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份周测(12月18日)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度12月份周测(12月18日)
高一地理
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出卷人:
一、单选题
1.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1.A.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一月均温低于0℃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南美洲,干旱是对社会和经济破坏最严重的灾害
B.孟加拉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干旱、风暴潮
C.在北美洲,热浪、飓风、龙卷风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D.在北部非洲已经存在大面积的荒漠,所以不存在荒漠化问题
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北纬30.74度,东经104.46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D.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4.该次地震震源所处位置位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下图为我国木地板产业重心转移的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由于某重大自然灾害频发迫使木地板行业布局从b地移出,其重大自然灾害不可能是()A.滑坡B.地震C.泥石流D.洪涝
6.当前d地木地板产业向外转移,最有可能转入的地区是()
A.东南亚B.西亚C.北非D.北欧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
8.如在7月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下图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在各种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
A.冰雹B.洪涝C.台风D.干旱
10.我国华南地区纬度较低,但春季也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主要自然原因是()①春季多阴雨②冷空气势力强大③农事活动较早④春季台风多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1.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B.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读4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2.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13.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内部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14.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

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下图所示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6.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可能分别是()
A.沙尘暴、寒潮B.暴雨、高温
C.滑坡、沙尘暴D.泥石流、寒潮
下图为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进退异常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D.用水季节变化
18.衡量旱涝灾害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①人口密度②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数量③经济发展水平④自然与环境遭受破坏程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B.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大
C.位于板块边界的火山地震带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一东南走向
20.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A.震级高B.距离震源近C.海拔高D.地处断层带21.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目标包括()
①减少甚至消除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②防止灾害消息发布和泄漏,维护社会稳定;
③恢复灾区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④保障灾区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⑤疏散人群,动员灾害多发区人民迁出原居住地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③④⑤D.①②⑤
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各题。

22.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D.干热风、寒潮、冻害
23.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北京时间2016年4月16日,日本九州岛(32.75°N,130.80°E)发生了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日本此次地震处()
①位于板块交接处②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③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④地壳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此次地震可能()
A.导致大阪工业生产全部停产B.诱发九州岛雪崩
C.威胁附近核电站安全D.诱发强烈的台风灾害
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堰体由巨石砌成,底部宽,顶部窄,堰底倾向上游,堰体向上游稍鼓出成弧形。

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鄞江。

下图为它山堰位置及堰体景观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对海潮上溯的季节和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河流水位低B.夏季台风强度大
C.冬季海陆风强D.夏季海水膨胀
27.它山堰仍可以继续发挥的作用有()
①阻咸②蓄淡③排涝④灌溉和生活供水⑤发电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8.对堰体构造设计功能描述错误的是()
A.巨石砌成坚固耐用B.倾向上游抗滑泄洪
C.底宽顶窄稳固泄洪D.堰体弧形美观大方
2020年7月26日重庆武隆区发生山体滑坡,壅塞乌江支流,形成堰塞湖,威胁沿河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下图为滑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滑坡发生后,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
A.B.
C.D.
30.河流沿岸的聚落()
A.为取水,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低处B.为防洪,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高处
C.在下游平原选择地势较高处,以通风D.在下游平原选择地势较低处,以便于耕作
二、综合题
31.读“世界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题目在答题卷上)。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题目在答题卷上)。

下图示意2014年7月18~19日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期间海南岛的降水量分布。

33.福建省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读材料回答问题(题目在答题卷上)。

材料一、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福建省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分布面广,是全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预防地质灾害十分重要。

左图示意福建省的地形河流图、中为福建省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分布图。

右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材料二、福建省的年降水量分布图。

参考答案
1-10.BCCAB ABCDA
11-20.DCCDB BADCD
21-30.AACAC ADDDA
31.(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2分)
(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引起水旱灾害。

(2分)
(3)与北美的地形有关,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是平原,有利于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

(2分)
(4)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该地区正好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2分)
(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

(4分)
33.(1)甲地:风暴潮、洪涝;乙地:滑坡、泥石流。

(4分)
(2)①启动应急响应,做好抢险应急工作;②船舶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③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户外危险作业;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⑤人员勿随意外出;
⑥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注意从“应急”的角度,合理即可。

)(4分)34.(1)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5—8月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多。

6月份降水多,多暴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滑坡、泥石流灾害较少。

(6分)
(2)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可判断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增多(内地降水多于沿海)。

原因是:福建省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夏季风)湿润气流;自东南向西北地势逐渐升高,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产生地形雨,降水增多。

(6分)
(3)福建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福建省位于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由构造变动引发地震。

(4分)
(4)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信息;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植树造林;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对民众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答出2点即可)(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