春茂⽤本⽅治⼀男性,患类风湿性关节炎5年,症见四肢⾻关节红肿灼热,疼痛难忍,⼿如鸡⽖,不能伸张,⾝热恶寒。

经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曾⽤过多种抗⽣素、激素等治疗,未能控制。

因⽽转求中医诊治。

除见上述症状外,并见⾝重强直,转侧艰难,⼝⼲烦渴.⼤便秘结,⾆质红,苔薄⽩,脉沉数。

认为屈寒湿凝滞,⽓⾎瘀阻,郁⽽化⽕,致寒热错杂之证。

治宜蠲痹祛风,养1n1通络。

选⽤《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味:⿇黄、桂枝、杏仁、⼲姜、当¨、⽢草各9g,党参15g、⽣⽯膏30g、川芎6g、蜈蚣2条,全蝎3g。

⼆剂后热退,连续服⾄七剂,⼿指巳能伸开如常⼈,红肿消退,⾏动⾃如,I虹沉、抗“O”均已汇常,再予⼩剂量独活寄⽣汤缓服以巩固(新中医,1984;11:42)。

古⽅中还有⼀⾸⼩续命汤,也⽤于治疗中风,链接于此,以供参考。

《许⽒医案》载许恩普治⼀厨夫,中风不语,他医误以瘟病治之病剧。

诊见脉细,知系卒中。

拟以⼩续命加参芪⼀服,即⼤呼⽈:何不早与我服此药?同时还载其邻居沈智泉中风;⽔部正郎杨紫沧中风;内务府科房王寿龄母等⼈中风,皆与本⽅加减⽽愈。

其他贫民⽆名之⼈,不可胜道也。

丁⽢仁先⽣治⼀中风患者,年甫半百,阳⽓早亏,贼风⼈中经腧,荣卫痹塞不⾏,徒然跌仆成中,⾆强不语,神识似明似昧,嗜卧不醒,右⼿⾜不⽤。

风性上升,痰湿随之,阻于廉泉,堵塞神明也。

脉象尺部沉细,⼨关弦紧⽽滑,苔⽩腻。

阴霾弥漫,阳不⽤事,幸⼩溲未遗,肾⽓尚固,未⾄骤见脱象,亦云幸矣。

急拟先圣⼩续命汤加减,助阳祛风,开其痹塞,运中涤痰,⽽通络道。

冀望应⼿,始有转机。

处⽅:净⿇黄、全当归、川芎、姜半夏、光杏仁、⽣⽢草、川桂枝、熟附⽚、⽣姜汁、淡⽵沥、再造丸《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本汉⽅医学》载曲直濑⽞朔于1583年治疗正亲町天皇的脑中风。

当时名医齐聚⼀堂。

先⽣诊见天皇已不省⼈事,痰涎壅盛,喉中如拽锯声,周⾝发热,脉浮缓。

⾜⽥定加诊为“伤寒”,半井通仙和先⽣均诊为“中风”。

然服半井通仙药后⼀昼夜,仍然不省⼈事,处于昏睡状态。

先⽣奉旨诊治。

与⽣姜汁冲服苏和⾹丸,再处⼩续命汤两剂便愈。

本⽅是⼤青龙汤的姊妹⽅。

使⽤时要注意鉴别。

它是在⼤青龙汤解表清⾥的基础上,加⼲
姜、川芎、当归、⼈参等,温阳活⾎、补正养虚,使邪⽓散⽽正⽓复。

⽽精神痱废、⾔语不利、筋⾻不⽤等症,必随汗⽽解。

乃攻补兼施之法。

编者认为,续命汤在脑⾎管病的治疗空间还是很⼤的。

不必拘于后世“内风”、“外风”、“真中”、“类中”之争,总以临床见证为依据。

如体格素来壮实,不爱出汗之⼈见半⾝不遂,知觉⿇⽊,语⾔涩滞,项背酸痛,痰涎壅盛,⾯⽬浮肿,⾝体不能⾃收或拘急不得转侧,⼝⼲⽬哆等⽽属虚实夹杂者,即可使⽤本⽅。

只是在疾病早期要慎重使⽤。

⼀般在急性期过后,没有太多的不适,却迁延不愈,⿇痹不仁,喜笑尤常,纳⾷减少,⽓⾊淡暗,精神不振者。

此时可随证加减,往往疗效优于它法。

兼寒则加附⼦、细⾟、川椒;兼热加黄芩、天花粉、知母;兼湿加防⼰、⽩鲜⽪、⽩术;兼燥加⽺脂、紫菀、柏⼦仁;兼痰加荆沥、⽵沥、姜汁;兼⾎瘀加芍药、丹参、⼤黄;兼风加防风、⽯楠、羚⽺⾓等。

所渭“程式在⼼,活法在⼈”也。

另外,本⽅对于⾯神经炎后遗症也有良效。

[原⽂点睛]
治中风痱,⾝体不能⾃收持,⼝不能⾔,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怠不得转侧。

(《⾦匮要略》第五篇附⽅)
⿇黄、桂枝、当归、⼈参、⽯膏、⼲姜、⽢草各三两、川芎⼀两、杏仁四⼗枚。

上九味,以⽔⼀⽃,煮取四升,温服⼀升,当⼩汗,薄覆脊,凭⼏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

⽆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浮肿。

[注论精选]
胡希恕:既⽤⿇黄加⽯膏汤解外之邪,复以参姜归芎补内之虚,故治表不解⽽中虚⾎少者。

(《经⽅传真》)。

尤在泾:痱者,废也,精神不持,筋⾻不⽤,⾮特邪⽓之扰,亦真⽓之衰也,⿇黄、桂枝所以散邪,⼈参、当归所以养正,⽯膏合杏仁助散邪之⼒,⽢草合于姜为复⽓之需,乃攻补兼施之法也(《⾦匮要略⼼典》)。

赵以德:痱病者,荣卫⽓⾎不养于内外。

故⾝体不⽤,机关不利,精神不治。

然是证,有虚有实。

虚者,⾃饮⾷房劳七情得之。

内经谓内夺⽽厥,则为痦痱。

实者,是风寒暑湿感之。

虚以实治,则⽓⾎愈散。

此⽅乃治实邪也。

故⿇黄为君,佐⼲姜开寒痹,⽯膏解风痹,当归和⾎,⼈参益⽓,川芎⾏⾎散风也。

其并治咳逆上⽓⾯浮者,亦为风寒所致也(《⾦匮⽟函经⼆注》)。

续命汤《⾦匮要略》组⽅:杏仁20克⿇黄15克桂枝15克⼈参1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姜10克⽢草10克⽯膏20克适应症:⽤于脑溢⾎,脑软化⾼⾎压脑病,神经病、颜⾯,动眼神经病⿇痹,偏头痛,项背活动不灵等。

⽅解:将⼤青龙汤中的⽣姜局成⼲姜和⼤枣,增加当归,⼈参,川芎⽽成,⿇黄固表平喘,杏仁、⼲姜、⽢草⽌咳健胃,桂枝温中,当归、川芎补⾎活⾎,⼈参补⽓强壮,⽯膏清热。

药物功效:⿇黄固表喘药,桂枝为温中药,⼈参补⽓药,当归为补⾎药,川芎为活⾎药。

千古名⽅唐代名医孙思邈推崇续命汤治疗中风瘫痪见奇效古代治疗中风,⼤⼩续命汤,收录在《古今录验》,是个古代验⽅。

孙思邈在唐代就注明,流传时间很长,《⾦匮要略》也收录,可见效应毫⽆疑问。

孙思邈把“古今⼤⼩续命汤”录⼊到《千⾦⽅》之中,对治疗中风昏迷欲死者的奇效推崇备⾄,⽈“⼤良”,⽈“甚良”,⽈“必佳”,⽈“诸风服之皆验”,评价如此之⾼,绝⾮偶然,⽅中强调“录验”⼆字,说明古⼈⽤此⽅即应验,所谓“续命”乃指在⽣命断续的情况下可续命⽽⽣之意,故患者瘫痪肢体逐渐得以恢复。

这充分证实续命汤的确是治疗脑出⾎的⾦⽅。

⼤续命汤
【来源】《备急千⾦要⽅》卷⼋。

【组成】⿇黄芎藭各90克⼲姜⽯膏⼈参当归桂⼼⽢草各30克杏仁40枚
【⽤法】上九味,唆咀。

以⽔1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主治】中风风痱,肢体缓纵不收,⽪肤不知痛痒,⼝不能⾔,不省⼈事,产妇出⾎较多,及⽼⼈、⼩⼉见上述症者。

⼩续命汤
出⾃《千⾦⽅》由⿇黄、桂枝、防风、杏仁、川芎、⽩芍、⼈参、⽢草、黄苓、防已、附⼦、⽣姜、⼤枣组成。

主治:中风不省⼈事,神⽓溃乱,半⾝不遂,筋急拘挛,⼝眼歪邪,语⾔蹇涩,风湿腰痛,痰炎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痉。

⼩续命汤在唐宋以前是治疗中风的代表⽅剂,⽬前治疗缺⾎性中风作⽤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

⼩续命汤桂附芎,⿇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姜草,风中诸证此⽅统。

除去防⼰附芩芍,⽣姜改作⼲姜充,再加当归与⽯膏,风痱肢废有殊功。

功⽤:扶正⾟散祛风。

主治:风中经络。

⼝眼斜,筋脉拘挛,或半⾝不遂,或语⾔蹇涩,⾆淡润,脉弦⽆⼒或沉弦。

⾯神经⿇痹或痉挛,风湿关节炎。

续命汤治中风风痱⾝体不能⾃收,⼝不能⾔,冒昧不知⼈,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 名:⼩续命汤(祛风之剂)
总 结:六经中风通剂
组 成:⿇黄、桂枝、防风、防⼰、杏仁、黄芩、⼈参、⽢草、⼤枣、川芎、⽩芍、⼤附⼦、⽣姜
主 治:1.治中风不省⼈事,神⽓溃乱,半⾝不遂,筋急拘挛,⼝眼邪,语⾔蹇涩。

2.风湿腰痛,痰⽕并多。

3.六经中风,及刚柔⼆痉。

加 减:(1)筋急语迟脉弦者,倍⼈参,加薏仁、当归。

(2)去芍药,以避中寒。

(3)烦燥不⼤便,去桂、附,倍芍药,加⽵沥。

(4)⽇久不⼤便,胸中不快,加⼤黄、枳壳。

(5)脏寒下利,去黄⼰、黄芩,倍附⼦,加⽩术。

(6)呕逆加半夏。

(7)语⾔蹇涩,⼿⾜战掉,加⽯菖蒲、⽵沥。

(8)⾝痛发搐,加羌活。

(9)⼝渴加麦冬、花粉。

(10)烦渴多惊,加犀⾓、羚⽺⾓。

(11)汗多去⿇黄、杏仁,加⽩术。

(12)⾆燥去桂、附,加⽯膏。

⽅ 义:此六经中风之通剂也。

吴鹤皋⽈:「⿇黄、杏仁,⿇黄汤也,治太阳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治太阳中风;此中风寒,有表证者所必⽤也。

⼈参、⽢草补⽓;川芎、芍药补⾎;此中风寒,⽓⾎虚者所必⽤也。

风淫故主以防风。

湿淫佐以防⼰。

寒淫佐以附⼦。

热淫佐以黄芩。

病来杂扰,故药亦兼该也。

变化⽅:易⽼六经加减法:
(1)本⽅倍⿇黄、杏仁、防风,名⿇黄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汗恶寒。

(2)本⽅倍桂枝、芍药、杏仁,名桂枝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有汗恶风。

(3)本⽅去附⼦,加⽯膏、知母,名⽩虎续命汤,治阳明中风,⽆汗⾝热,不恶寒。

(4)本⽅加葛根,倍桂枝、黄芩,名葛根续命汤,治阳明中风,⾝热有汗,不恶风。

(5)本⽅倍附⼦,加⼲姜、⽢草,名附⼦续命汤,治太阴中风,⽆汗⾝凉。

(6)本⽅倍桂、附、⽢草,名桂附续命汤,治少阴中风,有汗⽆热。

(7)本⽅加羌活、连翘,名羌活连翘续命汤,治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急,或⿇⽊不仁。

(8)本⽅去防风、防⼰、附⼦、⽩芍,加当归、⽯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不⾃收,⼝不能⾔,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

(9)录验⽅去⼈参,加⼲姜、黄芩、荆沥,即千⾦⼤续命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

煎服法: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续命汤意解: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体不能⾃收,⼝不能⾔,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黄,桂枝,当归,⼈参,⽯膏,⼲姜,⽢草各三两,穹穷⼀两,杏仁四⼗枚
右九味,以⽔⼀⽃,煮取四升,温服⼀升,当⼩汗,薄覆脊,凭⼏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所禁,勿当风。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浮肿。

此为开合之机受病,不得转枢。

⾝体不能⾃收:阳明受病(黄帝⽈:⼈之者,何⽓使然?岐伯⽇: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情,筋脉懈惰则⾏阴⽤⼒,⽓不能复,故为)
⼝不能⾔:少阴受病(⼼开窍于⾆)
冒昧不知痛处:太阴受病(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或拘急,不得转侧:厥阴受病(肝主筋)
治亦从开合同时下⼿:
⿇黄,桂枝:开太阳
⽯膏,杏仁:合阳明
⽢草,⼲姜:开太阴
当归,穹穷:合厥阴
⼈参:补五脏虚,除邪⽓
温服⼀升,当⼩汗,薄覆脊,凭⼏坐,汗出则愈:邪从太阳复出,则病愈。

不汗更服,⽆所禁,勿当风:当风则阳明⼜不合。

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浮肿:亦为开合受病。

“返魂单向何⼈⽤,续命汤于何处施”.可证⼆字之本意。

中风证属正虚邪实,病情危笃,治疗不当则⼀蹶不振。

本⽅服之可转危为安,延续⽣命,故称“⼩续命汤”。

⼩续命汤⽅歌解
⼩续命汤⽅歌
1、五□
阳⽓不荣成五□,仰头取⽓难摇动,⼿⾜强直冷如冰,
⽓壅胸膈牵连痛,⼩续命汤最为良,乌药顺⽓散极应,
若遇肝⽊乘脾经,加味六君妙⽆竟。


五□者,仰头取⽓,难以动摇,⽓壅疼痛,连胸膈间,⼿⼼⾜⼼冰凉⽽□,皆由阳⽓不荣于四末,最为难治,重者以⼩续命汤疏其风,轻者以乌药顺⽓散调其⽓,若肝⽊乘脾,⾷少⽓弱者,加味六君⼦汤治之,内外交治,⽽证⾃⽇瘥矣。

⼩续命汤
⼈参、⿇黄、川芎、黄芩、芍药、炙⽢草、防风、官桂(去⽪)、附⼦(泡去⽪脐)、杏仁(炒去⽪尖)汉防⼰;引⽤姜枣⽔煎服。

⽅歌
⼩续命汤治五□,⼈参⿇黄川芎共,黄芩芍药草防风,官桂附⼦防⼰杏。

乌药顺⽓散
⿇黄、⽩芷、川芎、桔梗、枳壳、炒乌药、僵蚕(炒)、炮姜、⽢草、⽣橘红;引⽤葱⽩⽔煎服。

(⽅歌)
乌药顺⽓五□轻,⿇黄⽩芷合川芎,桔梗枳壳僵蚕炒,乌药炮姜草橘红。

加味六君⼦汤
⼈参、⽩术、炮姜陈⽪、半夏(制)、茯苓、炙⽢草、升⿇(蜜炙)柴胡(醋炒)⾁桂;⽔煎服。

⽅歌
加味六君虚五□,⼈参⽩术共炮姜,陈半茯苓炙⽢草,升⿇柴胡⾁桂良。

⼩续命汤⽅歌
⼩续命汤草膏⿇,参姜归桂三两差,四⼗杏仁芎两半,⼤青龙隐⽓⾎佳。

⼩续命汤
(《千⾦》)
桂附芎,⿇黄参芍杏防风。

黄芩防⼰兼⽢草,六经风中此⽅通。

〔通治六经中风,斜不遂,语⾔蹇涩及刚柔⼆痉,亦治厥阴风湿∶防风⼀钱⼆分,桂枝、⿇黄、⼈参、⽩芍(酒炒)、杏仁(炒研)、川芎(酒洗)、黄芩(酒洗)、防⼰、⽢草(炙)各⼋分,附⼦四分,姜、枣煎。

⿇黄、杏仁,⿇黄汤也,治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治风。

参、草补⽓,芎、芍养⾎,防风治风淫,防⼰治湿淫,附⼦治寒淫,黄芩治热淫,故为治风套剂。

刘宗浓⽈:此⽅⽆分经络,不辨寒热,虚实虽多,亦奚以为?昂按:此⽅今⼈罕⽤,然古今风⽅,多从此⽅损益为治。


⼩续命汤
添加义项
⼩续命汤主治
1、治中风不省⼈事,神⽓溃乱,半⾝不遂,筋急拘挛,⼝眼?邪,语⾔謇涩。

2、风湿腰痛,痰⽕并多。

3、六经中风,及刚柔⼆痉。

有关记载.
本⽅出⾃《备急⼲⾦要⽅》卷⼋。

⽅由⿇黄、防⼰(《外台》引崔⽒不⽤防⼰)、⼈参、黄芩、桂⼼、⽢草、川芎、芍药、杏仁各⼀两,附⼦⼀枚,防风⼀两半,⽣姜五两组成。

上⼗⼆味咀,以⽔⼀⽃⼆升,先煮⿇黄三沸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不愈更合三、四
剂,取汗。

功能祛风扶正。

主治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不遂,⼝⽬不正,⾆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

⼩续命汤
⼩续命汤
令⽅所治证属正⽓内虚,风邪外袭所致。

正如《成⽅便读》所说:“此⽅所治之不省⼈事,神⽓愤乱者,乃邪⽓骤加,正'⽓不守之象”。

故治宜祛风扶正。

⽅中⿇黄、防风、杏仁、⽣姜开表泄闭,疏通经络⽽驱风邪外出,⼈参、⽢草、附⼦、桂⼼益⽓温阳以扶正,川芎、芍药调⽓⾎,有助正⽓恢复;并取苦寒之黄芩,⼀以清泄风邪外望、⾥⽓不宣所产⽣之郁热,⼀以缓⽅中诸药之过于温燥;共成祛风扶正、温经通络之剂。

本⽅是治疗真中风的⽅剂,兼治风寒湿痹疼痛者。

现临床上亦⽤于额⾯神经⿇痹所致的“⼝僻”:⼊列·酌加僵蚕,⽩附⼦等,以增强祛风。

组成药物
⿇黄、桂枝、防风、防⼰、杏仁、黄芩、⼈参、⽢草、⼤枣、川芎、⽩芍、⼤附⼦、⽣姜主要医治
1、治中风不省⼈事,神⽓溃乱,半⾝不遂,筋急拘挛,⼝眼?邪,语⾔謇涩。

2、风湿腰痛,痰⽕并多。

3、六经中风,及刚柔⼆痉。

加减⽤量
(1)筋急语迟脉弦者,倍⼈参,加薏仁、当归。

(2)去芍药,以避中寒。

(3)烦躁不⼤便,去桂、附,倍芍药,加⽵沥。

(4)⽇久不⼤便,胸中不快,加⼤黄、枳壳。

(5)脏寒下利,去汉防⼰、黄芩,倍附⼦,加⽩术。

(6)呕逆加半夏。

(7)语⾔蹇涩,⼿⾜战掉,加⽯菖蒲、⽵沥。

(8)⾝痛发搐,加羌活。

(9)⼝渴加麦冬、花粉。

(10)烦渴多惊,加犀⾓、羚⽺⾓。

(11)汗多去⿇黄、杏仁,加⽩术。

(12)⾆燥去桂、附,加⽯膏。

处⽅意义.
此六经中风之通剂也。

吴鹤皋⽈:⿇黄、杏仁,⿇黄汤也,治太阳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也,治太阳中风;此中风寒,有表证者所必⽤也。

⼈参、⽢草补⽓;川芎、芍药补⾎;此中风寒,⽓⾎虚者所必⽤也。

风淫故主以防风。

湿淫佐以防⼰。

寒淫佐以附⼦。

热淫佐以黄芩。

病来杂扰,故药亦兼该也。

变化医⽅.
易⽼六经加减法
(1)本⽅倍⿇黄、杏仁、防风,
名⿇黄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汗恶寒。

(2)本⽅倍桂枝、芍药、杏仁,
名桂枝续命汤,治太阳中风,有汗恶风。

(3)本⽅去附⼦,加⽯膏、知母,
名⽩虎续命汤,治阳明中风,⽆汗⾝热,不恶寒。

(4)本⽅加葛根,倍桂枝、黄芩,
名葛根续命汤,治阳明中风,⾝热有汗,不恶风。

(5)本⽅倍附⼦,加⼲姜、⽢草,
名附⼦续命汤,治太阴中风,⽆汗⾝凉。

(6)本⽅倍桂、附、⽢草,名桂附续命汤,治少阴中风,有汗⽆热。

(7)本⽅加羌活、连翘,名羌活连翘续命汤,治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急,或⿇⽊不仁。

(8)本⽅去防风、防⼰、附⼦、⽩芍,加当归、⽯膏,即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不⾃收,⼝不能⾔,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

(9)录验⽅去⼈参,加⼲姜、黄芩、荆沥,即千⾦⼤续命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

煎服法: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剂分量参考《备急千⾦药⽅》
⿇黄桂⼼⽢草(各100克)⽣姜(250克)⼈参川芎⽩术(前⽅⽤杏仁)附⼦防⼰芍药黄芩(各50克)防风(75克)上⼗⼆味咀,以⽔⼀⽃⼆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