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投稿邮件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投稿邮件范文
篇一:投稿信模板
投稿信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首先,非常荣幸和感谢您能于百忙之中接收和审阅我的稿件。
我系***大学(研究所)机械电子学院的一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我的研究方向是***。
这篇稿子的内容是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果和新的感想。
本着导师的期望和支持以及我对贵刊的敬仰和信任的态度,我把这篇稿件投到贵刊,得偿所愿,荣幸之至!
再次希望专家、老师们能于百忙之中予以审阅。
学生真成期待您的答复,并向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祝专家、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意,阖家安康,福禄双至!
此致
敬礼!
学生:***
时间:***
篇二:科学杂志投稿邮件格式
尊敬的编辑先生/女士:
您好!
本人受所有作者委托,在此提交完整的论文《低铝硅比铝土矿降铁、脱硅试验研究》,希望能够在《化工矿物与加工》杂志发表,并且代表所有作者郑重申明:(1)论文成果属于原创,享有自主知识产权,不涉及保密问题;(2)相关内容未曾以任何语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没有一稿多投行为;(3)今后关于论文内容及作者的任何修改,均由本人负责通知其他作者知晓。
本人对上述各项负完全责任。
论文的主要内容简介:
以某地铝土矿为研究对象,为了实现低铝硅比铝土矿降铁、降硅的目的,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采用磁选和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获得
较好的工艺指标。
原矿铝硅比为3.28,磁选和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获得的选矿指标为铝土矿精矿铝硅比为9.07,Al2O3的回收率为51.66%,精矿中铁的含量为1.9%。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
采用磁选和浮选联合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获得较好的工艺指标,实现低铝硅比铝土矿降铁、降硅的目的
非常感谢您审阅本论文,期待早日收到专家的审查意见。
若对于本论文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我联系。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者同意将该文版权(含各种介质的版权)转让给《化工矿物与加工》编辑部。
编辑部一次性向作者付清稿酬。
此致
敬礼!
投稿人:xx
身份证号:
所有作者姓名:xx ,出生年月:1990-06-20 ,学历:硕士生,研究方向:矿物分选,联系电话 xx,E-mail:xx
篇三:投稿邮件格式
电子邮件格式
--------------------------------------------------------- 1、正文附件双发送:将邮件内容直接粘贴在邮箱里,并同时说明”附件作为备份”。
或联系后确定并登记。
很多媒体电脑装了病毒粉碎机软件,处理邮件时附件一律删除。
意味着永远不会被编辑看到。
附件
格式不同,往往因软件问题打不开或乱码。
打开“附件”,还得多运行点时间。
每篇多花一点,在编辑那加起来就是大时间了。
txt还好;若是doc时间更长。
一些病毒是通过附件携带的,除漫画作品外,一般不打开附件;对于doc,更是决不打开。
很多编辑拒收附件。
为了安全,还是用粘贴。
2、WORD 还是TXT?哪种格式符合要求?
很多编辑使用Word,但最常用的却是TXT。
因为排版软件只支持文本文档。
复制到Outlook里,作为文本发。
而Word只能作附件;但要是编辑为安全而在Outlook
里选了“不允许保存或打开可能有病毒的附件”,那不前功尽弃了吗!有时收到用附件传来的稿件,却打不开。
3、单位邮箱还是个人邮箱?哪个邮箱更稳定,更常用?或是双发送?编辑部有专门收发员,及时登记分发,一般不积压,寄给某编辑的稿件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
----------------------------------------------------------------------------------------------------------------
4、邮件名称
在邮件主题里标明基本三要素:主题太简单不好,太复杂也不好。
发表笔名,用本名,给编辑坦诚印象。
固定笔名,让读者和编辑熟悉!不要花俏。
投稿(有人是建议什么的,这样便于编辑区分!)
投稿版面栏目(便于编辑及时准确地处理。
这是加印象分的关键!)标题与主题。
让编辑一眼就看见你的稿子。
也一眼就看清有多少同题来稿。
---------------------------------------------------------------------------------------------------------------
5、邮箱设置
1、设置
2、收件人栏不能输入多个地址。
否则会被认为多投。
文章每行前带符号越多,表
明作者投稿次数越多。
3、经常检查邮箱,是否收发不到、出现乱码。
每次发件后,在“已
发邮件”中查一
下,如有乱码纠正再发。
-------------------------------------------------------
6、版面设计
正文,可加上简短问候语,但不要太多。
版面以简朴为主,不要搞信纸啊,插图啊)。
邮件正文不要加硬回车。
由于排版时会自动首行缩进,所以请将段首的缩进空格删除(段首不空格)。
可免编辑去空格麻烦,
----------------------------------------------------------------------------------------------------------------
7、登记档案
1、建立作品档案,详细记录每篇发出、稿费收到时间,记录识别拖沓的媒体。
能上稿,说明这类风格文章被这家媒体接受,可作为重点对象,把类似风格作品发
往该媒体。
------------------------------------------------------------------------------------------------------------
8、配图要求
?色彩方案在Win XP系统下抓图,将“外观”设为“Win XP样式”,将“色彩方案”设为“银色”。
图片用JPG。
根据需要抓全屏或当前窗口,但不要对所抓图作任何处理,如需文字说明,用Word文本框。
?分辨率尽量大(800×600至1600×1200),分辨率应不小于300dpi,图片尽量大些,尺寸不少于5*7CM,清晰度高。
除插入文档外,再单独存一份,用BMP或TI F格式,保存为灰度图,保留最高画质,而JPG有损压缩,会影响印刷质量(表面看BMP、TIFF与JPG画质相差
不大,但转换为排版需要的300dpi分辨率时,差别就一目了然)。
技术类投稿最好附图片。
图文并茂的媒体畅销。
用专业抓图软件HyperSnap、SnagIt等分辨率高,区域更细、更准确,省去用Photoshop 编辑的麻烦;有方便的添加图像注解功能。
最好在图片中做一定注释。
而直接按键盘Print Screen键抓的分辨率低。
通过邮件或QQ、MSN等网络形式将BMP或TIFF(体积大)发送费时,有必要压缩。
将图片和文本放文件夹中,文件夹命名为标题。
易被编辑优先阅读,压缩为ZIP或RAR放附件中。
插图要单独附图,和文章分开。
图片以文章名前四字字母缩写+阿拉伯数字命名。
如编号为个位,前加零补位。
如:《电子邮件任我发》配图图片名应为:dzyj01.tif、dzyj02.tif、??文中标明配图位置。
图解文字用括号注明,必要时附Word文档;表格或图表做成Word或Excel,单元格内不用硬回车。
需配图时,在相关位置加上规范图号,如:打开窗口(如图1),启动界面如图2所示,不要直接写成(图2)或(图二)。
为便于找到图片位置,在文中插入图片处加排星号,以求醒目,需配图者请标明意图并空出(最好附草图)。
?注意插图中(网上截取的网页除外)名人肖像、公司商标或引用他人作品版权。
有时图片的说服力比费尽口舌的长篇大论强得多。
------------------------------------------------------------------------------------------------------------------
9、每投篇数
?一下投四、五篇。
被选用顶多两篇。
为什么呢?全国性报刊都得搞地区平衡和行
业平衡,平衡搞好要扣编辑费。
再说你的作品每天都出现,读者感觉投稿的就那几个人。
正确的是隔段时间投一两篇。
编辑首先照顾本地作者,然后才在浩瀚的外稿中选秀。
一月投三四篇足够了。
假如精力旺盛,最好叉开文章体裁,分投不同版面。
这周写
散文,下周写游记,再下周,写言论,再下周,写纪实。
既要分期,还要分批,更要分类。
奥妙慢慢摸索。
每次只寄一篇,哪怕佳作多多。
不会一下发你两篇。
一次投几篇,总有一两篇“落选”。
编辑的心理是:我挑中的是最好的;便宜你了,能让你一次发财?
周期再投——对应报刊的周期,做到一期一投,不可太频繁。
-----------------------------------------------------------------------------------------------------------------
10、一题多变
不要向全国发行的多投。
譬如向《辽宁青年》投了,又向《当代青年》投,当两
家同时发表,编读写三者都很尴尬。
出书之前,先交媒体连载。
一个题材分几种思路写。
有人不赞成把一个工作分成N篇发, 事实上,如果把一系列的成果硬压在一篇里面,篇幅之大,很少会发!
我们看到的文献,凡大牛,一件工作至少发三遍。
他合成一个化合物,发篇通讯;
养出晶体,发篇全文;测个电化学性质,就算性质研究;计算电子结构,讨论下理论问题;再把别人做的类似东西一起拿来,说是比较研究;过几年这方面工作多点,再来篇综述;一个化合物作出来,要出现在他的文献中5、6次。
投一篇英文,译成中文再投。
?他一写就是一个系列,单单一个螃蟹就可以写出160篇,从螃蟹的演变、种类、
习性写到它的饮食;他擅写动物,对动物习性了如指掌,然后加入故事情节,像两只龙虾如何为爱情打架等,妙趣横生,很受欢迎,几乎包下了全国各大报刊有关“动物”的栏目;而且他根据不同栏目调整文风,像同是科技文章,在《科学之友》是理性、成熟的口吻,而在
《儿童科学》则是童言稚语。
所以一个栏目一旦被他打进,其他作者很难再发。
为取得100%用稿率,他每省市盯牢一家信誉好稿费高的,然后再盯牢其中一个固定栏目,定期供稿,开辟专栏,像温州商人做市场一样苦心经营。
‰参考式‰抄袭比‰引用式‰抄袭更‰含蓄‰。
就是‰参考‰原作内容,加工改造,改头换
面。
比如,把言论改成故事,或把故事改成言论等等。
不要在同一时期大量多投,同时上市的作品被逮到的机会是加倍的,而把以前作
品稍改根据现实加工一下,相信编辑是没有那样的“火眼金睛。
”
可先发稿费高的沿海,过段再转投内地小报,内陆报发行量小,多属区域性质,
明知一稿多投,但看挺好也不会拒绝。
建议注册一稿千投软件,里面精选的报刊基本不会撞车,降低被揭发的尴尬。
最保险的就是把已发作品转投文摘媒体。
?寻找有用的文章与观点,稍改整理。
把一个素材写成短新闻、长通讯、小小说、
短篇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民间故事、城市故事、鬼怪故事、散文、杂文、剧本、随笔、小品、讽刺诗、笑话等等。
各打500份,发给五百媒体。
”
一篇稿子,一个选题能否发挥最大效益,投什么地方最好,怎么投才能发挥最大效
益,报刊最近需要什么稿,哪个媒体的栏目缺什么稿,“普遍开花”与“重点培养”如何结合??
? “文套公”。
即将别人作品精华或掐头去尾,或改头换面,以另一种文本出现。
特征是文意始终没能超出原文,抽掉抄袭部分,文章就无法支撑住。
“老江湖”熟知各种文体风格,按一定“套路”。
就像写八股文一样,
将工业生产思路挪用过来,创出一套“批量生产”的写作模式。
在市场规则检验下,文章良莠不再仅取决于在国级报刊发表,而看投放市场后,能
够发多少篇次,带来多少稿费。
只有尽量多地占领市场,才能尽量多地赚取稿酬。
先地方后再省级、再中央,以多留“财路”
作坊式创作并不陌生。
例如“雪米莉”的作坊式言情小说,“全庸”的流水线式武打小说———雪米莉、全庸都不是作者名,而是文学创作工坊名。
群发多投
文章和电视都是作品,电视剧可一剧多播,为何文章不能,何况各媒体发行区域还不像各电视台那样撞车。
电视剧可以重播重拍。
书籍可以一版再版。
新闻稿可以通用。
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文章呢?文章要天下人都读。
才得到传播。
发行范围是一个市或一个省及周边地区。
要求全国首发,又不能保证作品全国都看到。
有何意义?既然某省很少订外省报,那在广东发的文章再投外省,有什么不好?
? “不能一稿多投”是几十年前的规矩,那时中国有几份媒体?一稿多投当然会造成在为数不多的几份报上看到相同的文章。
现在媒体那么多,跨省一稿多投,利用媒体地域局限一稿多投,不损害报刊、读者任何一方利益。
2、每个人都有劳动的权利。
同时也有吃饭的权利。
文章也是商品,作者有权处理自
己的商品!
3、作者熬心泣血地写,只投一家,却被无数以营利媒体疯狂转载,根本不劳心伤神,不花钱,拿起我们的产品轻松赚钱!将我们劳动的“剩余价值”掠夺!公平吗?那些不付或很少付费的报刊定价并不低呀!为什么拿别人的东西去再三卖钱对,自己把自己的东西再卖一次就错?这种“约定俗成”有几分道理?等待那些报刊把我们的文章转
得到处都是而不给一分钱吗?等待文贼把我们的作品抄的遍地开花吗?等待本应该属于我们的钱被毫不相干的人掠夺去吗?如果说写稿卖钱
和做生意一个道理,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多卖些钱,而要假手他人呢?既然我们面对的也是一个市场,为什么就不想合理合法地赚到最大利润呢?
要求一稿一投,要看有没有能力吸引别人做到一稿一投,这应该是市场来调节。
比如知音家庭等大媒体,绝不会同意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虽不违法但是犯忌,一稿一投应是写手的游戏规则。
但在中国的许多领域都一样,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往往吃亏。
于是大家都纷纷违规。
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一个原则:“分开层次,避免在同类、同省撞车”。
绝不在发行量大或买断后发完再给他家。
先给地方,再给省报,最后才给中央,在一市发的,决不投同城报刊,避免报刊发行传播范围重合。
媒体都是全国发行绝别多投。
高明写手是游刃有余地一稿多投。
关键是要制定正确的游戏规则,在编者、读者和市场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编辑明确说明不能多投的,不多投(是编辑说明,而非版权页申明,那是一个形式);编辑发稿前询问是否多投时,如实相告。
用稿前不联系,即使联系也不告知不得多投,发后又责怪多投的,告诉他:这么低的稿酬,没资格谈一稿一投!
?著作权法没禁止一稿N投,明确作者对作品有自由处置权。
文摘报刊和文摘版,
还有稿酬收转中心的存在,所以一稿N转=一稿N投,都是合法的。
-------------------------------------------------------------------------------------------------------------------
11、选题技术
?跟个好编辑很重要,能快速容入他们的风格中!和编辑交情,有选题先想到你。
写大稿前,给编辑报送选题,能切合刊物风格。
?文章要适合栏目设置。
栏目设置外的文章,没法用。
不会随便迁就
作者开栏目。
如对选题或文风的把握没信心,可先和编辑沟通或先写出较详的提纲,进一步讨论。
?找准对路的报刊,盯住几家适合的。
只写熟悉的东西。
不盲目模仿别人,认清自
己的特点,才能写出路子。
不是所有的都适合自己写。
找准特长和报刊需要的结合点,不能由着性子来。
了解传媒风格是最关键的问题。
把各家内容样文都熟悉了,
媒体的语言风格和媒体不同,各家报刊风格栏目定位和写法技巧都不同。
写得再好,但不对这家的胃口也发不了。
写手要适应市场需要,写手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工种不同而已。
听从编辑的
要求,为他们写市场需要的文章。
写文章和做生意一样,“适销对路”,才能把卖出去。
问题不是你会写什么,而是
报刊需要什么——要学会“命题作文”,而不是自己“选题作文”。
如把创作当作谋生手段,必须注意:创作是一种经济活动,要遵守经济学的每一个
规律,首要的原则不是文学创作原则,而是经济原则,行销规律,你就是一个推销员、生产公司、商店营业员、一个广告创意设计师;编辑是第一位顾客,是采购员,是特殊的消费者。
试想一下跑到商店买东西的感受吧!
要细分市场,了解客户需求,产品要适应市场需要。
如果一味按照自己的性子写,
那发表范围狭小了,作品要社会化、商业化、商品化,要抛弃不适应社会和主流的东西,
了解当下群体的阅读期待特点和各类报刊的共性,在这个前提下结合自己特点创新。
可选取一两和自己风格性情相投的名家做参考,借用他们的结构和一些特点。
必须要有经济意识,市场意识、读者意识,要服从老板的要求,放下
文人的酸臭。
理解透彻媒体风格。
了解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擅长文体,再确认主攻方向。
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文化娱乐类、家居生活类和文学艺术类成为阅读率最高的前三类媒体。
有些媒体每期都有一个主题策划,收集这方面的信息,按要求写稿容易上。
别写所谓重大题材和政策政治题材(专版除外),就算有那个能力写,编辑多半没有那个胆量发。
高手选题,能洞察图林风云,未动先知,全在一个快字。
可比高手慢半拍,但决不能比对手慢半拍。
见到对手再出手,必死无疑。
例:数年前“知识经济”热,最早有人见到杨福家、缪其浩谈知识经济,撰文,中了。
再有人见到各种会议、媒体有关该主题征稿,撰文,不中。
因为当他们的文章寄到编辑部,编辑已被雪片般的“知识经济”搞晕,再好也难用。
数量最多,录用比例最低;某编称,见到此文章即扔,除非是唱反调。
更早时的“信息高速公路”、稍后些的“WTO”,均有此现象。
?知道自己文字的优点缺点,知道什么文章是自己能写,什么是不能写的。
文字写得非常好,但不适合于媒体的任何栏目,最终只能放弃。
仔细研究媒体风格、内容以及各栏目详细要求,从刊出稿件中揣测编辑的审美心理和稿件要求。
很多上乘稿件因不符合刊物宗旨而折戟沉沙!
行文前多问自己几个什么。
这媒体要求用什么特点的稿?办刊宗旨是什么?读者定位是什么?
?写稿要注意跟上形势,抓住要害。
多浏览新闻,有了多角度的背景材料了解,才能写出全面的令人信服的文章。
写作多靠现代工具,利用网站搜索功能。
信息时代,一定要多看媒体,及时捕捉能用的信息和事例。
假如把栏目比喻成女人,那么作品应该是一袭华衣——没有身体,衣服再美,又何以附着呢?而你要做的,便是“量体裁衣”了。
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媒体风格及栏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写文章。
捷径一是看样刊,另一个就是多与编辑交流。
文体的差异,你把老式的文学散文给月末编辑,就不适用,把小资心情和通俗故事给百草园也不适合。
文体是一门学问,也是不断变化的,《知音》集团有专门研究文体的机构。
分析究竟什么文体最有生命力,最受读者欢迎。
总得来说,当前传统小说、散文、诗歌已经走下坡路,小品、随笔、时评、笔记、故事比较流行,而且通俗、有趣、闲散、时尚、短小、活泼、轻松、哲理、文化、酷评、愤青类的文字受到欢迎。
同时媒体副刊有新闻化和广告化地倾向。
因此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有一作者姚扶有,是镇政府工作人员,处在小地方,写纪实肯定会受到题材限制,但他走了另一条道:写性。
现在,谁不知道姚扶有是这方面的专家?还有蓝色秋叶写游戏也很爽。
写风花雪月怎么样?写剧本怎么样?甚至有人专为台湾写耽美小说(即男同性恋小说)。
?《知音》是办给普罗大众看的。
中国最大的媒体消费群体是中等文化程度读者,《知音》就这样抓住了市场,还有《家庭》、《读者》、《故事会》,绝对是雅俗共赏,如果拒绝俗这一大部分读者,就不会有这种发行量。
《知音》要是办成《人民文学》,那发行量就只能是四百万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