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图形的旋转(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课题 3.2图形的旋转(1)课时 1 时间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并会利用性质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有关旋转的观察、操作、分析及抽象、概括等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重点类比平移与旋转的异同,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简单数学问题.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学法竞争合作、主动愉悦
学具刻度尺、量角器、pad
学习过程学生笔记/感悟
【课前预习案】
【预习交流,学情检测】
任务一:自学微课
任务二:预习反馈
1、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按转动,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转动的角称为 .
旋转不改变 .
2、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角:
如图3-10,△AB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得到△DEF,请你找出
其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和旋转角。

3.(1)下列运动属于旋转的是()
A.滚动过程中的篮球的运动
B.钟表的钟摆的摆动
C.气球升空的运动
D.一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的过程
(2)如图所示,把菱形ABOC(四条边都相等)
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菱形DFOE,则下列
角中,不是旋转角的为()
A. ∠BOF
B. ∠AOD
C. ∠COE
D. ∠AOF
【课堂导学案】
【自学合学,质疑解疑】
任务一:实践操作,探索性质.
做一做
如图3-11,两张透明纸上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完全重合,在纸上选取旋转中心O,并将其固定,把其中一张纸片绕点O旋转一定角度(如图3-12)
图3-11图3-12
(1)观察图3-12的两个四边形,你能发现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吗?
(2)连接AO,BO,CO,DO,EO,FO,GO,HO,你又能发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3)在图3-12中再取一些对应点,画出它们与旋转中心所连成的线段,你又能发现什么?
旋转的性质: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得到的图形中,
(1)对应点到的距离相等;
(2)任意一组与旋转中心的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
(3)对应线段,对应角。

任务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在图3-13(1)~(4)的四个三角形中,哪个不能由∠ABC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
2.如图,∠ABC, ∠ADE均是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BC、DE分别是底边,图中的
哪两个三角形可以通过旋转而相互得到?并说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展示点拨,拓展延伸】
1.如图,在∠ABC中AB=1.6,BC=3.6,∠B=60°,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
定的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求CD的长.
2.尺规作图:如图,∠ABC经过一次旋转得到∠A’B’C’,请找出这一旋转的旋转中心.(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达标检测,学以致用】
B C
E
D
A
C
A'
B'
A
C'
B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四边形全等,在图(1)~(3)中,可以由四边形ABCD经过平
移或旋转得到的有()
(1) (2) (3)
A.(1)
B.(2)
C.(3)
D.(2)(3)
2.如右图,将Rt∠ABC(其中∠B=35°,∠C=90°)
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
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
角等于()
A.55°
B.70°
C.125°
D.145°
3.如图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
∠A′OB′,若点A的坐标为(a,b),则点A′的
坐标为()
A.(b,a)
B.(-a,b)
C.(b,-a)
D.(-b,a)
【反思总结,归纳梳理】
1、我的收获?
2、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后巩固,探究提升】
必做题:课本P77习题3.4第1题;
《新课堂》本课时.
选做题:课本P89第15题.
【学情分析】《3.2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而且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八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愿望,这些对本节的学习都会有帮助。

但旋转是三种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仍会有一定的困难。

【效果分析】《3.2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本节课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得到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课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首先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

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活动中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不仅叩开学生思维之门,也打开了他们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欣赏、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动的、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

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易懂,本节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整节课环环相扣,节奏紧凑,教学目标完成的比较理想。

【教材分析】《3.2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本节立足于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各种旋转现象的共性,直观地认识旋转,探索平面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利用旋转的基本特征研究简单的旋转画图。

最后,通过具体情境认识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本节课共分两课时: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主要研究旋转画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认识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这节课研究的是第1课时。

【评测练习】《3.2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检测】
1、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按转动,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转动的角称为 .
旋转不改变 .
2、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角:
如图3-10,△AB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得到△DEF,
请你找出其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和旋转角。

3.(1)下列运动属于旋转的是()
A.滚动过程中的篮球的运动
B.钟表的钟摆的摆动
C.气球升空的运动
D.一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的过程
(2)如图所示,把菱形ABOC(四条边都相等)
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菱形DFOE,则下列
角中,不是旋转角的为()
A. ∠BOF
B. ∠AOD
C. ∠COE
D. ∠AOF
【当堂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的四个四边形全等,在图(1)~(3)中,可以由四边形ABCD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有()
(1) (2) (3)
A.(1)
B.(2)
C.(3)
D.(2)(3)
2.如右图,将Rt△ABC(其中∠B=35°,∠C=90°)
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
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
角等于()
A.55°
B.70°
C.125°
D.145°
3.如图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
△A′OB′,若点A的坐标为(a,b),则点A′
的坐标为()
A.(b,a)
B.(-a,b)
C.(b,-a)
D.(-b,a)
【课后反思】《3.2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认为在以下几方面的处理比较到位:
1、探索性质方面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点拨,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输的美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欲望。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与竞争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个人觉得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在情境引入环节和现实生活结合的不够紧密,可以找一些更
加贴近现实生活的实例,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2、在探究旋转的性质环节除了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一步验证,以加深学生对性质的理解和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课标分析】《3.2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的旋转”属于第三学段(7—9年级)《图形与几何》中《图形的变化》部分。

具体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于旋转中心连线所称的角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