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0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64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Mar 29(6)
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60例分析
李 一,李少昊(漯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选择同期5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异甘草酸镁治疗。

治疗1个月后,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及疗效。

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为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有效减轻非酒精脂肪肝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8)06-0964-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以无过量饮酒史的肝实质细胞发生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严重时可发展为脂肪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据我国不同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流行情况调查,其发病率为20%~30%,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2]。

目前临床尚未找到确切有效治疗措施,本研究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发现其能有效减轻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的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院消化内科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1.3±6.5)岁;选择同期5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4
2.1±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1)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2)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连续1个月均高于正常值的1.5倍以上;(3)B超检查示弥漫性脂肪肝改变;(4)无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排出妊娠或哺乳女性;(5)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禁酒、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异甘草酸镁(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42)300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疗程1个月;多烯磷脂酰胆碱456mg,tid,疗程1个月。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单纯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治疗,用法同治疗组。

1.4 临床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体重指数,检测ALT、AST、TG、TC等肝功能指标,并行肝脏B超检查。

1.5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复基本达到正常水平,B超显示肝脏近场回声密集增强面积减小及回声衰减消失,肝内管状结构清晰;有效:临床症状较前有所改善,肝功能较治疗前下降50%,B超显示肝脏近场回声密集增强面积减小至肝脏面积的1/2,远场仍存在回声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肝功能较未治疗前下降20%以下,B超显示肝脏近场回声密集增强及远场回声衰减无改变,肝内管状结构模糊。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比较治疗1个月后,两组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ALT、AST、TG、TC、肝脏B超评分比较±s)
体重指数(kg/m2)ALS(IU/L)AST(IU/L)TG(mmol/L)TC(mmol/L)B超评分治疗组治疗前27.93±2.13142.7±23.8121.2±37.9 4.12±2.11 6.94±1.73 2.1±0.2治疗后24.41±1.38#41.6±13.0#40.3±11.3# 1.19±1.93# 4.27±1.34# 1.5±0.1#对照组治疗前27.53±1.97139.6±31.7119.1±30.1 4.07±1.74 6.83±1.94 2.3±0.2治疗后26.59±2.9173.1±11.262.8±19.6 2.99±2.34 5.77±2.01 1.9±0.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965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Mar 29(6)
2.2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7%,对照组为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两组疗效比较 [n(%)]
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032(53.3)17(28.4)11(18.3)81.7
对照组5616(28.6)20(35.7)20(35.7)64.3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以脂肪浸润、肝细胞损伤、炎症及纤维化为特征[3]。

致病机制:(1)肝细胞脂肪变性加重肝细胞氧应激反应,反应性氧化物与细胞膜上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及核酸等物质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4],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及通透性,使细胞破裂、凋亡;(2)机体脂肪酸的增多,代偿性增加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反应,诱发负反馈调节,使乙酰辅酶A产生增多,经过三羧酸循环与呼吸链酶体系的氧化作用,最终导致反应性氧化物产生增加,使线粒体微结构损坏,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细胞凋亡[5]。

甘草酸是中药甘草的有效成分,具有保护未受损伤的肝细胞膜免遭破坏[3]。

异甘草酸镁是甘草酸的一种新制剂,可减轻肝细胞损伤,抑制胶原合成,并能有效促进肝细胞再生,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6],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

多烯磷脂酰胆碱含有多聚乙烯卵磷脂,具有以下功能:(1)修复肝内细胞与损伤细胞的细胞膜,增加细胞膜流动性与稳定性,恢复酶活
力,保护肝细胞[7];(2)其作为脂蛋白重要组成成分的磷脂,影响脂类代谢,与血清脂蛋白结合,参与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转运与摄取,增强脂类代谢酶活性,有效降低血脂;(3)通过减少星形细胞的生产,抑制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分解,从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8]。

本研究表明,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异甘草酸镁,能有效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峰,华春,李建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其饮食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482-5484.
[2]葛辉,陈君,孙毅明,等.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6):3706-3709.
[3]高小娟,林苏,朱月永.NLRP3炎症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12):956-960.
[4]巫协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新说:多重打击论和治疗展望[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3):206-209.
[5]高潇雪,刘立新.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6,6(2):62-65.
[6]王成文.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33-134.
[7]王晓敏,旷丽琼,李瑞新,等.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02-3003.
[8]吕雪幼,叶国良.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中重度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5):1370-1373.
收稿日期:2017-12-07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的影响
谷春雨(鹿邑县人民医院CT室,河南鹿邑477200)
摘要: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62例
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结果 经CAG检查证实,62例疑似患者中35例有
冠状动脉疾病;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94.29%(33/35),特异性为96.30%(26/27),准确性为95.16%(59/62)。


论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提高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且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8)06-0965-02
冠状动脉疾病症状表现为寒颤、气促、出汗、眩晕、恶心、昏厥等,冠状动脉严重变窄或被阻塞导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