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础 实 验

实验40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教学目标

实验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讨论

1.何谓等倾干涉?

图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原理图。调整迈克尔逊干涉仪,使之产生的干涉现象可以等效为M 1和M 2′之间的空气薄膜产生的薄膜干涉。

当镜M 1⊥M 2,即M 1∥M 2′(图2)时,由扩展光源S 射出的任一束光,经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形成的相干光束①和光束②的光程差为

2cos 22cos nd r d i δ=== (空气薄膜折射率n=1)

可见,薄膜厚度d 一定时,光程差δ由入射角i 决定。显然干涉条纹是等i (等倾角)

的轨迹,即由干涉产生的条纹与一定的倾角对应,这种干涉称为等倾干涉。

图1 迈克尔逊干涉仪

2

2、如何利用等倾干涉现象测量光波长?

等倾干涉条纹的亮暗应满足下面条件:

亮条纹 λ=⋅=δk i d c o s

2 (k=0、1、2…) 暗条纹 2

)

12(c o s 2λ

+=⋅=δk i d 可见,空气薄层厚度d 一定时,入射角i 越小,即越靠近中心,圆环条纹的级数k 越

高(这与牛顿环正好相反),在中心处,i =0,级次最高。若这时,中心处刚好是亮斑,

则有

λ==δc k d 2 由此式可得

λ⋅∆=∆)()(2c k d

可见,移动M1镜改变空气薄膜的厚度d ,中心亮斑的级次k c 也会改变。而且当中心亮

斑变化一个级次(Δk c =±1),即每冒出或吞没一个亮条纹,就意味着空气薄层厚度改变了(λ/2),也就是M 1镜移动了(λ/2)的距离。显然,当中心亮斑变化了N 个级次( Δk c =±N ),即冒出或吞没了N 个亮条纹,则有

2

λ

=∆N

d 所以,我们只要测出M 1镜移动的距离Δd (可从仪器读出),并数出冒出或吞没干涉条纹的个数N ,就可以通过上式计算出光源的波长λ。 二.预习检查提问问题

1、 请问迈克尔逊光路图中,P1和P2个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光束①和②相遇时会产生干涉?

2、 M1、M2镜背后的三个螺钉作用是什么?

3、 实验如何测量M1镜移动的距离?该仪器能读准到几位有效数字?

4、 在P.56图5-40-3中,光束①和光束②之间的光程差与什么因数有关?(5-40-1)式中的

n 是什么?等于多少?

5、 什么叫“等倾干涉”?干涉产生的明暗条纹应满足什么条件?

6、 实验是根据什么物理现象和什么测量公式测量激光波长的?

7、 你有没有分析过,等倾干涉的同心圆环条纹与牛顿环的同心圆环条纹有什么异同? 三.课后思考题

1.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的P1和P2各起什么作用?用钠光或激光做光源时,没有补偿板

P2能否产生干涉条纹?用白光做光源呢?

提示:从Na光、He—Ne激光和白光的单色性好坏来分析,当光程差较大时,它们产生的干涉条纹会不会重叠?

2.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臂中,垂直插入折射率为1.45的透明薄膜,此时视场中观察

到15个条纹移动,若所用照明光波长为500nm,求该薄膜的厚度。

提示:垂直插入折射率n=1.45的透明薄膜后,光程差改变了多少?这个改变与移动的条纹以及波长有何关系?

3.在“等倾干涉”中,当薄膜厚度h增加时,应该看到条纹由中心“冒出”还是向中

心“湮没”?条纹的宽窄以及环的密集程度如何变化?

提示:①阅读并领会实验指导书P.57(4)这一段;②由(5-40-1)式和明暗条纹干涉条件,求出相邻两级条纹角间距表达式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