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
体裁:文言文
题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
名字:陶弘景
年代:南北朝
描述: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翻译: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原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原文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原文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原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也是作者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谢中书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谢徵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
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赏析二: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徵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表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赏析三:语言特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平和自然,立意高远;“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静物和动物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鲜活如生。
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
“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
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
“夕日欲颓”,势在必然。
“沉鳞竞跃”,变化突然。
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考点:
一、文言常识
标题:古今异义
1. 四时俱备时
(1)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2. 晓雾将歇
(1)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2)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3. 夕日欲颓
(1)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4. 古来共谈
(1)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标题:一词多义
1. 与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这里指欣赏。
(2)念无与为乐者
与:和。
2. 书
(1)答谢中书书
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2)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标题: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五色交辉
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二、考题
【2019年广西省玉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
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
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
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
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
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答案:
(1)D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D.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故D不正确。
(2)D
【解析】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成“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故D不正确。
(3)A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甲文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故A不正确。
【2019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hé)
B.沉鳞竞跃(yào)
C.参差(cī)披拂
D.佁(tái)然不动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 潭中鱼可百许头。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
(1)C
【解析】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A 项,晓雾将歇(xiē)。
B项,沉鳞竞跃(yuè)。
D项,佁然不动(yǐ)。
(2)①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解析】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欲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仙境。
“可”:大约。
“许”:左右。
(3)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题干要求说说两文作者笔下的水的共同特点。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如可分析“清流见底”“水尤清冽”“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等句,通过正侧面描写,刻画出水清澈、透明、纯净的特点。
解释:
关键词:山川
山河。
关键词:之
的。
关键词:共谈
共同谈赏的。
关键词:五色交辉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关键词:青林
青葱的树林。
关键词:翠竹
翠绿的竹子。
关键词:四时
四季。
关键词:俱
都。
关键词:歇
消。
关键词:乱
此起彼伏。
关键词:夕日欲颓
太阳快要落山了。
关键词: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关键词:实
确实,的确。
关键词:欲界之仙都
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关键词:康乐
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关键词:复
又。
关键词: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关键词:奇
指山水之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