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雨阳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贵阳市雨阳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张的社会改革都强调()
A “以人为本”B“以德治国” C “无为而治” D “以法治国”
参考答案:
A
2. 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未增加了2082万人。

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

这一措施:
A.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B.基本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D.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信息说明是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A项正确;B中基本纠正错误;D中与题干信息不符;D中改变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探索·八字方针调整
3.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不包括
A.德意志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启蒙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C
4.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理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ks5u
A.刺史制度B.科举制 C.九品中正
制D.察举制
参考答案:
D 5.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参考答案:
C
6. 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参考答案:
D
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宰相职权的变化,体现的实质是皇权的加强,因此D项说法正确;A、B项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不是本质,可以排除。

本题答案为D。

7.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华盛顿在此非常强调的是:()
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参考答案:
C
8. 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参考答案:
B
9. 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

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

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
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
C
10. 世博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最有可能看到的参展品是()
A.蒸汽机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船
参考答案:
C
1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
A.成立苏联
B.通过苏联新宪法
C.“二五”计划完成
D.取消新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
B
12.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参考答案:D
【分析】
“海禁”政策是从明代开始实行的。

故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13.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参考答案:
D
材料中着重体现了美国通过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来起到沟通的作用,让美洲等地的人民了解美国,对美国产生好感,这是美苏争霸的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故答案为D项。

A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不结盟运动60年代初期正式形成,排除C项。

14. 有学者认为中国服饰逐渐丧失民族特点并趋于洋化的重大转型时期是在清末民初。

造成此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
B.西式服装的传人和流行
C.国内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
C
15. 汉朝、宋朝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
A.设立特务机构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及权利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官制度
参考答案:
B
1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达尔文进化论提出后
参考答案:
C
17.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对上述耶林格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不仅能以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
D.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答案:
D
18.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根据所学知识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 ( )
A.主张“认识你自己”
B.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宗教信仰
C.崇尚理性,探索资本主义制度的模式
D.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倡导社会革命
参考答案:
C

19. 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研究五四运动,从史料价值的角度看,该材料
A.是一面之词,故不可作参考
B.是时人之言,故可做参考
C.具明显倾向性,故不可作参考
D.是爱国青年之词,故可作参考参考答案:
B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出自“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是当时的人记录的材料,可以作为参考,B 正确。

当时的人记载的资料,具有参考价值,A错误。

本题材料叙述较为客观,C错误。

材料可作为参考,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是谁写的,而是因为记载的时间,D错误。

20.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拥有“机会”是因为率先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国的“意愿”是以自由贸易的名义推行殖民扩张
C.英国的“意愿”建立在其“海上马车夫”称号基础上
D.英国“在全世界扩大势力”急于建成“日不落”帝国
参考答案:
B
【详解】本题考查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率先开展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故排除A项;海上马车夫是荷兰的称号,故排除C项;建成“日不落”帝国是英国殖民扩张的结果,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所以它的意愿就是以自由贸易的名义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故选B。

21. 18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正万増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下列项中说法正面的是
A.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参考答案:
D
【详解】由表格的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执行情况来看,时间间隔大,调出、调往省份路途遥远,可以得出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缺乏统筹安排,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清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和政治腐败,故AC项排除。

22.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

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孙中山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三大政策” D.开阔胸怀
参考答案:
A

23.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

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24. 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

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
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
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参考答案:
C 25. 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在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在工作。

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

其主要政治目的是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参考答案:
A
联系所学可知,1953年的人口普查是为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准备条件,A项正确;B项不是政治目的,排除;材料反映了全国人口普查,并非只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项销错误;人口普查有加强户口管理之心,无扩大税源之意,D项错误。

故答案为A项。

点睛: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目的一是为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分配人大代表名额,二是为国家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前者为政治目的,后者为经济目的。

26. 狄更斯在他的《雾都孤儿》中曾经这样描述过当年的伦敦:“泰晤士河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乌黑的河水连它们那粗大丑陋的样子也照不出来……秦晤士河两岸的建筑物都非常龌龊,河上的船只也是黑黢黢的……”由此可见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 B.出现了喧杂、拥挤、快节奏的城市
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要禁止污水排放保护环境
参考答案:
C
27.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①新航路开辟②早期殖民扩张③工业革命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28. 某同学想做一个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参考资料中,与这一课题无关的是:
A.《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
B. 光绪皇帝为褒奖邓世昌而亲笔撰写的祭文
C. 参加徐骧义军的骨干名单
D. 1895年日本近卫师团关于其在台湾伤亡的报告
参考答案:
B
29.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理解到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地方以血缘为联系的宗族自治,在一直在社会基层有效运作,管理着一宗一姓的公共事务。

乡绅、长老在农村的公共事务的管理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自己的王室成员和功臣的制度,排除A;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C与题干不符;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排除D。

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在当时的影响:①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

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②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

宗法制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30. 倒霉的雅典公民帕帕迪在参加无数次抽签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他成为民众法庭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

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任期制
B.代议制
C.任人唯贤
D.轮番而治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参加无数次抽签”、“成为民众法庭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轮番而治,D正确;材料未体现任期制,排除A;代议制不是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排除B;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错误。

所以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追求独立与解放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李鸿章)过分相信那种“以夷制夷”的老政策,以为俄国人会为中国介入此事,迫使日本和平解决。

当这一允诺无法兑现时,李又孤注一掷地转向英美寻求调停。

他不懂现代国际政治的实质。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多次战争都是王朝战争,屡战屡败。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世界民主阵营连接在一起,民主阵营胜,中国民主前途存;世界民主阵营败,中国民主前途亡。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前中国没有发生过如此光明如此幸运的战争结盟。

中国人付出最多,中国人赢得最多,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将自己的双重命运——民族与民主的命运抵押了上去,赢得了双重胜利。

——摘编自朱学勤《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
材料三、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之处。

(6分)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什么?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
⑴答:过分相信和依赖帝国主义调停;外交政策的失误;政治腐朽;缺乏群众基础。

(任答两点,每
点2分,共4分)
⑵答:抗日战争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告终,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日本法西斯遭到了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反对;把战争和人民的觉醒结合,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任答两点,每点3分,共6分)
(3)五四运动。

(2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分)道路:农村包围城市,(2分)武装夺取政权。

(2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序一切袭用唐旧。

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菀(管)库,悉隶三司。

中书省但掌册文,奏考帐……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材料二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率少兵则请,曾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农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

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

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财用有无,不致于。

——《蔡忠惠公文集》卷22
材料三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赵翼《二十四史札记》卷25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宋朝官制有何特点?其目的何在?
(2)从材料二、三中可看出宋朝这种官制导致什么弊端?
(3)材料二中为消除这种弊端提出了一个什么建议?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分化事权,设立众多机构,互不统属。

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二可看出各部门都不了解全局,各行其是,遇事互相推委,行政效率低下,朝政混乱。

材料三可看出官员臃滥。

(3)“通而为一”,将各部门合并。

不能实现封建帝王为皇权,必然通过分化相权来减轻对自己的威胁,这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发展变化的规律。

【详解】(1)特点:根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菀(管)库,悉隶三司。

中书省但掌册文,奏考帐”概括得出分化事权,设立众多机构,互不统属。

目的:结合所学可知,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2)根据“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农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可知,材料二反映出各部门都不了解全局,各行其是,遇事互相推委,行政效率低下,朝政混乱。

根据“减天下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可知,材料三反映出官员臃滥。

(3)建议:根据“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财用有无”得出“通而为一”,将各部门合并。

能否实现:结合所学,从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同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

……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的产生方式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哪个时期哪种选官制度?并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
(1)方式:世袭。

原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郡县制和俸禄制的
(2)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3)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
度”,可知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其方式是世袭制。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宗法世族的削
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
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可以归纳
概括。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体现的是察举制,材料三“乃立九品官人之
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体现的是九品中正
制,材料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体现的是科举
制。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察举制由以德行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
标准。

(3)结合所学,与世官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度相比较而言,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科举
制以考试成绩选官,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制将选官权收归中
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下是一组关于新中国历史变迁的漫画。

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图片进行比对,选择两张或两张以上图片,提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依
据史实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论证:图二、图五
经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得以确立,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
改善和提高,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国家通过发行票证来解决物资供
应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图二中“光有钱买不了东西”的场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
放的发展,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五花八门的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市场
的商品琳琅满目,消费者的选择性多了,但却更加无法选择了,于是出现了图四中“握着钱不知买
啥”的情景。

论题:20世纪60-70年代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论证:图二、图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