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大纲
总学时:42
总学分:2.5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运筹学是技术经济与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

把数学知识同现实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合理利用,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定量的依据。

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经济管理中最常见的模型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应用领域以及基本思想体系。

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独立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相应数学的模型,并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设计求解。

培养信息时代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科学决策能力。

使学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的能力有显著提高,使高层次决策人员应具备的决策能力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 绪论
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运筹学的主要分支。

目的要求:
1. 了解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最新发展动向和成果;
2.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二) 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及其标准形式;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线性规划问题解的基本性质单纯形法;大M法与两阶段法;线性规划的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线性规划问题解的基本性质、单纯形法、大M法与两阶段法;
2.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了解线性规划的应用。

(三)对偶理论与解的稳定性
对偶问题及其基本性质;对偶问题的经济意义;对偶单纯形法;解的稳定性。

目的要求:
1. 熟悉对偶问题及其基本性质;
2. 了解对偶问题的经济意义;
3. 掌握对偶单纯形法,掌握解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四) 运输问题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运输问题的特点;
2. 熟悉求解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3. 掌握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

(五)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及解的特点;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隐枚举法;指派问题与匈牙利法。

目的要求:
1. 了解整数规划问题及其解的特点;
2. 掌握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和隐枚举法;
3. 熟悉匈牙利法。

(六) 目标规划
目标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目标规划的求解方法;目标规划的应用。

目的要求:
了解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七)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最优性条件;一维搜索算法;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如最速下降法、梯度法、牛顿法、罚函数法等。

目的要求:
1. 掌握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熟悉常用的一维搜索算法,如黄金分割法;
3. 掌握最速下降法、梯度法、牛顿法、罚函数法。

(八)动态规划
多阶段决策问题;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动态规划的应用。

目的要求:
1. 掌握动态规划的建模方法;
2. 熟悉动态规划的求解方法;
3. 了解动态规划的应用。

(九) 图与网络分析
图论导引;网络中的流;最短路径与最小费用流问题。

目的要求:
1. 掌握图论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最小费用流问题;
3. 熟悉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方法。

(十) 决策论
决策问题及其类型;不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层次分析法。

基本要求:
1. 了解决策问题及其类型;
2. 熟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决策方法;
3. 掌握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三、上机、作业、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要求:
上机:3次6学时
题目:单纯形法或表上作业法;黄金分割法;罚函数法;动态规划方法。

任选3个,具体题目自拟。

作业量:共35道习题
辅导答疑:1/3总课时
四、学时分配及说明: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及上机占总成绩的20%,期终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六、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选用教材: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1. 程理民编.运筹学模型与方法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牛映武主编.运筹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3. 钱颂迪主编.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大纲制订者:郑来运
大纲审定者:张东峰
大纲批准者:樊静波、王春秀
《汽车构造》教学大纲
总学时:76
总学分:4.5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汽车构造》课程为面向汽车运用工程方向和运输物流工程方向的专业课,是为将来组织、管理交通运输生产,从事车辆设计、制造的技术人员提供的必修专业课。

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懂得现代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技术。

并能科学地、高效地、合理地把所学用于实际生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的作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常用汽车的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性能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操作和调整方法,合理地运用机器,安全生产。

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把科技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在教学计划中,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的先修课程,它是汽车修理、汽车运用、汽车检测等专业课的基础,
在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中起桥梁作用。

同时也可供非汽车专业学生学习。

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后续课程和有关教学环节如电器设备、修理、性能检测、驾驶实习、拆装实习、毕业设计中不断巩固和提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汽车构造》分为上下两册,包括内燃机、底盘两大部分。

学习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
1. 了解和掌握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装配、调整、维护方法;熟练掌握正确、安全使用的方法;
2. 了解和掌握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装配、调整、维护方法;熟练掌握正确、安全使用的方法;
3. 了解和掌握汽车拖拉机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装配、调整、维护要点;熟练掌握其使用的方法;
4. 能够掌握驾驶和拆装大、中、小型汽车的方法;
5. 具备分析、排除汽车常见故障的能力;
6. 了解国内外大中小型汽车(包括内燃机、底盘、电器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和动向。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课堂教学结合实物;实物辅以教学挂图;结合模型为学生演示;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化教育的手段;实验、实习时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

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影响,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可指定教材的部分内容、参考书让学生自学,向学生介绍最新汽车科学动态。

常见重点机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讲透讲细,以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三.实验内容、目的及安排
四、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76学时,理论教学56学时,实验20学时,教学实习3周,各章节配课外作业2-3题,学时安排表:
五、考核方式
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所以采取考查、考试、实践三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综合评价。

考查占20%,实践占10%,考试占70%。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
陈家瑞.汽车构造.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参考教材:
1. 拖拉机汽车学.(一、二、三、四). 第二版. 农业出版社.1999
2. 丁鸣朝等编著.汽车使用保养与故障排除555问.金盾出版社
3. 张豫南、王宪成.轿车新型设备结构与使用维修. 金盾出版社
大纲制定者:陈勋
大纲审定者:张东峰
大纲批准者:樊静波、王春秀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总学时:85
总学分:4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MIS )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
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理解并掌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并进行辅助决策的基本方法。

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5.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6.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7.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应用。

三.实验内容、目的及安排
四.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85学时,理论教学51学时,上机34学时,各章节配课外作业2-3题,学时安排表:
五.考核方式
采取考查、考试、实践三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综合评价。

考查占20%,实践占10%,考试占70%。

六、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选用《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薛成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1 .《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 .《管理信息系统》,甘仞初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和方法》,葛世伦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4 .《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美)斯蒂芬·哈格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5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工程》,陈佳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6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赵杰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大纲制定者:陈勋
大纲审定者:张东峰
大纲批准者:樊静波、王春秀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Ⅰ》教学大纲
总学时: 50
总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础知识,以及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检测,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技术状况诊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等。

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车进行检测和诊断的能力。

课程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检测、掌握发动机技术状况检测与诊断、掌握汽车底盘技术状况的检测与诊断;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车辆检测和故障诊断的能力。

课程基本内容:内容包括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论、发动机和底盘的检测与诊断、车身及附件的检测与诊断、汽车仪表与照明系统的检测、汽车排放污染物与噪声的检测。

侧重介绍汽车整车技术性能的检测。

二、课堂讲授内容
(一)汽车检测与诊断基础知识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术语,基本理论等。

目的要求:
1. 掌握基本概念及术语;
2. 掌握汽车诊断的特点及方法;
3. 掌握汽车故障及诊断分析方法;
4. 掌握汽车诊断参数和诊断标准;
5. 了解汽车诊断周期和汽车诊断的工艺知识。

(二)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检测
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检测方法和所用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

目的要求:
1. 掌握发动机动力性检测;
2. 掌握底盘输出功率检测;
3. 了解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

(三)发动机技术状况检测与诊断
发动机技术状况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操作;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目的要求:
1. 掌握汽缸密封性检测;
2. 了解点火系统检测;
3. 掌握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检测;
4. 掌握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
5. 掌握润滑系统检测;
6. 了解发动机异响诊断。

(四)汽车底盘技术状况的检测与诊断
汽车底盘技术状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目的要求:
1. 掌握汽车转向系统检测;
2.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检测;
3. 掌握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4. 掌握车轮平衡检测;
5. 了解汽车前照灯检测;
6. 了解汽车喇叭声级和噪声检测
7. 掌握汽车排放污染物标准及检测方法
三、实验内容、目的及安排
(一)、参观机动车检测线并演示检测全过程
目的与要求:
了解汽车检测站及汽车检测线,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发动机功率的检测及底盘测功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功率检测及汽车底盘测功的方法,并了解发动机测功仪及底盘测功仪的使用方法。

(三)、汽缸密封性检测
目的与要求:
掌握气缸密封性的检测方法,学会使用检测仪器。

(四)、汽油机点火系统及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
目的与要求:
掌握点火系统及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方法,学会有关检测仪器的使用。

(五)、汽车转向系统检测
目的与要求:
汽车转向系统的检测方法,掌握有关检测仪器的使用。

(六)、汽车传动系统及制动系统检测
目的与要求:
了解车轮动不平衡检测、汽车传动系统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

(七)、车轮动平衡检测
目的与要求:
掌握车轮动不平衡检测方法,学会有关仪器的使用。

(八)、汽车前照灯,喇叭声级和噪声,排放污染物检测
目的与要求:
了解汽车前照灯,喇叭声级和噪声,排放污染物检测方法,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

四、学时分配:
(一) 讲授学时
(二)实验学时教学时数分配表
五、考核方式
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考试70%;实验15%;平时15%
六、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选用教材:
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参考教材:
1.赵英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2.刘仲国.现代汽车检测与诊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1版3.李军.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第1版4.曹家喆.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大纲制定者:张东峰
大纲审定者:王春秀
大纲批准者:樊静波、王春秀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Ⅱ》教学大纲
总学时:60
总学分:3.5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础知识,以及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检测,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技术状况诊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等。

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汽车进行检测和诊断的能力。

课程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检测、掌握发动机技术状况检测与诊断、掌握汽车底盘技术状况的检测与诊断;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车辆检测和故障诊断的能力。

课程基本内容:内容包括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论、发动机和底盘的检测与诊断、车身及附件的检测与诊断、汽车仪表与照明系统的检测、汽车排放污染物与噪声的检测。

二、课堂讲授内容
(一)概论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术语,基本理论等;汽车检测站简介。

目的要求:
1. 掌握基本概念及术语;
2. 掌握汽车诊断的特点及方法;
3. 掌握汽车故障及诊断分析方法;
4. 掌握汽车诊断参数和诊断标准;
5. 了解汽车诊断周期和汽车诊断的工艺知识;
6.了解汽车检测站的基本情况;
(二)汽车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
发动机技术状况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的原理,故障诊断的方法。

目的要求:
1. 掌握发动机动力性检测;
2. 掌握汽缸密封性检测;
3.掌握起动系的检测与诊断;
4.了解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
5.掌握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
6.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
7.掌握润滑系的检测与诊断;
8.掌握冷却系的检测与诊断;
9.了解发动机异响的检测与诊断;
10.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三)汽车底盘技术状况的检测与诊断
汽车底盘技术状况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的原理,故障的诊断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驱动轮输出功率的检测;
2.掌握传动系的检测与诊断;
3.掌握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
4.掌握转向系的检测与诊断;
5.掌握制动系的检测与诊断;
6.了解电子控制防滑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7.掌握汽车行驶系的检测与诊断;
8.了解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四)车身及附件的检测与诊断
汽车的车身的检测及诊断、安全气囊的检测与诊断、汽车空调的检测与诊断。

目的要求:
1.了解轿车车身的检测与诊断;
2.掌握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3.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五)汽车仪表与照明系统的检测
车速表的检测、汽车前照的检测、汽车电子仪表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车速表的检测;
2.掌握汽车前照灯的检测;
3.了解汽车电子仪表的检测;
(六)汽车排放污染物与噪声的检测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的原理、汽车噪声的检测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检测;
2.掌握汽车噪声的检测;
三、实验内容、目的及安排
(一)、发动机功率的检测及底盘测功
目的要求:
掌握发动机功率检测及汽车底盘测功的方法,掌握发动机测功仪及底盘测功仪的使用。

(二)、汽缸密封性检测
目的要求:
掌握气缸密封性的检测方法,学会有关检测仪器的使用。

(三)、汽油机点火系统及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
目的要求:
掌握点火系统及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方法,学会有关检测仪器的使用。

(四)、汽车转向系统及车轮动平衡检测
目的要求:
掌握汽车转向系统、车轮动不平衡检测方法,掌握有关检测仪器的使用。

(五)、汽车传动系统及制动系统检测
目的要求:
掌握车轮动不平衡、汽车传动系统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

(六)、汽车前照灯,喇叭声级和噪声,排放污染物检测
目的要求:
掌握汽车前照灯、喇叭声级和噪声、排放污染物检测方法,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

四、学时分配:
(一) 讲授学时
(二)实验学时教学时数分配表
五、考核方式
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考试70%;实验15%;平时15%
六、选用教材及参考教材
选用教材:
赵英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
参考教材:
1.陈焕江.汽车检测与诊断(上、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1版2.刘仲国.现代汽车检测与诊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1版3.李军.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第1版4.曹家喆.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大纲制定者:张东峰
大纲审定者:王春秀
大纲批准者:樊静波、王春秀
《汽车营销》教学大纲
总学时:34
总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交通运输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为学生建立起有关汽车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了解和掌握有关汽车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今后进行汽车营销奠定一个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概述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汽车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市场和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以及我国汽车市场概况。

1) 学习与了解市场的概念、作用、特性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特点;
2) 学习与了解市场营销的概念、功能、意义;以及汽车市场营销的特征、目标和汽车营销管理的内容;
3) 学习与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的演变过程。

2.汽车市场营销环境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汽车市场营销环境及其影响因素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1) 学习与了解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特点以及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
2) 学习与了解影响汽车市场营销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汽车使用环境、人口环境、文化环境和科技环境;
3) 学习与了解汽车企业自身、营销渠道、竞争者、顾客以及社会公众对汽车营销环境的影响;
4) 了解入世对我国轿车市场营销的影响。

3.汽车市场竞争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析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制定,讨论企业如何定位竞争对手,如何选择竞争策略。

1) 学习与了解市场竞争机构、市场竞争类型、市场营销者类型以及市场竞争策略的制定与选择竞争策略的原则;
2) 学习与了解基本竞争战略、市场领导者竞争策略、市场挑战者竞争策略、市场追随者竞争策略
以及市场利基者竞争策略;
3) 学习与了解市场营销组合的内涵、作用和特点。

4.汽车购买行为分析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析研究个人、集团和组织如何选择、购买、使用汽车和获得相关的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1) 学习与了解影响汽车购买行为的心理特征、个人特征、文化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2) 学习与了解汽车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本模式、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汽车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参与购买的角色、消费者的购买程序以及购后感受;
3) 学习与了解汽车业务市场的特点、汽车业务市场的顾客、汽车业务市场购买行为类型、影响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汽车业务购买的参与者以及汽车业务购买决策过程;
4) 学习与了解汽车中间商的类型、汽车中间商的购买决策、影响中间商购买行为的因素、汽车中间商的购买类型、整车服务市场的购买行为以及售后服务市场的购买行为。

5.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的原理与方法。

1) 学习与了解建立营销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营销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应用营销信息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2) 学习与了解汽车市场调研的意义和作用、汽车市场营销调研的步骤、原始数据的收集、二手数据的收集以及调研资料整理与分析技术;
3) 学习与了解影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以及汽车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6.汽车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概念以及了解其意义。

1) 学习与了解市场细分的概念及其演变过程、市场细分的作用、原则要求、依据、方法、过程以及汽车市场的细分、反细分战略及定制市场营销;
2) 学习与了解目标市场的选择、范围策略以及营销策略;学习与了解目标市场定位的概念、目标产品定位的步骤以及战略。

7.汽车定价策略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与了解汽车价格的构成、汽车定价目标、汽车产品成本、市场供求分析、市场竞争分析以及影响定价的其他因素和汽车定价程序。

1) 学习与了解成本导向定价、竞争导向定价、需求导向定价、逆向定价法等几种定价方法;
2) 学习与了解新产品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竞争定价策略、价格调整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以及地区定价策略和产品寿命周期定价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