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中标点符号的深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中标点符号的深意
作者:付显成
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5期
付显成
内容摘要:标点符号的作用不仅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而且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作品《故乡》中的标点符号,不仅种类众多,而且还有不同的意义和所指。其中,标号中
的省略号和破折号有留白、传达情感的作用;点号中的叹号、问号有标明语气,暗示情绪的作用。
关键词:故乡标点符号传达情感暗示情绪
标点符号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作为一个自觉使用标点符号的作者,鲁迅作品中的标点
符号除了具有不同的意义指向和功能,而且还具有表情达意、体现不同情感的作用。读者在品
读鲁迅作品的时候,除了对文本本身的关注外,还要关注作品中标点符号的未尽之意。
小说《故乡》中,作者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可谓炉火纯青:标号中的省略号、破折号,点
号中的问号、叹号都已经使用得很多了。有研究做过专门的统计,文中省略号多达28处,其中26处出现于人物对话中;破折号在文中有5处,其中4处出现在人物对话中;问号在文中共有18处,其中11处出现在人物对话中;叹号在文中共有8处,其中6处出现在人物对话中。
鲁迅在《域外小说集》的“略例”中,解释了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表大声,?表
问难,近已习见,不俟诠释。此他有虚线以表语不尽,或语中辍。有直线以表略停顿,或在句
之上下,则为用同于括弧。”[1]《故乡》中所使用的这些标点符号处于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表达效果,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读懂文章主旨。
一.标号:留白、传达情感
(一)省略号传达出来的复杂情感
除了标明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省略号还可以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在表现形式上,省略号在文本中留出了大片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以“我”与闰土对话中的省略号为例。文中“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第一次见面时候的对话,闰土的讲述:
①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②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③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④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2)
这些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根据上下文读者可以推测,分别表示了列举的省略(①)、语音中断或延长(②③)、话未说完或“语不尽”(④)。
在情感表达上,这是少年闰土与“我”熟识之后,向“我”讲述他的经历。从对话中不
难看出,两个人的对话中,闰土讲得多,“我”讲得少。讲述者在讲述过程中,充满了自豪与
得意之情——农村的小孩子,知道城镇上少爷所不知道的种种新鲜事:雪地的各种鸟,月夜下
的猹,海中各式各样的鱼等等事物。
“什么都有”不仅是夸张,还透露出少年人的天真来。省略号在这里除了表示“语不尽”外,还可以凸显闰土的得意劲儿来。给“我”讲月夜下的猹时,闰土的话语可以说是绘声绘色:猹在咬瓜了,啦啦的响声,“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这个时候,“我”也沉浸在
这个故事里了,好像马上要刺到这只猹了。闰土熟识农村的各种事物,讲起跳鱼儿,他有说不
完的话。
从这段文字以及省略号,读者可以看出,少年闰土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有着“说不完”的话。这时的他是一个充满活力、热情开朗、质朴的农村少年,是“我”心目中的“小英雄”。
相比之下,二十年后“我”与闰土再见面时,闰土的话语:
见到“我”之后,闰土的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2]中年闰土见到我,他似乎在犹豫着到底应该怎样称呼“我”,老爷,还是闰土?虽然儿时的记忆残存在记忆里,直觉告诉他,应该叫“老爷”了。省略号中,有闰土犹豫的语气。“这是第五个孩子,没
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2]闰土在介绍水生时,依然是犹豫的、躲闪的、吞吞吐吐的语气。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2]与母亲的谈话中,欢喜之余,闰土逐渐回到现实中来,他知道自己与“老爷”之间的距离——“老爷”就是
老爷。当母亲提醒他,还是按照之前的哥弟称呼,称“我”为“迅哥儿”时,闰土的反应是:“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2]成熟、世故的闰土终于回到现实中来,少年时称呼我“迅哥儿”,是不成规矩、“不懂事”。“阿呀,老太太真是……”通过语言,通过省略号,读者可以看到闰土的尴尬。“那时是孩子,不懂事……”省
略号展示了闰土的“成长”,生活使他得到了历练,也预示了闰土的变化。
如果说刚见面的对话还有儿时的记忆在里面,闰土的“请老爷”,似乎有讨好和谄媚的
意味了:“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2],闰土与“我”彻底隔绝了。“老爷”是闰土与“我”身份、地位的差距,“请”是闰土对这种身份、地位应有的态度。
谈及自己的景况,“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
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
去卖,又只能烂掉……”[2]年轻时候的闰土有说不完的话,而中年闰土已经失去了活力,生活的重担已经使他说不出话来,他变得含糊其辞、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了。“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已经使中年闰土变得不想说、不敢说、不愿说甚至说不出了,闰土成了一个
木偶人。
因此,闰土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外表上,而且表现在语言上,以及可视化的标点符号上。
(二)破折号的情感间隔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破折号通常用来标示内容、解释说明、标示插入语或者表明话题转换。在《故乡》中,第一次出现破折号:“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2]在这里,作者想要强调的是故乡没有变化,按理说用“,”就足以传达出这种情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