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开封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干冰升华
C. 醋的酿造
D. 铁钉生锈
2.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
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 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 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3.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为白色固体的是()
A. 硫
B. 镁条
C. 铁丝
D. 木炭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煤
B. 汽油
C. 氢气
D. 天然气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量取一定量的水
D. 除水中不溶固体
6.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铁
B. 二氧化碳
C. 金刚石
D. 硫酸铜
7.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始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
人飞行。
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
已知
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8.过氧乙酸(C2H4O3)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B. 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C. 过氧乙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 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9.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氮肥。
尿素受热分解生成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该气体可能是()
A. N2
B. CO
C. NH3
D. SO2
10.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
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TiO
2+2Cl2+2C−
高温
TiCl4+2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改变
C. TiO2是氧化物
D. 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高
11.下列物质的鉴别或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A. 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碳酸钙
B.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C. 用盐酸鉴别黄金和黄铜(含锌)
D. 用适量的铁粉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Cl2
12.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 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13.图象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下列图象能正确
表示对应叙述的有()
A.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 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C. 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D. 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
14.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0g,其中钙
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
A. 2g
B. 3.3g
C. 4.4g
D. 5g
1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16.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用______可以
区分软水和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饮用水消毒剂,将Cl2通入NaClO2溶液中可制得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2NaClO2=2X+2ClO2,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
17.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
______ 。
18.如图是利用氨气治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______。
19.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乙醇可作燃料,乙醇完
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现有一定量的乙醇与一定量的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7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3.6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水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20.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A、
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含碳化合物。
则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21.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
(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22.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得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
中燃烧时的压强变化,实验结果如图。
P0是集气瓶内
初始气压,P1和P2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
气瓶内的气压。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利用木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说明理由。
23.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的原理。
(1)铝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却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NaHCO3)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
水。
24.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如图仪器及装
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______ (填序号)。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______ 。
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______ 进入(填“a”或
“b”)。
25.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
物质基础。
(1)“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
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图中m的值为3
b.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镓元素的位置应该在Z处
d.镓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l相同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将一定质量的Zn片加入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
到滤渣和滤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
(4)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如图装置制得铁。
①将实验装置组装好后,设计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a.通入一氧化碳气体;b.停止
加热;c.给玻璃管加热;d.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②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
(5)工业上常用赤铁矿石冶炼生铁。
现要生产5.6t含铁96%的生铁,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蜡烛燃烧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正确。
C、醋的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D、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可以减少因燃煤发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有利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碳中和”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是化学常考的题型。
3.【答案】B
【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4.【答案】C
【解析】解: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物质会污染空气,故选项不合题意。
B.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产生的一氧化碳、烟尘等物质会污染空气,故选项不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选项符合题意。
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煤、氢气、汽油、天然气燃烧的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燃料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5.【答案】A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NiFe2O4中Fe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x=+2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8.【答案】C
【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g”,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故A错误;
B、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3)=1:2,故B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所以过氧乙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C正确;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进行分析;
B、根据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过氧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注意理解相对分子质量是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g”。
9.【答案】C
【解析】解:尿素中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尿素受热分解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含硫元素,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氮气、一氧化碳没有气味,则该气体可能是氨气。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三种,该反应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T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理解置换反应的特征、氧化物的特征、合金的性质、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难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符合题意;
C、黄金与稀盐酸不反应,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加入铁粉,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黄金与稀盐酸不反应,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铁和氯化铜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题,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2.【答案】A
【解析】解:A、燃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正确;
C、室内着火,打开门窗相当于增加了氧气,燃烧更旺,正确;
D、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正确;
故选A.
A、根据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D、根据湿毛巾的作用分析;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13.【答案】D
【解析】解:A、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B、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错误。
C、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逸出,属于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若消耗稀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稀盐酸过量,铁消耗的稀盐酸多,生成的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A、根据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若消耗稀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稀盐酸过量,铁消耗的稀盐酸多,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4.【答案】D
【解析】解: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
×
量不发生改变,钙元素的质量为10g×60%=6g,故碳酸钙的质量为6g÷(40
100 100%)=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g−10g=5g。
故选:D。
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发生改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5.【答案】O2Al2O3
【解析】解: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O2;Al2O3。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是氧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肥皂水煮沸NaCl
【解析】解: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出现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反之是硬水,生活中利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得,反应前有4个Cl、2个Na、4个O,反应后有2个Cl、4个O,则2X中含有2个Cl和2个Na,X的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NaCl。
根据硬软水的区分和转化方法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硬软水的检验和转化的方法的识记,比较容易。
17.【答案】(1)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解析】解:(1)反应物是碳酸钙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化学方程式是:CaCO 3+2HCl =CaCl 2+H 2O +CO 2↑;
(2)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不能得出“CO 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是因为没有排除二氧化碳使纸花变红的可能,没有对照试验;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8.【答案】N 2 17:45
【解析】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4NH 3
+6NO − 催化剂 5N 2+6H 2O.
由方程式可知,单质为氮气,化学式为N 2;
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14+3):6×(14+16)=17:45。
故答案为:N 2;17:45。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单质和计算参加反应物的质量比。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质用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进行分析回答即可.
19.【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2H 5OH +3O 2
− 点燃 2CO 2+3H 2O 5:6
【解析】解: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 +
3O 2−
点燃 2CO 2+3H 2O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2.7g ×
1×218×
100%÷1×646×100%=2.3g ,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7g +3.6g −2.3g =4g ,则参
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水的分子个数比为4g 32:2.7g 18=5:6。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 2H 5OH +3O 2−
点燃 2CO 2+3H 2O ;5:6。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化学反应的原理、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化学计量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2H 2O 2
− MnO 2 2H 2O +O 2↑ CO 2+2NaOH =Na 2CO 3+H 2O(合理即可) 灭火
【解析】解:A 与B 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为液体,A 分解会生成水,所以A 是过氧
化氢溶液,B 是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则E 是氧气,
D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含碳化合物,D 是甲烷,D 能和
E 发生反应,D 能转化为C ,则C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反应,二氧化碳也能转化为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则A 转化为B 的反应是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2−
MnO 2 2H 2O +
O 2↑,二氧化碳转化为水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2NaOH =Na 2CO 3+H 2O ;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
故答案为:2H 2O 2−
MnO 2 2H 2O +O 2↑;
CO 2+2NaOH =Na 2CO 3+H 2O(合理即可);灭火。
根据A 与B 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为液体,A 分解会生成水,所以A 是过氧化氢溶液,
B 是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则E 是氧气,D 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含碳化合物,D 能和E 发生反应,D 能转化为
C ,则C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反应,二氧化碳也能转化为水,据此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解:(1)用酒精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
(2)加压时,6000L 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氧分子的间隔变小了,所以6000L 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
故答案为:(1)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